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0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目送散文篇一:目送賞析
《目送》選讀
摘要:《目送》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愛與親情的世界,她要告訴我們的是,父母永遠在你背后默默地注視著你,他們心里永遠牽掛著你。無論何時都有一個家,在默默地守護著你。 關(guān)鍵詞:家 父母 親情 牽掛
翻閱目錄,這本書寫有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極具親情,感人至深。 龍應(yīng)臺素以文筆犀利著稱,刀光劍影,寒氣逼人。但這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有最難以言盡的時候。看書時可以感受到她的言不盡,很多東西很多感受她深刻的體會到了,但她說不盡,真的,不好說。
《目送》一共有七十四篇散文,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這本書需要細細品味,因為(來自:m.91mayou.com 蒲公 英文 摘:目送散文)其中真的有太多共鳴處,看的時候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似乎作者把我們心中所思所悟都寫了出來。這里就選幾篇自己最有感觸的來談?wù)劙伞?/p>
一、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這篇文里,作者選了兩個背景來做對比。一個是五萬人擁擠的露天劇場,那里舉行著一場晚會,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一個是住著前行者沈君山的加護病房,那里空空蕩蕩,只有各種維持病人生命特征的機器在嘀嘀作響,寂寞冷清。諷刺么,不是的。這樣的對比只會教看的人心中涌起一陣酸楚。似是怕讀者可憐這位“才子”,作者在最后還為他作了解釋,也像在安慰我們“他心里也明白,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舞臺下的人看舞臺上的人,覺得他們光鮮亮麗,風光無限,心有羨慕,或許會想著“如果我們是他們該有多好啊,名聲、地位、財富、權(quán)利??”然而下面的人永遠只看得到上面的人的表面,他們看不到他們真正的人生。明星們的憔悴苦累沒有人可懂,除了他們自己。有些路身邊的人可以陪著一路前行,但有些路,真的只能一個人走。
小時候很天真,交到朋友總會開心地說,我們要一輩子在一起噢。那時的心情是那么美麗。是啊,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在一起一輩子。直到長大了才發(fā)現(xiàn),再親密的朋友也有離開的時候,就連最親密的家人都不一定能時時在身邊,更何況朋友呢。中學時的女孩子不管做什么總會成群活動,最少都要兩個人。吃飯、學習、逛街,甚至上廁所都要一起。于是我們習慣了身邊總有人陪著。到了大學,一切都不一樣了。因為老師或是活動不同,大家經(jīng)常是一個人活動,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課室,一個人回宿舍。那時候才知道,原來沒有誰可以陪在自己身邊一輩子,身邊的人在變換著,這些走了,那些又來了。他們終將成為生命中的過客。所以我們要學會堅強,學會獨自一人面對一切,因為我們要時刻準備著,面對那些只能一個人走的路。
二、目送、家
這本書流傳最廣的是《目送》,其中有一段話被引用得最多: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是的,不必追。
一個人在成立一個家庭后就會有兩種身份,父母的子女,子女的父母。于是他站在人生這條路的中間,目送著父母的老去,目送著孩子的離去。目送著生命的逝去。
當我們對這個世界懵懵懂懂時,父母拉著我們的手教會我們基本的生活,教會我們愛與
責任,他們是我們?nèi)松膯⒚蓭。不管我們多么任性,甚至指著他們的鼻子罵些幼稚的話語,他們也不會棄我們于不顧,仍舊會耐著性子教導(dǎo)我們,因此我覺得,世界上有著最寬廣的胸懷的人是父母。而當我們在外面犯錯了,受挫了,被傷得體無完膚時,也總有他們陪在身邊,為我們遮風擋雨。就算他們擋不了那些艱難險阻,但他們守護了我們的心,讓我們的世界充盈了溫暖。
然而歲月是無情的。這樣護我們周全的人,終究是要老去的。會有那么一天,他們慢慢地走不動了,連生活都不能自理。他們變得極其脆弱,一場小小的感冒都能把他們折騰得夠嗆。那時候的他們再也不能保護我們,而該輪到我們保護他們了。就這樣,曾經(jīng)與你密不可分,不管什么時候都陪伴你的人,他們漸行漸遠,作為子女的我們只能望著他們的背影,想追卻也追不上,直到最后一次的目送。
書里有篇文題為《十七歲》。這篇文記錄了作者和兒子華飛的一次相會。自己的十七歲和孩子的十七歲重疊,勾起無限感慨。當自己尚為孩子時,對于父母的一些關(guān)愛會表現(xiàn)出不耐煩和抵抗。那時候的我們終究太年輕,不懂父母的苦心。而當自己也為人父母,再做著和當初的父母一樣的事情時,面對孩子類似的舉動,那一瞬間,自己恍神了。我想,那種感覺一定很微妙。彼時的自己就站在面前,當時沒能體會到的心情一瞬間涌入心房。才知,原來,是這樣的。
孩子漸漸長大,欲脫離父母的保護;而自己漸漸老去,在他們眼中自己反倒變成了孩子。他們不能體會我們的心情,他們不知道,人越老越容易感懷以前,年輕的他們還只顧著向前跑,并用他們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我想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不勝唏噓。
讀到一半,突然看到作者被一個問題問倒:家,是什么?
作者給了自己三個回答:作為被人呵護的子女時,家是父母在的地方;和人做終身伴侶時,家是兩個人在的地方;有了兒女時,家是兒女在的地方。但,還有三個“可是”:可是第一個家,人會一個個走掉,通常走得很遠,很久;第二個家沒多久有些會散掉,兩個人可以因為渴望安定而走入一個家,也可以因為渴望自由而離開一個家;沒散掉的有些會很快就擁有子女,這是第三個家。作者沒有說第三個家會怎樣,但我知道,第三個家也會和第一個家一樣,人一個個走掉,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
這是個難解的題,于是我也開始思考。
對我而言,家就是家人在的地方。這個世界很大,大到可以容納60多億人;這個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一塊地方是我的容身之所。不管我去到哪里,有著怎樣光榮或凄慘的經(jīng)歷,終究還是會回到那一小塊地方。似乎有著一條線綁著我,線的那頭是父母,不管我走了多遠,只要他們輕輕一拉,我就回來了。我心甘情愿地回來了,因為我知道,那里有著我的整個世界。
三、牽掛,共老
我一直覺得,有人可以牽掛,有人牽掛著自己,真是一件美妙的事。嗯,我喜歡“牽掛”這個詞。
經(jīng)歷過朋友背叛的我,更懂得珍惜真正的朋友。人這一生,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會給與你幫助,而有些人就是來帶給你傷害。于是你會懂得,原來不是只有好人,是會有那么一些人莫名其妙地要傷害你。不過之后你會懂得,他們的到來還有另一種意義,那就是教會我們學會珍惜更好的。
知己從來就不求多,有就足夠。只要能有那么一個人,不管你開心還是哭泣都會溫柔地陪在身邊;不管是凌晨還是忙碌,都可停下手中所有事來聽自己的委屈難過;不管緣由如何,都會堅定地站在自己這邊,攜手并進;不管旁人如何評價自己,都能說出一句:我相信他。
只要能有這樣的一個人,能有他的牽掛,此生無憾矣。
高考后大家各奔東西,分散在不同的城市,但距離不曾被拉開。當北國開始寒風蕭瑟,大雪紛紛,而南國仍一片夏涼時,也會記得給北國的朋友送去一聲問候和掛念;當朋友得知自己心情不好抑郁難耐時,電話會及時響起,她在那邊擔憂地問句:“怎么了?”,僅這三個字便可讓淚水決堤。
所以我能想到最美好的事,就是和你們,我的朋友們,一起慢慢地老去。一起看這時光飛逝,看滄海桑田,看生命的年輪走過一圈又一圈。當我們已經(jīng)頭發(fā)花白,牙齒稀松時,還能手拉手在一起看夕陽回憶青澀往事。真的,我想,那一定很美好。
情之一字,說不盡道不完。
我一直相信,重情之人都有著一顆柔軟細膩的心。他們體會著這世間種種情感,他們有著諸多感慨,然而其所說所寫,都不過是那感情世界的冰山一角。
真的,不好說
目送散文篇二:《目送》的情韻美
一、情感美....................................................................................................................................... 1
(一)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呈現(xiàn) ............................................................................................... 1
1.親情之真....................................................................................................................... 1
2.愛情之真....................................................................................................................... 2
3.友情之真....................................................................................................................... 3
(二)善與美的心靈感悟 ....................................................................................................... 3
1.對人本質(zhì)力量的肯定與贊美 ....................................................................................... 3
2.對美的道德情操的贊美 ............................................................................................... 4
二、韻味美....................................................................................................................................... 4
(一)語言音韻之美............................................................................................................... 4
1.巧用擬聲詞 ................................................................................................................... 4
2、巧用疊詞 ..................................................................................................................... 4
(二)品味生活之美............................................................................................................... 5
1.體會?目送?之情 ....................................................................................................... 5
2.感悟人生價值 ............................................................................................................... 6
結(jié)語: .............................................................................................................................................. 7
【摘要】?情?可以說是一切文學藝術(shù)作品都離不開的字眼,但是,這些藝術(shù)作品中情之最真、最自然,當屬于散文之?情?,散文創(chuàng)作離不開一個?情?字,情感線索始終是作品的靈魂。龍應(yīng)臺《目送》是一篇抒情性散文,情感表達運用得巧妙,讀者很容易去揣摩作家的思想情感。龍應(yīng)臺是臺灣?中華民國文化部部長?,對臺灣文學有一定的繼承與發(fā)展,從文學的角度來說,臺灣文學主要探討臺灣人的內(nèi)心心靈以及文化的本質(zhì),龍應(yīng)臺《目送》表面反映了一些生活片段的情感表達,實質(zhì)上是在政治運動、社會運動的背景下,站在臺灣人的角度思考人生、解讀人生。
【關(guān)鍵詞】龍應(yīng)臺;《目送》;情感美;韻味美;臺灣文學
因《野火集》登上文壇的龍應(yīng)臺,以其知識分子高度的文化責任感以及冷峻犀利的文風在20世紀80年代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龍卷風?。然而在二十年后,作者卻一改往日的冷峻豪情,用最深情的筆觸撩撥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情感。在《目送》這本散文集中的七十余篇文章一改龍應(yīng)臺犀利的文風,以溫柔婉轉(zhuǎn)的文字書寫親情的漸行漸遠,書寫對人生的感懷。有評論認為?龍應(yīng)臺這些年來從公共領(lǐng)域轉(zhuǎn)向關(guān)注私人領(lǐng)域,文風也從《野火集》的犀利批判轉(zhuǎn)向《目送》的冷靜感情書寫?。本文意在從情感美、韻味美兩個角度來淺析《目送》審美視角下的情韻美,同時進一步探究在臺灣文學背景下,作者創(chuàng)作散文情感表達的真實意圖。
一、情感美
(一)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呈現(xiàn)
龍應(yīng)臺的散文集《目送》被稱為?生死筆記?、?家族人生情感?的力作,她以樸實的感情、柔軟的姿態(tài)、細致的筆觸描寫了自己與父母、兒子之間的?跨三代?之愛。在濃濃的親情中彌漫著淡淡的憂傷,在飛逝的時光中揭示著人們久已漠視的真愛。經(jīng)歷了人生?生死大課?的龍應(yīng)臺用堅強的內(nèi)心來珍視當下的一切,用絢麗的情懷感動著每一個平凡的人。
1.親情之真。對親情的眷戀和回味是人皆有之的情感,尤其是經(jīng)受了時光的
流逝,對逝去的無奈更是情感賁發(fā)的主要誘因。在《目送》一書中,《繳械》《年輕過》《幽冥》等幾章是為紀念父親所寫的,《雨兒》《明白》《胭脂》《回家》等幾章是為母親寫的,龍應(yīng)臺對父母深沉的愛字字句句如訴如泣,字里行間透著思念和愛。龍應(yīng)臺追憶已故的父親,在飛機上遇到貌似父親的垂垂老者,便聯(lián)想到父親。?我不敢看他,因為即使是眼角余光瞥見他頹然的背影,我都無法遏止地想起自己的父親。?除了對父親的懷念,龍應(yīng)臺對母親可謂濃情侍奉,雖然她不在母親身邊,但每天總會給母親一通電話,一句問候。回到母親身邊便陪伴母親睡覺,帶母親出游。為了安慰年輕時受過窮困困擾的母親,龍應(yīng)臺不得不制造銀行存款證明?粗偸钦f著要回家的母親,龍應(yīng)臺總是會惆悵,是時光把母親變老,但是歷史把母親拋在了永遠回不去的遠方。為了母親,不算年輕的龍應(yīng)臺兄妹幾人毅然決定帶著年邁的母親回到浙江老家,然而故鄉(xiāng)淳安已不復(fù)存在。
《共老》里面有這樣一段話,來講述兄弟之間的感情:?與兄弟,多么奇特的關(guān)系啊。如果我們是好友,我們會彼此探問,打電話、發(fā)簡訊、寫電郵、相約見面、表達關(guān)懷。如果我們是情人,我們會朝思暮想,會噓寒問暖,會百般牽掛,因為,情人之間是一種如膠似漆的黏合。如果我們是夫妻,只要不是怨偶,我們會朝夕相處,會耳提面命,會如影隨形,會爭吵,會和好,會把彼此的命運緊緊纏繞。??但我們不是,我們不會跟好友一樣殷勤探問,不會跟情人一樣長相廝磨,不會跟夫婦一樣同船共渡。所謂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過,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擇和承受?。與兄弟共老。唯有兄弟,從落地到入土,一朝一夕的變化,從哪來到哪去,竟是一樣的軌跡,擁有一樣的土地,擁有同樣的根。
2.愛情之真!赌克汀分杏幸黄稅矍椤返奈恼,通過作者與十七歲兒子華飛之間的對話寫出了作者對愛情的觀點。作者與華飛談?wù)摗渡倌昃S特的煩惱》,華飛同意德文老師對愛情的觀點?愛情能持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chǔ)。沒有‘互利’的關(guān)系,愛情是不會持久的。?但是,后來觀看《艾薇塔》(《貝隆夫人》)的時候,當我說?你看,權(quán)利和美色交換,‘互利’理論又來了……?的時候,華飛小聲的回復(fù)?媽,拜托,我才十七歲,不要教我這么多黑暗好不好?德文老師跟你一樣,都不相信愛情。我才十七歲,我總得相信點什么吧?!?作者是否真的不相信愛情呢?在《(不)相信》一文中,作者說?曾經(jīng)
相信過愛情,后來知道愛情必須轉(zhuǎn)化為親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轉(zhuǎn)化為親情的愛情,猶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塊——他還是那玲瓏剔透的冰塊嗎??即便如此,作者依然相信?譬如愛情總是幻滅的多,但是螢火蟲在夜里發(fā)光從來就不是為了保持光。?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愛情的相信。而作者父母對彼此的深情,也詮釋了愛情的真諦——?我們記得,當我們的母親生病時,他如何在旁奉湯奉藥,寸步不離?。
3.友情之真。龍應(yīng)臺眼中的朋友是不時?牽掛你的人?,是?慷慨贈予你時光和情感?的人,是你可以在出發(fā)去機場的十分鐘前打電話給她,讓她馬上做點吃的給你的人;是在去機場接你時,?一只手里有一杯新鮮的果汁,遞給你,另一只手伸過來幫你托行李?的人;是為你開夜車探望突然生病的母親,而后自己坐巴士回去的人;是時不時來一個?‘相見亦無事,不來長思君’的電話……只不過想確認一下你還好,但是一句思念的話,都沒有?的人。正所謂?君子之交,其淡如水?,這種如水一般純凈,不帶雜質(zhì)的友情自有一份淳樸但卻飽含綿綿的情感在。同時,正因為友情的心意相通,?與朋友間,總是涉及到人生種種不可解決的大問題,是肅穆多一點,還是隨性多一點,總之愿意聊些平日里想的與生命有關(guān)的東西,比如寂寞,愛情,堅強。?友情,讓生命的前行有了另一顆心靈的陪伴。
(二)善與美的心靈感悟
1.對人本質(zhì)力量的肯定與贊美。從《野火集》到《目送》中一脈相承的就是龍應(yīng)臺對人的精神的復(fù)歸、對人的精神的肯定。從以前的對民眾陋習的不容,到今天對個體情感的深度表白,一切都沒有改變,龍應(yīng)臺自己也說,?橫眉冷對千夫指這件事情,跟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完全協(xié)調(diào)的事情。你往往是為了懷里喂奶的那個嬰兒將來的幸福,會去橫眉冷對千夫指,貫穿到作品,不管是剛還是柔,跟心目中有愛那個出發(fā)點是完全一致的?⑦(謝正宜:《龍應(yīng)臺轉(zhuǎn)型溫情寫〈目送〉》,《新聞晚報》2009-10-25。)。在《目送》中,她在一些小篇章寫到了戰(zhàn)爭、殺戮、地雷等問題,這些悲憫天下、憂思歷史的文字點綴在親情瑣事之中,時時反襯著人生情感的珍貴,形成了精神升華的相互襯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她的影響,使她始終懷有?影響廟堂、教化山野?的天下意識,《目送》讓我們感受到龍應(yīng)臺個體憂傷的同時,也向讀者展現(xiàn)了她堅定的意志和對理想的追求,正如她自己所言,?書寫本身,于己,是自我探索;于讀者,亦有啟發(fā)?她在個體憂傷的敘
述中顯現(xiàn)著、傳播著中華民族這個共同體的集體情感,用最真摯深沉的情感把對人最深的關(guān)切彰顯,這種意蘊將歷萬世而不朽。
2.對美的道德情操的贊美。在龍應(yīng)臺的文字中,隨處可見她對美的道德情操的贊美。比如在《冬,一九一八》中,作者對父親的追憶中,寫到?我們記得他如何教我們堂堂正正做人,君子不欺暗室。我們記得他如何退回人們藏在禮盒底的紅包,又如何將自己口袋里最后一疊微薄的錢給了比他更窘迫的朋友。??背誦《陳情表》,他其實是在教我們對人心存仁愛;背誦《出師表》,他其實是在教我們對社會心存責任。?同時,這種對美的道德情操的贊美也浸潤于作者對親情、愛情、友情,以及對人最深的關(guān)照之中。
二、韻味美
(一)語言音韻之美
龍應(yīng)臺的創(chuàng)作,對詞語的拿捏做到了字斟句酌。她曾經(jīng)說:?再好的思想如果沒有精煉的文字載體,亦即文采,也進不了散文的領(lǐng)域。?她的筆鋒隨意而至, 卻不讓人覺得散亂,文風厚重卻不艱澀。她創(chuàng)作中所選取的詞語,看起來似乎平淡與簡單,但實則是把?正當?shù)淖趾驮~放在正當?shù)奈慌Z?。因而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1.巧用擬聲詞。龍應(yīng)臺能夠捕捉到光線、聲音、情緒等的最細微變化,并能通過擬聲詞將那種細微處傳達的淋漓盡致。如在《繳械》這一篇中,龍應(yīng)臺描寫去勸父親不要再開車的情景:?黃昏的光影透過紗門薄薄灑在木質(zhì)地板上,客廳的燈沒開,室內(nèi)顯得昏暗。如此的安靜,你竟然聽到墻上電鐘窣窣行走的聲音。?窣窣一詞,讓人可以想象父親坐在黃昏的陰影里的那種安靜。又如,在《繳械》這篇的最后,?禮拜天可不可以跟我去開同學會??他突然在后面大聲對你說,隔著正在徐徐關(guān)上的鐵門。鐵門?哐當?一聲關(guān)上,你想他可能沒聽到你?沒時間?的回答。鐵門關(guān)上的?哐當?一聲,與本文前文的靜默形成對比。同時,也仿佛寫出了答應(yīng)不再開車,又因節(jié)儉舍不得叫計程車的父親,被?哐當?一聲關(guān)在了門內(nèi)。
2、巧用疊詞。疊詞的使用,是《目送》中的一大特色。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選取極富音樂美感的疊詞,不僅僅使散文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富有音樂美感,而且還使筆下的事物、人物、景物及哲理更加形象而生動、通俗易懂。如?小小的手,
目送散文篇三:目送_讀后感
目 送
印象當中,臺灣文學如臺灣電影一般,于世俗之中透出一股小清新之風,也許這就是所謂取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不知何時,喜歡上了龍應(yīng)臺的文字。她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zhuǎn),仿佛微風吹過麥田.
我最喜歡她的《目送》這本書。
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后,龍應(yīng)臺再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最強新作,花枝春滿、悲欣交集,跨三代共讀的人生之書。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背影》!赌克汀肥且槐旧拦P記,深邃,憂傷,美麗。《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這部書中,她的文字撫過了父母、子女的親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周圍世界的植物、動物、風景??用那最細膩柔軟的筆觸,寫盡了幽微處最動人心弦的那種感覺。讀起來,便連呼吸,也充滿了共鳴的激動。
文集的開篇便是《目送》,這是一篇給我以震撼的獨特散文。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樣一句略帶傷感卻又蘊含哲理的話,使我心中泛起了波瀾。
《目送》里的一段話,也是全書最抒情的一段話,將矯情發(fā)揮到了一定境界, 多少人因思慮這段話而黯然神傷??時間是世上最尖銳的利器,你如何風華絕代,你的家庭如何美滿幸福,終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老凋零。龍應(yīng)臺也已步入中年,往日的鋒芒畢露在經(jīng)歷家庭變遷后漸漸轉(zhuǎn)為柔軟,筆觸也漸漸由針砭時弊轉(zhuǎn)向思考生死大問,文中亦不乏世事洞達的精彩文筆。
多少次,父母也在用他們的目光送我,從第一次離開家門去外地上學,母親說:“自己能不能去?”年少的我不懂讓母親放心.
母親送我到車站,我坐上車,連回頭也沒有。
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長大了.
曾經(jīng)那么叛逆和不懂事,如今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分別后,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孤獨后,經(jīng)歷了很多很多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果真長大了。每個星期一個電話,不管再怎么忙碌,不管通話時間是有多短,我想,我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和簡單的問候. 刮風下雨,我習慣了給他們發(fā)短信,叮囑他們多穿衣服,好好照顧自己。有時候打完電話也會莫名的哭泣。
后來作者寫到的是最后一次目送父親,讀到這里,我總是讀不下去,人生的別離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卻是改變不了的。
除卻《目送》一文,書中還有不少引人深思之作。應(yīng)該說這本書是龍應(yīng)臺人生一個階段的心靈狀態(tài)。父親的逝世讓她體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在父親去世前,50多歲的她從未經(jīng)歷過任何至親的死亡,這跟她臺灣外省人的身份有關(guān)。 作為從大陸到臺灣的移民,除了父母兄弟,小時候的龍應(yīng)臺沒有其他家族親人, 因為這一背景,她對許多人生基礎(chǔ)課程的學習有著嚴重的時間上的延遲。
而此時,寫父親,父親已經(jīng)走了;寫母親,也即將目送母親離去;寫與孩子的關(guān)系,看到的是他們用背影對著自己。龍應(yīng)臺說:人生走到這樣的年齡階段,是 四顧蒼茫,唯有目送。 在《雨兒》這篇散文里,作者記錄到:每天,都給媽媽打一通電話,電話那頭,年邁的母親已經(jīng)糊涂的像一個可愛的孩子,思維不夠清晰地說著“雨兒,我只有一個雨兒!??當作者來到媽媽的身邊,媽媽懷疑的說著“你好像我的雨兒!”而作者像哄孩子一樣地確定著:“媽,千真萬確,我就是你的女兒”??“你的女兒要看見你笑!弊髡甙閶寢屗銒寢屃奶,帶媽媽洗溫泉、坐公交車,讓媽媽享受著有女兒陪伴的分分秒秒,這應(yīng)該是人世間最樸素的幸福吧。
在讀她的文字的時候,總感覺到龍應(yīng)臺是寂寞的,是孤獨的。正如在《寒色》中所寫,作者自認為是對“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早有體會的人,可是當別人問她“家,是什么?”的時候,她卻突然支吾,不知所云。接著,作者又幫我們歷數(shù)了一個個叫做“家”的地方:
作為被人呵護的兒女時,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和人做終身的伴侶時,兩個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很多,一會兒就有了兒女。一有兒女,家就是兒女在的地方。
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世事的變遷,這一個個的家會怎樣呢?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是,每一個家終會有曲終人稀的那一天。當然這與她的人生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
在這部書里讀出太多愛的信息,父母子女之間的愛,兄弟姐妹之間的愛。既然,目送是人生的必然,我們就應(yīng)該珍惜和父母、兄妹、子女相處的每一個瞬間,扮演好為人子女、為人姐妹、為人父母的角色。目送著孩子漸漸飛向?qū)儆谧约旱奶炜,目送兄弟姐妹各奔東西,也目送著父母漸漸老去。默默目送,這或許也是一種幸福吧!
2011221101110058
2011級廣告
劉琪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目送 散文 朱自清散文目送 散文朗誦目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