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中國黑水城文獻的百年滄桑 黑水城文獻

發(fā)布時間:2020-03-0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要]介紹黑水城文獻是中國西夏學研究重要的原始文獻資料,自發(fā)現(xiàn)以來幾乎全部被掠奪流失海外。在論述黑水城文獻的發(fā)現(xiàn)、內(nèi)容、形式以及學術價值基礎上,重點對黑水城文獻的海外流布與回歸問題進行全面揭示,希望為更多欲了解研究黑水城文獻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黑水城文獻 俄藏 英藏 回歸
  [分類號]G256.2
  
  中國的“黑水城文獻”發(fā)現(xiàn)至今已有100余年。這一發(fā)現(xiàn),被公認為是20世紀初中國殷墟甲骨、敦煌吐魯番遺書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考古文獻發(fā)現(xiàn)。那么,與敦煌文獻相比,更多人不知道黑水城文獻,有必要予以揭示,讓祖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遺產(chǎn)得到保護和研究利用。
  
  1 黑水城文獻及其發(fā)現(xiàn)
  
  1.1 黑水城及其文獻
  黑水城,西夏舊城名,古城東西長421米、南北寬374米,總面積15.4萬平方米,位于今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巴丹吉林沙漠的邊緣,因旁邊有由祁連山雪水匯成的黑水河流過,所以取名為黑水城,黨項人(西羌族的一支)又叫額濟納城。是西夏十二監(jiān)軍司之一黑山威福司的治所。元代時又稱“亦集乃城”、“哈拉浩特”,均為黑色都城之意。黑水城為西夏所建,城內(nèi)外建有佛教寺廟和清真寺,此外,黑水城所處地帶,有一條東起陰山、中經(jīng)居延、西至天山的路,這就是東西方最早的通路,人稱絲綢之路居延路,歷史上曾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業(yè)貿(mào)易中心,受到中原、西域和草原等多種民族文化的影響,保留有許多西夏民族文物和典籍文書遺存。然而,隨著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長達20余年的軍事征服和突如其來的一場地震,1374年間這個西北地區(qū)的三等小城仿佛一夜間煙消云散,只留下一片荒蕪的沙丘在記述著歷史。
  
  1.2 黑水城文獻的發(fā)現(xiàn)
  黑水城成了廢棄的古城,當?shù)鼐用駥U墟情況秘而不宣。最早知道黑水城的外國人是一個名叫波塔寧的俄國人,他從當?shù)孛晒湃说闹髦兄懒撕谒沁z址,多次跋涉前往,只是都未如愿以償。1908年受沙皇指派的科茲洛夫率隊來這里考察,考察隊在這里找到了佛像、法器、書籍、簿冊、信函、錢幣、首飾等一些文物,裝了10個俄擔箱(每箱16公斤)準備返回時,科茲洛夫接到繼續(xù)挖掘的指令,他們又回到黑水城終于在西城郊的一座西夏大佛塔中發(fā)現(xiàn)了奇跡。塔內(nèi)從上部到基座摞滿了大量的西夏文獻和文物,公文、契約、書信、票據(jù)、印章、批注等,科茲洛夫毫不猶豫地指揮全部捆載,通過蒙古郵驛經(jīng)過烏蘭巴托運往圣彼得堡。六年后,英國探險家斯坦因于1914年第三次中亞探險也來到黑水城,他們在同一地點收獲了大批西夏文獻殘片,總量為4 000余件?破澛宸蚝退固挂虻膬纱伪I掘,等于運走了一座古代的博物館和圖書館,掏空了中國大部分西夏文獻。至此,黑水城文獻幾乎全部流失海外。
  
  2 黑水城文獻內(nèi)容與價值
  
  2.1 黑水城文獻形式與內(nèi)容
  黑水城文獻是西夏人記錄的歷史資料,由于西夏的滅亡和主體民族黨項族的消失而被歷史湮沒。在20世紀以前甚至找不到一本西夏文著作,黑水城出土文獻就顯得十分稀缺珍貴。文獻中的朝代構成可確定的是唐、五代、遼、宋、西夏、金、偽齊、元(包括北元)諸朝。文獻以文字種類多樣而著稱,除大量的西夏文和漢文外,還有為數(shù)可觀的波斯文、藏文、蒙文、巴利文、梵文、察合臺文等。內(nèi)容廣泛涉及官府文書、軍法兵書、契約票據(jù)、韻類辭書、日用雜書、詩歌藝文、醫(yī)學藥方、星歷占卜、佛經(jīng)典籍等,為研究西夏學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民族、語言、文學、科技提供了豐富資料。寫卷書體主要有楷書、行書、草書、篆書,裝禎形式有卷軸裝、經(jīng)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關于黑水城文獻的數(shù)量,據(jù)白濱教授統(tǒng)計,按面算估計是20萬面左右,大部分被收錄在《俄藏黑水城文獻》、《英藏黑水城文獻》以及李逸友的《黑城出土文書綜述》中。
  
  2.2 黑水城文獻發(fā)現(xiàn)的意義
  黑水城文獻的發(fā)現(xiàn)極大地推動了宋、遼、夏、金、元史研究,其史料價值早已得到學術界公認,具有無可比擬的重大意義。從文獻整理角度,黑水城文獻特有千秋。從歷史研究角度,黑水城文獻比其他文獻對歷史研究貢獻更大。因為,在黑水城文獻發(fā)現(xiàn)之前,西夏歷史研究主要依據(jù)宋人編纂的文獻。宋和夏滅亡以后,元朝、遼金以至清朝出現(xiàn)的《西夏傳》、《西夏書事》、《西夏紀事本末》、《西夏紀》等大部分根據(jù)宋人文獻,這樣就會對西夏史的研究認識產(chǎn)生局限。黑水城文獻的出現(xiàn)為利用西夏的文獻、文物解讀西夏歷史提供了資料基礎。隨著對黑水城文獻解讀的逐漸深入,塵封千年的西夏歷史被打開了,一門新的國際學科“西夏學”進而誕生。此外,黑水城文獻的發(fā)現(xiàn)使西夏歷史文化研究出現(xiàn)了被重新認識的轉(zhuǎn)機,改變了西夏研究冷落的局面。
  
  2.3 黑水城文獻的學術價值
  黑水城出土了8000余卷宋、西夏、金、元時期的刻本,主要包括西夏文和近500件漢文以及其他少數(shù)民族文字文獻,既關注西夏社會,同時還關注到西北少數(shù)民族整個的歷史。因此,黑水城文獻構成現(xiàn)在西夏史研究文獻資料的主體,可作為信史;其中有關兩宋之交宋朝西北邊境軍事文書,是研究北宋后期將兵制、軍俸制、軍糧制的珍貴資料,可補傳世史料之缺失;各色官私社會文書,是研究當時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第一手材料;珍貴的民間文學資料,可填補文學史空白;大量具有很高版本價值的刻本書,對于活字印本的歷史、書籍裝幀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因此,黑水城文獻是一塊待墾的沃土,必將創(chuàng)建黑水城文獻研究新的里程碑。近年,國內(nèi)學術界很重視對黑水城文獻的研究,已經(jīng)發(fā)展成一門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圍繞黑水城文獻而興起的專門學問已用“黑城學”或“黑水城文獻學”來定名。一些研究單位對于黑水城文獻研究無論在質(zhì)量上、發(fā)表級別上、社會反響包括申報國家課題、學術活動等方面都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并取得突出的成績。
  
  2.4 黑水城文書的性質(zhì)
  西夏王國是我國中世紀西北地區(qū)的一大強國,因留下的史料和文物較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西夏王國仿佛徹底消失,給中國歷史留下了一段空白。直到20世紀初大量西夏文獻的發(fā)現(xiàn),西夏王國的神秘身影才逐漸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關于黑水城文獻的性質(zhì),按俄國敦煌學家孟列夫說是西夏羅太后發(fā)配到黑水城,黑水城文獻是西夏羅太后的藏書。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白濱研究員認為這種解釋是錯誤的,他通過對黑水城歷史的追溯,指出西夏時期黑水城并不很重要,到了元代亦集乃(額濟納變音)通過發(fā)展才重要起來,變成經(jīng)濟文化中心。加之黑水城出土漢文文獻中的文獻互摻問題,黑水城文書的性質(zhì)除了亦集乃路藏的文書外,很可能是成吉思汗攻夏的戰(zhàn)利品。目前流行的“西夏學”一語不足以涵蓋黑水城文獻的性質(zhì),故黑水城出土文獻嚴格上講應定名為黑城遺書。
  
  3 黑水城文獻的流布
  
  黑水城文獻雖然剛一出土就運走海外,但流散范 圍沒有擴大,現(xiàn)今世界上黑水城文獻的主要收藏地分別有“俄藏”、“英藏”和國內(nèi)收藏三大部分。
  
  3.1 俄藏黑水城文獻
  由于最早知道黑水城遺址的俄國人波塔寧的多次前往探險都未如愿以償,讓俄國人對黑水城探險久久沒有死心。1908年,俄國皇家地理學會派遣學會會員科茲洛夫率隊來中國西部進行“考察”。他們吸取了前人的教訓,努力與當?shù)乩习傩蘸凸茌犨@一地區(qū)的王爺搞好關系,并贈送了一些稀罕禮品,終于攻破了曾經(jīng)守護了多年的防線,得到了王爺所派遣的向?qū)е敢谝淮蔚搅顺寄合氲暮谒?破澛宸蚯昂髢纱芜M行了一年半時間的考察挖掘,終于在黑水城西城郊的一座西夏大佛塔中發(fā)現(xiàn)了宋夏金元時期的珍貴刻本和寫本。這批文獻包括字典、辭書、佛經(jīng)、法典、文書等共有2000余種1萬余件,其中西夏文獻占90%,漢文文獻占10%,另有少量的藏文、回鶻文、波斯文等珍本?破澛宸騼H在城外古塔所得,就“簡直是一座擁有各種書籍、文卷和抄本的完整書庫”。科茲洛夫?qū)⑷克@一件不落地滿載而歸圣彼得堡,造成這些寶貴資料一出土便被掠到俄國。被科茲洛夫掠走的黑水城文獻和文物大體上分藏兩處,器物部分收藏在俄羅斯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文獻部分現(xiàn)存于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彼得堡分所。記錄黑水城文獻編目有8465個編號,文獻總數(shù)有15萬份以上。
  
  3.2 英藏黑水城文獻
  除俄國之外,英國國家圖書館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黑水城文獻收藏單位。繼科茲洛夫發(fā)掘黑水城文獻后,1914年5月,斯坦因的第三次中亞探險隊也來到黑城,在城內(nèi)外發(fā)掘遺址共10處。獲得西夏文手稿約有1100件、印本30余件、漢文手稿59件、印本19件。此外,還有藏文13件、回鶻文1件、漢文與婆羅密文對譯卷2件。值得一提的是,斯坦因從文書捆中還發(fā)現(xiàn)很多刻板印刷的畫面,是當年被科茲洛夫剝下而無法帶走的大量頂棚板畫以及亞麻布畫、絲綢畫、水墨畫和許多絲綢織品殘片等。斯坦因?qū)⑺@黑水城文獻珍品運回國后進行了分配,他盡取文獻精華部分歸大英博物館收藏,而一些無足輕重的圖畫部分歸印度新德里中亞古物館(今為印度國立博物館)。1973年,英國國家圖書館東方部與大英博物館分立,保存在原大英博物館東方圖書部的黑水城文獻,移入了新建的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書樓保存。經(jīng)過專門人員三次鑒定,英藏黑水城文獻約4000件,全部殘頁7300個編號。其中世俗文獻的手寫卷子約占整個英藏黑水城文獻的23%。文獻形式內(nèi)容涉及官府文書、軍法兵書、典當契約、韻類辭書、日用雜記、詩歌藝文、醫(yī)學藥方、星歷占卜、佛經(jīng)等,為研究西夏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很多世俗文獻為俄藏黑水城文獻所沒有。
  
  3.3 國內(nèi)藏黑水城文獻
  黑水城文化寶庫從1908年開始被外國列強盜掘直至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甘肅省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文物考古部門先后對黑水城遺址開始有計劃地進行調(diào)查發(fā)掘。在1983年、1984年的兩次發(fā)掘中,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發(fā)現(xiàn)了額濟納旗黑城子城址,明確了元代亦集乃路城疊壓在西夏黑水城之上,搞清了城內(nèi)外布局特點。共出土近5000件文獻,其中有漢文、西夏文、畏兀爾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古藏文、古阿拉伯文等多種珍貴的民族文字文書,分藏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所、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博物院、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文管所、內(nèi)蒙古阿額濟納旗文管所以及甘肅省博物館等單位,一直未能系統(tǒng)整理出版。以至長期以來人們談到黑水城文獻時,往往只知道俄藏與英藏,而不了解中國還藏有如此豐富的黑水城文獻。
  
  4 黑水城文獻的回歸
  
  流失海外黑水城文獻,除20世紀50年代原蘇聯(lián)政府以“捐贈”的名義歸還給我國21卷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和珍貴的金刻本《劉知遠諸宮調(diào)》殘卷外,再沒有以實物形式的回歸,F(xiàn)在《俄藏黑水城文獻》、《英藏黑水城文獻》和剛出版的《俄藏黑水城藝術品》都是以出版再造的形式回歸。
  
  4.1 《俄藏黑水城文獻》的出版
  由于種種原因,黑水城文獻自1908年出土之后的90年間基本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而對其中極具研究價值的漢文文獻和西夏文佛教文獻,俄國博物館僅編制發(fā)表了部分專題敘錄,令人無法進行全面分析和綜合研究。在有關方面的支持配合下,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聯(lián)合組團在1993年、1994年兩次到俄羅斯對所藏黑水城文獻上萬個編號進行了全面的整理、拍攝;貒蠼(jīng)過編輯、加工,《俄藏黑水城文獻》按漢文部分(1-6冊)、西夏文世俗部分(7-11冊)、西夏文世俗社會文書部分(12-14冊)、西夏文佛教部分(15-24冊)分編出版。從1996年12月開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陸續(xù)推出,至今已出13冊,其余在出版中。2009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與俄羅斯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西北民族大學聯(lián)合編纂的《俄藏黑水城藝術品》出版了第一卷,其余在陸續(xù)出版。此書是黑水城繪畫在國內(nèi)的首次完整發(fā)表,全部采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大幅原拍底片制作,是美術史、佛教造像學、西夏學、藏學研究不可或缺的資料。至此,流失俄國達90年的黑水城文獻經(jīng)多方努力終于以再生的形式回歸故國。
  
  4.2 《英藏黑水城文獻》的出版
  英藏黑水城文獻是斯坦因1914年在黑水城發(fā)掘獲得,中外專家對這批文獻的研究成果則相對較少。20世紀90年代初,西夏學者胡若飛先生赴英國尋訪散失在海外的西夏文獻,在英方收藏單位的幫助下,他完成了英藏黑水城文獻整理的一項初步成果,即《斯坦因文庫主題目錄和索引》。他將英方提供的英藏黑水城文獻全套20盒縮微膠卷帶回中國,交西北第二民族學院社會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進行了初步的登錄和整理。研究人員經(jīng)過3年多的整理研究,完成了文獻的初步數(shù)字化、將成果整理成22冊打印圖本、鑒別文獻版本狀況等工作。經(jīng)英國國家圖書館東方部授權,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簽訂協(xié)議,共同編纂出版英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斯坦因從黑水城收集的全部文獻,包含4000余件原始文獻照片,共計7300余個編號。2005年11月《英藏黑水城文獻》正式發(fā)行,全書為8開特精裝。此書與先前出版的《俄藏黑水城文獻》在內(nèi)容上相得益彰,互為補充,為我國西夏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學術資源。雖然英藏有些是文字殘片,不如俄藏完整,但英藏與俄藏同出一地,可以配殘補缺,并行不悖。《英藏黑水城文獻》是繼《俄藏黑水城文獻》之后最大宗的海外西夏文獻再生形式的回歸。
  
  4.3 《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的出版
  一直以來,學術界對于國內(nèi)收藏的黑水城漢文文獻和其他民族文獻的整理尚屬空白。從2005年開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所、寧夏大學西夏研究中心和甘肅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歷時3年,終將共同整理的《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于2008年12月在銀川出版發(fā)行。此書分10卷10冊,共收錄原始文獻4213件,其中社會文獻3980件,宗教文獻233件,均為全彩寫真印刷,公布文獻與原始文物一致無二。所收錄的黑水城漢文文獻主要是1983年和1984年兩次考古發(fā)掘所獲以及1962-1979年各文博部門采集的少量漢文文書,其中社會文書約占全部文獻的95%,其歷史文獻價值彌足珍貴。與英藏、俄藏黑水城漢文文獻相比有兩個特點:一是數(shù)量大,目前所見有4200余件,比較完整的有700余件(俄藏500余件,英藏150余件);二是社會文獻多,大部分是社會經(jīng)濟文獻,有公文、詞訟、契約、書信、票據(jù)等,國外藏大部分是宗教文獻。此書與已經(jīng)公布的《俄藏黑水城文獻》、《英藏黑水城文獻》一起,成為宋元佛教、中古社會、宋元科技、古代醫(yī)藥、絲路貿(mào)易、回族形成、法律制度以及文獻版本學等研究領域十分珍貴的原始資料。
  總之,西夏留給后人許多珍貴的文化財富,隨著發(fā)現(xiàn)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會引起更多的重視,揭開更多的民族歷史之謎。當然,繼《俄藏黑水城文獻》、《英藏黑水城文獻》和《中國藏黑水城西夏文獻》在國內(nèi)陸續(xù)出版后,流失在外的黑水城文獻80%以上都以再生性形式回歸故里,與《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中國藏黑水城民族文獻》合壁為一,但這并不能撫平中國文化史上的傷痕。中國西夏學者和相關部門應當團結(jié)一致,相互協(xié)作,為中國西夏學的建設與發(fā)展做出一點腳踏實地的工作。我們應當有充分的信心和決心,要繼續(xù)尋找黑水城文獻的海外游子,為流失異域的黑水城文物文獻回歸祖國而呼吁和奮斗,哪怕還是遙遠的奢望。
  
  [作者簡介]張洪鋼,男,1979年生,館員,辦公室主任,發(fā)表論文多篇。王鳳娥,女,1967年生,館員,辦公室主任,發(fā)表論文10余篇。

相關熱詞搜索:水城 中國 滄桑 中國黑水城文獻的百年滄桑 俄藏黑水城文獻 百年滄桑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