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罌粟:罌粟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禁種罌粟后, 世代依賴于罌粟生產、 大部分還處于刀耕火種的 當地煙農們怎樣生活,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記者從云南省臨滄地區(qū)猛懂口岸永和通道,進入緬甸佤邦,沿著勐冒、巖城、營盤、南抗武、邦康前行,崇山峻嶺中的崎嶇山路兩旁,曾經是著名的緬北罌粟種植區(qū),然而,記者此刻看見的,卻是一些零星種植的茶葉、玉米、橡膠和大量未開墾的土地。據熟悉當地情況的人介紹:“往年每到這個季度,漫山遍野都是罌粟花,觸目驚心,今年看不到了……”
這種情形,與緬甸政府和佤邦的努力分不開。佤邦政府主席、佤邦聯合軍總司令鮑有祥曾發(fā)誓:“到2005年佤邦成不了無毒源區(qū),可以要我的腦袋!”佤邦政府副主席肖明亮也對記者表示:佤邦對改種糧食的煙農免稅三年,已勒令煙農自行鏟除煙苗,對抗者將派部隊強行鏟除,每種一畝鴉片要交相當于500元人民幣罰款,并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膽敢將海洛因帶入中國和其他鄰國的佤邦居民,將受到嚴懲;攜帶海洛因3500克以上的,會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沒收個人家產。
禁種罌粟后,世代依賴于罌粟生產、大部分還處于刀耕火種的當地煙農們怎樣生活,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記者在巖城區(qū)南帕地佤族村寨一間四處透風的茅草屋里看到,煙農葉塊臉上充滿了不安,連年的戰(zhàn)亂,使他們過著與外界隔絕的生活,當記者問他們是否了解罌粟害人時,從未上過學的艾依茫然搖頭,她只知道“種大煙”可以換來糧食、鹽巴、辣子,使全家不會餓死。艾依小聲說:家里的糧食只夠吃6個月,禁種以后還不知怎么辦。
南抗武區(qū)政府向西4公里處,原來的煙農依俄背著滿月不久的兒子,正在地里種玉米,她邊擦汗邊嘆氣道:“第一年種這個,不知收成如何?”她說家里原來種有3畝罌粟,一年收獲鴉片三四拽(1拽=1.625公斤),每拽賣2800多元,一年能有八九千元人民幣的收入,但一家老小的口糧和生活用品均要花錢買,年尾所剩無幾。依俄說,他們最怕的就是得病,因為根本沒錢醫(yī)治。據介紹,當地出生嬰兒死亡率達40%。佤邦許多官員表達了共同愿望,急需得到國際社會的幫助,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幫助。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云南邊境的地區(qū)政府和企業(yè),通過技術和農業(yè)援助、開發(fā)旅游資源等方式,在緬北地區(qū)開展農作物替代種植,已取得積極成效。記者看到,在南鄧特區(qū),8年前,由中國技術人員指導種植的橡膠林已經開膠,原來的煙農都在忙著割膠,收入已超過種罌粟的時候。
記者此行雖未看到生長的罌粟,但來自當地和云南輯毒警方的一組數字卻耐人尋味:金三角目前的海洛因和冰毒成交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漲了50%和30%左右,鴉片價格已達歷史最高水平,每拽5000元;2005年云南省繳獲毒品為10.03噸,其中來自緬甸產的另一種毒品―――冰毒的數量,已迅速攀升至2.9噸。這種跡象表明,地下毒品交易的活動仍在進行中,禁毒依然任重道遠。
編輯 張立潔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