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理性的作文800字【理性.深刻.情懷】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摘要】本文從大眾話語時代,新聞時評的新特點、存在的問題入手,對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時評進行了探討,認為新聞時評唯有做到理性、深刻、情懷才能符合時代與讀者的需要。 【關鍵詞】大眾話語時代 新聞時評 理性 深刻 情懷
隨著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迅速涌現,人類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大眾話語時代,人人都可以是消息的發(fā)布者、傳播者和接受者。而正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社會現象尤為紛繁復雜,觀點碰撞尤為多元激烈。
“海量資訊每日從世界各個角落溢出,誰為公眾厘定重點,看到世界的真相和新聞背后的真相?一篇精到的200字的時評,其揭示新聞真相的深刻性和洞察力甚至可以超過一篇一萬字的長篇報道!币晃幻襟w界前輩對于新聞時評的價值給予如是評價。
大眾話語時代,新聞時評較以往有著怎樣的新特點?存在哪些問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時評?
一、時評呈現新特點
1、民間話語體系活躍,人人都在發(fā)聲。較以往由少數專業(yè)評論員壟斷言論寫作的單一局面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參與到時評的發(fā)言中來。時評因為其作者身份的多樣性,凸顯了時評的平民化和大眾化。
2、觀點蕪雜價值多元,尤需意見領袖。由于所處境地的不同、認識水平的高下,抑或是觀察視野的局限,公眾對同一事件或社會現象的看法,呈現的態(tài)度不一而足,有時不同觀點之間甚至相互矛盾。在這樣一片喧囂的輿情中,需要有意見領袖,基于公共利益、宏觀視野的觀察思考,對事件發(fā)出具有引領價值的聲音。
3、全面深入社會肌理,影響日趨深廣。近年來在各地發(fā)生的多起突發(fā)事件中,輿論成為一股巨大的力量。公眾通過口口相傳、網絡熱議,以及民間觀點和權威媒體的互動,不斷對事件進行放大和監(jiān)督,推動事件的進程,有時甚至左右了事件的走向。在這股力量的推動下,權力邊界漸漸清晰,道德立場得到升華。
二、存在問題:傲慢與偏見
一是偏見。民意在充分表達中,往往表現得不夠理性全面,有時甚至夾雜著怪戾之氣。譬如近期發(fā)生的大陸游客在臺灣蘇花公路遇難事件,隨著事件的深入,當網民們獲知失蹤的20名大陸游客大多來自珠海市地稅局時,網絡留言風向驟變,網民們對失蹤者從痛惜變?yōu)楸梢,最后有門戶網站不得不將評論關閉。事實上,大陸游客在臺遇難是這一事件的核心事實,遇難者身份如何,與生命相比孰輕孰重一望便知。網絡風向驟變,可見其中的非理性成份。
作為報紙時評版的編輯,筆者在處理全國各地時評作者來稿時,發(fā)現稿件中誤讀、偏讀的現象比比皆是。譬如某地一賣菜老農被城管毆打,有人卻以《一個巴掌扇中了城管的軟肋》為題,呼吁給城市管理人員一份保障,免得他們成為散兵游勇。這樣的觀點,讀來令人啼笑皆非。
二是傲慢。較之偏見,傲慢是當前評論中尤需注意的一種不良傾向。網民們發(fā)表意見時,習慣性地占據道德高點,在圍觀的同時,說過頭話、不負責任的話,動輒進行“人肉搜索”,俗稱“網絡暴力”。
如果說網民們的表現尚可理解的話,權威媒體在評論時的傲慢姿態(tài)更是斷然不可取。在前不久的一檔電視節(jié)目中,有“電波怒漢”之稱的主持人萬峰,在節(jié)目中針對浙江富陽市停車亂收費的問題,斥責當地某官員:“你不知道當什么局長?你不好好為人民服務,滾蛋!”筆者認為,局長的態(tài)度固然不能令人滿意,但萬峰作為主持人的表現,也實在難以令人信服。事實上,有理從來都不在聲高,主持人掌握著話語權,控制著話題的走向,完全可以不怒而威,以理服人。
問題恰恰在于,在針對此事的網絡調查中,大多數網民都支持萬峰。這給了不少人一個信號,以為這樣的表達代表了民意。事實上,民意可以有多重,媒體代表的應當是進步的民意,而進步并非簡單的量的多寡。媒體有責任通過輿論引導,啟迪民智,如果只是一味迎合大眾不盡理性的民意,這樣的評論員與一個普通的網民有何區(qū)別?
三、呼喚理性與情懷
1、理性才有建設性。對公眾來說,他們需要時評,不僅是為了找到替代性發(fā)泄的渠道,更重要的是能夠獲得解釋模糊問題的指導。如果作者的觀點既能引起受眾共鳴,又能對受眾意識不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理性的質疑和前瞻的表達,那么,時評的輿論引導功能就能夠很好地實現。
一篇好的時評是為社會開出的一帖“處方”,表達觀點的同時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既得力,又得當,還要得法。譬如針對一段時間以來,官方在回應群體性事件爆發(fā)原因時喜用“不明真相的群眾”一詞,新華網《新華時評》發(fā)表了一篇題為《群體性事件中少用“不明真相”》的評論,以一個斬釘截鐵的聲音,終結了“不明真相的群眾”這一官方話語體系中的慣用表述。
用民主的方式追求民主,用法治的手段建設法治。學者賀衛(wèi)方認為,“如果你用溫和而堅定的態(tài)度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使這個觀點可能跟某些情緒化的觀點很對立,但你的態(tài)度還是會有一種力量逐漸使得大家知道,這就是一個知識分子能夠作出貢獻的地方!
事實上,任何一個人都不應圖一時口舌之快。尤其是一個有影響力的時評作者,更要審慎地對待自己的話語權,審慎地估計相關主張的影響和后果。“表達是種誘惑,也是種陷阱。尤其擁有部分話語權時,更要謹慎!毖胍曋鞒秩瞬耢o如是說。
2、深刻更具引導力。時評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說當今社會之熱點,抓民眾關心之焦點,破群眾生活之難點,從而影響和引導受眾對社會現象作出理性分析和正確判斷,更好地認識社會,推動社會進步。
“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媒介促成了人們對何謂社會重大問題的看法,給予社會的沖擊是重大的。而作為對新聞進行評論的時評,其議程設置功能更加明顯。只有把價值判斷指向新聞的核心事實,時評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現實影響力。
一個社會現象往往包含著復雜的因素,其價值判斷包含著主要判斷和無數次要判斷。時評作者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過對事件的抽絲剝繭,厘清真相。
時評深刻的影響力源于作者價值體系的完善及價值判斷的高度。要想找到思想的出路,就要摒棄老生常談的“正確的廢話”,應時而評,評在當口。筆者注意到,一些有影響力的媒體正在通過互動,使時評的聲音不斷放大,力量不斷凸顯。譬如針對前不久某地一區(qū)委書記叫嚷“跟政府作對就是惡”,《半月談》發(fā)表評論說,政府的權力來自于人民。古今中外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政府不僅是可以反對的,更是可以更換的。要想政府不被反對,不被更換,政府就必須整天想著維護和實現好人民的利益。
《南方周末》轉載了這篇文章,并對此進行“評中評”:“這些個話多見諸民間口水,見諸媒體也時!琵琶’,現在《半月談》卻如竹筒倒豆子一般痛快淋漓說了出來。不過除了聽著解氣,看著過癮之外,真得考慮從制度上解決這些問題了。”
這樣的評論,力量不可謂不大吧?
3、情懷創(chuàng)造感染力。有人把時評概括為四個境界,一是把眾所周知的道理講清楚,二是講出別人想不出或講不深的道理,三是權威,四是有情懷。
有情懷當是時評的最高境界。前段時間,代表中國新聞攝影最高榮譽的“金鏡頭”獎頒出,曾震驚輿論的《挾尸要價》以全票贏得本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獎。而伴隨一路獲獎,這張照片的真?zhèn)沃疇帍奈赐V惯^。焦點在于,不少人對照片中的撈尸老人報以同情,認為他只是無良老板的一個工具,現在成為眾矢之的,顯然不公平。有人甚至提出,有關媒體對大眾的誤導要承擔責任。
一張照片真實性的外延和內涵究竟可以有多廣、有多深?評委會為什么要力挺這張照片?事件表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面對大善和小善該作何選擇?在一片紛擾聲中,有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挾尸要價》之所以能屢屢獲獎,是社會通過這種方式,尋求一種自我精神救贖!
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新聞事件,可以成為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啟蒙的鮮活案例。而其中,評論引導著人們進行正確的認知,在眾聲喧嘩中激濁揚清,在利益誘惑下允中守直,從對小善的訴請逐漸轉向對大善的追求。
“如果這個社會的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是透過公民的深度參與和彼此碰撞激蕩而逐漸形成的,那么這個社會的共識――也就是身份認同――也會是凝聚而堅定,向心力強大的。”臺灣學者龍應臺說。
事實上,很多事件中的輿情表達方式,都可以從情懷的角度加以考量!拔野质抢顒偂笔录l(fā)生后,造句比賽、手機短信、原創(chuàng)歌曲、MTV很快悉數亮相,網民們用特有的民間智慧,表達自己悲憤和不滿。
中國古人提倡“文以載道”;西方傳播學家施拉姆認為,在社會變革時代,大眾傳播媒介不僅是這一變革的代言者,而且是這一變革的促成者!懊浇槭且还山夥诺牧α俊R蚨鼈兡艽蚱凭嚯x和孤立的藩籬,把人們從傳統(tǒng)社會傳送到‘偉大社會’中”。
新聞時評應當有這樣的情懷。
。ㄗ髡邌挝唬耗贤ㄈ請笊纾
責編:周蕾
相關熱詞搜索:情懷 理性 深刻 理性 深刻 情懷 關于理性思維的作文 人文情懷與理性思維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