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散文的理解
發(fā)布時間:2017-02-1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對散文的理解篇一:我對散文的一點認識
我對散文的一點認識
武志強
散文是孤獨者的事業(yè),假如能夠稱之為一項事業(yè)。盡管我常常在生活中不免要陷入悲觀,因為我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但我希望我的散文并不悲觀,它透露出的思想和情感應該是樂觀的,與人為善的,是有益于別人人生的。當然,由此出發(fā),我也希望它能夠有益于自己的人生。
近來,我喜歡一種想象的散文,它不是出自于現(xiàn)實,但也與現(xiàn)實相關,有現(xiàn)實的影子,在這些影子里能看到我生活過的痕跡。它是輕逸的,是能從現(xiàn)實生活的沉重和凝滯里輕逸而出的,帶給我快樂,帶給我輕松和想象的解脫。我不能改變現(xiàn)實一分,我改變自己也只能在想象里,在意識里改變自己。所謂改變也就是文字的變幻,迷離的變幻,至少我向往這樣。說白了就是要某種程度上逃離現(xiàn)實,讓自己離開,得到一點喘息和幻覺上的滿足,你也可以說是在文字里意淫。我把意淫看作中性詞,我希望它能帶給我快樂和安慰。
我不太喜歡遮蔽自己太深的散文,那些看不到作者喜怒哀樂的文章我讀得很少,因為希望面對一個真人,而不單純是一個文本。如果在一篇散文里看不到自己,那他寫了個什么呢?
我在我的散文里親近自己,我愿意這樣一遍遍親近,不厭其煩,不知疲倦。當然,我希望能以一種美好的文字寫出我那些卑瑣的情感,這樣我才不覺得孤單,并體味到生命的一種美好。
多數散文是實寫的散文,有感而發(fā),有事可依,生活的場景歷歷呈現(xiàn)目前,但這樣的散文走的仍是老路子。散文不能實寫,這是我自己的體會,實寫只會讓散文的路子越走越窄,因為個人生活的局限,在我的生活中實有的東西是很有限的,生活幾乎停滯不前,沒有變化,一日日單調而重復,幾乎已寫盡了,在這個工廠里,已經枯竭了,我看到的只是枯竭了的文學,文學的末路。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理論上的東西真的懂得很少,我只是寫了自己的一點體驗,散文當然也能實寫,我們一直在這樣寫,只是我感覺這樣我已寫不出什么了,因為我讀書少,也不能游歷,一天天的局限著。我在想,我以后怎么才能寫出東西。我很喜歡突破一詞,但很難,書齋里的教授可以以文論文,我只有生活的實體,這些都不可超越。當然,我想突破,我很討厭自己的虛弱和對生活的恐慌。
我聽一位散文名家說過,他崇尚一種自然的散文,但他現(xiàn)在已經沒什么作品了,難道寫作與年齡有關嗎?年齡大了會使一個人的寫作力萎縮嗎?還有的人,進了作協(xié),已經不寫了。一種自然產出的散文當然好,像一些人細心經營著,只是我不能有那樣的心態(tài),也缺少那樣的知識。有的散文我真的寫不出來,我只能望著虛空,想著寫出自己的一些也許在不斷重復的東西,這讓我難過。當然寫出一篇感覺好的,也會興奮一陣子,只是這樣的時候不多。我不知道自然在我身上還能自然多久?年老了的人會寫出什么樣的散文呢?我想,散文所以不一樣,就在于不同的人在寫著不同的散文,處境不同,生活遭遇不同,出生經歷不同,天性不同,都會使散文變得多樣。而有的散文可以交流,有的就不能交流,或者說出現(xiàn)了交流的難度,因為那是從寫作者個體出發(f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自己的原因。
生活盡管是很枯燥無味的吧,但是另一方面,我又需要這文學,有時是迫切的需要文學,我開始想,我該怎么寫呢?我要說的是去寫些想象性的文字,既然沉重的現(xiàn)實不可改變,無法超脫,那就在文字里超脫,在文字里讓自己感覺到在超脫,能完成多少是多少,讓我筆下的文字輕逸出現(xiàn)實的沉重,讓散文飛翔起來。這是我的一個想法,也是我的一個美好的愿望。
出于對人生悲觀的看法,我盡量想使自己的文字深刻,只是不知道達到沒達到我所想要的深刻。同時我認為悲觀與美好并不矛盾,這是我寫下去的理由。
一種思想的東西,如同犁鏵,只要你去耕耘,它就不可避免的要深入到泥土中,進而有了一種自然的深度,于是你看到犁鏵在前進,犁鏵之下,泥土在翻浪。我手中的筆就是這犁鏵,每一次寫作感覺都是那么清新,昔日沉寂的泥土也開始鮮活起來,具有了生命。我希望我的文字也如這泥土翻浪,能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在不斷掘進,挖掘出人性的深度光芒。哪怕我只是一個卑微的生命,那所發(fā)現(xiàn)的人性光芒也常讓我驚嘆不已。
從前,出于對自身現(xiàn)狀的考慮,我對散文寫作抱有一種很功利的念頭,現(xiàn)在不這樣想,不這樣認為了,只有拋棄掉功利和現(xiàn)實的考量,文字才能如騰飛的翅膀,進入到一種更大的鏡像里,海闊天空起來。我希望我能回到文本本身,讓散文回歸散文,只有這樣,寫出的才是真散文。
我的文字很少能在報刊發(fā)表,報刊喜歡記人敘事的,寫自然風物的,這些記錄經歷的物事散文平凡、自然,來自生活的點滴積累,讀來親切可感,這樣能寫出是很好的,我也喜歡。或許是因為我工作生活的局限,我在這方面的回憶很少,有些的記憶也并不都能化作文字的風景,有些事件和物象肯定是流散了,我寫不出更多更豐富多彩的東西,就是寫出的一點東西也寫得并不好,得不到報刊編輯老師們的青睞也就是正常和自然的了。
此刻,望著一方斜陽,感受生命里的那份沉重和文字給我?guī)淼某,深感散文之路是一條美好的道路,能夠走在這條路上的人生是美麗的,幸福的。雖然這條路很遠,很遠,但回望中,風景無限。那或許就是一條走向心靈的寫作的道路,而我內心的世界,生命的風景就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展現(xiàn)出來。
別人是把散文當消閑來寫,我是把散文當事業(yè),當生命來做。所以我累。有人說,不能把散文寫作當作一項事業(yè),當作一項專業(yè),這個問題我不知道該怎么理解和認識,我寧愿把它放到文本之外來理解。或許只寫散文會把自己走狹窄了,但我自己是把散文當作自己可經營的事業(yè)來弄的,因為我內心有這樣的需要,因為我的生命有這樣渴望表達的需要,存在就是這樣的存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我這里能找到理由。我也曾經想把散文當作拯救自己的工具,一部上升的階梯,一把進擊生活的利器,后來發(fā)現(xiàn),散文擔當不了這樣的使命,它不具有這樣的功效,它在我內心里更多是柔弱的,無助的,傾向于自我內部交流的,向心靈世界滲透的。就這樣散文融化在我身上,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我也懷疑,我是否就能這樣一直寫下去,有一天我會枯竭的嗎?我會因為感覺很累而放棄的嗎?這些都是可能的,這世上,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我只是寫出了我的一點可能。而不可能的我是寫不出的。
我不是生活的強者,我從來不是生活的強者,我只是內心虛弱,一味地虛弱,才要這樣寫下去,然后冀望著在文字里找到一種支撐,以便使自己不至于倒下。我還對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所恐懼,我寫作只是想靠寫出的文字來盡量減少這種恐懼。我在內心里是多么向往安穩(wěn)的生活啊,只是內心在不安中,生命一直在一種惘惘的威脅中,這是真的體驗,不是向卡夫卡或張愛玲學習的。
我從未想過自己要成為一個散文作家,只是我的心性要使我這樣寫,這樣寫下去。也不知道前途如何,會有什么結果,是否有一天會就不寫了,我也不想想的太遠,只是眼下還是要寫著的,就像這樣一味的寫著。雖然也覺得累,但散文帶來的美好還在前方招引著我,讓我寫下去。我將與我的散文一起慢慢變老,但愿老的只是我,而我的散文永葆年青,生活是一棵常青之樹,我感謝生活,在有限的生活里提煉著文字的風景。
我是個卑微的人,是工廠里的一粒塵土,我很佩服新近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塔—米勒,她一直在與生存的高壓抗爭,她最終逃離了,勝利了,我還沒有逃離,也沒有勝利,我還在此掙扎著,苦熬著。我在我的文字里,我將卑微地活著,也虔誠地活著,然后在寫作里抬起頭來。
這樣寫,在別人看來可能不準確,也粗淺,簡陋,所以只是個見,拿出來為自己曬曬太
武志強
2010-03-14
對散文的理解篇二:散文閱讀和理解一
散文閱讀和理解
天 窗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瑩,開設在光線不足的臥房。對于我們小孩來說,天窗不僅為我們平添光亮,更讓我們感受到許多無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蟬還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樹上鳴唱,田野里的蛙聲就此起彼伏地歡快起來。穿著母親縫制的方領衫,枕在她的懷里,仰起小臉,有時可以看到明月高懸,透過天窗,瀉下輕輕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過母親的衣櫥,在青磚地上畫成一團銀亮的光斑。一顆兩顆美麗的星星,也趕熱鬧似的隔著天窗向我和母親溫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語。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視線放大,把美麗的想象撐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滿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這一扇天窗,臥房里便舞動著游絲般的輕柔和溫馨。母親手搖蒲扇,緩緩地扇著,涼風便一絲絲地滑過肌體,愜意極了。她一邊借著絲絲縷縷的亮光給我扇風,一邊給我猜各樣的謎語:“開嘛開白花,結嘛結四牛角。”我答是母親在池塘里采的紅菱,母親便夸我聰穎。這還不夠,母親總是拗不過我的撒嬌和對故事的喜愛。每每此時,她會不由自主地抬頭凝望天窗外一顆兩顆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間搖曳出蓮花般的清潤和癡醉。常常,母親的聲音融著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撫遍我的全身,溢進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jié)。因為有了這扇天窗,更讓我感受到萬般雨意千般詩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來了,星星躲起來了。唯有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細雨,如煙般籠著鱗鱗的瓦片和一扇玲瓏的天窗。童稚的心靈,透過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著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綢緞,若是裁剪一匹讓母親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著想著,雨滴水潤潤,濕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鉆進我的心里蔓延開來。
⑤仲夏,多雷陣雨。屋內,昏黃的燈苗閃閃爍爍的,把燈光里縫制衣服的母親的影子在墻上拉得好長。雨點如一名來自天界的樂師,水鄉(xiāng)澤國便奏起了鏗鏘有力的天籟,嘩啦嘩啦的。聽久了,聽熟了,就能辨出,雨聲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響在玻璃天窗上的樂音;粗獷一點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點。雨點輕輕重重、緩緩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響,泛漾起細細的波紋。迄今為止,我一直認為這是我所聽過的最美的純天然的交響樂呢!雨勢來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樂曲作罷,衣服上便留下了母親細細密密的針腳。
⑥記憶中,老屋的天窗總是與母親的身影相伴;現(xiàn)在,它時常浮現(xiàn)于我的腦海,一些細節(jié)還那么清晰。也許生命早期的記憶是一個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時光的深處,生命難免也會有陰暗的死角。那么就讓我們常常提醒自己,不論何時、何地、何境,都別忘了開一扇心靈的天窗,讓皎潔的月光,讓燦爛的星輝,讓詩意的雨聲,讓婉轉的鳥鳴??都一一灑進心房。
(選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刪改)
1.文章圍繞“天窗”,寫了哪些體現(xiàn)母愛的事情?(3分)
2.品味文中兩處畫線句,按要求答題。(4分)
(1)賞析下面句子。(2分)
雨點輕輕重重、緩緩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響,泛漾起細細的波紋。
(2)解釋下面句子的含義。(2分)
也許生命早期的記憶是一個人生活的根吧!
3.說說文章以“天窗”為題的作用。(2分)
4.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隨著母親的身影,讓“我”感受到許多無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節(jié)選取蟬的鳴唱、蛙聲的歡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動地描繪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圖。
C.第③節(jié)“涼風便一絲絲地滑過肌體”中,“滑”字既寫出風的輕柔,又表現(xiàn)母愛的溫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過雨景和月景的對比描寫,抒發(fā)了“我”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感傷。
5.文章結尾寫“生命難免也會有陰暗的死角??不論何時、何地、何境,都別忘了開一扇
心靈 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現(xiàn)這一哲理的事例,請簡要敘述一例。(3分) 《童年》 《名人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名著:《 》
事例:
大地的語言(節(jié)選)
阿來
朋友來電話,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剛剛離開一座城市就進入另一座城市。重復的其實都是同一種體驗:在不斷興奮
的過程中漸漸感到悵然若失。行車不到十分鐘,就在我靠著車窗將要昏昏然睡去時,超乎我對想象的景觀出現(xiàn)了。在我眼前出現(xiàn)了寬廣得似乎漫無邊際的田野。
收獲了一季小麥的大地上,玉米、無邊無際的玉米在大地的寬廣中拔節(jié)生長。綠油油的
葉片在陽光下閃爍,在細雨中吮吸。這片大地在中國肯定是最早被耕種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這種先后被石頭工具、青銅工(轉 載 于:m.91mayou.com 蒲 公英文 摘:對散文的理解)具、鐵制工具和今天燃燒著石油的機具都耕作過的土地。翻開一部中國史,中原大地兵連禍接,旱澇交替。但我的眼前確實出現(xiàn)了生機勃勃的大地,這片土地還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養(yǎng)這么茁壯的莊稼,生長人類的食糧。無邊無際的綠色仍然充滿生機,莊稼地之間,一排排的樹木,標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時也遮掩了那些素樸的北方村莊。我喜歡這樣的景象。這是讓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無際的玉米亭亭玉立,莖并著莖,根須在地下交錯,葉與葉互相摩挲著絮絮私語,它們還化作一道道的綠浪、把風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遠的地方。在一條飛速延展的高速公路兩邊,我的視野里始終都是這讓人心安的景象。
轉上另外一條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標示著一些城市的名字。這些道路經過鄉(xiāng)野,但目的
是連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鄉(xiāng)村身上的吸管。資本與技術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實片刻不能缺少從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質的支撐。但在這樣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覺中,那些城市顯得遙遠了。視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撲面而來的,依然是農耕的連綿田野。
我呵氣成霧,在車窗上描畫一個個漢字。
這些象形的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從這塊土地上像莊稼一樣生長出來。在我腦海中,它們
不是今天在電腦字庫里的模樣,而是它們剛剛生長出來的時候的模樣,剛剛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樣,剛剛被鐫刻到青銅上的模樣。
這是一個個生動而又親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樣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樹站立在地平線上。
田,不僅僅是生長植物的土壤,還有縱橫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愛的姿態(tài)斜倚著一個結了實的穗子。
車窗模糊了,我繼續(xù)在心里描摹從這片大地上生長出來的那些字。
麥、黍、瓜、麻、菽。
我看見了那些使這些字具有了生動形象的人。從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麥收季節(jié)已經過去了,幾百年前才來到中國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壯生長。那些健壯的植株上,頂端的雄蕊披拂著紅纓,已然開放,輕風吹來,就搖落了花粉,紛紛揚揚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顫動著受孕,暗含著安安靜靜的喜悅,一天天膨脹,一天天飽滿。待秋風起時,就會從田野走進了農家小小的倉房。
我們到達了淮陽——穿過了大片屬于淮陽的田野。讓人心安的田野,莊稼茁壯生長的田野,古老的,經歷了七災八難仍然在默默奉獻的田野。還未被加工區(qū)、開發(fā)區(qū)、新城鎮(zhèn)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選自《2009中國散文排行榜》有改動)
6.從文中描寫的內容看,作者視野中的土地有著怎樣的景象?這種景象給作者以怎樣的內心感受?(4分)
7.請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含義。(4分)
①這些道路經過鄉(xiāng)野,但目的是連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鄉(xiāng)村身上的吸管。
②這些象形的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從這塊土地上像莊稼一樣生長出來。
8.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內涵豐富,表現(xiàn)力強。請從下面兩句話中任選其一,分析其表達....
作用或效果。(4分)
①這些大地在中國肯定是最早被耕種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這種先后被石頭工具、青銅工具、鐵制工具和今天燃燒著石油的機具都耕作過的土地。
②一望無際的玉米亭亭玉立,莖并著莖,根須在地下交錯,葉與葉互相摩挲著絮絮私語,它們還化作一道道的綠浪、把風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遠的地方。
9. 文章最后一段“讓人心安的田野,莊稼茁壯生長的田野??”聯(lián)系第4段所寫內容看,這句話“讓人心安”一詞在內容表達和結構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內容:
結構:
10.認真閱讀選文最后一自然段,結合全文內容,說說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11本文作者曾說過:“中國的土地不可能滿布工廠和城市”,人們也“不能早餐吃風險投資,中午吃對沖資金,晚間配上紅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產”。但現(xiàn)實是,目前全球的城市化進程正日益加快。當然我們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有發(fā)展就難免會有損失和犧牲。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閱讀本文后的看法。(5分)
對散文的理解篇三:散文的含義
散文的含義
散文是一種篇幅短小、題材廣泛、寫作自由,情文并茂的文學體裁。它和你們平時寫作文是什么關系呢?
小朋友,老師平時教你們寫作文,不是常說作文來源于生活,作文的內容是寫人、記事、繪景、狀物,表達的方式是記敘、描寫、抒情、它要有真情實感。而散文的內容,也總是離不開人、事、景、物,表達方式一般是記敘、描寫、抒情和議事融合在一起。這就是說,散文寫作也就是在你們平時作文的基礎上,逐步加深提高,在你們今天的“小豆芽”、“小幼苗”的根莖上長枝生葉,達到情文并茂,有文學意義,不就是散文了嗎!
散文和我們前面講的詩歌有什么關系呢?
“散文是詩歌的膨化!边@就是說,受到詩行句式的束縛,像五言、七言古詩,現(xiàn)代詩歌句行排列都有限制性。而當詩的意境受到詩行束縛,就要掙脫出來用散句(長短句)來體現(xiàn)自己的時候就成了散文(或散文詩)。詩寫得好的人,他們的作文也一定好。
散文是其突出的個性,那就是抒寫來自生活的新思想、新認知、新感受和新感悟。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衡量散文優(yōu)劣的第一標準,是“形散而神不散”。關于散與不散的問題,有的說散文貴散,有的說散文忌散,這兩種說法都對,又散又不散,形散而神不散,只記一件事的這一類散文,有什么散與不散的問題呢?如果一篇散文里,寫了好幾件相關的、或是貌似不相關的事。不散,主要是指主題和結構,盡管題材駁雜,思路開闊,但是仍然必須圍繞一個主題,把它們組成一個縝密的整體,這一類散文就是要有散有聚,能放能收,疏密有間,才夠散文的味道。這有點像小朋友們寫作文時,老師教你們要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去寫,不要一篇作文出現(xiàn)兩個或多個中心。
現(xiàn)在舉篇《春》散文為例,它的框架是:
春色早已鉆進了青青的麥苗叢里……
春色早已點綴在桃樹上了……
李樹的枝桿上到處都布滿了淺黃色的小苞……
小蜜蜂在蜜蜂窩旁跳起了愉快的“8”字舞……
菜花金黃,菜葉嫩綠……
柳樹都舒展了黃眉綠眼,千絲萬縷……
春燕從頭頂掠過……
寫文章像放風箏一樣,愈放愈長,愈飛愈高,全在手中的線要緊緊牽牢,小作者尋找春,是抓住春天的麥苗,桃、李、揚柳、菜花、蜜蜂、燕子多種典型事物,構思了一條依照,時間推移,方位轉換的明線,進行了細致準確的觀察描繪。另一條是抒發(fā)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對祖國絢麗前景充滿無限信心,的立意暗線,作者扣住這兩條線,動靜結合,縱橫交錯,疏密相間,把它們組成了一個周密的整體。這就是《春》的成功之處。
文章收尾“春風春雨,蜂兒在舞蹈,燕兒在呢喃,花兒在微笑”,頗富詩情畫意,耐人尋味。
從平凡中挖掘不平凡
散文的立意,要因小見大。較多的散文,都是記敘日常生活的描繪自然景物,有的只是一言一事,有的只是一草一木,題材并不重大,我們就要在這平凡中挖掘不平凡,提煉出一個因小見大的主題。
例如魯迅先生寫的《風箏》,說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哥哥,厭惡弟弟放風箏,就把十歲左右的弟弟偷著做的風箏折斷踩扁了。這件小事,誰家小兄弟一個月不發(fā)生幾次?可是魯迅把主題提到“精神虐殺”的高度。因為游戲是兒童正當和行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特強凌弱,無端粗暴摧殘兒童的天性,就是精神的虐殺,小朋友們讀了《風箏》,也會感到題材雖小,但挖掘深刻,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在今日也有值得思考的價值。
再如《我愛小草》一篇散文,作者一開頭就引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絕唱:“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苯又髡哌B用三段排比句式“我愛小草,愛它頑強的生命力;”“我愛小草,愛它堅強的性格;”“我愛小草,愛它平凡樸實,無私奉獻的品格!
小草,是植物中最不起眼的一種。作者在最后一段著重渲染!按蟮夭赣怂鼈,它們又默默地無私為人類做出了奉獻。”“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然而,正是這無人知道的小草,在裝點著大地,在保護著堤岸,在平凡中顯示出不平凡的本質。這也就像郁達夫先生說的:“一顆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
散文的寫作
在前面的幾講中,我跟小朋友們提到的有:散文的含意、散文是形散而神聚、從平凡中挖掘中平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常用的象征手法,F(xiàn)在,我把它綜合歸納一下,請我們初學寫散文的小朋友,必須要注意下面幾個方面。
一是善于立意。立意,就是確立主題,也就是老師跟你們常講的,作文要中心明確。這是文章的靈魂。散文寫作主要寫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很少有重大、題材。因此,以小見大,已成為大,比較常見的手法有:從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用生活瑣事講述深刻的道理,用象征的手法等。像我們前面講過的散文有《白揚禮贊》、《風箏》、《我愛小草》、《荷花贊》等。
二是巧手謀篇。謀篇布局,是指從文章主題、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fā),沿著它的思路線索,把零散的材料加以剪裁和安排組成一篇文章的過程。這是散文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像前面講的《老師,我想對您說……》這個小朋友從入學那一天,一直到高年級幾年時間的許多事,由內在精神(感謝老師培育)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就像用幾種不平布料拼綴起來的《百衲衣》一樣,達到“形散而神聚”的效果——衡量散文優(yōu)劣的第一標準。
三是展開聯(lián)想。聯(lián)想就是從此時此地此類聯(lián)到彼時彼地彼類,由自然景物想到社會生活。聯(lián)想,是儲存在自己頭腦里的事物。如前面我們講到的《賣火柴的小孩子跟我來》,小作者“媽媽叫我買火柴”,她自然地聯(lián)想到讀過徒生童話中的賣火柴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發(fā)出憐憫之心“快到這兒來,快到這溫暖的國度來!薄对鹿馇返膹椬,由柔和優(yōu)美到高亢激昂,使聽演奏的皮鞋匠聯(lián)想到月亮緩緩升起時的美景。到后來急轉聯(lián)想到波濤洶涌的海面。這些聯(lián)想即豐富了文章內容,又深化主題。再如外國散文《火光》,作者由自己“夜航”感受,通過聯(lián)想,擴大為千千萬萬個在“生活之河”泛舟夜航的共同感受,極大地擴展了文章內容,賦予而深遠的社會意義。從《火光》被子發(fā)現(xiàn)以后的百年來,一直成為世界走出的散文詩作而廣泛流傳。
散文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在這里要補充說明一下,那就是散文要文辭優(yōu)美。我們小朋友初學寫作,不要過分要求,可先在語句通順流暢的前提下,多用足工夫,努力做到生動形象、準確自然。千萬不要堆砌詞藻,要“為情選文”,不要“為文造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寫文章首先要有真情實感,然后再去選擇準確生動形象的詞語進行表達。不要單純地追求文辭優(yōu)美而生造“感情”。
相關熱詞搜索:散文 理解 散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寫景散文閱讀理解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