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之:從世界的角度透視中國——讀羅榮渠教授的《美洲史論》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從收入這本書的許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出一個有世界眼光的愛國者希望使中國順順利利地走上現(xiàn)代化之路的迫切心情。萬萬想不到的是,我為羅榮渠教授的《美洲史論》作序的時候,他已經是古人了。
第一次見到榮渠是1991年在大連召開的一次討論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五百周年的紀念的拉丁美洲學會上,他給我的印象是立論正大,思路縝密,是一個難得的學者。訂交以后,我們也有過多次見面的機會。最后一次見面是去年在廣州召開的中美關系史學會上,當時我有一個機會可以溜會去參拜久已慕名的南宗六祖的道場光孝寺與六椿寺,我知道他興趣廣泛,相約同行,回來幾乎誤了晚上的宴會。我與他的交情真可謂以會議始,以會議終了。在我心目中,他始終是一個慷慨豪爽,童心未泯,而且生龍活虎的人。我比他癡長幾歲,他視我為兄長,而竟會先我而去,真是世事難料,出乎意外的事情。1996年6月,我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邀請在坎布里奇作訪問研究。有一天,北京大學的劉文瀾同志因為要找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來到我的寓所,鬧談中,我提到"你們的羅榮渠教授是研究現(xiàn)代化的一把好手",不料她的反應竟是"他已經過去了"。我一時驚呆,久久說不出話來。直到我8月份回國以后才看到他的訃告,知道他是以大面積心肌梗死,辭然病發(fā),來不及救治而死的。
榮渠活了69歲,按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慣以虛歲計算,正合杜甫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之年,說起來也不算短命了,但是接近年來的實際,以他的精力,再多活個十年廿年,也并不稀罕,何況他的學術生命剛剛因為改革開放而進入新階段。僅從這本《美洲史論》所顯示出來的軌跡?聪氯,他實在應該對中國的現(xiàn)代化研究有更多的貢獻。出國以前,1996年1月,我還看到他《二十世紀回顧與二十一世紀前瞻》;
2月,我又看到他《走向現(xiàn)代化的中園道路》。雖然榮渠自己很明白預言歷史是近乎辦不到的,但是這又是負有創(chuàng)造歷史的天職的人類不得不做的工作。這樣的文章,在今天的中國,是沒有幾個人可以寫得出來的。然而天不假年,遽然撒手,這不僅是他的親人、朋友的悲哀,也是中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悲哀。
榮渠是在極左路線的時代開始他的學術生涯的。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沒有人可以不受到影響,從榮渠的遺作看,轉折的痕跡是十分明顯的。新中國成立以后,以七十年代底為分界線,前三十年的國家目標是世界革命,后二十年的國家目標是現(xiàn)代化。榮渠是我國有數(shù)的專門研究美國和美洲的史學家,他前半期的著作主要是揭露美國的帝國主義傾向,后半期的著作則主要是討論中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要解決的問題,志趣判然有別。但是,盡管如此,榮渠的學風還是與眾不同。即使是在前期,他的文章也無不是論證細密,反復質難,看得出他對理性的要求顯著地高出流輩,這一點只要一讀《門羅主義的起源和實質》這樣的論文就可以了然。它與當時那些高腔大調,一味以氣取勝,以勢壓人的文章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我歷來相信,不管哪一種理論,只要你真正"堅信"它,堅持不懈地與事實對照,與其本身的邏輯對照,與自己的良知對照,有求是之心而無自欺之意,最后必然能憑借"人"所固有的內在理性的強大邏輯而接近真理。可以想象,榮渠在他鑰而不舍、廣征博采的追求中已經達到了什幺樣的思想境界。
開放改革之初的1980年,榮渠在《關于中美關系史和美國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中》已經批評了我們過去對美國研究的"狹隘"與"缺乏系統(tǒng)性",他提出,"美國要重新認識中國,中國也需要加深了解美國"。他質問,為什幺日本與西方接觸而強盛、中國與西方接觸而敗落7他主張應該繼續(xù)走百年前黃遵憲、梁啟超等人開辟的道路,學習"兩百年來美國所以發(fā)展如此迅速"的經驗。他的學生楊玉圣把這篇文章稱做是"中國的美國史研究界的思想解放宣言",實在并非虛譽。
就在這篇文章中,榮渠還提到"過去我們研究中外關系史時,一般都是從中國的角度去看世界面很少從世界的角度看中國。這樣往往容易使我們的視野受到一定的局限,甚至難免不自覺地受到閉關自守的因襲觀點的影響。我們主張,不但應從中國去觀察世界,也應該從世界的角度來透視中國。"好一個"從世界的角度來透視中國",榮渠一定是深深感到了幾十年來的斗爭哲學對中國學術界造成的傷害才說這番話的;
然而,真正要學會"從世界的角度來透視中國"談何容易,如果能夠以一百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轉變就很不錯了,這當然不是中國一國的事情,也是全世界,首先是主要大國的事情。如果能這樣,這將是人類之福。
從那時起,榮渠的研究道路有了重大的轉變,到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是北京大學世界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的主任了。他送了我一本書,是他主編的《從"西化"到現(xiàn)代化》。如其副標題所說,這是《五四以來有關中國文化趨向和發(fā)展道路的論爭文選》。這書資料搜羅宏富而精練,是一本十分有用的書。它使我驚訝地看到,我們今天爭論的許多問題其實在三四十年代都已經提出來了,然而我們卻竟還要在幾十年之后反復討論同一個問題!
我還沒有能看到榮渠寫的《現(xiàn)代化新論》,現(xiàn)在要為他寫的《美洲史論》急就章式地做序,也已經來不及補課,但是我相信他必有平實深入之論。我說這話是有根據的,收入本書的許多文章都可以看出一個有世界眼光的愛國者希望找到中國的病根,治愈中國的痼疾,使中國順順利利地走上現(xiàn)代化之路的迫切心情,就是明證。,特別值得向讀者推薦的是本書中討論所謂"中國人發(fā)現(xiàn)美洲說"的這個問題的一系列文章。大凡能懂得"發(fā)現(xiàn)"這個詞兒的意義的人,也就會懂得這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問題。如果"發(fā)現(xiàn)"可以不要以世界史為參考系,那幺美洲本來就是印第安人發(fā)現(xiàn)的,還有什幺別的可說呢?然而妄人倡說于前,愚眾起哄于后,雖然多年以前,胡適就已痛斥其非,不過那還只是一個史學權威出于常識而發(fā)的義憤,而榮渠以特別深厚的功力一一批駁,應當說已經一言定讞,南山可移,此案不可改了?上r至今日,謬種流傳,偽學不絕,真是恨不能起萊渠于地下再來清掃一下這些奇談怪論。(慎之案:在1957年以后,我已再不可能見到鄧拓同志,但是我始終認為,博學明辨如他,1961年以馬南邨的筆名在《燕山夜話》上發(fā)表的"慧深發(fā)現(xiàn)墨西哥說",只是想使當時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處于極度緊張與壓抑狀態(tài)的中國人輕松一下。)
在這里我要特別向讀者推薦的一篇文章是《為什幺不會有中國的哥倫布?》。這篇文章表面上是一篇考證文章,其實是一篇比較中西文化的大手筆。榮渠通過從地理到歷史,從政治到經濟,從考核名物到窮研心理……詳征博引,條分縷析,實際上揭露了中國何以長期落后的深層的原因,甚至對中國今后非走不可的現(xiàn)代化之路都作了明確的預示。中國人固然以考證見長,但是像這樣通天徹地、考古論今的大文章還實在并不多見。我們要繼承"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中國史學傳統(tǒng),就要能寫出這樣的著作來。
哥倫布不論其個人品德如何,才力如何,總之是歷史選定的(甚至可以說是天命選定的)一個象征性人物,從他遠航美洲開始(可憐他到死也不知道他到底到了什幺地方,有了什幺樣的發(fā)現(xiàn),取得了什幺樣的成就),人類就開始了全球化的時代。人類從幾百萬年前誕生以后,出于求生的愿望,在世界各地輾轉流徒,在極其不同的地理氣候與生活環(huán)境中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語言、文化以至膚色、體質都各不相同的族群,盡管彼此間沖突與融合的過程始終不斷,但是直到1492年才發(fā)生了可以稱為全球性的大會合。以后發(fā)生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商業(yè)大革命,以至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統(tǒng)統(tǒng)以此為動力和條件。識力超群的梁啟超就看到哥倫布是使"世界風潮至此忽大變……愈接愈厲卒使五洲同一堂"的人物。但是哥倫布也成了近代殖民主義、帝國主義與西方中心主義的老祖宗,當然要因此而受到詭病與攻擊。只是,西方中心主義盡管可以由于歷史的發(fā)展而改變,(如改變成東方中心主義,中國中心主義甚至多元主義即無中心主義,或者如熊十力解周易以"群龍無首,吉"為極致,均無不可,全看歷史如何發(fā)展而定。)但是,梁啟超所謂西方"以動力橫絕天下"五百年的歷史事實卻是超乎價值判斷之上而不可能改變的。哥倫布開始了全球化的時代,但是只是到第一個五百年結束、第二個五百年開始的時候,全球化的概念才真正進入人類的意識,全球化是禍是福,正在開始引起全人類的注意。在這個歷史轉折點上,我特別痛感中國有大視野、大魄力又有實實在在的學力的學者的稀少與可貴。
仔細披閱老友的遺作,我的心情越來越沉重。我得承認我對榮渠的了解是不夠的,只是通過讀他的文章,我才進一步認識到他的價值。當代的中國被認為正在經歷著一個文化繁榮的時期,可以稱為文入學者的人真是車載斗量;
各種出版物何止汗牛充棟,但是真正能有世界眼光、歷史眼光研究當前中國第一大課題棗現(xiàn)代化而又能有真知灼見者又有幾人?榮渠未能盡展所長而粹然辭世,使我不能不為中國學術界感到深深的悲痛。
榮渠執(zhí)教北京大學凡四十年,培養(yǎng)了一些學生,我希望他們能繼承他們的老師的志業(yè),真正做到薪盡火傳。但愿我的希望不會止于希望。(1997年2月19日《中華讀書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