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耀桐:汶川抗震救災精神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0-06-0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5月12日:汶川,你是不幸的,你為中華承受了8級的強震!汶川,你是悲壯的,你為中華吸聚了全世界的目光!汶川,你是堅強的,你為中華形成一種精神,抗震救災的精神!
我注意到了,在山崩地裂過后,當?shù)孛癖姏]有等待和依賴,而是首先奮起抗爭自救;
子弟兵在交通完全阻斷之際不是左右彷徨,而是冒著九死一生強行突入震中地帶;
中央首腦旋即召開會議,發(fā)動一切社會力量展開施救;
政府總理在最短時間,趕赴一線布置搶險。我注意到了,在汶川地震災區(qū),在北川、青川,在綿陽、綿竹,在都江堰、映秀鎮(zhèn),在所有的救災現(xiàn)場,從施救者到被施救者,從高層到草根,從海內(nèi)到海外,涌動著共同的意愿:一定不放棄任何希望,一定不屈服于任何嚴酷,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打通道路,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生命。我注意到了,地震震動了汶川,也震動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心靈;
地震使汶川成為抗震的戰(zhàn)場,更使全國各地成為抗震的戰(zhàn)場。汶川為救難奔忙,全中國何嘗不在為救難奔忙!各路抗震人馬,各種救援物資,各項慰問捐款,不分南北東西,不分天上地面,不分黑夜白晝,不約而同地、源源不斷地向著一個地方——汶川災區(qū)匯流。汶川凝集著中國的意志,汶川展現(xiàn)神州的剛強。
這就是抗震救災的精神,就是一旦認定目標、明確任務(wù)后,心急如焚、風風火火、時不我待、爭分奪秒的精神;
就是義無反顧、全力以赴,不甘屈服、期待奇跡的精神;
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達目的、誓不收兵的精神。
汶川抗震救災精神,是在特殊時刻和特殊條件下產(chǎn)生的。地震是一時的,抗震救災也終究會過去,但是,這樣的抗震救災精神是寶貴的,她不會、也不應(yīng)該隨著這種“特殊境遇”的結(jié)束而結(jié)束。汶川精神,是面對困境厄勢的大義凜然,是置之死地而復生的壯烈情懷。汶川精神既然生成了,就要讓她延續(xù),讓她沸騰,讓她進入我們的血液,成為我們的工作信念。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和諧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如抗震救災那樣,目標已經(jīng)完全明確、任務(wù)更為突出緊迫。然而,對于怎樣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我們似乎少了一些堅決、多了一分悠閑;
我們顯得優(yōu)柔寡斷、耽于進退失據(jù)。在大好時機下,我們不愿進擊;
陷于利益糾纏時,情愿一籌莫展。我們所缺的不正是汶川抗震救災精神的那種果斷決絕!
民主政治、依法治國,加大公民政治參與的力度,切實加強對公共權(quán)力的制約監(jiān)督,這些理念猶似抗震救災那樣,早已成為共識,成為黨的大政方針。但是,盡管我們言辭上說的十分懇切,行動起來則蹣跚遲緩,大家都滿足于說的多而做的少的狀況。民主是具體的,民主需要轉(zhuǎn)動起來,政治體制改革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經(jīng)濟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起著關(guān)鍵的帶動作用。如果我們欲行還止,甚至進一步又退兩步,那就會延宕我們的改革進程。眼下,我們所缺的不正是汶川精神的那種雷厲風行、說到做到的氣概!
感謝汶川精神!汶川精神使我們警醒,發(fā)覺了我們的不足。汶川精神正啟示著我們,更好地端正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理念,更好地推進各項迫在眉睫的改革。從日常的工作勤勉做起,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及時而不拖延,自信而不自吹,實效而不虛飾,這樣才能更好地應(yīng)對各種突發(fā)的事件,不光是自然的地震,更防范可能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或社會的“地震”。
原載《人民論壇》2008年第11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