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之遠:中國政府當前的急務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治大國如烹小鮮”,孔子生于春秋亂世,以他的真知卓識,平生只有一個機會,做過魯國的“寇司”,主管國家的司法。三個月而國大治:“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如果魯公委以全國大政,我們真可相信他的確可以象烹小魚這般輕而易舉的事?上Щ杈谖,讒言輕信,孔子勸諫了三次,不聽則行,不做了。我們不忍責他沉不住氣,孔子自有其不得不行的道理。這是魯國的不幸。
我們研究歷史的人,治亂之道,據(jù)史書所記,也不難找出治亂主要的共同點!斑m才適所”和“賞罰分明”而已。前者不但以人才治國,而且還要把人才放到他擅長的職位上,才可以發(fā)揮所長。一言以蔽之:“知人善任”。史書上記載不少,《左傳》有“子產(chǎn)論尹何為政”,就事一篇精警論知人善任的硬道理。智如孔明,不知馬稷只是個夸夸其談的軍事理論家,缺乏實際作戰(zhàn)經(jīng)驗,用他去守“街亭”便失守了。這重地一失,孔明的北伐頓成泡影。積學如王安石,其“變法”的構想,確是掃除北宋積弱的良法,但任人不當,終于“變法”失敗,北宋從此一蹶不振,終于南渡。舉一反三,可見人才也要適所,否則不但浪費人才,還貽誤了國家大事。什么才算人才?真知卓識當然是必備的重要,還要懂得“權變”!罢问枪芾肀娙说氖隆,“權變”就是管理技術。高職位的人才,還要懂得辨別“輕重緩急”,才不致慌亂失措,急的不急,重的反輕,本末倒置,不亂也就亂了。
中國從來就是個大國,即使歷代偏安的南朝,都比現(xiàn)代的許多國家大得多。只今四川一省,等于英、德、法三大強國的土地與人口。所以,許多動輒以大國為藉口,來搪塞不長進、不合理、落后的罪過,對中國歷史有研究的人,都心有不甘的。生活在資訊的文明時代,一切瞞騙真相都會暴露出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些年來,我們的確看到一些人富起來。如果是合法合理的致富,誰不欣然,畢竟是社會的成員,個人的成就,會帶動社會也富裕起來,這是“個人主義”的精要。但如果憑著特殊關系,化公為私,或是巧取豪奪,壓榨善良,就形成社會的不公義。無可奈何而又善良還是倚戟長嘆,若不能自制于義憤,揭竿而起便產(chǎn)生了。過去我曾經(jīng)聽過一個傷時感事的大陸領導人說:現(xiàn)在就只是少了一個陳勝或吳廣了。可不令人深!
“恕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但從一方面想,也未嘗不是鄉(xiāng)愿的心態(tài),如積劣難改,姑息成風,又何嘗不是養(yǎng)惡之源,民怨便增加了,對社會繁榮還是有害的。我們看到許多“上訪”的人群,總擔心有一天控制不住。
消除民怨最好、最徹底的解決的方法是實行法治。一切依法行政,依法辦理,依法審判。能這樣,起碼減緩民怨增加速度,騰出時間來解決積案,洪暴就漸疏泄過去。
香港過去在殖民地時代,港人除了左右兩派各發(fā)起過一次暴動,就只有一次“省港大罷工”;
另一次“濟南慘案罷工”,勉強還算一次是“天星小輪加價的抗議”。英統(tǒng)治一百五十年,就只有這五次。嚴格說香港人為自己抗議示威的只有天星小輪加價的一次而已,而且規(guī)模很小。我是研究香港史的人(著有《一九九七香港之變》),青少年時代在香港度過,香港人過去沒有民主選舉,而能各安其所,主要是在英國人統(tǒng)治下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和司法獨立。
香港這一面歷史的鏡子就擺在我們的面前。如果認為大陸的民主選舉不能一蹴而就,就必須先實行言論自由與司法獨立;
特別是后者,一刻遲疑就增加一刻的民怨,當我們看到許多不依法的處理和審判的事件,真教我們一些熟悉歷史的人觸目驚心,我們多么盼望一個長治久安的和諧社會在大陸出現(xiàn)。
“上能正,孰敢不正”。法治是由上而下的,把識法、守法的人才提上到執(zhí)法的偵檢單位和法庭上層來,讓司法獨立,就是排除以權干預司法。天下不治,未之有也,勉乎哉!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