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信息素養(yǎng)提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27 來源: 主持詞 點擊:
1 師生 信息素養(yǎng) 提升的研究
【摘
要】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教育也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沖擊、挑戰(zhàn)和機遇。信息網絡技術在教育的發(fā)展中展示了其魅力無限的前景,既打破了時間的限制,又使教育的時空得到了近乎無限的擴展。信息對教育而言,直接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影響到了教育系統(tǒng)的各個方面。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術教育成為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重點,師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也成了新的時代課題。為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zhàn),適應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從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獲取必要的信息,師生必須具備相應的信息素養(yǎng)。因此,應該充分重視師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
【 關鍵詞】含義及背景、信息素養(yǎng)現狀、師生素養(yǎng)提升。
【 正
文 】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信息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成為教師素質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極大的發(fā)展?jié)摿,信息技術迅猛地影響、滲透、沖擊著教育,由此帶來了教育思想、內容、方法、手段的深刻變革,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廣為應用,教育信息化已經不容置疑地成為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fā)展,作為教育活動中重要角色的教師面臨巨大挑戰(zhàn),信息時代呼喚著教師角色的轉換。
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表達與交流過程中,
2 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學生發(fā)展為能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yǎng)的公民。
其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成為轉換成功與否的關鍵,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正在成為師生素質結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廣大教師必須盡快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迅速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這一新形勢,使之更加主動地投入到這樣一場教育的變革中去。
一、 信息素養(yǎng)的含義 和背景
1、信息素養(yǎng)的含義 “信息素養(yǎng)”是指人們對信息這一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重要性的認識,以及他們在信息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綜合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思維、信息手段及信息倫理道德等內容。因此,與之相關聯(lián)的,要求教師具備最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必須包括提高教師的信息觀念、信息理論和信息能力等,依此來適應教育超前性的需要。信息素養(yǎng)是一種涵蓋面較廣,以獲取、評估、利用信息為特征,傳統(tǒng)與現代文化素養(yǎng)相結合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它應該是基于思想意識、文化積淀和心智能力的,以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為表現形式的綜合素養(yǎng)。
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應當與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實際能力。中學小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概括為三個層面:技術層面:較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使用各種信息傳播工具獲取信息。包括:基本操作能力、寫作能力、運算能力。智力層面:掌握信息處理能力和把信息技術融和到教學中的應用能力。包括:快速
3 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生成表達信息。認識、態(tài)度層面:具備良好的信息道德修養(yǎng)和信息意識,包括:信息道德修養(yǎng)、信息意識。在信息時代已經撲面而來的今天,在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教師對于獲取和利用信息重要性的認識程度、獲取、處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將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及水平成正比。教師能在短時間內根據教學目標高效地收集與之相關的各種教學資料與信息,能嫻熟地運用網絡搜索,在線交流,掃描和打印等方法獲取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2、信息素養(yǎng)的背景 "信息素養(yǎng)"之說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yè)協(xié)會主席PaulZurkowski于 1974 年提出來的,他把信息素養(yǎng)定義為"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1988 年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提出了學生學習的 9 大標準,認為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主要特征是:能夠有效地和高效地獲取信息;能夠熟練地、批判性地評價信息;能夠精確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另外,還包括能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能欣賞作品和其他對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內容;能實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等等。這一標準進一步明確了信息素養(yǎng)在技能、修養(yǎng)、品德等方面的要求,即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不僅指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教會學生上網等一些計算機和網絡的技能,更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它們進行學習、交流、交往及生活的能力,辯別和取舍各類信息的能力和提高網絡交往中的修養(yǎng)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條件,引導全校師生學習網絡和利用網絡,創(chuàng)設良好的
4 信息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信息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能,提高學生的信息道德。
21 世紀是知識與信息的時代,因獲取、交流和創(chuàng)造知識信息能力的匱乏而產生的"知識的貧困"或"信息的貧困"將成為直接影響國家和民族國際生存力和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二、師生 信息素養(yǎng) 的 現狀
1、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態(tài)度:中小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還是比較全面的,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意識,認識到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需要獲得信息時,一些教師還是習慣性的采用一些傳統(tǒng)的方法,而不是使用更方便、更快捷,且高效的信息技術來實現,這就使得一些教育資源沒能得到使用,或者沒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使用,從而給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帶來了局限。
2、信息知識和能力:計算機的操作熟練程度不夠,大部分教師只會掌握簡單的計算機操作方法,甚至于少數教師“沒有自己的電子郵箱,也不會發(fā)電子郵件”,不會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交流。其次,對計算機軟件的應用能力也比較差。在課件的制作方面,大部分教師所使用的課件都是從網上下載的,自己制作的較少,同時,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經常采用的軟件是比較簡單的 PowerPoint 軟件,其它的
5 一些多媒體軟件使用很少。這些都使得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受到了限制,使得計算機在輔助教育方面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
3、信息整合能力:教師對信息技術整合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課程的整合也初見端倪,但同時也可以看出,整合的程度還不夠,教師長期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信息資源的利用不夠多,對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還不熟練。
4、信息道德與安全 :絕大多數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健康的,對信息道德與安全的關注也很多,在平時使用電腦時也會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護電腦的安全,但在對待下載的資料上面,很多教師對于信息的引用及安全防范方面做的不夠。教師在使用電腦時會使用一些防范措施,在電腦上安裝殺毒軟件等,但是在下載資料時或使用可能帶有病毒的存儲設備時,卻并不能做到及時防范和處理。
5、信息技術培訓 :中小學教師迫切要求進行信息技術培訓,而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包括學習計算機知識、提高教學水平、提高制作課件能力等。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教師過多的關注了計算機能力和制作課件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接受先進教學理論的重要性,只有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思想,才能從根本上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
三、師生信息素養(yǎng)提升的目標
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yǎng)以信息技術能力為向導,以教師培訓為優(yōu)先,以推廣應用為目的,實現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目標:
1、運用信息工具:能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特別是網絡傳播工具;
6
2、獲取信息: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效地收集各種學習資料與信息,能熟練地運用閱讀、訪問、討論、參觀、實驗、檢索等獲取信息的方法;
3、處理信息: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存儲記憶、鑒別、遴選、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表達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礎上,能準確地概述、綜合、履行和表達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簡潔明了,通俗流暢并且富有個性特色;
5、創(chuàng)造信息:在多種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礎上,迸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產生新信息的生長點,從而創(chuàng)造新信息,達到收集信息的終極目的;
6、發(fā)揮信息的效益:善于運用接受的信息解決問題,讓信息發(fā)揮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7、信息協(xié)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為跨越時空的、“零距離”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種和諧的合作關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資源往往良莠不齊,需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甄別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能自覺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擾和侵蝕,并且完善合乎時代的信息倫理素養(yǎng)。
四、師生信息素養(yǎng)的 提升
。ㄒ唬┙處熜畔⑺仞B(yǎng)的培養(yǎng)
7 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的途徑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在特定的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的支持下,建立起培訓活動各要素之間穩(wěn)定的結構,形成活動流程的基本方式。通過“認識——體驗——應用——反饋——評價”的良性循環(huán),形成的“理論——技能操作——實踐應用”于一體的互動式的模式。
1、轉變教育觀念,實踐信息教育。
信息時代,誰把握了信息科技,把握了教育現代化,誰就能在信息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教師要勝任現代教育教學工作,就必須強化信息覺悟和信息觀念,加強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學校要組織教師集中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教學方法,轉變教育觀念,統(tǒng)一教育信息化的思想。長期以來,在教師隊伍中,科研風氣不濃,一些教師滿足于靠積累個人經驗采教書。面臨新技術的挑戰(zhàn),僅憑經驗來進行教學是不能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了,應向教育科研要質量、要效率,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研宄、探索,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并通過科研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的轉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設備。面對新的教育技術,教師如何適應新的媒體、駕馭新的媒體,轉變和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前提。如果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觀念,再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發(fā)揮不了作用。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知識觀、人才觀。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技術意識,使他們對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重大變革有一個明確的理論認識。應讓他們認識到,教師是新的教育技術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教師對新技
8 術的態(tài)度影響到技術的應用以及教師角色的轉換,由于缺乏計算機網絡等知識的培訓,不了解它們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師滿足于傳統(tǒng)的“粉筆加黑板,課本加筆記”的教學方式,存在著不良的態(tài)度:有的由于有誤解,產生機器會取代人的憂慮,有失落感;有的態(tài)度冷漠,甚至拒絕在教學中使用新媒體;有的認為信息技術高不可攀,產生恐技術癥;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擺弄計算機時卡殼,當眾出丑;有的對教育媒體產生恐懼心理,望而卻步,從“不會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對新技術期望值過高,一旦失敗,就認其無效,產生失望心理。凡此種種,都不利于教師角色的轉換。
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實際做到:首先,樹立現代化教育觀念。教師應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的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即對學生的多種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協(xié)調,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其次,要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這就需要教師熟練掌握相關的電腦知識和有關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學習必需的軟件,培養(yǎng)自己設計和制作課件的能力,做到能進行單機教學和網絡教學。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促進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去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運用四通八達的網絡信息廣泛地為學生提供知識,減少教師的“講”, 突出學生的個別化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也由傳統(tǒng)的單向灌輸轉變?yōu)閱l(fā)建構,突出認知主體在建構中的作用。適應這種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者,激發(fā)學生廣闊而豐富的求知欲望和對
9 學習的積極性情感。教師應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信息體系,充當促進者的角色,教師的職能也將由“教”轉變?yōu)?ldquo;導”,推動學生不斷地去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提高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
2、搞好軟件、硬件建設,營造有利于教師信息素養(yǎng)提高的良好環(huán)境。
要使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必須有充足的配套軟件。購進必要的軟件,建設校園網。建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庫;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信息技術教科研領導小組,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策略和模式,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實驗研究,推動整個教師隊伍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
學校應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配置相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經濟條件許可的學?山⒍喙δ芫W絡教室、電子閱覽室,所有教室配備大屏幕彩電和計算機并全部聯(lián)入互聯(lián)網;可成立網絡中心和信息技術教研室,購進必要的教學資料。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不少學校存在設備不足、陳舊落后的情況,阻礙著新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步伐。
3、加強師資培訓,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 學校應組織教師進行計算機初級、中級技能培訓和網絡知識培訓,并組織信息技術教師“走出去”接手高層次的培訓學習,使大部分教師能熟練自如地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并恰當地應用于教學。除了針對性較強的培訓,還應組織相關的活動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主題論文評選等,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近年來,不少學校投入大量資
10 金,添置了不少現代化教育技術設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鎖在深閨人未識”。重要原因在于教師缺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受到專門的培訓。我國公民的信息素養(yǎng)低,而要提高我國的信息水平總指數,其基礎在教育,而教育的關鍵在教師,目前我國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低的主要表現為:(1)信息意識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師的學位和學歷層次普遍偏低,這是因為我國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對信息的敏感和處理能力,甚至有不適應現代化教學的現象發(fā)生。(2)對現代教育技術掌握不夠,因此缺乏信息意識和觀念,許多時候教師不是去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他們更是止足不前?磥,當務之急還是加強對教師的在職培訓,盡快幫助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教學過程。
4、加強政策引導,促使教師信息素養(yǎng)提高 廣大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這與教師所教課程的不同、年齡性別的差異和個人的愛好習慣有關。學校要激發(fā)教師學信息、用信息的積極性,可經常組織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方面的公開課、展示課和科研課,并在年終總結、考核聘用和評優(yōu)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刺激教師的學習動機,促進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學校行政領導應對新技術采取積極支持的態(tài)度,鼓勵教師在課堂中應用技術,參與在職教師培訓方案的實施,為實驗新的教學手段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必要的經費。
此外,學校還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
11 5、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 給教師配置所需的設施,如能達到教師人手一臺微機,在課下查閱資料、電子備課、出題測試、編制課件和課上應用多媒體授課過程中就可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同時,在統(tǒng)計學生成績、與親友交流和開展網絡討論等日常事務處理方面教師也應盡可能多地使用電腦。
。ǘ⿲W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
計算機不僅具有電視機視聽合一功能,而且有很強的交互功能,可以立即反饋。教師要利用計算機這種交互方式的顯著特點,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
漂亮的界面,不斷變化的圖、文、聲、像,在深深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更激發(fā)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習成功的可能性。如在口算練習時,可利用電腦中的隨機函數編算式,可以根據要求無限量供應題目。如課件"鮮花配綠葉",兩片綠葉分別設定兩個隨機數,周圍放置 0~9 朵花,請學生將綠葉上的兩個數做減法,根據運算法則,從個位算起,先點擊的一朵花作為個位花,它將飛到個位的位置上,再點擊十位花,一道題目做完后由電腦系統(tǒng)自動判斷正誤,用歡樂、哭泣兩種聲音表示判斷結果,學生對這樣的數學游戲十分歡迎,并真正達到了寓教娛樂。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內容、策略、方法、步驟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的參與這個過程。在利用計算機交互教
12 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甚至連教學策略也可以選擇,既可以用個別化教學策略,也可以用協(xié)商討論的策略。要讓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教學環(huán)境中有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聽從教師擺布,從而真正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
2、讓學生在計算機環(huán)境中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現代技術的發(fā)展,無疑將極大地影響教育的現狀,學校的教學條件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計算機將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信息技能包括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和利用能力。而學生信息技能的培養(yǎng)往往被誤解為只需學會一些技術應用,往往把任務落實在信息技術課的老師上。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僅學如何使用 Word、如何使用瀏覽器、如何發(fā)送 E-mail、如何上討論組進行討論。然而用Word 寫什么,上網看什么,在網上討論些什么以及為什么要學會這么多技術,學生還是一頭霧水。所以,信息技能的培養(yǎng)還包含要培養(yǎng)學生用技術來學習的技能。這種技能需要其他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引導,潛移默化地影響,F在許多課件是由老師按教案將教材和與教材相關的背景資料組織好,在教學過程中介紹或放在校園網上供學生查找、利用。這樣學習效率似乎非常高,學生在短短幾十分鐘課堂上能瀏覽到許多信息,也能從這些信息中得出較為正確的結論。可是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教師應更多地教會學生如何通過多種渠道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隨著教育的技術化,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制
13 作軟件,借助計算機快速、形象與及時反饋等特點,使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更好的發(fā)揮。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人機交互作用,從 ICAI(智能型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及融聲、圖、文于一體的認知環(huán)境更趨自然的 MCAIC(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習資料一般由教師選擇,主要是通過書本、圖片和錄像等這些有限的媒體單向向學生傳輸信息,這樣的信息顯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可選擇性,學生一般只能全盤皆收。長期下去,學生形成"你說什么,我就聽什么",缺乏對信息選擇的意識與能力。當今社會,信息充滿著每一個角落,學生每時每刻都受著各種信息的影響,如果學生不加選擇地完全接受,對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如果學生光是接受信息,而不對信息進行重新建構,學生也不能完全掌握這些知識,這就要求培養(yǎng)學生篩選、重組信息的能力。在網絡教學過程中,由于網絡信息的容量非常大,這就要求學生有選擇地從網上獲取知識,通過協(xié)作學習,最終通過自主建構,形成知識體系。這種自主獲取知識的方法,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轉換到主動探究的學習主體上來,從中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分析、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成就了 Internet,同時也為現代社會建立起一種全新的信息觀念和通道?梢灶A見,以因特網為基礎載體的各種信息將成為未來知識的主體,而信息存儲、信息交換、信息創(chuàng)造、電子商務等等各種活動均逐漸對因特網產生一定的依賴性。教育應當具有超前意識,網絡教學是借助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流,要求學生有計
14 算機操作能力和網絡基本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相關軟件進行信息的收發(fā)。在網絡教學過程中,就要求學生進入 Internet 世界,親身體驗信息世界,掀開了互聯(lián)網的神秘面紗,快速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這就為學生以后適應信息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著教學中的技術含量的提高,教師要有意識地讓電腦、網絡技術等成為學生學習手段之一,讓學生在計算機環(huán)境中學習,讓學生自己通過各種現代化手段和媒介獲得信息,進行思考活動,處理信息。這樣,才能進一步改善學生學習的方式,改變課堂中的學習的氣氛,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3、注重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信息技術與課程知識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個含義:一是指作為課程的信息技術自身的知識整合,包括信息技術課程各種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溝通,信息技術的知識與其他課程所含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溝通和呈現。二是指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主導媒體滲透到各種課程領域之中,淡化科目界限,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將知識置于"虛擬"的真實情景中,將不同科目不同系列知識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揭示和呈現出來,讓學習者
15 在應用信息技術學習知識的同時,完成對"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學習。三是指充分開發(fā)和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出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置身于信息化社會之中,深切感受應用信息技術尋找或創(chuàng)新以及應用必要的新知識的信息文化生活,激發(fā)學習掌握新知識的內在動機和需要,并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利用信息技術尋找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教師要把信息技術當作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在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這種應用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要實現這種整合,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代之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特別是建構主義理論;學校要積極建設諸如多媒體教學、互聯(lián)網或局域網等具有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的硬件環(huán)境;教師要依據學科內容與教學特征將課程學習內容加工處理轉化為數字化學習資源,并根據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便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問題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學習等。
4、培養(yǎng)學生辨別信息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倫理。
信息時代讓世界就在手指、就在眼前。目前孩子們學會上網后在干些什么?據調查,除部分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外,更多學生在網上聊天、游戲,甚至因玩網絡游戲荒廢學業(yè)的也時有所聞,而成為網絡黑客甚至利用高科技來犯罪的也絕非危言聳聽。所以提高學生的信息道德刻不容緩。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信息技能同時一定要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上網習慣,除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外,還應制定些規(guī)定,
16 如合理的上網時間和上合適的網站。同時要讓學生了解到,在網上看到的對方,極易偽裝,假冒身份,隱藏自己真實的一面,必須引起高度警惕,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另外,要學會選擇健康網站,查找有用信息,不散布信息垃圾。
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教師要特別注重信息的管理。要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反思和辨別能力,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開辟信息的"綠色"通道,讓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倫理,為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綜上所述,網絡作為傳統(tǒng)教學的輔助工具,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在構建多媒體化和個性化學習環(huán)境,提供豐富網絡資源、拓展教學時空的作用,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網絡教學仍將會得到補充和發(fā)展,并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盡管網絡教學也存在諸多問題,但決不能因噎廢食,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當注重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在教學實踐中對網絡教學進行探索和研究,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只有在充分繼承傳統(tǒng)課堂教學長處的基礎上注重從網絡環(huán)境的優(yōu)勢之處進行挖掘,才能不至于數經忘典、畫蛇添足,才能實現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向教學實效的轉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