物理學習法則和學習方法技巧
發(fā)布時間:2020-10-26 來源: 事跡材料 點擊:
物理學習的法則和學習方法技巧
導讀:我根據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關于《物理學習的法則和學習方法技巧》的內容,具體內容:許多學生反映物理難學,不好理解,面對著一道道的物理題,就像是霧中看花一樣,總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感,掌握以下關于,有利于提高 學習效率。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許多學生反映物理難學,不好理解,面對著一道道的物理題,就像是霧中看花一樣,總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感,掌握以下關于,有利于提高 學習效率。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物理學習的 11 個黃金法則
1、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我認為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但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
2、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tài)分析和動態(tài)分析,狀態(tài)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tài)分析是活的、連續(xù)的。
3、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
4、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后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
5、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
6、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么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
7、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
8、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建議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9、數學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10、體育活動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好的保證,旺盛的精力是學習高效率的保證。
11、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guī)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
建議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怎樣學好物理
一、學會對物理概念的反復分析、琢磨
能不能學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你對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徹,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總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比如"能量"、"慣性"等等這些概念,單靠老師的"言傳"并不能傳神地表達出概念的真諦
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會"才能真正領略出它的全部內涵,這種"意會"的感覺就只有靠我們對概念的反復分析、琢磨才能體會得到,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意義正在于此。例如"摩擦力"這個概念,書中是這樣下定義的:"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經過分析,我們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關鍵字句,"互相接觸"、"相對運動"、"接觸面上""阻礙相對運動"然后琢磨、體會這些字句的含義。"互相接觸"說出了摩擦力產生的首要條件,并由此可聯想到它與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觸的物體就一定有摩擦力呢?顯然不是,一個"當"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產生必然是伴隨著"相對運動",那么什么是"相對運動"呢?"相對"二字應該是指這"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由此意識到判斷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產生摩擦力的依據應該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fā)生了"相對運動"而不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fā)生了"運動","接觸面上"告訴了我們摩擦力產生的位置,而"阻礙相對運動"則說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礙"相對運動"而不是"阻礙運動",那么它的方向就應該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而不是與"運動"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并不總是阻力。經過這樣的反復分析、琢磨,我們對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會清楚、透徹,哪里還會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二、學會對物理實驗的層層剖析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縱觀課本上的實驗內容,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課后小實驗、小制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個,由此可見物理與實驗的不可分割性,這么多的實驗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謂"萬變不離其宗
",其實無論什么樣的實驗,無外乎都有這么幾部分組成,實驗的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分幾步進行?每一步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如何滿足?要觀察什么?記錄什么?如何分析觀察到的現象?整理記錄到的數據?最后得到的結論是什么?例如在《焦耳定律》這節(jié)課中,書中一開始就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燈泡接入電路中時,燈泡和電線中流過相同的電流,燈泡和電線都要發(fā)熱,可是實際上燈泡熱得發(fā)光,電線的發(fā)熱卻覺察不出來,這是為什么?"由此,需要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這便是焦耳定律實驗的目的。如何進行研究呢?聯想到物體間熱傳遞的規(guī)律和溫度計的制作原理便設計出了如課本圖 9-7 所示的實驗裝置,由此便把電流放出熱量的多少形象地轉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這便是該實驗的原理。分析可知該實驗需分三步進行,分別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大小、電流的大小、和通電時間的長短的關系,在這三步中,當我們研究電熱與電阻的關系時,就必須保證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而電阻不同;當研究電熱與電流的關系時,就必須保證電阻和通電時間相同而來改變電流;當研究電熱與通電時間的關系時就應該保證電流和電阻的大小相同而通電時間不同。那么書中又是如何達到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采取的辦法是把兩個不同阻值的電阻接成了串聯電路;在第二步中采取的辦法是比較同一個燒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變阻器來改變它的電流;至于第三步就無須多說人人明白,然后通過觀察每一步中條件改變前后液柱的升降情況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內容。在平常的學習中,如果我們對每一個實驗都能這樣環(huán)環(huán)設問、層層剖析,那么對整個實驗過程就會了如指掌、默然于胸,還有什么能難倒我們呢?
三、學會通過實踐加深對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義的確切理解
學習理科離不開計算,在物理公式中對各物理量間的對應性以及確切的物理含義的理解要求很高,而對于初學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徹,因此常常出現張冠李戴、亂點鴛鴦譜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物理量含義的確切理解。例如,對于功的計算公式 W=FS中 S 的含義的考查有這么一道題:一位同學用 50N 的力,將重 30N 的鉛球推到 7m 遠處,這位同學對鉛球做的功為:A.350J B.210J C.0J D.無法判斷。初學者往往覺得選 A 或 C,但一旦知道正確答案應為 D,那么對 S的含義自然是心領神會。哲學上講,我們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就是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就體現在這里。
四、學會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我們常說,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的過程。我們前面所說的正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把書由薄變厚,但把書由薄變厚并不是我們的目的,太厚了,就會超負荷,承載不起。大千世界,紛繁復雜,但在哲學家看來,無非是物質或精神;而在生物學家看來,無非是動物或植物?梢,只要我們學會發(fā)現其共性,找出其本質,便都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學習也正如此,我們若學會了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那么繁雜的物理內容便化成了簡單的幾個部分,學習起來自然就會輕輕松松、游刃有余。例如:在物理量的定義中,速度、密度、壓強、功率、電流等,它們的定義方式都是一樣的,而那么多的演示實驗,卻幾乎都是用控制變量法,只要我們掌握了控制變量法的實質,所有的實驗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五、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注重感情投資
我們都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在學習中的作用猶如化學中的催化劑。對一個學生而言,能試著喜歡自己的老師,那將會終生受益非淺。學習的過程本就是艱辛的,甚至在大多數學生看來是個單調、枯燥的過程。如果再有情感的反面效應,那么什么樣的方法都將是徒勞無效的,如果我們能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寓于神奇的感情力量,那么,我們的學習生涯不就其樂無窮了嗎?
初中物理的學習方法
一、帶著求知的渴望進入物理的世界
物理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在我們的周圍,大至整個宇宙,小至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種種的物理現象。千變萬化、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有如五光十色的萬花筒。要問:"天有多高?"那就要研究大氣層及更遙遠的空間。在大自然,會發(fā)生驚天動地的雷鳴和劃破長空的閃電?墒,你有沒有注意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雷"和"電"?電話給人類交往帶來很多方便,它有什么不足之處?也許不少同學都看過雜技"飛車走壁"吧,在傾斜度很大的墻壁上,一輛摩托車或小汽車在高速行駛,卻不會掉下來,坐在汽車里的演員顯得那樣悠然自得。你在驚訝之余,也許會佩服演員高超的技藝和過人的膽量。其實,這些都是運用了物理中力學的一些原理。為什么大型拖拉機和坦克要安裝上履帶,自行車的車輪外胎及鋼絲鉗口上要有花紋?保溫瓶為什么既能保持物體"高溫",又能保持物體的"低溫"?這些問題,學習了物理,就能得到答案。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剛剛向物理學宮邁進的學生,首先需要的是興趣。自然界萬物的運動和變化,以及人們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
是我們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讓我們在自己的心靈中點燃起強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濃厚的興趣進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學習中體驗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求得知識的歡樂。讓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你處于欲罷不能,頑強奮進的狀態(tài)吧。
二、讀書是獲得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
翻開每一個科學家成功的奮斗史,都看到"著迷"地讀書的篇章。讀書,首先要認真精讀課本。物理課本是經過很長時間教學實踐后編寫出來的,講述的是本學科的最基礎的知識,里面珍藏著"科學巨人們"的智慧之果。閱讀課本時,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師的指導,非常認真地一個概念一個概念,一個公式一個公式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消化吸收。要注意課文的思路——它要說明什么問題,是怎樣說明的。對重點的段落和關鍵的內容,要特別用心細致地閱讀,一字一句地理解。對物理中說明問題的特點——有事實的根據,有充分的理由,要注意領會。對書中的例題,不能只看它如何應用公式,還要看它是怎樣分析問題的,看看自己合上課本后能否重做出來,看看自己還能不能有別的方法去做。在學完每章之后,還應把整章內容做一個小結,把內容整理成有綱有目的系統內容,系統地掌握它。還要學習應用課本的知識解釋一些常見現象。不要對課本不讀不看,一味只是趕著完成作業(yè),這樣是決不能學好物理基礎知識的。
除了精讀課本外,同學們還可以廣泛閱讀更多的物理課外書刊。在閱讀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大懂的內容,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于開闊眼界,擴充知識回,使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在更廣闊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樂于觀察善于觀察
觀察也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們每一個人,從嬰兒時起。由于對周圍千變萬化的現象感到好奇,留心地觀察,逐步積累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這些經驗有真有偽,要去偽存真。特別是在學習物理時,更要認真采用觀察的方法,要從單純的好奇的觀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觀察。
怎樣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呢?首先,在學習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時.要大量挖掘我們已經通過日常觀察積累起來的有關經驗,并去偽存真。例如,一個物體受力時是否可能沒有別的物體作用于它?在日常接觸到的各種物質中,哪些較易或不易傳熱?要用正確經驗做基礎,深入理解有關知識。
觀察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在做演示實驗之前,老師往往會講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采用什么儀器,儀器如何放置,實驗怎樣做,希望同學們觀察些什么。這些話都是很重要的,是我們觀察的依據,我們都要聽清楚,還要邊聽邊思考,想一想將會得到什么結果。
看演示實驗必須全神貫注,因為演示實驗是在講臺上做,儀器有時比較小,而實驗現象往往變化很快,這就需要集中注意才能把現象看到,而且最忌只看結果而不看過程。我們必須全神貫注跟著老師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驟中的變化。實驗中的每一步驟有的快,有的慢,快的要不遺漏,慢的要有耐心。很多實驗往往又分幾個步驟。例如做證明運動著的小車停下來是因為受阻力的緣故這一演示實驗時,是讓小車先后 3 次從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而桌面處 3 次分別放上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我們要認真注意到3 次放的高度是相同的,并要想一下為什么,然后注意觀察在 3 個不同表面上運動的小車所走距離有什么不同,這 3 個不同的表面提供了什么不同
的條件等等。
觀察演示實驗,不但要在觀察時思考,還應在實驗后繼續(xù)思考。除了沿著老師指導的方向得出結論外,還要想一想,這個實驗還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更好的實驗方法。而且,聯系這一演示實驗,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類似的現象。例如,聯系上面提到的實驗,我們很容易想到,如果坐自行車從斜坡沖下來,在柏油路上就會比在沙路上沖得更遠。
四、手腦并用做好實驗
實驗,在學習物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它能加深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培養(yǎng)能力。在實驗中應通過自己動手,邊觀察、邊分析、邊總結,解決下面的問題:
1.通過實驗,對許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有豐富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易于理解。如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從固態(tài)到液態(tài)要吸熱,晶體熔解時溫度不變,這些現象通過苯的熔解實驗后,將深信不疑,印象深刻。
2.通過動手操作,更仔細地認識各種物理儀器、裝置的構造和性能,知道怎樣正確使用常用儀器。物理實驗使用的各種基本儀表和裝置,就是今后工農業(yè)生產和科研中使用的各種儀器裝置的基礎,今天學會了操作,將來就有了操作的技能基礎。
3.在實驗中掌握一些基本測量方法。例如測定細小金屬絲的直徑,采用多繞很多圈來測量的"以大量小"法;在測定未知電阻值時可以用"替代法","比較法";為了減少實驗誤差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等。這些實驗的基本方法都將大大提高我們的實驗能力。
4.在實驗中應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遵守實驗室紀律,愛護儀器;實驗課前做好預習;實驗時認真操作,細心觀察,忠實記錄,按時完成;保持清潔,做好收尾工作,完成實驗報告。養(yǎng)成這些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品質,將來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生產者和科學工作者。
五、開動腦筋勤于思考
沒有積極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們從初中開始,就要養(yǎng)成積極動腦筋想問題的習慣。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這個概念是怎樣引入的?定義如何?有什么物理意義?例如對于電阻,要搞清楚:根據什么實驗事實而引入電阻概念?電阻的定義是什么?它的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怎樣測量導體的電阻?等等。
有比較才能鑒別。應用對比法,是我們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分清一些概念和規(guī)律的區(qū)別,使它們不會混淆起來,從而正確地理解這些概念和規(guī)律的一種好方法。
首先,接觸到每一個新的物理概念或規(guī)律時,把它和日常生活中已經形成的觀念相對比,看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同的,糾正生活中對概念的模糊看法。例如,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速度變化的原因,但日常生活中往往有這樣錯誤的感性認識,認為要保持物體具有恒定的速度,是要用力的。我們必須把這一錯誤的看法拿出來對比,然后才能正確地掌握力的概念,對物體慣性的認識和應用慣性定律分析問題,才不會產生錯誤。
其次,把我們前后學過的相互聯系的概念進行對比,例如質量與密度,壓力和壓強,功和功率,熱量和比熱等等。這一對對概念,前者是后者的
基礎,后者是前者的伸延,既相互聯系又有區(qū)別,要從定義、物理意義、單位、實際應用加以對比。對一些類似的概念和規(guī)律可以用列表法進行對比,例如列表對比串聯、并聯電路的概念和特點等。
在物理學習中,還應經常運用分析綜合這一思維方法。如學習簡單機械時,我們應先是對各種不同的簡單機械(杠桿、輪軸、動滑輪、定滑輪等)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后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它們都是杠桿的不同形式,因而都是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來計算動力和阻力關系;它們都遵從功的原理,只能省力,不能省功。
六、要正確使用數學工具
數學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學習物理時,我們一定要正確地運用好這一工具。應用數學工具學習物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把概念、規(guī)律的數學公式,與用文字、語言敘述結合起來,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單從純數學關系上理解公式,避免產生物理意義上的錯誤。例如,物質密度的定義式是=m/v,我們能不能根據這個式子的數學關系,說物質的密度與質量 m 成正比,與體積 V 成反比呢?不能,因為密度是描述每種物質固有特性的物理量。例如,鋁的密度是 2.7 X 103千克/米 3,不管把鋁做成小鉚釘,還是大鋁塊,都是這個數值,怎能說它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呢?所以公式=m/v 只是提供了一種測量和計算密度的方法,即,當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就可利用這一公式計算出構成這一物體的物質的密度。
(2)在進行物理計算、推理時,要把物理計算和簡潔的文字說理結合起來,才能使解決問題的過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簡明嚴格。計算得到的結
果,也要明確它的物理意義。
(3)要養(yǎng)成用作圖來表示物理過程和規(guī)律的習慣,如畫物體受力圖,簡單機械的力圖,晶體的熔解曲線,物體的運動情況圖,光路圖等。自覺學會按題畫圖,看圖識義,提高正確用圖的能力,克服做練習不畫圖,不用圖的壞習慣。
七、做好練習
在課文每一單元后面,都有一些練習題。這些練習題,可分為四類:
1.問答題。在描述某些物理現象后,提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問題,要求我們應用剛學過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分析解答。
2.討論題。根據題目所提出的物理現象和條件,應用物理規(guī)律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回答題中提出來的"是什么"、"如何變化"、"情況又如何"等問題。
3.計算題。應用物理規(guī)律和公式,根據題目所提供的已知數值計算未知結果。
4.實驗題。應用所提供的實驗儀器,或聯接線路,或進行實驗驗證物理定律,或測定某些數值,并作出分析、判斷和討論。
八、既要懂得,又要記得
我們反對在對物理概念、規(guī)律、公式不理解的情況下,把它們硬背下來的死記硬背的方法,我們必須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把學過的大量物理概念、規(guī)律、公式、單位記憶下來,成為自己知識信息庫中的信息。前面學過的知識,是后面學習的基礎,高中要應用初中學過的東西,大學要應用高、初中學過的東西。學過的東西記住了,到時才能從大
腦信息庫信息提取出來。如果學過后就不記得了,"竹籃打水一場空",那就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的樓房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怎樣才能加強自己的記憶呢?
理解是正確、完整、鞏固的記憶的基礎,要通過分析綜合,將知識的理解強化和深入,記憶才能深刻。對一個概念的分析,要突出它的要素,抓住關鍵。例如,分析功的概念時,要注意它的兩個要素是:力和距離。一個關鍵是:距離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對于多個類似的概念和規(guī)律,就要進行相互比較,知識將在不斷相互比較和聯系中不斷強化、提高和深印在腦海中。
反復自我檢查,反復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有人以為,理解了就一定能記住,這是對人的思維和記憶規(guī)律的誤解。一個人的一生見過、理解過無數的事物,但只有那極少數(有人統計認為不足 5%)經常反復作用在我們頭腦中,而且反復應用的事物,我們才能記住。所以每次課后的復習,單元復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復習等,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九、學知識,學方法,長能力
在初中物理課中,我們將學到什么呢?不少同學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學到物理知識。"這一回答最多只算對了一半。因為學習物理學,不但要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還要掌握一些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從事生產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只要按照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在學習階段,可以學得快而好,參加建設工作后,就具有獨立工作能力,有所創(chuàng)造發(fā)明。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