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文抄公病案的中國特色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眼下,教授抄襲,成了網上的一景,隔三岔五,就會有個教授被曝光。做文抄公的教授們,名頭是越來響,地位越來越高,當然,抗曝光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了,多數(shù)人選擇一聲不響,做沒事狀,硬著頭皮頂住,據(jù)說只要頂三五個月,風聲一過,就什么事也沒有了,揭發(fā)由他揭發(fā),教授自我為之。當然也有勇的,主動出擊,動用各種資源阻止事態(tài)擴大,更兇的是倒打一耙,把揭發(fā)者告上法庭,而且能夠勝訴。其實,不管硬抗還是軟頂,太極拳、回馬槍和倒打釘耙玩得多么嫻熟,自家做的那點事,無論如何都抹不白,網上大家看的都很清楚。
雖然抹不白,但做文抄公的教授們,其實肚子里也有苦衷。細論起來,抄襲應該分為“外抄派”和“內抄派”兩大派系。抄外國人或者臺灣人的東西,屬于外抄派,該派又分上中下三等,一等的東一點,西一點,廣泛撒網,綜合歸納,次一等的,則逮著一個順眼的,全部挖來,最下者則連抄都懶的抄,干脆將文章的外國作者換個名字,就變自己家的。不過這種抄法,上中兩檔,其實并非現(xiàn)在的發(fā)明,以前也有,在中國現(xiàn)代的歷史上,那些先知先覺之輩,早就這么抄過,遠的不講,1980年代,這種事就層出不窮,當時我們以為是先進得眼暈的貨色,后來一看,原來人家外國人早說過。只是現(xiàn)在出國的人多了,懂外文的人更多了,網上查詢又那么便利,而且有那么些好事之徒有閑心死摳,一點點地比對,所以被揭出來的也就多了。內抄派主要是抄自己人的,似乎比外抄派更等而下之,一點愛國心都沒有,其實不然,內抄派的諸公,有很多其實有點冤。他們的抄襲,往往是被弟子所累,是弟子們抄了,做成文章或者著作,教授來掛名,結果東窗事發(fā),教授丟人現(xiàn)眼。但是實際上這種事情,在中國的學界,本是司空見慣尋常事,教授們如此做者多矣,有的說是自己出思想,弟子操刀,有的干脆連思想都懶得出,只要弟子有了好貨色,就要掛名,當然也有弟子為了好發(fā)表,主動邀老師掛名的,總的來說,無論文章還是著作,凡是弟子和老師一起署名的,多半是弟子的作品,當然弟子如果做文抄公的話,那么老師難免要吃啞巴虧。只是稍前一點的弟子們抄襲的少,被發(fā)現(xiàn)的概率也小,眼下弟子們抄襲的多,被發(fā)現(xiàn)的概率也大,所以看起來好像滿地都是學術腐敗似的。
其實,在某些老教授看起來,在學生的著述前面掛名,本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一點都沒不好意思,常常很坦然地在公開場合說出來,看那意思,好像還是一種榮耀。他們曾經經歷過一個視署名發(fā)表為資產階級名利思想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許多文章是領導出思想,大家攢出來的,如果要署名的話,也是署個化名,也有的時候需要署真名,看需要,多半是署某個名頭大的人的名,有的時候,署了名的人,其實連文章看都沒有看過。無論在那種情況下,真正操刀寫稿的人(有不少是學生),都只好做無名英雄了。正因為如此,前階段某個參加過文革中著名寫作班子的文化大師,才可以拍著胸脯說,你們可以找,看哪個大批判文章是我寫的!
有人也許會說,那時候學者寫的東西,往往不屬于學術,現(xiàn)在不一樣了,不能類比的。其實,那時的學術跟非學術固然不分,而現(xiàn)在我們很多核心期刊發(fā)的東西,跟那時也沒有什么兩樣,各個單位在統(tǒng)計學術成果的時候,題目為“如何搞好……”“堅決貫徹……”一類的文章,不也都堂而皇之地算在內嗎?抄襲的教授們,搞人文社會科學的最多,而這個領域,其實并沒有真的分清什么是學術,什么是宣傳。
毋庸諱言,我們的現(xiàn)代學術,是在跟西方學識體系接軌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最需要接軌的,就是人家的學術規(guī)范,而所謂學術規(guī)范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不能抄襲,這個內容,其實跟我們古已有之的常識是一致的?上У氖,我們在接軌中,恰在這個核心問題上含糊其詞,不敢,也不愿意較真。但同時卻有膽量掀起大學教育的大躍進,師生齊上陣,土法煉鋼,炮制論文和著作,力求在數(shù)目字上打造世界一流大學,設置了名目繁多的目標管理指標,硬是逼出一個學術大繁榮來。在這種情況下,被逼為娼者有之,半推半就者有之,投懷送抱者亦有之,反正條條大路通羅馬,怎一個抄字了得!
如果學界同仁繼續(xù)沿著這條大躍進的路走,不,跑下去的話,估計投懷送抱者的比例將會大大增加,等到大家都抄的時候,抄就不是丟人的事了,到了那時,也許我們的網上就該討論抄襲的技巧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