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過中秋節(jié)心得體會范本五篇
發(fā)布時間:2021-09-07 來源: 心得體會 點擊:
中秋節(jié)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那么大家在中秋節(jié)這一天都有什么樣的感受呢,下面蒲公英文摘網(wǎng)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個人過中秋節(jié)心得體會范本五篇,歡迎閱讀!
個人過中秋節(jié)心得體會范本【篇1】
兒時,中秋節(jié)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里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彌漫著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
然后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么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后,感覺過節(jié)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jié),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周末,所以當老師說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后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三那年我逃了兩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jié)的傳統(tǒng)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于異鄉(xiāng)的游子來說,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為深刻了,思念家鄉(xiāng),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溫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lián)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fā)表下一些感嘆,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嘗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溫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jīng)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jié)的氣氛仿佛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個人過中秋節(jié)心得體會范本【篇2】
不知有多少在此刻都是游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止境。
只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獨想念,卻又思緒難盡?偸窍胫嗯c家人聚會,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上去,與家人相聚的時刻屈指可數(shù)。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任務后,成家后,那不是更力所能及。
有一個親戚前兩天打來電話,知道我國慶節(jié)預備回家,叫我到她那兒玩玩?偸且詾橐娒鏁r機多著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與她見面卻隔了整整一年。嘆流年似水,更嘆這似水流年中,我們成了匆匆過客,道一聲相逢卻相距甚遠。有些時分,我們走過,只因太匆忙,遺忘了應做的事情。而此刻,在這特殊的時辰,我們也該對著這中秋明月,從忙碌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沒有回家,而中秋卻在此間劃過;今年十一,我計劃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偸悄敲吹牟磺珊希仓荒苁菬o法。其實,我不太看重節(jié)日自身。節(jié)日,這一早已被釘在日歷某處的特殊日子,不隨團體的志愿而發(fā)作改動;節(jié)日,這一眾人歡慶的日子,只但是是營建一個非凡的氣氛,讓眾人覺得這一天非普通罷了。在這樣的日子里做應有的習俗,確實是在過節(jié),自己過,與眾人一同過。
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這中秋,求的是與家人聚會。月半中秋,團聚會圓。但這樣一個被釘在某處的日子,卻難以都盡人意。遠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只身在外,只能孤身過節(jié),此刻的心聲,也許是怨這日子怎出如今今宵,也許是怨這生活將家人分離……
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自身就非同普通,這自身就能夠算作一個節(jié)日,雖然過節(jié)的只要一家人。過了端午照樣能夠吃粽子,中秋事先異樣能夠吃月餅,由于有靈性的我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喜愛光陰似箭,每一天如過年普通渡過。
但,中秋終歸是中秋,看著他人聚會,自己難免有些孤獨、思念……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時分有一個或一些人住進了你的心里,而卻又無法擺脫孤獨這一形態(tài)。我這是想家了嗎?也許是吧!空對一輪明月,總期望能在此中看見某些人的身影,但是,余輝之下,只要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寫著寫著,中秋已過,但還是要將這份祝愿送給遠方的家人,以及與我同為游子的你,中秋節(jié)快樂!
個人過中秋節(jié)心得體會范本【篇3】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tài)。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墒,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fā)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fā)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fā)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經(jīng)典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先思念、溫柔、完美、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忙,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期望,想到明天的完美。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lián)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忙和溫暖。這聯(lián)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huán)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蛟S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
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我的“心月”吧。
個人過中秋節(jié)心得體會范本【篇4】
八月的夜,有點寒,凄凄的月色透過紗窗,無力地落到床前,淡淡的一片白,又給我?guī)砹艘粋不眠之夜。明知無人與之同樂,只好由自我的思緒在夜色里游蕩。好在白天閑來時,習慣于撿拾樹蔭底下那一片片破碎的陽光,放到口袋里,留到晚上寂寞時,用來溫暖自我的心。
很久以前,曾一度熱情,用年輕的心去圖劃未來,那份執(zhí)著的追求,曾有過不少的亮點,雖然在商海里留下了傷痕,在愛海里,留下了傷痛,但內心仍然藏著一絲絲的自豪,那是因為以往盡力搏擊,以往擁有那份含恨的愛。隨著月圓月缺,那份熱情早已當做古玩收藏于心底,愛已消亡。如潔的月光,此刻看來已經(jīng)變得冷漠,節(jié)日的氣氛更加撩起諸多的痛。我愿帶著一片寧靜去尋找屬于自我的世界,在哪里安然地細品人生。
然而,如今那一片寧靜也已經(jīng)變得飄渺,商化的社會,到處一片沸騰。或許,寧靜需要自我去體會,需要一個歷練的過程,沒有豁達的胸懷和頑強的意志,那一片寧靜將從身邊飄走。
多年以來,從不敢貿(mào)然嘗試一口中秋之月,只是怕,孤單只影的我壞了團聚的味道,不忍心把好好的一個園咬缺,然后獨自把它吞并。多么的期望,你我一齊把它掰開,分成兩半,放到各自的身體里,無論你在哪里,你我永遠都是一個園。
這樣的夜,思緒在寂慮中仿佛脫體狂奔,卻理不成形。孩時的童影,學時的同窗,一齊掙食的友人,親人,還有已經(jīng)走遠的先輩們都堆積在一齊,這種抹不去的印記像霧一樣繚繞,禁不住一番感慨,多么的想,尋回我來時的起點,從新品味每每的月圓月缺。
歲月的足跡漸行漸遠,已不必為生活的滄桑添加太多言語,往事如焉,愛亦然,恨亦然,人生也亦然。
秋又起,屋外的樹,偶有落葉沙沙,那是為了來年的新生,我是否也能再度揚帆直到此刻,還迷茫。我想,趁著這夜色,悄悄地,在床前這淡淡的一片白里,畫上幾筆色彩,添上幾句心語,捎到這片白的另一端,為我解開心中的結。
個人過中秋節(jié)心得體會范本【篇5】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習俗。而團圓、統(tǒng)一、祭祀、和諧、禮儀等,就是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傳承的民族精神和氣質,也是中華民族生活常態(tài)的真實寫照。中秋文化傳遞的價值認同感,以其莊重的儀式感,堪稱為中華民族的“胎記”,這樣的形容恰如其分。
而“團圓文化”,即是中秋文化的核心,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之一。月餅原本是中秋節(jié)的點綴,是拜月的一種祭品,加上水果、酒類、點心等,家家祭拜,人人祈求月亮神保佑,后來成為一種禮品。而在文化多元的環(huán)境下,月餅逐漸成了一種象征,而后就有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憂傷,也成為團圓的象征。
皓月高懸,光皎如水,思念叢生,期盼團圓。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月亮一直有特別的情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這樣的詩句眾多!吨芏Y·春官》就載有“中秋,夜迎寒”。“夜迎寒”即在中秋之夜舉行祭月儀式,后來中秋拜月、賞月的風俗便源于此,一直以來從未中斷,至今而且將來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
“團圓文化”是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標志。中秋是久別重逢的美滿,也是團圓的節(jié)日,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智慧。中秋節(jié)里,團圓、和諧、平安、美滿、恬靜、憧憬……一切都是追求幸福和吉祥的意味。遠方的親人加快行程往家里趕,共同歡度團圓在節(jié)日的甜蜜之中。“人月雙圓,闔家歡聚喜意濃”的美好景象,暖心又溫馨。
中秋之夜,闔家團圓,品嘗月餅的同時,仰望天空賞月。賞月,觀賞的不僅是美景,更是團聚的心情。而品嘗月餅,品嘗的不僅是美食,更是團圓的親情。中秋月圓之夜,團圓的家庭享受著各自的幸福。而對于實在無法回家的游子,也是“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心在他鄉(xiāng)思故鄉(xiāng),或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而中秋文化“團圓”的更大意義在于,能凝聚人心,轉化為中華民族的大團圓,因此,中秋更該是家國情懷的傳承。無論時代如何演進,中秋核心文化孕育出的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到任何時候都無法改變。節(jié)日風俗其實就是一個民族的集體精神。“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由此,以中秋節(jié)為契機,畫好民族“同心圓”,就是為民族復興凝聚力量。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