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鄭力剛:故都聽樂記

發(fā)布時間:2020-06-12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一.緣起

  

  讓我們對整個喧囂與沉默的/世界/或者擁有或者遺忘 (舒婷《周末晚上》[1])

  

  我相信人人都是喜歡音樂的,盡管每人喜愛的音樂很不一樣。但在另一方面,因為時空的限制,以及經(jīng)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很多人都聽過很多場音樂會,特別是古典音樂的。音樂于我來說,雖然尚沒有達到一天不聽莫扎特如同一天不見太陽的地步,但聽音樂的確是我生活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我情感的表達和寄托?捎谝魳窌䜩碚f,在西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在這個每周都有古典音樂會(有時甚至每天都有,而且好幾場)的都市,反而不如像在北京清華大學(xué)求學(xué)和教書那四年(1982~1986)頻繁出入音樂廳了。原因是很多的:讀書期間,昂貴的票價不由得讓我自慚形穢,首先得吃飯和住房, 那是硬道理;
工作和有了孩子之后,時間又是問題。于是在北京聽過的那三十多場音樂會不由得形成記憶中的一個簇群(cluster);
再加上那個時期強烈的青春烙印,使人也不由得時常懷念那一段時光,盡管那一段無論在精神上,思想上,和生活上都是十分貧瘠的。

  時常的懷念不由得有時也帶來將它們寫下來的沖動。但在西方生活的這二十多年里,除了早些年寫給家人和朋友的信外,沒有再在別的地方用過中文。隨著歲月的流逝,年歲的增長,應(yīng)用中文的能力就和其它方面一樣,批評的眼光仿佛有所提高(這也許是為什么許多老人對什么都看不慣的原因),但動手的能力卻是絕對的下降。下降到如此的程度,干脆再不提筆寫中文了事,倒也省心。今年中秋節(jié)前,自己敬愛的導(dǎo)師秦元勛教授仙逝,悲痛之下,不能自已,提筆寫了一篇懷念恩師的長文[2]呈在先生靈前,也算是人世間師生這一場情誼。文章寫完,身心俱倦,但卻提起了我用中文寫作的興趣和信心。不敢設(shè)想自己再如此投入,想寫點輕松愉快的,于是有了寫此文的動機。

  筆者于音樂是完全的門外漢,所述之見不過是看熱鬧人的記憶而已。

  

  二.惜國人只知《梁!

  

  美麗的夢留下美麗的憂傷(舒婷《神女峰》)

  

  這場中央樂團85年秋天(85.10.12)在海淀影劇院演出的音樂會是我聽樂經(jīng)歷中最有意義的。從《北京晚報》上看到消息(不足以稱廣告,那時廣告還是挺新鮮的事情)馬上就去買了票,帶上當(dāng)時熱戀中的女友去了。

  滿座的音樂廳真有點過節(jié)的氣氛,大家仿佛都在期待著什么。也許是因為最后一個曲目,陳鋼和何占豪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在中國真正達到家喻戶曉的,被喻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名作;
也許是因為此音樂會的明星音樂家―西崎崇子(Takako Nishizaki)女士。音樂會的節(jié)目,以我今天在西方世界聽了二十多年的音樂會的經(jīng)歷來看,的確有點特殊,甚至可以說有點怪。上半場有二個曲子,第一個是由一位年青的女音樂家和樂團演奏一首二胡協(xié)奏曲(記得是有標題的,作曲家和獨奏家的名字也都忘記,失禮了);
接下來是杜鳴心先生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一九八二》,這首曲子從來沒有聽說過,但節(jié)目單上也沒有說是首演。杜先生的作品如《紅色娘子軍》和《魚美人》倒是在音樂愛好者中有上好的口碑的。下半場是《梁!。全是協(xié)奏曲的音樂會是很難得一見的,而且二個大部頭的作品由同一位獨奏家擔(dān)任,對其不僅是技術(shù)和體力上,更是感情和精神上的挑戰(zhàn)。

  音樂會在二胡協(xié)奏曲的音樂中開始。記憶中的這位年青的二胡獨奏家,帶著幾分拘謹演完了這并非十分突出的曲子。聽眾似乎也沒有過高的期待,禮貌地謝謝了音樂家們―這畢竟才是第一個曲目,好戲還在后面。

  西崎崇子在指揮的陪同下走到臺前。這位在茱里亞接受教育,后名揚天下的日本小提琴家,以東方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細膩,特別擅長演奏浪漫派大師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其它小提琴作品(日后相當(dāng)成功的Naxos唱片公司就是其夫為了keep her busy的結(jié)果);
更難為可貴的是她一直對中國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作品特別鐘情,不余遺力地在樂壇上大力推廣,成為中國小提琴作品最為權(quán)威的演繹者而獨步天下。杜鳴心先生的這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就是獻給她的,并且特地提示說,因為西崎崇子女士“擅長演奏具有優(yōu)美音色,如歌如泣的旋律作品,因此,樂曲特別注意到旋律的優(yōu)美動聽,并使音樂特別富于歌唱性[3]。”

  在指揮的棒下,杜鳴心先生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由西崎崇子和樂隊向聽眾徐徐展開。這部題為《小提琴協(xié)奏曲―一九八二》的作品是以傳統(tǒng)的三樂章形式組成。第一樂章,主題明快,副題則柔美;
主副兩題,在小提琴和樂隊的交換,小提琴在樂隊的襯托下,表現(xiàn)得美倫美奐,讓人深深地陶醉其中。

  第二樂章是一段以抒情性和歌唱性都很強的三部曲式寫成。伴著樂隊的渲染,西崎崇子將這帶有明顯中國色彩的,委婉抒情的優(yōu)美曲調(diào)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恰恰在這里,讓人體會到了杜先生為何特地將此曲獻給西崎崇子并為其演奏風(fēng)格而下的那一片苦心。東方女性那特有的柔情似水,欲說還休,一唱三嘆的情感,都在這音樂之中。而西崎崇子的理解,是那么地細膩;
她的琴聲,是那么地到位。真正是增一毫則嫌其長,減一厘則厭其短。

  最后的一個樂章,以明快和強烈的色彩一反上一樂章的柔美情趣。小提琴和樂隊交相呼應(yīng),將音樂逐步推向歡樂,開朗,甚至舞蹈的氣氛。真的是“大珠小珠落玉盤[4]”,令人耳不瑕接,美不勝收。

  當(dāng)最后一個音符落下時,我和其他聽眾都歡呼起來。為樂隊,為西崎崇子,為杜先生。而從我個人來說,這發(fā)自內(nèi)心的歡呼,更多的是為了這偉大的音樂,為杰出的作曲家杜鳴心先生。

  《小提琴協(xié)奏曲―一九八二》,和我同年以及比我年紀大的人都應(yīng)該不會忘記打倒四人幫后的那最初的幾年!澳鞘亲蠲篮玫臅r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
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
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
那是光明的季節(jié),那是黑暗的季節(jié);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5]”;
經(jīng)過十年浩劫的中國人民,特別是士人階層,無不在此時深感世事的坎坷和人生的短暫。被時代和社會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間,“已漸次埋葬了破碎的夢/受傷的心/和被損害的年華[6]”的作曲家,終于能夠在相對自由和平靜之中思考和創(chuàng)作了。時已知天命的杜先生,以其對西方音樂的嚴格訓(xùn)練和終年浸浴為基礎(chǔ),加上對中國士人文化的豐富修養(yǎng),在1982年創(chuàng)作了這部在中國音樂史上空前的,幾乎是“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這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他在這部帶有深深的中國色彩,甚至略有“人民和革命”意味的作品中,哀而不怨,悲而不怒地告別了過去;
而其對愛情和未來的追求與向往,卻讓我們大家和他一起共享。這部蘊含深厚的技巧,真摯的情感,極富詩意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依筆者愚見,完全能夠在世界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寶庫中占一席之地,更能獨步中國樂壇而傲視群雄。

  我被這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深深地打動了,以致于在下半場都不能集中精力認真欣賞西崎崇子演奏的《梁!。這當(dāng)然不是因為我多次聽過俞麗拿以及盛中國演奏此曲的錄音。何況現(xiàn)場演出總會有新意和驚人的地方,再加上音樂廳的氣氛是難得的,音樂會往往是最能讓人集中精力聽音樂的地方。

  在這場音樂會后半年多一點的時候,我離開了大陸,來到了西方。學(xué)習(xí)和工作之余,一直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和CBC電臺古典音樂頻道的熱心聽眾。但另一方面卻不像在清華那幾年是音樂廳的?土。在對故國的思念中,總不免回憶起在北京聽過的那些音樂會,而西崎崇子演奏杜先生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那場,無疑是自己記憶中最珍貴和最美好的,那如歌如泣的旋律這么多年來還一直縈繞在自己的腦海之中,仿如昨日。

  93年的一個秋天的下午,在我開車回家的路上,電臺正在播放一段我很熟悉的音樂。這不是我很喜愛的新疆民歌《我的花兒》嗎?是誰將它改編成小提琴和樂隊的曲子呢?我的注意力不由得一下集中起來,一邊開著車,一邊認真地聽著電臺送給我的每一個音。這真正是奇遇(這也是為什么擁有上千古典音樂唱片的我,還一直聽電臺的原因,因為它常常給人帶來驚喜)!此曲完了后,節(jié)目主持人說,您剛才聽到的是由西崎崇子演奏的杜鳴心改編的《我的花兒》。暮秋的傍晚,車外下著潺潺的秋雨,路上一片車尾的燈盡入眼簾,仿佛在呼喚和提醒下班回家的人那個可愛的家和那個溫情的夢;
在這時候,這帶有重重英文口音的“杜鳴心”三字,一下子將我的思念和感情帶回了太平洋西岸的故土,那故土上的人和事,那場讓人一直思念的秋夜音樂會,那永遠縈繞在我心頭的旋律……

  杜鳴心先生的新作在CBC Stereo (現(xiàn)稱CBC Radio Two)最受人歡迎的節(jié)目之一播出了,而這短短的五分鐘音樂竟被我聽到了大部分,這不是巧合嗎?在今天這個世界,演奏家遠遠比當(dāng)代的作曲家獲得更多的光環(huán),媒體的光注,和大眾的追捧。我相信很多作曲家漚心瀝血的作品,其首演往往也是其最后的一次演出。這其中的辛酸,苦楚,和寂寞,是每個時代的作曲家都有的,而且也是所有獻身于藝術(shù)的人們共同的苦衷。只要讀一讀有關(guān)舒伯特的書就可以理解。誠然,今日許多作曲家不再有生活之困,他們大多在大學(xué)教作曲或在影視娛樂圈子中工作;
然而當(dāng)他們看到最賦有自己生命意義的作品被世人不理解和接受,被淡漠與遺忘時,我相信在他們心底里有的是無可奈何的遺憾和刻骨銘心的傷感。

  從CBC聽到杜先生的音樂,讓我一下子就萌生出去找這音樂唱片的想法。在那個前網(wǎng)絡(luò)時代,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樣的唱片,因為出版公司和地域的原因即使是在北美最大的古典音樂的店里都沒有。眼下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寫信給CBC,另一個是直接向作曲家詢問―從這里還可以知道我心愛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一九八二》八年后的命運。

  令我極為感動的是,僅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杜鳴心先生就給我回了信。他動情地寫道“我的作品你還記得并愿意再聽它們,令我感動!你知道要找一位知音并不是很容易的事[7]”,并告知我香港(BMG Pacific Ltd.)已出了由西崎崇子擔(dān)任獨奏,甄建豪(Kenneth Jean)指揮香港管弦樂團(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其《小提琴協(xié)奏曲―一九八二》和朱暉(Choo Hoey)指揮新加坡交響樂團(Singapore Symphony Orchestra)和西崎崇子(小提琴獨奏)演奏其十首根據(jù)新疆民歌改編的《新疆舞曲》。我馬上寫信和電傳去BMG Pacific Ltd. 將這兩盤唱片買到。

  從我第一次在海淀影劇院聽西崎崇子演奏此協(xié)奏曲到我擁有這音樂的唱片歷時八年之久;
從第一次聽到此曲到寫此文的今天則已接近四分之一個世紀。這么多年來,我聽的音樂越來越多,收藏的唱片也越來越豐富。從不敢說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至少可以說,作為門外漢的業(yè)余愛好稍許有點心得。

  杜先生的這兩盤唱片,在我擁有的唱片中,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這不僅僅是因為我親耳聽到協(xié)奏曲的被獻給者―西崎崇子在北京演奏此曲(事后得知杜先生和夫人那晚也在音樂廳中就座),更是因為我認為此曲在中國音樂史上的成就,不論從其形式上,藝術(shù)上,和思想上都是屈指可數(shù)的。自己不敢對坊間出版的多種中國音樂史妄加評論(有的實在應(yīng)該稱為中國通俗歌曲史),更不敢謬托為杜先生音樂的知音。

  小提琴和小提琴音樂在中國有著頗為微妙的一段。記得上中學(xué)時,那時人們對文化大革命已失去了早日那狂熱的,宗教般的投入和興趣。有的是對現(xiàn)實的無奈和對明天迷茫的希待。時大陸處于相對的物質(zhì)貧困和絕對的精神貧困之中。對于中學(xué)生來說,等待他們的是上山下鄉(xiāng)。苦心的父母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夠躲避這命運的安排或者早日從農(nóng)村回到城市,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讓孩子學(xué)到一技之長,如畫畫與拉琴。夏日的夜晚,?梢栽诮稚下牭蕉c小提琴發(fā)出的聲音。廣播里面,除了樣板戲外,也有幾首小提琴曲,記得當(dāng)時在年青人中風(fēng)靡一時的是《金色的爐臺》這首帶有深深時代烙。ㄒ袁F(xiàn)在的標準來看感情虛偽泛濫)的曲子。

  打倒四人幫之后,從惡夢中醒來的國人熱情地向過去被剝奪的人類偉大文化撲去。記得鄭小瑛女士一次在文章中談到她騎著自行車在馬路邊上停下來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播放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一事。以音樂家為職業(yè),擁有可以指揮貝多芬交響曲的深厚功力的鄭女士尚且如此,何況對音樂有所愛好與追求的普通人?在這種情形下,文化大革命前就洛陽紙貴的《梁祝》再次獨領(lǐng)風(fēng)騷,真正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隨著自己閱歷的增長,我慢慢地接觸到了古典音樂的精華。(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單就小提琴協(xié)奏曲而言,聽過幾十首,包括不朽的貝多芬,勃拉姆斯,巴托克,Alban Berg,埃爾加,門德爾松,和西貝柳斯。而且許多我都收藏有好幾個版本,如好幾位偉大的小提琴家演奏的同一曲或同一位獨奏家早期與晚期的錄音。聽了這些之后,我依然有興趣去聽杜先生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而且每次聽完后都仿佛有些新的感受,盡管它們是如此的微妙。

  我也向周圍的朋友們介紹杜先生的音樂。美國著名的鍋爐制造商巴維公司(Babcock & Wilcox)研究中心的Stanley Vecci主任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忙碌地工作之后,把杜先生的《新疆舞曲》一放,心情就會好很多。音樂學(xué)院學(xué)小提琴出身,日后成為著名能源專家,麻省理工學(xué)院的Janos Beer教授也多次謝謝我向他介紹杜先生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鋼琴協(xié)奏曲。我研究中心的一位講話常引用拉丁語來解釋詞意,對小提琴音樂和制作有著深厚興趣的同事,更是坐下來,為我分析杜先生的作品。

  令我感嘆的是,當(dāng)我向國人和同胞介紹杜先生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時,他們往往驚詫不已地得知中國在《梁!分馍星疫有別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
而當(dāng)我向西方朋友講中國小提琴曲時,他們馬上就斷定我講的是《梁祝》。

  嗚呼!昔卞和因楚庭無人識其絕世珍玉而痛哭于楚山之下,余今惜國人不識杜鳴心先生的《一九八二》!

  

  三.永遠讓人心儀的阿拉木汗

  

  我的全部感情/都是土地的饋贈(舒婷《饋贈》)

  

  中央樂團合唱隊無疑是中國最好的合唱團。在嚴良堃先生的執(zhí)教下,此合唱團音色優(yōu)美,層次清楚;
無論是領(lǐng)唱或合唱,都有其獨到之處;
再加上其臺風(fēng)翩翩,每每不由得讓人為其傾倒,F(xiàn)在我還記得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中央樂團合唱隊為打倒四人幫之后第一次全國文代會演出的那場音樂會,節(jié)目之前有左文龍先生字正腔圓的致辭。這場在嚴良堃先生指揮下的音樂會以中國最美的合唱曲之一的《烏蘇里船歌》開場,左文龍先生那美不勝收的領(lǐng)唱,女聲部那詩一般的伴唱,一下子就俘獲了我的心。

  在京的那幾年里,我只聽過一次中央樂團合唱隊的音樂會。這場在海淀影劇院的音樂會是由一位“洋大人”指揮的。這位仁兄其貌平凡,其個更平凡,實不足賦以“洋大人”之稱。演出的節(jié)目都忘記了,只記得全是宗教色彩很濃的清唱。這在當(dāng)時的中國(1983年)還是一件很新鮮的事。但正如新鮮的事并不一定能夠為人所接受,所欣賞,這場音樂會氣氛十分平淡,淡得大家鼓掌都仿佛只是為了禮節(jié)似的。原因并不是不喜歡這位“洋大人”或合唱隊,而是大家不能領(lǐng)會這音樂的妙處。就在這淡淡的失望中眼看音樂會結(jié)束時,這位“洋大人”又一次返回臺前―不是謝幕,而是加演。當(dāng)《阿拉木汗》的最后一個音落下時,所有的聽眾仿佛在多日的蒙蒙細雨中突然見到太陽似的,一下子全活躍起來。這首從王洛賓先生的同名歌曲改編成的合唱曲,無疑是中國合唱曲中最讓人喜愛的之一,更是中央樂團合唱隊的看家的曲目之一。誠如上好的魚蝦在一般的廚師手下也能做成可口的菜,這首溶在中央樂團合唱隊血液里的《阿拉木汗》在“洋大人”手下也贏得了全場聽眾熱烈的掌聲。

  “她的眉毛像彎月,她的腰身像棉柳,她的小嘴很多情。。!保@樣一位天仙似的姑娘,怎么不讓人永遠心儀呢?

  

  四.青澀的音樂會

  

  憑二十四歲的驕傲顯然不夠 (舒婷《中秋夜》)

  

  這場由韓中杰先生指揮中央樂團演出的協(xié)奏音樂會是一九八二年底(12月27日)在清華大學(xué)禮堂舉行的。節(jié)目是圣桑第三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勃拉姆斯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各一樂章,舒曼的大提琴協(xié)奏曲一樂章,以及某蘇聯(lián)作曲家(記不得了)的小號協(xié)奏曲的一個樂章。四位獨奏者,都是剛剛從音樂學(xué)院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中央音樂學(xué)院二位,上海音樂學(xué)院二位。我想在清華演出的原因,一是為了向大學(xué)生推廣交響音樂,二是讓這四位年青的音樂家練習(xí)一下―畢竟這種機會太少了,而且這是在清華的音樂會而不是中央樂團的星期音樂會。

  韓中杰先生在每段音樂之前,都向聽眾略為介紹了一下獨奏者。這四位年青人,在聽眾的掌聲下,依次走到臺前演奏。坐在很靠前的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的緊張。記憶中印象特別深的是那兩位小提琴家,在音樂開始之前和指揮交換眼神時,眼睛里面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自信和輕松,有的只是拘謹和不安。這些情緒在演奏之中也不由自主地表現(xiàn)出來。圣桑的第三小提琴協(xié)奏曲是所有小提琴協(xié)奏曲中最富有詩意的一部,極富于幻想和歌唱的色彩;
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是可以和貝多芬小提琴協(xié)奏曲相提并論的偉大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上н@二段樂章的精華都沒有被獨奏者表現(xiàn)出來。

  憑良心而論,這略差人意的音樂會并不完全是由于年青的音樂家們的緊張所致。小提琴獨奏家和樂團小提琴手的訓(xùn)練與思維是很不一樣的。我相信這四位剛從音樂學(xué)院畢業(yè)出來的大學(xué)生,和他們的同學(xué)們一樣,在大學(xué)大部分的努力是在為成為樂團中的一員而非樂團前的獨奏者而下的。于是乎,他們在這場音樂會的角色,在相當(dāng)?shù)某潭壬,還有著“客串”的意味。

  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我還記得這場音樂會,原因恐怕是自己當(dāng)時也和這四位仁兄一樣青澀,不管是對專業(yè)還是對人生。

  

  五.人間難得幾回聞[8]

  

  無數(shù)年代里/被遺忘的最和諧的音樂 (舒婷《珠貝―大海的眼淚》)

  

  這是一場演出之前,自己對音樂家以及曲目都一無所知的音樂會―報上只有德國著名男低音歌唱家莫爾(Kurt Moll)獨唱音樂會寥寥數(shù)字。即使如此,還是不惜花重金買了票去聽,原因只有兩個。一是從多年的文化封閉中剛剛走出來,聽樂之心確切―仿佛是第一次談戀愛的小伙子;
二是當(dāng)時也確有閑,在讀完了周汝昌先生的《紅樓夢新證》以及《陳映真小說選》等雜書后,還有時間要打發(fā)。

  到音樂廳,拿到節(jié)目單,才知道莫爾是唱舒伯特的藝術(shù)歌曲。節(jié)目單上特別標明有幾組歌,每組有多少支歌,要大家等一組歌唱完后再鼓掌―而不是一首歌后。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四周一看,覺得今天的音樂會與往日的很不一樣:首先是往常聽眾以年青人為主而今天成了以中年和老年人為主;
第二是從旁人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不少人是音樂界的人,而不是像以往絕大多數(shù)是附近高校的業(yè)余愛好者。記得當(dāng)時坐在我后面的有在音樂會臺上常見到的指揮家韓中杰先生,稍后幾排有以《我為祖國獻石油》而聞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劉秉義先生。連韓先生和劉先生都來洗耳恭聽莫爾先生的音樂會,看來此公來頭真還不小。今天這場音樂會還真讓我撞著了。

  在聽眾的掌聲中,莫爾先生從容地走到了臺中。他大約四十多歲的年紀,高瘦的個子,穿著黑色的燕尾服,留著連腮的胡子,朝聽眾鞠了一躬后,身體稍斜靠著鋼琴,朝伴奏的鋼琴家一示意,音樂會就開始了。第一首歌完后,部分聽眾馬上就鼓起掌來,而那些意識到這時不應(yīng)該鼓掌的聽眾馬上輕輕地“噓”了起來―這才是第一組的第一首歌,節(jié)目單特地說明應(yīng)在一組歌完后才鼓掌;
而就在這十幾秒的時間里,也有人馬上對莫爾先生的演唱討論起來,我前邊的一位小伙子問他邊上的中年人:“X老師,那個最低音是E2嗎?”莫爾先生似乎對此也有準備,無可奈何地對大家笑了一下,馬上又接著唱第二首了。

  這場連休息一起大約一個半小時的音樂會,是我在京時聽過的音樂會中最短的一次,然而也是最有特色和最優(yōu)秀的之一。我相信即使今天,這種音樂會也不是很容易有,特別是像莫爾先生這樣有深厚功底的,對舒伯特的藝術(shù)歌曲非常熟悉的,而且母語又是德語的男低音歌唱家的獨唱音樂會更是屬于那種可遇而不可求的音樂會。舒伯特一生貧困交加,但對音樂的貢獻卻是巨大的(他的D大調(diào)弦樂五重奏也許是所有室內(nèi)樂中最優(yōu)秀的)。他一直生活在貝多芬的影子下,對其崇拜萬分,可卻從來沒敢將自己的藝術(shù)呈給貝多芬。傳說在貝多芬臨終前總算見上一面,貝多芬一看舒伯特的音樂就說出了對其最高的評價:“我的靈魂是歸于佛朗茲的!”(佛朗茲 • 舒伯特)舒伯特創(chuàng)作了上千首藝術(shù)歌曲,每一首都是藝術(shù)佳品,但在他生前只有極少數(shù)得以出版。

  這場音樂會對我以后在海外的音樂欣賞也有影響。來到西方世界,和對藝術(shù)歌曲有深深喜愛的樂友交流,進一步得知此類歌曲不是一般的歌唱家(主要是指那些唱歌劇的)就可以唱的。唱這類歌的仿佛是另一個層次上的(by themselves)。記得當(dāng)年從圖書館中將德國著名的歌唱家Dietrich Fischer-Dieskau 錄制的十二張舒伯特的藝術(shù)歌曲唱片借回來欣賞,前后聽了三個月,陶醉其中不能自已。

  

  六.二公天下

  

  風(fēng)兒已把你的詩章緩緩送走 (舒婷《海濱晨曲》)

  

  中央樂團星期音樂會的指揮主要是李德倫和韓中杰兩位先生。李先生是性情中人,他的指揮很有感染力,從他的音響中你可以感受到他對音樂那火一般的熱情,讓人處處覺得它的存在,并不自覺地與其熔為一體。另一方面,韓先生仿佛是個認真而又有點刻板的人,幾年的音樂會上,不大容易見到其笑容,連在清華的那一次協(xié)奏音樂會上,破例為聽眾介紹獨奏者時,語調(diào)也極為平緩,似乎沒有一點讓獨奏者在演出之前放松一下的意思。韓先生對音樂的演繹是平凡的卻又是忠實的。在京那幾年,我不止一次聽過韓先生指揮中央樂團演奏莫扎特的《林茨交響曲》(Symphony No. 36),其中一次下半場是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多年后,有一次我在渥太華聽著名的小提琴家兼指揮家朱克曼(Pinchas Zukermann)先生指揮加拿大國家藝術(shù)中心交響樂團(National Arts Center Orchestra)演奏《林茨交響曲》,不由得回憶起韓先生的那幾場音樂會。故都的夜晚,夜晚音樂廳溫柔的燈光,燈光下的韓先生,韓先生手下發(fā)出的天籟般的音響,一下子全呈現(xiàn)在自己的眼前。

  84年的夏天,有一次李先生指揮中央樂團演奏莫扎特的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李斯特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獨奏者,仿佛記得是石叔誠先生),和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在演奏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之前,李公先對聽眾發(fā)了一通感慨―這是星期音樂會上我經(jīng)歷的唯一一次,言他在中央樂團當(dāng)指揮幾十年,這還是第一次指揮此曲,因為以前有人認為此曲小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太重不夠革命,不讓演,F(xiàn)在我很高興可以演了。說完卷起袖子―這也是星期音樂會上我經(jīng)歷的唯一一次,對大家說了一聲對不起,轉(zhuǎn)過身子,揮動雙臂,這美妙的音樂就在音樂廳里響起來,而且永遠留在聽眾的心中。

  印象較深的還有85年的春末,素有鋼琴詩人之稱的傅聰先生的專場音樂會。第一個曲子是由李先生指揮中央樂團和傅先生合作演出肖邦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大約因為傅先生的緣故,這場音樂會吸引了不少媒體的關(guān)注,拍電視用的大燈將臺上照得如同白晝(這也是我經(jīng)歷的唯一一次,頗令人反感)。李先生陪著傅先生在聽眾熱烈的掌聲中走到臺前,傅先生被這大燈大約照得眼都睜不開,很是惱火,將手一揮,這燈就關(guān)了(Thank God!)。音樂響起后,大家看到的是那個對獨奏家給予充分關(guān)注和支持的李先生,那個有魔術(shù)將交響樂團和鋼琴配合得天衣無縫的李先生。

  與韓先生的木訥成鮮明對比的快人快語的李先生,其對音樂的熱愛和對世事的無奈不時被媒體發(fā)表出來,讓眾多愛樂者得以窺見其內(nèi)心的痛苦。他對香港管弦樂團能夠自由聘請音樂家的人事制度羨慕不已,說這是將一個樂團水平提高的關(guān)鍵,而我們卻不行。他對當(dāng)時團里的有些音樂家熱衷為“棚頭”(錄音棚)干活而不認真排練憤慨不已(這也難為了這些音樂家,當(dāng)時他們的收入和大家一樣的少)。九十年代初,他在多倫多還發(fā)表了一通類似“煮酒論英雄”的談話,其中不少真知灼見,讓人叫絕。如談到朱賓•梅塔(Zubin Mehta)的指揮風(fēng)格,“如同大師傅炒的菜,都一個味[9]!

  當(dāng)時的中央樂團從外表看是李韓兩公的天下,然在中國生活和工作過的人都明白表面后是怎么回事,特別是在80年代和以前。樂友們常談起某樂團的風(fēng)格與氣質(zhì),最拿手演什么作品之類的話題。在這種時候,偶爾我會想到,假以西方的制度和管理,中央樂團在李韓兩公下會形成什么風(fēng)格呢?而這種風(fēng)格對今天的中央樂團(仿佛已改名)又意味著什么呢?

  

  七.別無選擇的你

  

  要是靈魂里溢滿了回響/又何必苦苦尋覓 (舒婷《四月的黃昏》)

  

  在京那四年中記憶較深的音樂會中還有兩場“一代新秀”指揮的。這兩場都是中央廣播樂團的音樂會。(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一場是由當(dāng)時報紙炒得頗紅的“卡拉揚的最后一個學(xué)生”湯沐海君指揮。和同學(xué)慕名而去,然著一襲燕尾服的湯君,好像也沒有太多的上佳表現(xiàn),也許是因為和樂團沒有充分的磨合。頗讓人有盛名之下,其實不過如此而已之感;
中場休息的時候,大家議論的是政府是否還會讓其再出去的話題(時出國風(fēng)正濃,而且許多人擔(dān)心的是政策是否會改變,于是對湯君這樣出去過的是否再能出去頗有興趣,因為這也是一支寒暑表)。

  另一場音樂會的新秀指揮,是“土產(chǎn)”(中央音樂學(xué)院畢業(yè))的邵恩君。這場83年年底的音樂會,吸引了許多音樂學(xué)院的學(xué)生來聽(平常的時候,仿佛見不到太多的他們,至少不像這次這么顯眼,這也許是因為他們在城里而不在海淀的原因),或也許明天的他們是今天的邵君的緣故。音樂會以呂其明先生的名作《紅旗頌》開場,這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頻立體聲多次播出過的,帶有強烈的人民,革命,階級,和斗爭色彩的曲子,當(dāng)時頗受歡迎。年青的邵恩,留著一頭很長的頭發(fā),瘦小的身子仿佛撐不起那身黑色的西服,走上指揮臺充滿激情和青春的活力將整個樂團調(diào)動起來。相形之下,湯君那天即沒有邵君的激情,又沒有大家所期待的大師的深度與火花,反而令大家失望。

  一曲無話!都t旗頌》之后,邵君又指揮樂團演奏了格林卡的《普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這支曲子被喻為所有俄羅斯交響樂的源頭)以及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組曲》。下半場是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交響曲,這首交響曲和他的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是拉氏從第一交響曲的失。ㄔ蛑皇鞘籽莸闹笓]格拉祖夫喝醉了,將拉氏的第一交響曲糟蹋得慘不忍聽。┲凶叱鰜恚匦芦@得自信和靈感后寫下的巨作。邵君在指揮此曲時,有些地方處理得不夠得當(dāng),加上他指揮時常將雙腳后跟立起來,聽眾們不由得忍俊不禁,不時對這位年青的指揮報以哄堂大笑(這更是我經(jīng)歷的唯一一次)。好在邵君和樂團倒也能沉得住氣,差強人意地將此曲奏完。熱心的聽眾對這位年青人和樂團熱烈和持久的掌聲使得邵君又加演了《卡門序曲》和《斯臺拉夫斯基進行曲》這兩支通俗易懂的曲子。

  湯邵兩君是優(yōu)秀的,他們后來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他們誰也沒有成為交響樂和歌劇的兩棲指揮。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他們工作的地域,相對來說歐洲對此比北美,澳洲和亞洲注重得多。兩君后來都回故都執(zhí)掌過中央樂團。記得以前曾看到一篇有關(guān)邵君的報道,言其過去在京工作時,“留給大家最難忘的就是才氣。他能夠辨別所有稀奇古怪的音高,令所有的人佩服。但是,才氣逼人不免年少輕狂。比如,錄音師已經(jīng)通過,并且已經(jīng)收工走人了,邵恩卻要宣布再來一次,因為有一兩個音不對。有時候,他還會當(dāng)眾揪出拉錯的樂部或個人,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如今,歷練無數(shù)的邵恩逐漸總結(jié)出了“以人為本”的指揮理念,‘要做一個指揮,首先要學(xué)會尊重人,首先學(xué)會和人合作,熟悉你的演奏家,形成交流!痆10]”這一番話,頗使我感慨不已。記得劉索拉女士在其成名之作《你別無選擇》中,對其在中央音樂學(xué)院求學(xué)時的師友有過極為生動的描述, 邵君的形象似乎也在其中。這些時代的弄潮兒,當(dāng)年確有春風(fēng)得意的日子,日后在世界樂壇也有他們的一席之位。然而,當(dāng)他/她們回到東方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之中,時間和現(xiàn)實使得他/她們漸漸失去了那往日的激情和那種藝術(shù)至上的理想主義精神。作為一個偉大的指揮家,個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指揮家,如托斯卡尼尼,富特溫格勒,卡拉揚,克萊伯,都是所謂的孤獨的思想者。在世人看來,他們高高在上,作風(fēng)專斷,脾氣暴躁。但在這里沒有人情,更沒有世故,有的只是對藝術(shù)和理想的追求,其結(jié)果是無可爭議的。在西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很喜歡這里的工作關(guān)系就是工作關(guān)系的那種態(tài)度與方式,誰也不欠誰的情。為了環(huán)境與人情,漸漸減少和放棄自己的個性,我不由得為別無選擇的你而深為惋惜。

  

  八.大戲臺 • 小戲臺

  

  大海—變幻的生活/生活—洶涌的海洋(舒婷《致大!罚

  

  記憶中的音樂會給我印象極壞的只有一場,但原因卻不是臺上演出的音樂家,原因是其內(nèi)容―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這場大雜燴似的,又長又臭的音樂會是84年夏天在中國劇院由陳燮陽先生指揮,有胡曉平等許多著名音樂家參加演出的《中國革命之歌》。這種為政治需要,不計成本,不惜藝術(shù)家的青春和時間,空洞無情的作品注定是要失敗的―只要看看今天還有幾人提起它就是明證。記得當(dāng)時從中國劇院騎車回清華的路上,大家都對此劇罵不絕口,也為陳燮陽等音樂家屈就為此操勞而惋惜悲憤不已。

  82年11月由樓乾貴等五位中央音樂學(xué)院與中央樂團的歌唱家在清華大學(xué)禮堂舉辦的音樂會給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這幾位知名的音樂家來到學(xué)校,為從十年浩劫中成長起來的,對西方音樂的了解近乎白丁的學(xué)生們,演出了這場高水平的音樂會。記得有獨唱,二重唱,和四重唱。這五位教授瀟灑的臺風(fēng),學(xué)者的氣質(zhì),動聽的歌聲,使我在今天還記得這場在寒風(fēng)凜冽的夜晚中舉行的音樂會。

  83年年底(83.12.27)那場在海淀影劇院的中央樂團星期音樂會也是頗有意思的。這場由韓中杰先生指揮的音樂會很有點西方新年音樂會的味道,群星璀璨,美不勝收。有胡松華,劉秉義,文征平諸君的獨唱,還有盛中國先生的小提琴獨奏以及朱踐耳先生的《英雄的詩篇》。這是一場獨唱者/獨奏者光耀天庭的音樂會,和西方有些以獨奏家/歌唱家為招牌的音樂會很類似。

  在京的這四年,看過中央歌劇院演出的五部歌劇。它們是《茶花女》(北展劇場),《費加羅的婚禮》,《小丑》,《詹尼 • 斯基奇》(海淀影劇院),和《卡門》(紅塔禮堂)。另外還在海淀影劇院聽過鄭小瑛女士指揮中央歌劇院演出的《卡門》清唱。在《費加羅的婚禮》以及《卡門》演出之前,鄭小瑛女士還特地給大家介紹歌劇的背景,情節(jié),和音樂。她那極為通俗和形象的語言,加上她那至誠的一片心意,每每讓人十分感動,更何況這兩部歌劇還不是她指揮的。86年春天的《卡門》清唱和夏天的彩演,都是詹曼華女士唱卡門一角。這位從上海音樂學(xué)院畢業(yè)的高材生,在鄭小瑛女士的輔導(dǎo)下,的確不負眾望,在《哈巴涅拉》一曲中充分將卡門那種以自由和愛情至上的精神和氣質(zhì)表現(xiàn)出來。中央歌劇院在這之前演的《卡門》是由梁寧女士唱的卡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頻立體聲節(jié)目多次播放過這個錄音。《卡門》這部歌劇當(dāng)時風(fēng)靡京城,連《英語世界》雜志也登了《斗牛士之歌》譯成英文的歌詞(原文為法文)。還記得當(dāng)年出國風(fēng)極盛(“是人就想出去”,我的一位同學(xué)總結(jié)似的說),鄭小瑛女士說卡門教會一個走一個,真正痛心疾首!此話后來被很多人引用,但我看其中許多是那些心胸狹隘,自己什么事都不能做好,卻想擺出道德和公婆的姿態(tài)來訓(xùn)斥年青人的人。

  在我聽過的這五部歌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丑》。這是列昂卡瓦諾的偉大的也是唯一的傳世作品。《穿上戲裝》那一段唱將藝人們內(nèi)心的痛苦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那對待觀眾的職業(yè)道德和感情被背叛和欺騙的強烈沖突,完完全全地在這一曲中展露無遺。人常說,大千世界的人生是個大戲臺,人人都在這臺上走一遭。由于人在世上活得太累,就需要將這大戲臺的戲從某一點切入將其放在一個小戲臺上展現(xiàn)出來,讓大戲臺上的人有寄托,有夢幻,有愛憎。《小丑》一劇的神來之筆,是在這小戲臺上再將人生的大戲搬上來,讓小戲臺上的戲班班主,分不清人生與戲,辨不明大戲臺與小戲臺之分,結(jié)果在小戲臺上演出了大戲臺上的真實悲劇,而在最后卻向觀眾說出了最令人心酸的一句:喜劇結(jié)束了。

  

  九.唱自己的歌

  

  這個世界/有沉淪的痛苦/也有蘇醒的歡欣(舒婷《致大海》)

  

  這場83年10月在清華大學(xué)主樓后廳演出的男聲四重唱音樂會是在一種頗為特殊的背景下舉行的。記得這之前,日本“黑鴨子”男聲四重唱在北京的演出頗得民間的好評。原因之一是新鮮,國內(nèi)幾乎沒有這樣的組合,而且“黑鴨子”也的確唱得好。他們的《郵遞馬車》當(dāng)時在許多愛樂者中流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頻立體聲節(jié)目也多次播過他們演唱的歌,不自覺地對男聲四重唱起了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另一方面,國門的打開,使人們開始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大陸以外的文化。港臺的那些通俗文化也從南方漸漸北上。

  學(xué)界和音樂界對那些從磚頭似的錄放機放的港臺音樂開始持的是一種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因為其音樂的內(nèi)涵和格調(diào)實在不敢讓人茍同;
繼而是一種擔(dān)憂,當(dāng)他們看到許多青少年,包括大學(xué)生,對其那么著迷。藝術(shù)的良心和社會責(zé)任感,使得不少音樂家們來到校園中無償?shù)叵驅(qū)W生們介紹和演出高尚的音樂。

  這四位男歌唱家,和我們那一屆的學(xué)生們年紀差不多,二十和三十多歲。仿佛記得候牧人先生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位的名字實在記不起來了。音樂會以《半個月亮爬上來》這首歌開始。這四位歌唱家,將王洛賓大師這首優(yōu)美絕倫的歌曲以四重唱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一下子就將聽眾帶入一個似詩如畫的境界,讓人真有“如聽仙樂耳暫明”之感。青春期對愛情朦朧的理解和熱烈的追求都在這半個月亮下由這四重唱表現(xiàn)出來。

  “我們要唱自己的歌!”唱低音的那位小伙子在大家的掌聲后激動地說!拔覀冇性S多優(yōu)秀的歌!”,在他們唱完王洛賓先生的另一名作《在那遙遠的地方》后,這位小伙子又一次充滿激情地對大家說!斑@是我們從小就唱的歌,這是我們的根!”,在唱完北京兒歌《水牛兒》,他再一次以宣言般的氣概說。

  坐在下面的我被這四位音樂家的美妙歌聲和他們的理想精神深深地感動了。這實在是一場不尋常的音樂會,音樂家應(yīng)以音樂宣揚他們的理想和藝術(shù),其余仿佛都是多余的。音樂廳畢竟不是信仰和宗教宣道的場所,音樂會更不是那赤裸裸的政治集會。然而這四位音樂家(他們仿佛是自己組團的,并沒有“上級”和“組織”的認可和支持)以及和他們的樂手(記得其中一位樂手第二天還要隨團出國演出,冒著有違紀律的說法,溜出來為他的哥兒們助一臂之力)在沒有報酬的情形下,來到學(xué)生們中間,為大家演唱。對藝術(shù)真摯的熱愛和追求,對中國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藝術(shù)和民間藝術(shù)被冷漠的痛心(時國寶級的藝術(shù)大師王洛賓先生并非是家喻戶曉的名字,更不用說在北京音樂廳為其開個人音樂會),對大眾文化的關(guān)注,使得他們在音樂之外,不由得對臺下自我感覺頗好的學(xué)生們(我有同學(xué)不時以自己和同一屆的同學(xué)為“十年精華”而自豪。這種自豪往往是不自覺的,可又是幾乎無處不在的,悲呼。┊(dāng)頭棒喝!

  經(jīng)過三十年的改革和開放,我相信學(xué)界,音樂界,以及社會都能以相當(dāng)平靜的心態(tài),對待海外的和國內(nèi)的各種文化潮流和藝術(shù)形式,至少不會有人在音樂會上告訴聽眾應(yīng)該聽(唱)什么歌了。然關(guān)于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爭議卻永遠不會消失。每個人都有喜愛和選擇的權(quán)力,一個社會就正如一個生態(tài)的環(huán)境,多元的,五花八門都同時存在的才是健康的社會,要求人人都能欣賞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不可能的,更是荒唐的;
然而,當(dāng)我被告知我的許多年青的校友們沉湎于“韓劇”(韓國所拍攝的電視連續(xù)劇也)時,我依然覺得這是可悲的和令人擔(dān)憂的。

  

  十.網(wǎng)上的樂友們,能幫這個忙嗎?

  

  即使像眼淚一樣跌碎/敏感的大地/處處仍有/持久而悠遠的回聲

 。ㄊ骀谩东I給我的同代人》)

  

  談起在故都那四年的聽樂經(jīng)歷,不能不提一下自己喜愛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頻立體聲節(jié)目。此節(jié)目當(dāng)時仿佛是晚上7點開始播出,十點結(jié)束。一般在9點鐘有一個我稱為專題節(jié)目,比方說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不記得此節(jié)目播過任何馬勒和布魯赫的交響曲,室內(nèi)樂就更少了,貝多芬的十六支弦樂四重奏根本就沒有放過,更不用說巴托克的弦樂四重奏了。即使如此,此節(jié)目還是為廣大的音樂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xué)習(xí)和欣賞的場地。而這節(jié)目比起那些最多放放《蹓冰圓舞曲》的電臺,無論是強度和內(nèi)涵,都上了好幾個臺階而贏得許多愛樂者的鐘情。

  我當(dāng)時常在周末去清華二校門的郵局買下一周的廣播電視報。然后將調(diào)頻立體聲節(jié)目游覽一遍,將自己有興趣的節(jié)目標出來,如果有好幾個想聽的節(jié)目,這一周就有得打發(fā)了,有盼頭而高興。

  此節(jié)目多次播過莫扎特的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還有彭修文先生為中央民族樂團根據(jù)中國民曲改編的曲子。在京那幾年,沒有聽過彭先生的音樂會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主要原因是彭先生和中央民族樂團仿佛沒有到海淀來演出過。隨著閱歷的增長,我越來越意識到彭先生是真正的大師。他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樂器組合在一起,(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將各種樂器的特點,通過他改編的那些傳統(tǒng)曲目,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
更能將它們隨心所欲地調(diào)配在一起而發(fā)出新奇的,動聽的,令人贊不絕口的音響!將一首曲子為西方交響樂團配器誠然不易,然而通過柏遼茲的巨大貢獻和后人的努力,此藝術(shù)已的確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一如圍棋邊角的研究);
但彭先生做的是真正前無古人的事業(yè),他取得的成績是令人仰望的,尚沒有被接近更不用說被超越的。

  在聲樂方面,此節(jié)目播出過很多很好的節(jié)目,而且許多隔三岔五地又會重播。記憶特別深的有迪里拜爾演唱的歌曲。在這半小時的節(jié)目中,她演唱了好幾首她自己整理的優(yōu)美動聽,令人陶醉不已的新疆民歌,如《小溪邊》,《你像月亮一樣》,《塔里木》,《我的都塔爾琴》(二十多年后,我又聽到了另外一首《思戀》);
以及幾首外國歌曲,如蘇聯(lián)阿比耶夫斯基的《夜鶯》和埃及民歌《光輝的太陽》(此曲一譯《尼羅河上的歌聲》,但歌詞大不相同。此歌中那“歌唱你驚人的氣質(zhì)”一句讓時處熱戀中的我感動不已)。我有迪里拜爾女士近期演唱這其中一些歌的錄音,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愛她早期的錄音。一是這些錄音是自己從故都中帶出來的那個時期不多的東西之一,帶有強烈的青春和故土的烙;
二是因為迪氏早期的錄音處處閃著青春的光芒,那逼人的才華從她的每一個音中激射出來。

  還有法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Mady Mesple演唱的約翰 • 斯特勞斯的圓舞曲也是此節(jié)目常播的。這位學(xué)鋼琴出身后改為唱花腔女高音的歌唱家,將《春之聲》,《藝術(shù)家的生涯》,《維也納的氣質(zhì)》等著名圓舞曲唱得音滿腔圓,真正讓人如癡如醉,在她如此跌宕的歌聲中不能自已。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樂迷們還在等待EMI將此錄音以CD的形式再次出版發(fā)行。

  中央樂團合唱隊演唱的一組歌曲也時常在此播出。從中我得知并喜愛上黃自先生為《長恨歌》作的大型合唱組曲。但是當(dāng)時播出的只有《漁陽顰鼓動地來》和《山在虛無漂渺間》這兩首的錄音。我多年一直在注意和尋找這部清唱劇完整的錄音,十多年沒有任何結(jié)果,也不知是否有音樂團體曾將它完整地演出過。有時也為這位中國歷史上最早接受正統(tǒng)的西方音樂教育的前輩和學(xué)長(他是清華學(xué)校的畢業(yè)生,后在耶魯大學(xué)獲得音樂學(xué)士學(xué)位,并創(chuàng)作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首交響曲《懷舊》作為他的畢業(yè)論文,此曲是懷念其早逝的妻子而作的)而惋惜。先生是作曲家和教育家,桃李滿天下,而其優(yōu)秀的作品卻被歷史的洪流埋沒了。我相信時下我這個年紀的人知道并聽過其作品的人很少。令人高興的是,中央樂團合唱隊在1998年和太平洋音影公司合作,在嚴良堃先生的指揮下將此曲完整地錄了音出版。筆者在這里不惜筆墨,也的確是希望大家能夠去欣賞一下這中國合唱曲中的珍品。

  談起此電臺的室內(nèi)樂,我有印象的是有一次播了新西蘭廣播電臺贈送的半個小時長的一組薩拉薩蒂的西班牙舞曲。這音樂是由二位名不經(jīng)傳的音樂家(小提琴家和鋼琴家)演奏的。薩翁的名作《流浪者之歌》是膾炙人口的小提琴作品,一直在中國愛樂者中有很高的知名度。這組西班牙舞曲的播出,也許一是因為被新西蘭所贈,不用非禮也;
二是可能考慮到薩翁的知名度。記得其中的曲子有《影子和塔蘭太拉舞曲》,《哈巴耶拉》等。每首都是3~4分鐘,小巧玲瓏,精致可愛。到了海外,一日忽想起這些曲子,于是信步到唱片店尋找。出乎意料的是,薩翁的《西班牙舞曲》(有兩組)似乎從來沒有集結(jié)出版過。小提琴大師海菲茲(他是大師們的大師),斯特恩,帕爾曼等人只零碎地挑過其中的幾首,這里錄一下,那里錄一下,仿如“補白”之用,難免讓人失望。也許薩翁的這些曲子有不少是為學(xué)生練習(xí)而作的,不足以顯示大師的功底,于是也引不起出版商的興趣。但正如有些得不到的東西反而讓人不斷惦記,多年來我一自注意DG, EMI, Philips, London, BMG等唱片公司的唱片目錄,看看是不是有一天有人終于有興趣拾起這個題目。當(dāng)Naxos成立后,我的希望漸漸地轉(zhuǎn)移到這家敢出別人不敢出的唱片公司(Naxos的唱片成本比其同行低不少,但質(zhì)量卻有相當(dāng)好的)。此希望在2006年終于得到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答復(fù),Naxos出了一張薩拉薩蒂西班牙舞曲的唱片(《Spanish Dances • Music for Violin and Piano • 1》,Naxos 8.557767,2006),而且是年青的中國女小提琴家楊天媧擔(dān)任小提琴獨奏。

  最后,不得不提起這些記憶中讓我頗為遺憾的一事。我國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黎信昌先生演唱的一組歌(是由中央音樂學(xué)院教師小樂隊伴奏的,指揮仿佛是胡炳旭先生)也是調(diào)頻立體聲節(jié)目反復(fù)播放的。這些歌是《曲曼地》,《手挽手》,《?》(這首我不記得了),《我走在雪路上》,《美麗的天使》,《西波涅》,《美麗的西班牙女郎》,《西班牙小夜曲》。黎先生通俗的名氣不及中國另一位知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劉秉義先生,但我自己和認識的許多樂友卻更喜歡黎先生。他聲音渾厚,選唱的歌又很有氣質(zhì),一曲下來讓人深感其精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濃厚的學(xué)院派的詩書氣?上н@盤我自己錄的磁帶在七年前有所損壞,特別是我心愛的《手挽手》已完全不可聽。這些年來,我也試著通過其他辦法得到這些歌,在《二十世紀中華歌壇名人百集珍藏版 黎信昌》的CD中,有《曲蔓地》,《我走在雪路上》,和《西波涅》這三首歌(不敢肯定是同一錄音)。但其他五首尚未找到。有一次,我看到在山東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歌王―中國歌曲寶典》(四盤CD)中有黎先生唱的《手挽手》這首歌,趕快托國內(nèi)友人買下帶到海外?珊薜氖牵思箤⒋烁璧念^尾全掐去,其手段之低劣,讓人實在不解。我很難相信這是黎先生知道和認可的。

  在網(wǎng)上不時看到其他樂友的大作,比方說“降E大調(diào)”和“老馬”君。此兩君不但對音樂頗有心得,文筆也相當(dāng)好。從文章上看,“降E大調(diào)”也在京聽過幾年的樂,而且和自己仿佛前后。我相信喜愛黎信昌先生唱的歌的人應(yīng)該不少,如果樂友們有這幾支歌,能和我共享嗎?

  

  十一.后記 • 未來的記憶

  

  我在我的緯度上/卻做著候鳥的夢 (舒婷《島的夢》)

  

  這篇最后關(guān)于故都聽樂的記憶卻是一篇關(guān)于未來的而不是過去的。85年的春天,日本千葉縣習(xí)志野青少年交響樂團在海淀影劇院演奏了一場充滿青春活力和激情的音樂會。音樂會的最后一個節(jié)目是貝多芬偉大的第五交響曲―命運。這支以中學(xué)生為主的交響樂團,在他們的指揮的帶領(lǐng)下,向北京的聽眾展現(xiàn)了一支以中學(xué)生為主的交響樂團都能演奏些什么。

  這群中學(xué)生的演出既激動了我更刺痛了我。時清華大學(xué)有一支水平和規(guī)模都令人難以啟齒的軍樂隊,但有些同學(xué)還為其而自豪。日本一支青少年交響樂團都能將貝多芬的交響曲拿下來,何況為軍樂隊所作或改編的曲子(英國著名的指揮,恃才(財,其家族的確有錢,富可敵國(樂),干脆自己掏錢為他組織一支交響樂團)傲人(物)的Thomas Beecham曾嘲笑其對手,著名的指揮托斯卡尼尼,最適合指揮蘇薩的軍樂曲)?

  在海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聽過許多場由社區(qū)中學(xué)軍樂隊演出的節(jié)目(包括初中各年級的樂隊和高中各年級的樂隊,而且許多時候全年紀的所有同學(xué)都是樂隊隊員)還有各個城市青少年交響樂團/國家青少年交響樂團及大學(xué)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初高中演奏的是軍樂樂曲而青少年及大學(xué)交響樂團演奏的則有像馬勒的第一交響曲和布魯赫第七交響曲這類曲子。在這種音樂會上,我會時常想起在海淀聽過的那場日本習(xí)志野青少年交響樂團的音樂會,那場讓我時至今日還在思索的音樂會。

  故國三十年的改革和開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有目共睹的。然而這下面相當(dāng)一部分那中學(xué)為體,西學(xué)為用的哲學(xué)和急功近利的動機也是人所共知的。應(yīng)試教育和輕視人文的后果是處處都有的,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意識到的(恰恰是因為缺乏人文修養(yǎng)的原因)。

  值得指出的是,這里青少年或大學(xué)交響樂團的許多成員以后/現(xiàn)在并不是音樂學(xué)院/系的學(xué)生。音樂于他/她們是一種愛好,一種心靈和理想的寄托。我自己讀博士時的一位同學(xué)以前就曾以小提琴神童的身份在好幾國中巡回演出,這位可以拉門德爾松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朋友日后成為知名的數(shù)學(xué)家。麻省理工學(xué)院著名的能源專家,紳士風(fēng)度的Janos Beer 教授卻是名牌音樂學(xué)院小提琴專業(yè)出身,今日依然能操琴。人類的發(fā)展史是一部縱橫史。從縱的看,各個方面都在進步;
從橫的看,各個方面都在向其他方面滲透。

  2011年是我求學(xué)和工作過的親愛的母校清華大學(xué)建校一百周年。在那個時候,你的學(xué)子能給出一場交響音樂會來慶祝和紀念這一時刻嗎?節(jié)目可以有黃自先生那歷史性的交響曲《懷舊》以及杜鳴心先生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一九八二》。

  是為記。

  --------------------------------------------------------------------------------

  [1] 舒婷,《舒婷的詩》,人民文學(xué)出現(xiàn)社,1998年,北京。(以下所引舒婷詩均出自此,不再注)

  [2] 鄭力剛, 《千風(fēng)萬雨都過盡,依舊東南第一山 紀念敬愛的導(dǎo)師秦元勛教授》,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21323和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0897

  [3] 此音樂會節(jié)目單,1985年,北京。

  [4]《琵琶行》,白居易,《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北京。

  [5] 狄更斯,《雙城記》。

  [6] 《悼》,舒婷。

  [7] 杜鳴心致鄭力剛,1993年12月19日。

  [8] 杜甫,《贈花卿》,《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北京。

  [9] 赤霞,《李德倫訪談錄》,《楓華園》第64期,1995年8月1日。

  [10] http://www.cctv.com/program/yyrs/20040914/100584.shtml (2008年11月11日連接)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都聽 鄭力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m.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