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知覺流暢性對判斷和決策的影響】知覺與個體決策

發(fā)布時間:2020-03-03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要 流協(xié)性是個體對加工信息難易程度的一種主觀體驗,它分為知覺流暢性、概念流暢性、提取流暢性等。研究者通過操縱刺激與背景的顏色對比度、刺激的字體類型、清晰程度等因素來控制知覺流暢性,發(fā)現知覺流暢性會影響一系列判斷和決策任務,如命題真實性、類別判斷、偏好、熟悉性等。知覺流暢性既可以作為判斷的直接線索也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線索和認知策略來間接影響判斷和決策。
  關鍵詞 知覺流暢性;主觀體驗;判斷;決策;歸因
  分類號 B849:C93
  
  1 引言
  
  流暢性是個體對加工信息難易程度的一種主觀體驗(Oppenheimer,2008),它分為知覺流暢性、概念流暢性、提取流暢性等(Reber,Wurtz,&Zimmermann,2004)。其中知覺流暢性涉及個體對刺激較低水平的加工,反映了個體對知覺外部信息難易程度的主觀感受。它本身并不是一種認知操作,只是一種有關認知操作的感受。例如,當看到模糊印刷的書籍,人們能夠意識到上面的字跡很難看清。當一幅圖片的顏色十分暗淡時,人們能夠意識到要知覺畫中的事物需要更多的努力。
  知覺流暢性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第一個因素是刺激的客觀特征,包括刺激與背景的顏色對比度(Hansen,Dechene,&Wanke,2008;Reber&Schwarz,1999;Unkelbach,2007)、刺激呈現的字體(Oppenheimer&Frank,2008)、清晰程度(Whittlesea,Jacoby,&Girard,1990)、呈現時間(Whittlesea&Williams,1998)、對稱性(Reber,Sehwarz,&Winldelman,2004)、簡單程度(Alter&Oppenheimer,2006)等。較低的對比度、較低的清晰程度、較短的呈現時間或者不對稱會影響知覺加工的速度和正確率。已有研究證明加工的速度和正確率可以作為評估流暢性這一主觀體驗的客觀指標(Reber,wurtz,&Zimmermann,2004;wunz,Reber,&Zimmermann,2008),當人們需要很長時間對刺激進行知覺時,個體就會感到這一加工很不容易,即產生知覺流暢性很低的主觀體驗。第二個因素是個體早先的知覺經歷,重復出現的刺激會提高知覺流暢性(Begg,Anas,&Farinaeci,1992;Westerman,Lloyd,&Miller,2002),因為反復出現的刺激會變得容易加工。研究者們就是通過操縱上述這些因素來控制知覺流暢性的。
  個體可以從主觀上體驗到加工信息或完成心理任務的難易程度,這種元認知的知識引導我們對外部世界做出各種有用的推斷。
  
  
  2 知覺流暢性影響判斷和決策的實驗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知覺流暢性在各種認知任務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影響有關命題真實性、樣例典型性、偏好等判斷。同時它還會影響個體的決策行為。
  
  2.1 知覺流暢性與真實性判斷
  已有研究表明,當人們面對一個重復出現的命題時會更多地將其判定為“真”(Begg et al.,1992;Brown&Nix,1996;Reber&Sehwarz,1999),具體表現為等級評分任務中在“真”這一維度上給予更高的得分,或者在真/假二選任務中有更大的可能性將命題判定為“真”。研究者們起初用會聚有效性(Convergent Validity)(Arkes,Boehm,&Xu,1991)和熟悉性(Bacon,1979)來解釋重復呈現對真實性判斷的影響。Begg等人(1992)隨后整合了上述兩種觀點,提出重復呈現增強了隨后加工該句子的容易程度,是這種加工的容易度影響了真實性判斷。他們的研究分離了無意識判斷和有意識回憶對真實性效應的影響,提出知覺流暢性是重復呈現與真實性判斷之間的中介因素。
  Reber和Schwarz(1999)進一步證實了知覺流暢性對真實性判斷的影響。他們通過操縱命題呈現的顏色與背景顏色的對比度來控制知覺流暢性,考察了在單次呈現條件下知覺流暢性對真實性判斷的效應。結果發(fā)現以深紅和深藍兩種顏色呈現的句子(高對比度條件)比以綠色和黃色,或綠色和淺藍色呈現的句子(低對比度條件)更多地被判定為真實的。并且他們排除了是因為被試無法閱讀低對比度的句子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可能性。這一研究表明加工不同對比度的句子會使個體對知覺的難易程度產生不同的主觀體驗,這一主觀體驗就是知覺流暢性,而正是這種體驗影響了被試的真實性判斷。Unkelbach(2007)和Hansen等人(2008)的實驗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Hansen等人還進一步發(fā)現當流暢性發(fā)生變化的時候,知覺流暢性高的句子比知覺流暢性低的句子被更多地判定為真。
  
  2.2 知覺流暢性與類別判斷
  研究者還發(fā)現知覺流暢性對類別判斷也起著重要的作用。Oppenheimer和Frank(2008)通過操縱字體來控制知覺流暢性,要求被試對鳥、哺乳動物、交通工具和特殊食物4個類別中的一些樣例進行典型性判斷。其中有的樣例用10號Mistral字體書寫,有的樣例用12號的Times NewRoman字體書寫。結果發(fā)現用清晰字體寫出的樣例(12號的TimesNewRoman字體)比用不清晰字體寫出的樣例(10號Mistral字體)典型性評分更高。同時,他們進一步發(fā)現知覺流暢性還會影響特征典型性的判斷,知覺流暢的特征更多地被判定為某一類別的典型特征。其實,實驗中涉及的樣例大多數是被試熟悉的事物,被試已經具備有關該樣例和所屬類別的相關知識,但知覺流暢性還是影響了個體的判斷。
  
  2.3 知覺流暢性與偏好
  知覺流暢性與偏好判斷也有聯系。很多研究發(fā)現對稱性會影響面孔吸引力的判斷(Reber&Schwarz,2006;Rhodes,2006)。雖然很多研究者假設人們對對稱面孔有一種天生的偏好,但Reber等人(2004)認為這一結果可以從知覺流暢性的角度來解釋。對稱的圖形通常包含較少的信息,因此比非對稱圖形更易加工。他們還提到,計算機模擬的研究發(fā)現一個模擬的知覺系統(tǒng)在識別物體時對對稱模式的加工效率更高。因此,對稱圖形常被認為更加好看或者更有吸引力是因為對稱圖形促進了知覺加工fReber,Schwarz,&Winkielman,2004)。
  Reber,Winkielman和Schwarz(1998)發(fā)現對象與背景的對比度也會影響偏好,對比度高的圓形比對比度低的圓形被認為更好看。并且這種偏好是由知覺流暢性而非對比度本身造成的。Reber和Schwarz(2001)同時操縱了圓形的顏色對比度和呈現時間,結果發(fā)現對比度只有在短時呈現的 時候才對評價有影響。由此可見知覺流暢性才是影響偏好的關鍵因素,因為在長時呈現條件下所有的刺激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加工,對比度就不再有任何效應了。
  
  2.4 知覺流暢性與決策
  知覺流暢性還對決策有重要的影響作用。Alter和Oppenheimer(2006)發(fā)現知覺流暢性會影響個體的投資選擇。在一個公司剛上市的幾個月內,人們缺少相應的信息來評價新公司的股票。因而會根據一些偶然因素來預測這支股票的成績,例如知覺流暢性。研究者發(fā)現,名字簡單的股票在剛剛投放到市場的幾個月內的表現好過名字復雜的股票,因為人們認為流暢性高的股票表現會更好,這種主觀感受驅動人們作出購買決定,從而在短時間內提升了股票價值。Nathan,Ravi,Norbert和Itamar(2007)的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當商品的描述不能得到流暢地知覺時個體傾向于推遲購買行為。
  除此之外,研究還證明知覺流暢性會影響熟悉性(Monin,2003;Westerman et al.,2002)、可理解性(Oppenheimer,2006)、頻率估計(Reber&Zupanek,2002)、時長估計(Reber,Zimmermann,&wunz,2004)等各種判斷任務。盡管大量研究一致表明知覺流暢性的主觀體驗在個體進行判斷和決策時起著重要作用,但背后的心理機制卻十分復雜。研究者認為知覺流暢性既可以作為推斷事物的直接線索也可以通過一種間接的方式起作用(oppenheimer,2008)。其中,第一種方式涉及個體如何對知覺流暢性進行歸因,第二種方式則涉及知覺流暢性如何選擇線索和認知策略。
  
  3 知覺流暢性影響判斷和決策的機制
  
  3.1 直接影響
  知覺流暢性可以直接作為判斷的線索是因為個體傾向于根據有關該刺激的早期經歷對知覺流暢性做出歸因,盡管這些歸因可能是錯的(Westerman et al.,2002)。
  Unkelbach(2007)在解釋流暢性對真實性判斷的影響時認為,真實性是刺激的一種難以直接觀察或體驗的特征,他稱之為“遠的”線索,于是要參考一些“近的”線索作為判斷的基礎。而知覺流暢性就是這樣一種“近的”線索。此外個體在以往的經歷中習得知覺流暢的體驗和真實性之間有一種正向聯系。因此,當命題由于對比度提高或新近出現而提高了知覺流暢性時,個體會試圖對流暢性進行歸因。也許有人會懷疑這種正向聯系是如何建立的,即為何個體將流暢性歸因于命題為真而不是命題為假。這可能是因為通常來說真實的命題只有一個,而虛假的命題卻遠不止一個。例如,“紐約在美國”這一命題是真實的,而有關紐約地理位置的虛假命題卻有成千上萬個。因此個體可能在以往的經歷中不斷地接觸同一個真實命題,使得對它的知覺加工變得很容易,故而建立起二者之間的正向聯系。當然,這種聯系并非一成不變的。Unkelbach發(fā)現如果被試在學習階段建立了知覺流暢性和虛假命題之間的聯系,他們更傾向于在隨后的測試階段中將知覺流暢的命題判定為假,并且這一反轉的結果在采用不同方法操縱知覺流暢性的實驗中得到了復制。
  Oppenheimer和Frank(2008)在探討類別判斷時對知覺流暢性這一線索的可靠性做了類似的分析。每一個分類決定都涉及到類別和樣例。樣例越典型,它對某個類別的代表性就越強,它們之間的相互啟動就越強。例如蘋果是水果這一類別的典型樣例,因而當提到水果時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蘋果,同樣當提到蘋果時人們也會很自然地想到水果。這種啟動會直接導致流暢性增加。因此當刺激引發(fā)知覺流暢新的主觀體驗時,個體會根據以往的經歷將這種主觀體驗歸因于樣例典型性,從而指導類別判斷。
  其它判斷任務所涉及的因素,如熟悉性、頻率估計、時長估計、可理解性等,也都像Unkelbaeh(2007)所說的真實性一樣是一種“遠的”線索,而知覺流暢性這一近的線索與它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一個事物經常出現、呈現時間很長或者很容易理解,那么對它的知覺加工將逐漸變得容易,即提高了知覺該事物的流暢性,于是流暢性便成為了判斷這些任務的線索。如果刺激的某些特征(如對比度、字體、清晰程度等)導致個體產生知覺流暢性的主觀體驗,那么這種主觀體驗會被歸因為事物出現的頻率、呈現的時長或者可理解性,從而使得個體在與這些因素相關的判斷和決策上存在偏向。
  知覺流暢性與眾多因素都有關并且會影響各種判斷任務,這使得歸因變得很復雜。因為流暢性有太多的可能來源,我們很難確定刺激引發(fā)的流暢性是否來源于與判斷任務相關的因素。事實上,個體并非盲目地把知覺流暢性作為判斷線索,而會去尋找合適的解釋。當然,在默認條件下的解釋就是判斷任務所涉及的因素。但是當知覺流暢性有一個明顯的外部原因時,個體會自動放棄這種體驗,流暢性對判斷任務的影響也會隨之減小甚至消失。Oppenheimer(2004)曾經要求被試判斷一些著名姓氏的頻率,結果由于被試將知覺流暢性歸因為姓氏的著名程度而非頻率,對著名姓氏的頻率估計反而貶低。類似的,Oppenheimer和Frank(2008)發(fā)現當刺激的知覺流暢性存在另一個明顯的解釋時(如打印機沒有墨水),低流暢性的樣例反而被判定為更加典型。由此可見,一旦被試意識到流暢性的經歷不是來源于判斷任務所涉及的因素,他們便不再考慮將流暢性作為判斷的線索,流暢性的影響也會隨之減小。
  總之,對于知覺流暢性的解釋依賴于個體以前的經歷,基于對這種主觀體驗的歸因,知覺流暢性對判斷和決策有著許多不同的影響。
  
  3.2 間接影響
  傳統(tǒng)的理論一直把知覺流暢性作為刺激本身的特點(如對比度、清晰度、字體類型等)與判斷任務之間的調節(jié)因素,認為是知覺流暢性在判斷和決策中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但是隨著研究者們進一步的探索,他們逐漸發(fā)現知覺流暢性對判斷和決策可能起著更加微妙的作用。知覺流暢性可能并非是判斷的直接線索,而是幫助個體選擇線索和策略從而間接地影響個體的決定。
  當人們作判斷和決策時,有很多潛在的信息可以指導他們完成這項任務。例如當評價一位老師時,他的外貌、品質以及專業(yè)水平等多種信息都可以作為我們評價的參考。那么哪些線索最終會被采納,哪些又會被忽略呢? Shah和Oppenheimer(2007)認為加工容易的這種主觀體驗決定了個體更注意哪些線索,通常來說知覺流暢性高的線索權重往往高于知覺流暢性低的線索。這種偏向是合理的,因為這樣可以減少投放到判斷或決策任務中的認知資源,符合認知經濟原則。Shah等人要求被試參考一份特征說明和一份消費者的負面評價對mp3的價格作出估計。其中有的評價是用黑色Times New Roman字體書 寫(知覺流暢),有的則是用灰色的ItalicizedMonotype Corsiva字體書寫(知覺不流暢)。結果發(fā)現當評價的知覺流暢性高時,被試的估計更多地基于這一線索。類似的,他們還要求被試根據以商標形式呈現的兩種指數對某一政府團體的品質作出評估。其中這兩種指數商標有的明亮清晰(知覺流暢),有的則暗淡模糊(知覺不流暢)。結果也發(fā)現被試的評估更多地基于知覺流暢的指數。也就是說,知覺流暢性決定了個體選擇哪個信息,只有知覺流暢的信息才會被賦予更大的權重,從而作為線索指導個體做出判斷。
  此外,知覺流暢性還可能影響個體的認知策略。Oppenheimer(2008)提到推理判斷涉及的兩種認知系統(tǒng),一種是分析性質的,一種是啟發(fā)性的。其中前者的加工是系列的,需要注意和認知資源的投入,而后者是一種平行、自動的,不需要太多認知資源。Alter,Oppenheimer,Epley和Eyre(2007)要求被試完成一系列推理任務如:一只球拍和一個球一共1.1美元;球拍比球貴1美元;那么一個球要多少錢?這些任務僅憑直覺作出判斷時很容易出錯,認為一個球要10美分。實際上正確的答案是5美分,而且這一正確答案經過仔細的分析加工是很容易得到的。對于一半的被試,測試題目的字體很不清晰(知覺流暢性低),另一半被試的題目則相反(知覺流暢性高)。結果發(fā)現第一組的被試比第二組被試更多地采用啟發(fā)式來解決問題,因而更多地得出錯誤的答案。Song和Schwarz(2008)也發(fā)現了類似的現象,被試在閱讀知覺流暢性低的文章時比閱讀流暢性高的文章更容易探測出其中的錯誤。也就是說,知覺流暢性指導個體采用了不同的認知策略。當流暢性高時促使個體采用自動的啟發(fā)式策略,當流暢性低時則采用系列的分析性策略。
  由此可見,在上述研究中知覺流暢性并不是影響判斷和決策的直接原因,而是通過指引個體選擇不同的線索和認知策略從而間接地影響決定。
  
  4 小結與展望
  
  從以往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知覺流暢性的影響作用是十分復雜的。Oppenheimer(2008)用一個綜合模型來解釋流暢性如何影響判斷和決策(見圖1)。流暢性可以在歸因加工的基礎上對判斷產生直接的影響,也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線索和加工策略間接地影響判斷和決策。當然,流暢性還可能以其它的一些未知方式對判斷產生影響。這個綜合模型可以幫助我們解釋一些看似不一致的實驗結果。有些研究者發(fā)現流暢性會提高被試完成任務的信心評價,而有些研究者則發(fā)現流暢性會降低信心評價;有的研究發(fā)現知覺流暢的刺激被認為更加熟悉,有的研究則發(fā)現知覺不流暢的信息反而被認為更加熟悉(Oppenheimer,2008)。從模型上可以看出,由于知覺流暢性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判斷和決策,這些途徑之間會產生競爭,某些線索的作用可能被抵消,從而導致不同的實驗結果。
  雖然前人對知覺流暢性與各種判斷決策的關系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探討,不論是在實證研究還是理論研究方面都得到了豐富的成果,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
  第一,期望如何影響知覺流暢性的歸因。我們已經知道知覺流暢性影響判斷決策的方式之一是個體將流暢性的體驗歸因于刺激的真實性、熟悉度等。Schwarz(2004)提出期望會產生這種歸因。Whittlesea(2004)認為認知加工會一直受到監(jiān)控并且不斷得到評估,當監(jiān)控過程發(fā)現認知加工的評估和期待之間存在差異的時候,個體會體驗到流暢性的變化。但是這種體驗的來源是不確定的,個體會為這種變化尋找解釋,這種解釋可能涉及刺激的某些性質如命題的真實性、圖形的美感,熟悉性等,從而影響涉及這些因素的判斷任務。Hansen等人(2008)就主張流暢性的改變而非流暢性本身才是真實性判斷的本質影響因素。他們通過控制句子呈現的對比度來操縱知覺流暢性,考察它對句子真實性判斷的影響,結果發(fā)現只有在流暢性發(fā)生改變的時候才會影響判斷,當句子顏色的對比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即便是高流暢性的句子也沒有在真實性評價中有更高的得分。他們認為,雖然先前的研究者(Begg et al.,1992;Brown&Nix,1996;Reber&Schwarz,1999)沒有有意識地控制知覺流暢性的改變,但是由于刺激是隨機出現,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導致了項目之間存在流暢性的變化。然而其它研究卻發(fā)現個體會持續(xù)地對原型面孔、對稱圖形、高清晰度的圖片做出更高的美感評價,并不受到期待的影響(Reber,Schwarz,&Winkielman,2004)。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期待只有在流暢性為中等水平的時候才會起到重要的作用。當一個事物很容易知覺(即知覺流暢性很高,如原型面孔、對稱圖形、非常清晰的圖片等)或者當一個事物非常復雜(即知覺流暢性很低)時,流暢性這一線索是非常突出的,個體會自動地使用這一信息指導其做出判斷和決策。但是當知覺流暢性處于一個中等水平,則需要通過變化來吸引個體注意到流暢性這一線索,通過對這一線索的歸因來對任務作出決定。如果流暢性保持不變,個體可能不會注意到這一信息,因為此時流暢性不夠突出。但這一假設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第二,知覺流暢性對判斷決策的影響是否與刺激的內容無關。Reber’Schwarz和Winkielman(2004)認為是有關的,盡管前人采用各種不同的刺激都發(fā)現了知覺流暢性的效應。這些刺激有的內涵豐富,如日常事物、面孔、命題等,有的則毫無意義,如抽象的圖形、人造詞語等,這似乎表明流暢性的影響是與刺激內容無關的。但Reber等人認為至少刺激的內容會影響情感判斷任務。我們知道通常個體對積極的刺激有著更多偏愛,因此刺激的效價也會對偏好判斷產生影響。那么知覺流暢性對積極刺激偏好判斷的影響是否與對消極刺激偏好評價的影響相同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第三,知覺流暢性是在何時對判斷和決策造成影響的。很多研究通過重復呈現來操縱知覺流暢性。重復呈現一方面引發(fā)了加工很容易的主觀體驗,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刺激的心理表征從而促進了刺激語義的提取。雖然大量研究一致表明知覺流暢性會增加個體對刺激的喜愛程度,但是我們也有這樣的經歷,就是反復聽到一個壞人的名字會讓我們覺得這個名字更令人厭惡。Reber,Schwarz和Winkielman(2004)認為這是元認知在起作用,人們會推斷一定是這個壞人罪大惡極所以才會被眾人反復提及,這種推斷的影響超過了流暢性對積極評價的促進作用。從而導致人們對這一重復出現的名字的評價更低。因此他們推測知覺流暢性可能只是在判斷的初期對任務產生影響,但隨后刺激本身的內容將超過流暢性的影響。而且可能只有在鼓勵采用啟發(fā)式策略的實驗條件如非正式測驗的條件下,被試才傾向于用知覺流暢性作為判斷的依據。當實驗需要系統(tǒng)的加工才能完成或者對正確率的要求很高,被試會被賦予強大的動機對刺激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性地加工,此時知覺流暢性的作用就可能大大減小。但這兩個假設都還沒有得到太多實驗研究的證實。
  最后,本文所回顧的這些研究還給我們帶來了方法論上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知覺流暢性的操縱。本文曾經在開頭提到流暢性有很多類型,除了知覺流暢性之外還有概念流暢性、提取流暢性、語言流暢性等。不同的實驗操作將會影響不同加工水平的流暢性體驗。例如改變刺激的對比度會影響知覺流暢性。改變刺激之間的語義聯系會影響概念流暢性,改變發(fā)音和語法的復雜程度則會影響語言流暢性。因此研究者必須在實驗設計時思考自己究竟要考察哪一方面的流暢性,從而采取不同的手段對刺激進行控制以此實現對不同水平加工的流暢性的操縱。
  總而言之,知覺流暢性的主觀體驗對人們的判斷和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既可以用作直接的線索幫助個體作出判斷,也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線索或策略幫助個體進行決策。不過有關知覺流暢性的影響機制還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此外,還有一些潛在因素跟知覺流暢性一樣可以影響個體的判斷和決策,例如情緒體驗也可以直接用來作為愉悅度判斷的參考。因此本文中所探討的流暢性效應可能并非僅僅由知覺流暢性本身引起的,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探討流暢性與其它因素(如情緒、動機等)的交互關系,以幫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知覺流暢性作用的本質。

相關熱詞搜索:流暢性 知覺 決策 知覺流暢性對判斷和決策的影響 知覺流暢性對識解水平影響 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