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摘抄賞析
發(fā)布時間:2017-01-25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文言文摘抄賞析篇一:三國演義摘抄加賞析
原文:
登臺號令威嚴,躍馬勇冠三軍,上可以抱君侯知遇之厚恩,下可榮妻蔭子,日撫搖琴以聽音,夜有驕妻拌讀,吾平生之原足以!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評論:此兩段話描寫了周瑜的儒者之風 和忠義的氣概 大丈夫生天地之間 當為國效死力 馬革裹尸而還 體現了公謹不僅才智過人 更有國者之風 且心如鐵石 非名利可動其心
原文
程普:與公謹相交,如飲美酒,不覺讓人陶醉
評論:此乃吳軍大將程普之語 程普3世老臣而位居周瑜之下 心有不服 點將之時推病不出 周瑜乃親來探病 言語之間多存相敬之氣 所以乃說此言 體現了周瑜禮賢下士的國者之風和廣闊的胸懷
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纯蹿s上,布舉畫戟望瓚后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huán)眼,倒豎虎須,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zhàn)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zhàn)呂布。連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云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
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zhàn)到三十合,戰(zhàn)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zhàn)。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里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后趕來。
評論:
此段描寫八路諸侯討董卓時 董卓義子呂布大戰(zhàn)群雄的事 劉關張三英戰(zhàn)呂布的故事 流傳千古 可謂無人不知 充分體現了呂布飛將的本色 其勇武非一人可勝
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fā)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頭。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于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辈倩仡櫺略唬 昂稳?”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布回顧玄德曰:“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
評論:此段描寫呂布被曹操所擒后貪身怕死的情景 表現了呂布無義 貪生等性格特點
文言文摘抄賞析篇二:必修一古文摘抄
子衿
《詩經·鄭風》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③,在城闕(que4)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
①子:男子的美稱,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領。
②寧(ning4):難道。嗣音:傳音訊。
③挑(táo)、達(tà):形容走來走去的情狀。
采薇(節(jié)選)
《詩經·小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助詞),雨(yu4)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大風歌
( 西漢) 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gai1)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zhui1)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行行重行行
《古詩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生年不滿百
《古詩十九首》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指來年)? 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yu2huang2)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xiu4),
陽景(同“影”)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
長年悲倦游。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
西洲曲
南朝樂府民歌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jiu4)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dian4)。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文言文摘抄賞析篇三:文言文大全哲理句子
古文中具有哲理的100句修身名言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2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2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2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26、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27、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學記)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29、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31、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3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3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3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36、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yǎng)生主)
3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40、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淮南子?說林訓)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傳)
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史記?留侯世家)
4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44、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漢書?枚乘傳)
4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4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47、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 (后漢書?王霸傳)
48、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漢書?馮異傳)
49、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50、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漢書?宋弘傳)
51、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后漢書)
5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
5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5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5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劉備)
56、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57、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58、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南朝蕭鐸)
59、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元行沖傳)
60、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轉 載于:m.91mayou.com 蒲公 英文摘:文言文摘抄賞析)誠臣。 (唐太宗贈蕭禹)
6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6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論詩)
6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唐李白?將進酒)
65、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 (唐李白?江上吟)
66、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6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68、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6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游子吟)
70、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
71、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唐韓愈?進學解)
72、沉舟側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
73、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
74、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劉禹錫?陋室銘)
75、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76、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離思)
77、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唐劉希夷)
78、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唐顏真卿)
79、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 唐羅隱蜂)
80、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 唐賈島?劍客)
81、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紳憫農)
8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李商隱?無題)
83、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唐李商隱?無題)
84、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唐僧云覽)
85、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宋歐陽修?戲答元珍)
86、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87、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88、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8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90、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宋朱熹?讀書之要)
9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92、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宋王安石)
9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94、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
9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宋蘇軾?水調歌頭)
97、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陸游?游山西村)
98、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宋陸游?病起書懷)
99、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宋陸游)篇二: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7、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1、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12、寅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少年。
13、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
14、一寸光陰一寸金。
15、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16、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17、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22、萬物興歇皆自然。
23、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2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2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0、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人學問 100
33、山外青山樓外樓。
3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3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36、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來稀。
38、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39、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4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1、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42、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4、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45、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7、滿招損,謙受益。
4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9、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5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52、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53、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54、盡信書,不如無書。
5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56、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59、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60、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2、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63、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64、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
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68、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6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70、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71、多行不義必自斃。
7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3、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74、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
75、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76、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
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7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79、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80、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篇三:2013-1-7文言議論哲理類2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無鄉(xiāng)
曲之譽,非有孔、曾、墨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
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此三者陳涉之所
以為資也。是謂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①何謂瓦解?曰:吳、楚、齊、趙之兵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
十萬,威足
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
非權輕于匹...夫而兵弱于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
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
有布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陳涉是也;況三晉之君或存乎?天下雖未治也,誠能無土
崩之勢,雖有強國勁兵,不得旋踵而身為禽.矣,吳、楚、齊、趙是也,況群臣百姓能為亂
乎哉?此二體者,安危之明要也,賢主之所留意而深察.. 也。近者關東五谷不登,年歲未復,民多窮困,重之以邊境之事,推數循理而觀之,則
民且有不安其..
處者矣。不安故易動,易動者,土崩之勢也。故賢主獨觀萬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機,修
之廟堂之上,.
而銷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無土崩之勢而已矣。誠以天下為務,則湯、武之名不
難侔,而成、康之俗可復興也。此二體者立,然后處尊安之實,揚名廣譽于當世,親天下而
服四夷,余恩遺德為數
③世隆,南面負扆攝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取材于徐樂《言世務書》,有刪改)
【注釋】①吳、楚、齊、趙之兵:指漢景帝三年(前154)吳楚七國之亂。 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時天下安定,百姓富足。③負扆(yǐ):背對屏風。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資:參考、借鑒. b.威足以嚴其境內嚴:使??畏服.c.此二體者,安危之明要也要:要旨、要領. d.推數循理而觀之數:規(guī)律.
7.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財足以勸其士民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b.非權輕于匹夫而兵弱于陳涉也揚名廣譽于當世..c.不得旋踵而身為禽矣況群臣百姓能為亂乎哉.. d.則民且有不安其處者矣若屬皆且為所虜..
8.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出來的詞語,補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然(七國)不能西攘尺寸之地 b.民多窮困,(又)重之以邊境之事
相關熱詞搜索:文言文 摘抄 賞析 西游記文言文摘抄賞析 摘抄加賞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