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是如何報道中國的】英國媒體如何報道中國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此文與第11期的《英國新聞媒體關注中國什么?》是一篇文章,上半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是從英國媒體對中國報道數(shù)據(jù)方面進行分析,下半部分是從報道內(nèi)容上進行分析。 ――編者
新聞標題作為新聞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比正文的語言使用更加類型化。作者利用索引軟件Concordance對2007年5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衛(wèi)報》和《每日電訊》有關中國報道的標題進行了研究,選取中國經(jīng)濟、中國制造的危機、西藏問題、奧運會、國際關系和國家安全等5個話題的新聞標題進行了內(nèi)容分析。
1 中國經(jīng)濟
在經(jīng)濟報道標題中,中國被描述成一個富有雄心,對于海外投資和并購胃口極大,急于闖蕩國際市場的雄心勃勃的國家。例如:
China"s hunger for assets willfeed the takeover boom(The DT,2007/5/22)(中國對資產(chǎn)的渴望將讓收購熱持續(xù))
The Chinese are coming(The DT,2007/8/30)(中國人來啦)
Chinese group to bid for au sixAirbus plants(The G,2007/6/19)(中國集團投標全部6個空中客車工廠)
這些標題的主角都是中國或中國的公司,而且都采用了主動語態(tài),顯然,中國在經(jīng)濟活動中是積極的,甚至稍有進略性的意味。
當然,在它們的文字中,中國經(jīng)濟擁有矛盾的形象,它在被看作奇跡的同時,也被看作是會破裂的泡沫:
China:Families feel pinch asinflation threatens economic miracle(The G,2008/2/25)(中國家庭感到壓力:通貨膨脹威脅經(jīng)濟奇跡)
Flame that will burst bubble(TheG,2007/5/15)(讓泡沫破滅的光芒)
The two faces of China:poormasses and corporate raiders(The DT,2008/2/6)(中國的兩張面孔:窮困的大眾和搶購公司者)
兩家報紙都用巨大的,具有摧毀一切力量的,難以阻止含義的juggernaut(巨車)來描述中國經(jīng)濟:
Tax rise gives moment"s pause toChina"s stock market juggernaut(TheG,2007/5/31)(增稅讓中國證券市場的巨車暫時停止)
Chinese juggernaut refuses to slowdown(The DT,2007/6/20)(中國巨車拒絕減速)
同時,中國也被視為對既有國際經(jīng)濟秩序的威脅:
China threatens to trigger USdolIar crash(The DT,2007/8/8)(中國威脅要觸發(fā)美元崩潰)
Unease at China"s threat to selldollar(The DT,2007/8/9)(中國威脅拋售美元引起的不安)
總體而言,英國媒體對中國公司并購英國公司還是視為商業(yè)活動,進行較為客觀的報道。
China proposes deal to reviveWigan"s cotton industry(The G,2007/5/28)(中國計劃出資復興維根的棉花工業(yè))
China is an opportunity,not athreat(The DT,2007/8/16)(中國是機遇,不是威脅)
2 中國制造的危機
中國產(chǎn)品的形象顯然被視為中國整體形象的一個消極方面,中國產(chǎn)品是和lethal(致命的)和dangerous(危險的)聯(lián)系在一起的:
EU plans tighter safety afterrecalls of lethal Chinese toys(The G,2008/1/26)(致命的中國玩具被召回后,歐盟計劃加緊安全檢查)
Mattel recalls 1.9m potentiailydangerous Chinese-made toys(The G,2007/8/15)(美泰召回190萬具有潛在危險的中國玩具)
Chinese-made toy beads recalledafter children fall ill:…Panic spreads toNorth America from Australasia(TheG,2007/11/9)(兒童致病后中國的玩具珠子被召回:……恐慌從奧達拉西亞蔓延到北美)。
3 西藏問題
在關于西藏問題的報道中,中國政府被塑造成為鐵腕力量,無視西藏要求獨立愿望,鎮(zhèn)壓西藏的抗議,拒絕與達賴喇嘛談判。例如:
China unleashes guns and tear gasas Tibet protests turn violent(The DT,2008/3/15)(當西藏抗議轉(zhuǎn)向暴力,中國施加武力和催淚氣體)
Tibetan protests quashed,claimsChina(The D,2008/3/24)(中國聲稱:西藏抗議平息了)
China ridicules Dalai Lama,despite‘talks’(The G’2008/4/28)(中國與達賴喇嘛盡管談判,但奚落他)
可以看出,中國政府是標題動作的施加者,謂語動詞大多具有負面意味,如:聲稱(claim)、奚落(ridicule)。不過,在這些標題中也提及了藏族人襲擊當?shù)貪h族居民的事實。
Gunfire on the streets of Lhasa asrallies turn violent:WitneSses reportkillings and attacks on Chinese in thefiercest protests for 20 years(The G,2008,3/15)(當聚會轉(zhuǎn)向暴力拉薩街頭出現(xiàn)槍響:目擊者報告殺害和襲擊漢人為20年來最激烈的抗議舉動)
4 北京奧運會
北京奧運會被看成中國向國際社會展示自己正面形象的機遇,然而,在彰顯中國驚人成就的同時,它也充分暴露中國面臨的問題。火炬?zhèn)鬟f受阻被視為中國專制政治的后果和塑造自身正面形象的敗筆。
Fanning the fiames:Farce!Fiasco!Shambles!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torch relay has turned into a PR nightmare before the games haveeven begun,Is it possible for China toreinvent its image?(The G,2008/4/14)(煽風點火:鬧劇!慘敗!混亂!奧運會還沒有開始,火炬?zhèn)鬟f成了公共關系的噩夢。中國有可能挽回自己的形象嗎?)
Are we really going to let Chinacover itself ln Olympic glory?(The DT,2008/4/12)(我們真的任由中國把自己掩藏在奧運的光輝下嗎?)
值得注意的是,權衡利弊和考慮到即將來臨的倫敦奧運會,媒體認為,抵制北京奧運會是不明智的:
Olympics:British no to boycott(The G,20083/19)(奧林匹克:英國不要抵制)
Playing the boycott game:If ribetproves that the Olympics are a timefor protest,London had better bcprepared(The G 2008/3/31)(抵制游戲:如果西藏證明奧林匹克是抗議的時機,倫敦最好做好準備)
5 國際關系和國家安全
在此類報道中,中國的形象是與一些負面的詞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中國的“間諜”和“黑客”竊取西方商業(yè)機密,甚至潛在威脅其他國家安全。
Chinese hackers‘hit 10 Whitehalldepartments’(The DT,2007/9/6)(中國黑客襲擊英國政府部門)
M15 warns British firms overChina’s internet‘spying’(The DT,2007/12/1)(英國情報部門警告英國公司提防中國網(wǎng)絡“間諜”)
顯然,西方社會對中國抱有矛盾態(tài)度。一方面是敵對的態(tài)度,甚至把中國與“無賴國家”(rogue states)放在一起:
America plans new space weaponsto take oD rogue states and the Chinese(The DT,2007/11/4)(美國計劃新的針對無賴國家和中國的太空武器)
另一方面,鑒于中國所蘊藏的巨大經(jīng)濟利益,又放低姿態(tài)以求合作。
Sarkozy takes his mother alongto WOO Chinese in trade deal(The DT,2007/11/27)(薩科奇攜母親和中國人懇談生意)
Olympic chiefs deny bowing toChina on Tibet(The G,2008/4/10)(奧林匹克官員否認就西藏問題向中國妥協(xié))
從兩家媒體對中國報道的語言使用上,可以勾畫出一個粗略的中國形象。整體上,中國是充滿力量、雄心勃勃的。中國本身既是一個奇跡,更是一個隨時可能破裂的泡沫。在國際政治上,常與西方社會有著不同的立場。換言之,就像中國的象征――“龍”一樣,充滿力量而危險。
西方通訊社對于國際新聞的壟斷所造成的信息流不平衡和西方新聞價值的霸權,導致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甚至從國際報道中“消失”了。然而,中國一直是國際報道中的一個特例,始終被給予高度關注。
從信息流的角度考察,對于中國報道的數(shù)量在西方媒體的國際報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兩家報紙對中國報道的數(shù)量不僅比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多,而且遠遠超過一些發(fā)達國家,僅次于美國和法國。
從對中國形象塑造的角度考察,對于非西方世界的歪曲是西方媒體的一貫作風,對于中國也并不例外。但從本文研究范圍觀察,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歪曲”遠不及對阿拉伯和非洲地區(qū)的歪曲。這一點應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首先,中國所具備的巨大經(jīng)濟和政治實力使得媒體相對更加客觀和公正地報道中國。與非洲被看作是西方世界的負擔不同,中國被看作是在全球經(jīng)濟衰退背景下,任何國家都不愿錯過的高速運轉(zhuǎn)的世界經(jīng)濟引擎。貝克爾(Becker)指出,因為潛在的經(jīng)濟利益,英國政府曾經(jīng)刻意推動新聞媒體塑造中國積極正面的形象。
其次,與變化的國際體系和國際新聞報道環(huán)境有關。許多關于西方媒體對第三世界的報道研究都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進行的,并且深受冷戰(zhàn)時期國際背景的影響,它更強調(diào)意識形態(tài)的敵對。在冷戰(zhàn)結束后,經(jīng)濟報道在國際新聞報道中比重大幅上升。國際報道也更加關注那些涉及全球利益的話題。盡管這些話題難免反映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而且話語權也大多由西方社會掌控,但意識形態(tài)色彩畢竟有所減弱。在此背景下,作為快速成長中的經(jīng)濟大國,中國有可能被相對更客觀地報道。
中國作為一個與西方社會有著不同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背景的國家,期待被完全客觀地報道是不現(xiàn)實的。賴斯認為,西方對于中國的關注更多是基于共同利益,而非共同價值觀。而且,應該承認處于巨大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中國的確面臨問題,如果我們將所有關于中國的負面報道都歸結為對中國的“歪曲”,顯然也不夠公允。
這一研究給作者提供的另一個重要啟示是:新聞媒體之所以成為各種輿論斗爭的戰(zhàn)場在于新聞媒體話題設置(agcnda sctung)的功能,即新聞媒體不僅能告訴受眾想什么,更可以成功地告訴他們?nèi)绾稳ハ。對外傳播工作者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應對各種輿論斗爭。當我們準備投身于與西方媒體的輿論斗爭時,某種程度上就已經(jīng)處于弱勢地位了,因為我們在參與一個由對方設置話題、設置游戲規(guī)則的游戲。“人權問題”、“西藏問題”,乃至“氣候變化”無一不是西方媒體制造出的話題。因此,中國應該在國際輿論中更多地成為一個議題設置者,而非僅僅是游戲的參與者。
(作者系今日中國雜志社新聞中心主任)
編輯:喬 萍
相關熱詞搜索:英國 中國 報道 英國媒體是如何報道中國的 英國主流媒體 英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