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藥材歐矢車菊及其混淆品的生藥鑒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8-29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 要】 目的:建立傳統(tǒng)維吾爾藥材歐矢車菊(紅拜赫曼和白拜赫曼)及其混淆品藏邊大黃的生藥鑒別方法。方法:采用性狀、顯微鑒別的方法。結(jié)果:歐矢車菊和藏邊大黃的藥材性狀、顯微特征存在明顯差異。結(jié)論:研究結(jié)果可以作為維吾爾藥材歐矢車菊及其混淆品藏邊大黃真?zhèn)舞b別的依據(jù)。
【關(guān)鍵詞】 歐矢車菊;藏邊大黃;生藥學;真?zhèn)舞b別
【中圖分類號】R282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3-0009-04
歐矢車菊為菊科植物歐矢車菊(Centaurea behen L)的根和根莖,春秋季采挖其根和根莖、洗凈、晾干,為維吾爾醫(yī)傳統(tǒng)藥材,維吾爾語稱阿克拜赫曼(Akhbehmen),簡稱拜赫曼(Behmen)[1-2],其性質(zhì)為二級干熱,味淡、帶黏性;具有補心壯陽、肥體填精、爽心悅志、燥濕固精、消除黃疸、溫宮生輝的功效,臨床用于濕寒性或黏液質(zhì)性疾病,如心悸陽痿、贏瘦精少、心煩意亂、早泄、遺精、滑精、黃疸、宮寒面暗等癥。據(jù)報道,本品對腸道有害,其矯正藥為洋茴香、西黃芪膠、大棗[3]。
歐矢車菊原植物產(chǎn)于高加索東部和南部、中亞細亞、土庫曼斯坦山區(qū),還分布在西亞、亞美尼亞和庫爾德斯坦、伊朗等地[4]。歐矢車菊的混淆品為藏邊大黃,但二者分屬不同科,化學成分差別較大。歐矢車菊主要含有倍半萜內(nèi)酯類化合物,尤其是愈創(chuàng)木內(nèi)酯(germacranolidetype),其具有抗菌、消炎、降血壓等作用[5]。藏邊大黃含皂苷類化合物,主要包括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素(emod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trans-3,5,3’,4’-四羥基芪(piceatannol)、d-兒茶素(d-catechin)、胡蘿卜苷(daueosterol)、trans-3,5,3’,4’-四羥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piceatannol-4’-O-β-D-glucopyranoside)、trans-3,5,3’,4’-四羥基-4’-O-β-D-(6’-O-沒食子酸)-吡喃葡萄糖苷(piceatannol-4-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大黃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和大黃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等[6],二者主要化學成分差異明顯,誤用帶來嚴重的臨床安全隱患。課題組從事進口維吾爾藥的鑒別研究三十余年,成功解決了大量疑難品種的代用和誤用問題[7-10]。本文比較了歐矢車菊及其誤用品藏邊大黃的生藥學差異,為保障臨床正確使用該藥材提供實驗依據(jù)。
1 儀器與材料
11 儀器 CX31RTSF型顯微鏡(Olympus);BS110S型電子天平(Sartorius);KQ-5200B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12 材料 歐矢車菊與藏邊大黃藥材于2011年分別購自新疆各地,均為從巴基斯坦進口。經(jīng)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藥物研究所何江副研究員鑒定為菊科植物歐矢車菊Centaurea behen L的干燥根莖和蓼科植物藏邊大黃Rheum australe D的根及根莖。標本存放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藥物研究所新疆藥用植物資源庫 (標本號分別為20110902、20110801)。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 方法與結(jié)果
21 性狀鑒別
211 歐矢車菊 呈長梭狀,彎曲,兩端截平,一端稍尖,長5~20cm,直徑1~25cm。表面黃白色,可見6~12條縱皺紋,并有須根痕及須根,偶有殘存的棕褐色外皮。質(zhì)硬而脆,斷面略顯粉性,外層類白色,中間棕黃色、淡黃、黃白、白色,形成層明顯,有時可見放射狀。氣微,味微甘。見圖1。
212 藏邊大黃 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4~20cm,直徑1~5cm,表面紅棕色或灰褐色,多有縱皺紋,質(zhì)硬,斷面淺棕色或淺紫灰色,有明顯的形成層環(huán)及放射狀棕紅色射線。氣微香,味苦而微澀。見圖2。
22 顯微鑒別
221 橫切面 歐矢車菊木栓層為數(shù)列棕色細胞;栓內(nèi)層薄壁細胞切向延長;韌皮部寬廣;形成層成環(huán);維管束周韌型,木質(zhì)部導管單個散在或多個相聚,類圓形,其周圍有韌皮纖維;薄壁細胞含淀粉粒。見圖3。
藏邊大黃木栓層為數(shù)列細胞;栓內(nèi)層窄,內(nèi)側(cè)薄壁細胞排列較緊密,含草酸鈣簇晶; 異型維管束散生,木質(zhì)部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與韌皮部篩管群呈放射狀排列。見圖4。
222 粉末特征 歐矢車菊粉末黃白色;薄壁細胞呈類圓形直徑22~59μm,壁連珠狀增厚;表皮細胞呈長方形,直徑22~45μm,平直;導管以網(wǎng)紋導管為多見,直徑約為92μm,排列緊密;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5~35μm,臍點裂縫狀,有的不明顯。見圖5。
藏邊大黃粉末黃棕色;草酸鈣簇晶甚多,直徑13~38μm;皮層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壁稍厚;螺紋導管較多直徑約15~33μm;木栓細胞淡棕色,類長方形或多角形,長25~46μm,寬45~69μm;薄壁細胞類圓形,長45~56μm,寬25~39μm。見圖6。
3 討論
31 基源考證 歐矢車菊始載于1010年左右中亞人阿魏森納所著的《醫(yī)典》(阿拉伯文),稱本品的阿拉伯語名稱為拜赫曼 (Behmen)或拜赫曼賽菲德(Behmensefid),分紅白兩種,紅者稱為Rehmensuruh,白者稱為Behmensefid[4]。因我國不產(chǎn)歐矢車菊,新疆維吾爾醫(yī)臨床多采用從巴基斯坦等過進口的歐矢車菊藥材。因翻譯和鑒定問題,古代維吾爾醫(yī)臨床常將紅白兩種“拜赫曼”誤認為是同一種植物的根。課題組前期考證表明表明,紅“拜赫曼”和白“拜赫曼”是不同科屬的兩種植物來源,古代維吾爾醫(yī)所述的白“拜赫曼”即“拜赫曼賽菲德”,為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菊科植物歐矢車菊的根和根莖;而常因同名異物的紅“拜赫曼”即“拜赫曼蘇肉赫”,為廖科植物藏邊大黃Rheum australe D的根及根莖[4]。本文研究為進一步澄清維吾爾醫(yī)臨床對“拜赫曼”的認識提供了有一定價值的試驗依據(jù)。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