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英:現(xiàn)代性批判中對貧窮的無知很可怕
發(fā)布時間:2020-06-14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世人有種種無知,我自己也一樣。某些類型的無知無礙大義,但有的無知則不單單是個人的孤芳自賞。我這里要說的是對貧窮的無知。這種無知好像有些雅致,也好像有些善意;
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似乎也最值得原諒。若果真這樣,那算我說多余的話。實際情況是,這種無知可能很普遍,且這種無知可能成為一種可怕政治主張的基礎。
過膩了都市現(xiàn)代生活的年輕戀人,若忽然冒出了愛情的傻氣,說要遠離塵世的煩惱,走到山里去,過男耕女織的生活,就有了一種浪漫情調。如果他們果真去了山里,孤身倆人,不出仨月必定蓬頭垢面,自然也就浪漫不起來了。如果他們真有異乎尋常的價值觀,能堅持過這種生活,他們自己樂在其中,而親友們有了飯后談資,也算各得其所。但從社會角度看不是這樣。
當有人真正采取行動過山民的簡單生活時,一定有理由說全社會還會有不少人不得已過這種生活。而一旦這些過簡單生活人聚集起來,浪漫情調就蕩然無存了。沒有了現(xiàn)代手段,生活資源的緊張就不可避免,人們就會為爭奪資源而爭斗。爭斗中的人們又要結成團隊,而團隊生活的規(guī)則是人身依附。那是一種經過秩序化的、有某種溫情“文化”外觀的人身依附關系。
當今時代,那些在城市現(xiàn)代生活熏陶下的年輕人,常常只看到物質生活的簡單,并以為這種生活可以忍受;
但他們看不到那種人際關系的不堪,更想不到這種關系的存在具有必然性。我們和比我們年齡更長的人,有過對貧窮的生活的體驗。在這種生活中發(fā)生在人際之間的恐嚇、強制和各種奴役性的潛規(guī)則所帶來的精神折磨,遠甚于物質貧窮的痛苦。典型的自然經濟條件下的農村生活不是《艷陽天》、《創(chuàng)業(yè)史》和《劉老根》里描述的那種生活,而是《白鹿原》里的生活。
前不久我去了幾個不同地方的山區(qū)村莊,注意到山民的物質生活已經有很大變化。在某個深山區(qū)的村莊,農戶們依靠山貨的采集和銷售,甚至獲得了高于周邊城市居民的收入,但那里的年輕人還是爭相離開山村,到城市呼吸相對自由的空氣。我很能理解他們。
因為對貧窮的無知而堅持政治偏見的典型案例,是歐洲一些政治家的行為。他們對經濟現(xiàn)代化所替代的西藏傳統(tǒng)生活情有獨鐘。這些侵淫于現(xiàn)代生活的政治家不懂得達賴喇嘛逃亡前的西藏究竟處于一種什么狀態(tài),以為那里有世外桃源般浪漫美好的生活。基于這種無知,西藏的任何進步就似乎不值一提了。
在我們國家,見諸報端的文章中也總有對現(xiàn)代性的懷疑。例如,汽車要不要禁止?農民要不要進城?城市要不要擴大?工業(yè)要不要發(fā)展?關于這些問題的回答似乎都有了否定的意見。歸根結底,他們以為現(xiàn)代經濟替代簡單貧窮的自然經濟,意味著我們犯了一個大錯誤。于是,他們就有了對現(xiàn)代性的廣泛批判。我想提醒關心這個問題的人們,我們不可相信這種批判。要記住,只有現(xiàn)代性才可能給人們提供獨立和自由,而傳統(tǒng)自然經濟不僅意味著物質的貧窮,更意味著精神的奴役,F(xiàn)代性在它自己的實現(xiàn)進程中也有不如意的地方,甚至充滿了血和淚,但這可能是我們告別奴役的代價。我們只是想讓這種代價來得小一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