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蓋叫天一門四代梨園情 梨園情恨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2008年,是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蓋叫天誕辰一百二十周年。蓋叫天一生從藝近六十個春秋,在武戲方面首創(chuàng)了許多招式與絕技,率先使用真刀真槍開打,擅演很多武戲短打劇目,堪稱一代宗師。他創(chuàng)造了“蓋派”藝術(shù),與楊小樓齊名,有“南蓋北楊”之譽。不僅蓋叫天,他的子孫們在他的影響和調(diào)教下,也叫響梨園,聲播四海。
  
  “我不光要繼承老先生的藝術(shù),向他學(xué)習(xí),我還要蓋過他呢”
  
  蓋叫天,一個普通農(nóng)民的兒子。1888年(清光緒十三年)11月出生于河北高陽縣西演村佃農(nóng)張開山家里。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五。蓋叫天本名張英杰,號燕南。因為他生肖屬鼠,老鼠愛打洞,所以小名又叫“老洞”。還因為人長得黑,所以又叫“老黑”。其大哥張英甫(藝名“賽陣風(fēng)”) 、四哥張英。ㄋ嚸捌呓鹱印保┒际蔷﹦⊙輪T,早年在上海闖蕩,分別工武旦、文武老生。
  自光緒十二年起,家鄉(xiāng)高陽連澇十年,莊稼顆粒無收,哀鴻遍野。為了找活路,1896年,小兒子“老洞”被父母送到天津,入隆慶和科班學(xué)戲。蓋叫天九歲時以“小金豆子”的藝名登臺。十三四歲時赴滬投奔大哥,從陳福奎老先生改學(xué)文戲,自此能演老生、老旦、花旦。一次在杭州進香,走向靈隱寺,路過九里松,偶然看見“學(xué)到老”碑,深受啟迪,奉為座右銘,晚年刻石作為本人墓地匾額。墓兩側(cè)對聯(lián)“英名蓋世三岔口,杰作驚天十字坡”,由大畫家吳湖帆書寫。
  蓋叫天長期在上海、杭州等地演出,藝宗李春來(字起山)。在早期京劇武生中,李春來與俞菊笙(楊小樓的老師)、黃月山鼎足而成三大流派。蓋叫天師古而不泥古,除了學(xué)習(xí)“李派”藝術(shù),他還向民間拳師、鏢局師父、武林高手和太平天國時期的官兵請教,從飛禽走獸的動作中找姿勢神態(tài),融會貫通,繼承和發(fā)展了武打的技藝,首創(chuàng)舞三節(jié)棍、七節(jié)鞭、二頭刀等特技。在武戲演出中,他并不一味賣弄技巧,而注重身段表演,突出造型,以表演來刻畫人物,開創(chuàng)了所謂“武戲文唱”,與“麒派”的“文戲武唱”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創(chuàng)造的“蓋派”影響極大,1961年,李少春、張云溪等一代紅伶向他投帖拜師。此前,李萬春、高盛麟、厲慧良等大演員均受其教益。京劇武生崇尚“蓋派”藝術(shù)者眾多,其他劇種也有追隨者。
  蓋叫天藝名的由來,有一段生動的故事:他原來藝名叫“金豆子”,見走紅的譚鑫培藝名叫“小叫天”,想將自己的藝名改為“小小叫天”。有些同行瞧不起他,說:“哼,他也配叫這名兒!”聽了這話,好強的 “金豆子”火了,一下來勁了:“為什么不能?我不光要繼承老先生的藝術(shù),向他學(xué)習(xí),我還要蓋過他呢!”于是,他不用“小小叫天”了,索性改用“蓋叫天”!從此,“蓋叫天”就成了他終身的藝名。
  蓋叫天果然出了大名。1912年,蓋叫天應(yīng)邀赴京演出,楊小樓、俞振庭(俞菊笙之子)都很欣賞他的表演,提議義結(jié)金蘭。楊排行老大,蓋排行三。三人惺惺相惜,在菊壇傳為佳話。
  蓋叫天能戲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出戲:《武松》、《惡虎村》、《一箭仇》。1953年,遵照周總理的指示,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電影《蓋叫天的舞臺藝術(shù)》。1963年,蓋叫天的舞臺彩色藝術(shù)片《武松》攝成,留下了寶貴的藝術(shù)遺產(chǎn)。
  
  1957年,周恩來總理在杭州接見蓋叫天時,稱贊他是“京劇界老英雄”。
  陳毅副總理生前則題詞贊曰:“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
  “文革”中,蓋叫天遭受“四人幫”殘酷迫害,于1971年1月15日在杭州含恨逝世,死時八十三歲。1978年9月16日,蓋叫天得以平反昭雪。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修位于西子湖畔丁家山風(fēng)景區(qū)的蓋叫天墓、蓋叫天“燕南寄廬”故居,并免費向海內(nèi)外游人、戲迷開放。
  蓋叫天的元配夫人李慧,小腳,隨夫走南闖北,是一位堅強的女性,享年九十四歲。如夫人薛義杰晚年隨侍蓋叫天左右,在“文革”中與夫都經(jīng)受了苦難,享年八十六歲。
  
  三個兒子都是名伶
  
  蓋叫天有兩位夫人,元配夫人李慧生下三個子女:長子名翼鵬,次子名二鵬,一個女兒。如夫人薛義杰生有三子張劍鳴(藝名“小蓋叫天”)。
  1911年(宣統(tǒng)三年),蓋叫天二十三歲時,應(yīng)邀在安徽蕪湖演出。由于他未向當(dāng)?shù)匾、惡霸拜客,引起了這些地頭蛇的強烈不滿。蕪湖駐軍統(tǒng)領(lǐng)的女兒看戲時相中英俊的蓋叫天,這無中生有的“桃色新聞”傳到其兄李小狗(人稱小霸王)耳中。此賊本來就對蓋叫天不拜客不滿,于是借題發(fā)揮,以蓋叫天勾引其妹為由,派一批打手到劇場搗亂,借故整治蓋叫天。血氣方剛的蓋叫天不吃這一套,怒從心頭起,他當(dāng)即指揮戲班眾武行兄弟,抄起家伙,與那班打手格斗。這些流氓當(dāng)然不是他們的對手,被打得抱頭鼠竄,落荒而逃。
  隨后,蓋叫天就打點行裝,搭船返回上海。這一年,他的長子張翼鵬出生。
  張翼鵬是優(yōu)秀武生,創(chuàng)立了“新蓋派”。
  張翼鵬,長得英俊,聰慧好學(xué),很受蓋叫天喜歡。童年隨父學(xué)戲, 十二歲拜名武生董德春為師,邊學(xué)藝邊演出,在浙江杭州、嘉興、湖州一帶小有名氣。后到上海,與其父同臺獻藝。
  20世紀(jì)30年代,蓋叫天在上海大舞臺排演《西游記》,自開山起至大鬧天宮后被壓在五行山下止。后因病停演,這算毀約,要賠償戲院老板損失。父債子還,于是,張翼鵬頂替蓋叫天,演出“蓋派”看家戲《武松》、《惡虎村》、《一箭仇》等劇目,有時也演出《三岔口》、《白水灘》、《乾元山》、《洗浮山》、《四平山》、《雅觀樓》等傳統(tǒng)折子戲,賣座極佳。由于他在武打戲中有突破,有新的武打招式,票界稱頌為“新蓋派”。
  
  張翼鵬善于動腦子,自編、自導(dǎo)、自演《西游記》,一本接一本演下去,共演出了四十本,連演八年,創(chuàng)造了連臺本戲演出的最高紀(jì)錄,南北名伶無人可及。張翼鵬以精彩的開打、出手和新穎的機關(guān)布景吸引觀眾,長演不衰。在表演中,張翼鵬創(chuàng)造了同時“一身四!保p圈、旗、錘)的絕技,稱之為“化學(xué)把子”(意即變化無窮),傾倒了觀眾,觀眾驚呼:“看不煞的張翼鵬,唱不坍的《西游記》!”那時無論地位高的達官貴人、太太、小姐,還是普通市民和小孩子,都愛看張翼鵬的猴戲。與張翼鵬合作演戲的其妻韓素秋,也出身梨園世家。她的外祖父牛松山是京昆前輩,武生一代宗師楊小樓曾向牛松山學(xué)過《夜奔》一劇。此劇后來成為楊小樓的代表作之一。韓素秋是著名旦角,她與張翼鵬合演《盤絲洞》,連演三個月,場場客滿。后她主演的新戲《阮玲玉》,轟動上海灘。在《西游記》中,為張翼鵬配戲的還有周信芳的大弟子陳鶴峰(演唐僧)、李瑞來(演豬八戒)和“出手大王”郭玉昆等?芍^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
  張翼鵬聲名遠播,各地戲院慕名前來邀約。1933年,東北奉天(今沈陽市)一家大劇場出重金邀張北上。張翼鵬欣然應(yīng)允,率二弟張二鵬同去演出。張翼鵬時年二十三歲,血氣方剛,演戲特別賣力,而且他能戲很多,除了演猴戲,還獻演其擅長的全部《武松》和《雅觀樓》、《北湖州》、《四平山》、《八大錘》、《三岔口》、《錘震金蟬子》等折子戲,或短打,或長靠,無一出不精彩。開打火爆,出手精彩。結(jié)果,好評如潮,賣座猛升,日日客滿,一票難求。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極端仇恨日本帝國主義。張翼鵬演出《八大錘》、《錘震金蟬子》,宣揚愛國主義,反抗外來侵略,惹怒了日寇。當(dāng)時奉天由日軍占領(lǐng),日寇特務(wù)頭子指派親日的匪幫,陷害張翼鵬、張二鵬兄弟倆。
  一天上午,五六名匪徒攜帶短槍,闖入張翼鵬、張二鵬下榻的旅舍,破門而入,一齊拔出手槍,指著張氏兄弟倆罵道:“你們他媽的吃了豹子膽,竟敢在老子地盤上撒野!”對方若是赤手空拳,張氏兄弟兩人完全可以對付,無奈匪徒們手中有槍,縱使他們身手再矯健也難敵子彈。于是,張翼鵬強裝笑臉說:“你我都是出門混飯吃的,有什么難處,兄弟愿意幫忙。”領(lǐng)頭的匪徒獰笑道:“廢話少說,快將包銀統(tǒng)統(tǒng)拿出來,明日滾出奉天!”
  
  為保住性命,張翼鵬交出數(shù)月巨額包銀,那些匪徒這才奸笑著離去。遭此一難,張氏兄弟整理好行李,當(dāng)晚就悻悻離開奉天。上車后,兄弟倆氣憤地說:“東北是塊歹土,今后不會再來演戲了!”
  20世紀(jì)40年代,北派著名武生李萬春率鳴春社科班赴滬演出。
  李萬春,字鳴舉,七歲登臺,十二歲在北京露演,三天“打炮”戲轟動京華,被譽為“童伶奇才”。其表演吸收俞(菊笙)派、黃(月山)派、楊(小樓)派、李(春來)派等各派武生的優(yōu)點,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藝術(shù)風(fēng)格。能戲極多,讓滬上戲迷眼睛一亮。
  上海戲迷喜歡看蓋叫天的武松戲、張翼鵬的猴戲,李萬春就演《十八羅漢斗悟空》、《十八羅漢收大鵬》和全部《武松》等劇目。李萬春學(xué)過“李派”的戲,蓋叫天也是繼承李春來的藝術(shù),所以,李萬春演武松亦很出挑。他學(xué)楊小樓的猴戲《安天會》(即《大鬧天宮》),演來可與張翼鵬的猴戲媲美,可以說各有千秋。李萬春獻演的上述劇目,特別是《十八羅漢收大鵬》,使張翼鵬產(chǎn)生了誤會,以為“收大鵬”、“斗悟空”這兩出戲是針對他的。一氣之下,張翼鵬排演了《孫悟空棒打萬年春》,在另一家大戲院演出,與李萬春打擂臺,拉走了不少觀眾。好心人出面打圓場,分別對張、李兩人說:“你們倆都是大名鼎鼎的武生,這樣打擂臺,可能兩敗俱傷,還是以和為貴!崩钊f春雖不服氣,但尊重前輩藝人,專門擺了一桌酒,請來張翼鵬和上海京劇界前輩做客。張比李大一歲,李稱呼張為“師兄”。席間,李萬春說:“師兄不必誤會。我的父親名叫李永利,他是武花臉,早年搭過你父親蓋老的戲班。他倆是老搭檔、老朋友,我是李家的后代,怎么會拆張家后代的臺呢?”這樣一說,使張翼鵬的誤會冰釋雪融,轉(zhuǎn)怒為喜,與李萬春握手言和,自此成了好朋友。
  張翼鵬因昔日連演八年《西游記》過于勞累,積勞成疾,于1955年突發(fā)腎虧與高血壓癥。庸醫(yī)誤診,只治療高血壓,而不去根治腎炎,致使出現(xiàn)了致命的尿中毒。僅二十多天時間,他就撒手塵寰,年僅四十五歲。張翼鵬英年早逝,梨園同行都為之惋惜。
  張翼鵬元配夫人李義珍,是有文化的女性,2004年病故,享年九十二歲。如夫人韓素秋,今年九十三歲,尚健在。她可以說是飾演大明星阮玲玉第一人。
  
  蓋叫天的次子張二鵬,1917年生于上海,比其兄張翼鵬小七歲。自幼秉承家學(xué),父親到外地演出時他隨兄翼鵬學(xué)藝練功,所以父兄兩人都是他的“老師”。他出道后,在江南一帶和東北等地演出。張翼鵬自編、自導(dǎo)、自演四十余本《西游記》時,張二鵬助演,擔(dān)任主要角色之一。20世紀(jì)40年代晚期,張二鵬在上海挑班。新中國成立后,他參加杭州市京劇團(后并為浙江省京劇團)任挑梁主演,經(jīng)常赴滬獻演擅長的《武松》、《鬧天宮》、《鬧龍宮》、《金刀陣》、《八仙斗白猿》、《借扇》、《錘震金蟬子》、《北湖州》、《洗浮山》等劇目。他幼工扎實,短打戲、猴戲尤佳。他與其兄合演過《真假美猴王》。當(dāng)時廣告刊出,劇場門前就排成長隊,一票難求。張二鵬與其兄張翼鵬都身高近一米八,扮相一樣,出手都很精彩。兩人反手將棍子抓在背面,都能使雙臂向前后三百六十度轉(zhuǎn)動,堪稱絕技。那天觀眾看花了眼,分辨不出誰是張翼鵬、誰是張二鵬,十分驚奇,叫好聲震耳欲聾。張二鵬的表演既有其兄翼鵬風(fēng)采,又承“蓋派”藝術(shù)特點,在江南一代很有聲望。1953年,他參加華東戲曲會演,以《武松打店》劇目獲得一等獎。2006年,張二鵬病逝杭州,享年八十九歲。其四個子女均與戲劇無緣。
  三子張劍鳴(藝名“小蓋叫天”),是蓋叫天的如夫人薛義杰于1922年所生。自幼邊上學(xué)邊隨父學(xué)戲。十二歲登臺,與“活關(guān)公”林樹森同臺獻藝。
  1937年抗戰(zhàn)軍興。日寇在上海挑起“八一三”戰(zhàn)事,從杭州灣登陸,大肆燒殺中國平民,危及杭州。蓋叫天帶領(lǐng)全家老小,雇船取道紹興、寧波,走水路打算遷居上海租界。行前,蓋叫天對小兒子張劍鳴說:“別忘了把雙鞭帶上,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逃難也不能忘了練功。這一番離家,兵荒馬亂,萬一流落他鄉(xiāng),生活無著,也可以靠舞鞭賣藝吃飯!
  張劍鳴在其父的調(diào)教下,技藝日進。他功底扎實,表演大方,他是“蓋派”藝術(shù)主要繼承者之一。自1938年起,他與許多著名的京劇演員同臺合作。1953年,在滬隨父拍攝《蓋叫天的舞臺藝術(shù)》影片。同年,參加華東戲曲會演,主演《三岔口》,獲演員一等獎。次年,應(yīng)邀參加第五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演出《三岔口》、《水簾洞》等劇目。1959年加入蘇州市京劇團,任主演之一,與胡芝鳳等合作演出。曾編演《漁島殲敵》等現(xiàn)代劇目。1963年,參加由蓋叫天主演的藝術(shù)片《武松》的拍攝工作。
  
  1979年,上海舉辦“蓋派藝術(shù)展示演出”,張劍鳴主演了《一箭仇》、《武松》、《惡虎村》等劇,受到好評。次年,赴京演出《武松》等“蓋派”代表劇目。張劍鳴于198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他有六個女兒,除四女兒在浙江省藝校工作外,其他子女都在工廠工作,今大多退休。
  蓋叫天曾多次與兒子同臺演出。1943年,上海伶界聯(lián)合會為了興辦榛伶學(xué)校,讓梨園子弟能夠讀書受教育;為了開辦粥廠、散發(fā)寒衣,救濟貧苦窮人,決定舉辦義演。蓋叫天、張翼鵬欣然應(yīng)邀參演。在《大名府?一箭仇》一劇中,周信芳飾盧俊義,蓋叫天飾史文恭,張翼鵬飾重要角色武松。戲中史文恭與盧俊義開打的“槍架子”,是“蓋派”特有的玩意兒,周信芳不會,臨時“鉆鍋”,由張翼鵬來教他。在《一箭仇》這場戲中,史文恭與武松的對打最激烈、最精彩。蓋叫天、張翼鵬父子棋逢對手,各有千秋。觀眾熱烈歡呼,鼓掌,劇場氣氛熱烈到了極點。
  新中國成立初期,周信芳與蓋叫天再次合作,在上海天蟾舞臺演出《大名府?一箭仇》。在《一箭仇》中,蓋叫天飾史文恭,張翼鵬飾武松,張二鵬飾燕青,父子三人珠聯(lián)璧合,開打配合默契,贏得了一陣又一陣滿堂彩。
  第三代出了五個武生
  1955年,時年六十八歲的蓋叫天在上海天蟾舞臺演出。這時年僅四十五歲的張翼鵬因病去世,按傳統(tǒng)規(guī)矩由小輩報喪。四個大孩子穿著孝服,哭哭啼啼,來到蓋叫天住處上海興業(yè)路寶康里,推開石庫門黑漆大門,齊刷刷地跪在天井里……蓋叫天老年喪子,悲慟欲絕。他扶起年幼的孫子,抬頭仰望天井的一片天空,歇了好一會兒,輕輕地唱了一句:“這才是,黃梅不落青梅落,白發(fā)人倒送了黑發(fā)人!边@是《馬鞍山》一劇中的一段唱詞,蓋叫天唱來流瀉而出,唱得那么悲愴、深沉。長子英年早逝,怎不叫人傷痛、惋惜?著名京劇導(dǎo)演李紫貴嘆曰:“張翼鵬是藝術(shù)天才,他如果能活到老年,就能成為一代宗師!”
  長子死了,留下一群未成年的九個孩子誰來撫養(yǎng)、教育他們?這擔(dān)子,蓋叫天毅然挑了起來,他把五個孩子接來帶在身邊,親自督促他們練功、學(xué)戲,就像當(dāng)初他教張翼鵬那樣。蓋叫天不演出在家賦閑時,有時將孫子們帶到杭州住一段時間。在西子湖畔岳墳附近的故居院子里,經(jīng)?吹缴w叫天祖孫練功的身影……蓋叫天的五個孫子都學(xué)短打武生戲,后來都成為專業(yè)演員,其他四個孫輩則從事其他工作。
  
  長孫張善椿,1936年出生。1960年加入杭州市京劇團,后為浙江省京劇團武生演員。后因身體欠佳,返滬休養(yǎng),接著“文革”來臨,經(jīng)受了折磨。粉碎“四人幫”后,離開舞臺,到學(xué)校任教,直至退休。他與浙江、上海等地著名畫家交往,走筆丹青,畫得一手好畫。杭州蓋叫天故居大廳兩側(cè)懸掛的四幅六尺整張水墨畫,就是他用大寫意筆法畫就的。
  二孫張善麟,為浙江省京劇團武生演員,退休前后受聘中國戲曲學(xué)院、北京戲校、上海戲劇學(xué)院和中國臺灣“復(fù)興戲校”、“國光戲校”,傳授“蓋派”藝術(shù),并兩次在北京舉辦專場演出,在臺灣也獻演過拿手劇目,展示“蓋派”表演與武技。他塑造的武松形象有所突破。2007年春,成立“蓋派”藝術(shù)研究會,推選張善麟為會長。
  三孫張善鴻、四孫張善康分別加入蘇州市京劇團、杭州市劇團,均工武生。張善鴻退休后并未閑著,有時從事導(dǎo)演工作。
  最小的孫子張善元是上海京劇院的主要武生之一,今在上海戲劇學(xué)院任教,并任戲曲學(xué)院教務(wù)主任。
  張翼鵬的其他四個子女,均沒從事戲劇工作,都已退休。
  蓋叫天生前曾與四個孫子同臺演出過一次,那是1958年的事。這一年,國家首次向臺灣廣播大陸新聞,介紹“國劇”京劇的魅力,專門邀請蓋叫天祖孫共五人,在上海中蘇友好大廈(今上海展覽中心)友誼大廳演出《一箭仇》。劇中蓋叫天飾史文恭,張善鴻飾盧俊義,張善椿飾林沖,張善麟飾武松,張善康飾燕青。眾孫輩的演出非常精彩,觀眾感嘆:“蓋叫天、張翼鵬后繼有人,乃梨園幸事也!”
  蓋叫天的第四代均從事其他職業(yè)。只有曾外孫張帆(隨母姓)在上海京劇院任院長助理兼武生演員,是梨園一位優(yōu)秀的人才。張善麟則準(zhǔn)備培養(yǎng)其孫為武生演員,讓“蓋派”藝術(shù)得以繼續(xù)傳承。
 。ㄘ(zé)任編輯/穆安慶
  電子郵箱:muaq004@163.com)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梨園 一門 四代 蓋叫天一門四代梨園情 張門四代梨園 蓋叫天把水牛駱駝牽上戲臺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m.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