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1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流水散文篇一:關于散文的幾句話
若寫抒情散文,有一副能量充足的的情懷,我以為這是首要。情滿則溢,如水流或者漏斗中的沙子一般,落在紙上,那便是好的文字。這里需要消解一切技術(shù),遠離繁瑣的理論批評,不刻意,很自然的呈現(xiàn)。呈現(xiàn),而不是“表現(xiàn)”,“表現(xiàn)”是技術(shù)手段,呈現(xiàn),往往更多的是指“本真”,是“存在”,而“真”,態(tài)度的真實,恰恰是散文乃至一切藝術(shù)的靈魂。
這種以情緒支撐全局的抒情散文,要想一直寫,其實是難以為繼的。年月日久,銳氣消磨,當你慢慢成了一樁木頭人,成了大世界既定格局的默認者,要一日三省,對著一堆人世雜務雞毛蒜皮,歌頌吶喊乃至抨擊,凡人如我者,已經(jīng)心有余力不足了。
如此,抒情散文空洞到一定份上,就要用偶爾的事件,加以獨到的見識或者說知識來彌補,充了當中的養(yǎng)料,使其不至枯竭無味,趕跑了讀者,也膩味了自己。極喜歡五四一代散文作家,周作人、梁實秋這些名字很長一段時間都要被提及,被膜拜。那種干練而味道極濃的敘述方式讓人著迷,事情通常是小的,但行文時每次轉(zhuǎn)折都有著磁力,讓你停留,品味。很多時候,他們不愿意把主題升華,不愿意刻意挖掘其中所謂的意義(那是教科書的事情),平和沖淡的行文,一些看似流水帳的日記體裁的文字,也有大的情致。
秋雨散文往往情太盛,情盛(不是溢)則逼人,激揚處讓讀者發(fā)慌,總覺似有謀圖,不怎么自然。我看來,周作人一代作家多是學者專家,對西洋文學和中國古典的涉獵深度不次于當下所謂的全能型作家,但沖淡溫和張馳有度的文風是后者所缺少的。
知識是做任何學問少不了的器材。畢業(yè)以來,恍惚四載有余,讀書少,盡是人間閑走,少有遠謀。現(xiàn)在看來,趕趕時間,讀點有用的書,似乎不晚。雖然未必要在文字上有大作為,弄個事業(yè)出來,因我心底里愛著文字,讀書便少了少時教堂上的那種苦味,更多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求知”罷。
流水散文篇二:優(yōu)美抒情散文
月清云寒吹我袖,燈醉酒暖照樓紅;
不堪花事流年送,人間最冷是春風。
西亭舉樽憑欄看,流水落花扶風眠;
舊事如煙三分淡,流云聚散蒼狗間!
——序
聽流水輕吟寒潭,望白云無語長空。不知不覺,時光就這么悄無聲息的匿跡于歲月的渡口且行且遠。
暮煙退去,落日如昔般話別日蝕的喧嘩歸宿于青山的眷戀;清夜的魅影,穿透肅穆的黃昏收卷著永不消散的星辰,將塵煙蕩成平川。我站在歲月的溝壑里,循著晚風悠遠而詭異的痕跡,眺望著光景再一次的走遠。。
晚風習習,清輝澹澹。曾幾何時,喜歡在魅惑清冷的午夜,握筆拈詞,任思緒飛揚,依著月色,執(zhí)一闋風花雪月踏過那一段幽夢回腸的旅程。與文字同醉穿過如煙的過往,指尖劃過傷逝的歲月織就成一座座寂寞的墳塋,在平平仄仄的詩行中寫盡鉛華排遣黑夜的漫長與心的恐慌。
經(jīng)了歲月,歷了風雨,待年華老去,漸蒼了容顏,那顆天真無邪的心也隨著幾番風雨雀躍成唐詩宋詞里雁聲陣陣的哀鳴;厥滋幠瓱o語,惆悵復空寂,經(jīng)途留下的是滄桑,是緬懷,是負重與深沉,更是聲聲而又長長的嘆息。。
生死離別聚散依依,愛恨情仇緣深緣淺。把酒行墨,是誰歌盡舉案齊眉的傳說,那絲絲的憂里透著的涼于水墨舒卷中揮灑出一路淡淡的冷香,蔓延了清絕的心脈,沉積著生活的底蘊和歷練的蒼涼?v使錯落成殤,卻再也寫不出我的情緒。
滾滾紅塵,蕓蕓眾生,是謂因果之聚,塵網(wǎng)若幻,莫問機緣。一蓑殘夢,弱水三千,感嘆水湄輕盈之回憶,背負一身枷鎖,游弋十丈軟紅。落英塵寰,哀愁掩面。無語。沉默。讓因緣靜坐。惟念,韶華易逝,過眼云煙,咫尺天涯,逝水潺潺。
一壺漂泊,踩盡關山冷月寒;一盞離愁,幽思飲盡曉風殘。古往今來,那立盡殘陽憶平生的又何止一個納蘭?抓一卷長相思,吟一闕相見難,淺吟低唱,思緒微瀾。也曾花海靜靜回望,默念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也曾風下邀月醉盞,輕吟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常聽聞,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或許落花追逐流水的時候,卻并不知流水的無奈和身不由己;
如果說,生命似花,歲月如水,那么生命在歲月的長河中,如何詮釋塵世的軟紅與偃旗息鼓?
夜未央,孤單獨坐,感嘆世事如煙似幻,一方蒼茫。我時常揣想,當暮鼓敲響夜色漸濃,我的窗前是否就能看到你云翳遲拋的信箋。床頭柜子上放了高高的一摞摞書籍,還有歲月塵封的筆記,我亦不敢再去翻看,那些清晰婉轉(zhuǎn)的筆跡,刻骨透徹憔悴了故事。
風拂過歷史的烽煙,飄渺的思緒在隔世離空的煙雨里縈回婉轉(zhuǎn)。掬落花一瓣,聽風語呢喃,伸手,在水色時光里打撈記憶的碎片。只是那些落幕后散場的情節(jié),永遠只有我一個人在偷偷的懷念,想再唱一曲青春不棄永恒的歌,卻咫尺觸摸到心頭的那抹涼薄與傷感。
等待,如圍城無門如滄海無渡;等待,掩埋著夢想隱忍著鋒芒;等待,在漫長的歲月中車馬勞頓;等待,擁著絕望的心情打撈希望;等待,在寂寞的啜泣中守望未來;等待,在靜默的年輪中慢慢衰老;(來自:m.91mayou.com 蒲公英文 摘:流水散文)等待,歷經(jīng)風霜的洗禮寧靜安詳;等待,仰起溫潤的目光笑靨如花。等待,萬事皆休;等待,一方土丘。
等待。顧盼。盈盈。等待,何其苦,淚雨覆蒼天,無語述千言。我已經(jīng)開始滿眼滄桑,卻等不到你的珊珊來遲;我已經(jīng)開始容顏蒼老,只是你不再過問也無從知曉。
那些墨淺情深的詞句,起舞,傾倒眾生。凝眸,回望些許,傷筋動骨,然后,滿眼晶瑩。漫把萬千心事彈于指尖,或許,我早該看盡繁華,只是我不忍看見轉(zhuǎn)身剎那歲月剝落的傷感。只于傾慕絲弦清音未歇的瞬間,便飛揚了一卷宋雨唐風。
流年過隙,清寂如初。不問前塵后世,不言世事茫茫。原諒我未能保持沉默,刻骨了兩個人的煙火,擾亂了獨屬于夜的寂寞。至于你我,路過。交錯。許是最好的結(jié)局,不該再存有遺憾。
也許,一切都是瞬息。也許,一切都會過去,未來的路或許會有風雨,而我也該學會微笑著面對。
就這樣,凝眸,讓時光沉默下去,彼此陌路,支離破碎。
就這樣,回首,讓過往花到荼蘼,黃土白骨,靜也絕美。
就這樣,轉(zhuǎn)身,讓歲月流水落花,各安天涯,風雨飄搖。也好……文/聞香三語
流水散文篇三:關于友情散文
關于友情
一
常聽人說,人世間最純凈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時代。這是一句極其悲涼的話,居然有那么多人贊成,人生之孤獨和艱難,可想而知。
我并不贊成這句話。孩童時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戲,成年人靠著回憶追加給它的東西很不真實。友情的真正意義產(chǎn)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獲得意義之時便抵達最佳狀態(tài)。
其實,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變中,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學遇到的困難使你感到了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你放慢腳步憂思起來,開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這一刻,你突然長大。我的突變發(fā)生在十歲。從家鄉(xiāng)到上?贾袑W,面對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鄉(xiāng)間的小友,但已經(jīng)找不到他們了。有一天,百無聊賴地到一個小書攤看連環(huán)畫,
正巧看到這一本。全身像被一種奇怪的法術(shù)罩住,一遍遍地重翻著,直到黃昏時分,管書攤的老大爺用手指輕輕敲了敲我的肩,說他要回家吃飯了,我才把書合攏,恭恭敬敬放在他手里。
那本連環(huán)畫的題目是:《俞伯牙和鐘子期》。
純粹的成人故事,卻把艱深提升為單純,能讓我全然領悟。它分明是在說,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總會有一天從熱鬧中逃亡,孤舟單騎,只想與高山流水對晤。走得遠了,也許會遇到一個人,像樵夫,像隱士,像路人,出現(xiàn)在你與高山流水之間,短短幾句話,使你大驚失色,引為終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
你注定會失去他,同時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故事是由音樂來接引的,接引出萬里孤獨,接引出千古知音,接引出七弦琴的斷弦碎片。一個無言的起點,指向一個無言的結(jié)局,這便是友情。人們無法用其他詞匯來表述它的高遠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個字,成為中國文化中強烈
而飄渺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當然還不知道這個故事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沒有一個算得上“知音”。我還沒有彈撥出像樣的聲音,何來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卻蒼茫云水間的苦苦尋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班級?這些疑問,使我第一次認真地抬起頭來,迷惑地注視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整整注視了四十年,已經(jīng)到了滿目霜葉的年歲。如果有人問我:“你找到了嗎?”我的回答有點艱難。也許只能說,我的七弦琴還沒有摔碎。
我想,艱難的遠不止我。近年來參加了幾位前輩的追悼會,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懸掛在靈堂中間的挽聯(lián)常常筆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對于挽聯(lián)撰寫者的感覺并非如此。然而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辯駁能力僅僅幾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總結(jié)儀式里,這一友情話語烏黑鮮亮,強硬得無法修正,讓一切參加儀式的人都低頭領受。
當七弦琴已經(jīng)不可能再彈響的時候,鐘子期來了,而且不止一位;蛘呤,熱熱鬧鬧的俞伯牙們?nèi)伎奁谀骨,那哭聲便成了“高山流水”?/p>
沒有惡意,只是錯位。但惡意是可以顛覆的,錯位卻不能,因此錯位更讓人悲哀。在人生的諸多荒誕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友情的錯位。
二
友情的錯位,來源于我們自身的混亂。
從類似于那本連環(huán)畫的起點開始,心中總有幾縷飄渺的樂曲在盤旋,但生性又看不慣孤傲,喜歡隨遇而安,無所執(zhí)持地面對日常往來。這兩個方面常常難于兼顧,時間一長,飄渺的樂曲已難以捕捉,身邊的熱鬧又讓人膩煩,尋訪友情的孤舟在哪一邊都無法靠岸。無所適從間,一些珍貴的緣分都已經(jīng)稍縱即逝,而一堆無聊的關系卻仍在不斷灌溉。你去灌溉,它就生長,長得密密層層、遮天蔽日,長得枝如虬 龍、根如羅網(wǎng),不能怪它,它還以為在烘托你、衛(wèi)護你、寵
愛你。幾十年的積累,說不定已把自己與它長成一體,就像東南亞熱帶雨林中,建筑與植物已不分彼此。
誰也沒有想到,從企盼友情開始的人生,卻被友情擁塞到不知自己是什么人。川端康成自殺時的遺言是“大擁塞了”,可見擁塞可以致命。我們會比他頑潑一點,還有機會面對擁塞向自己高喊一聲:你到底要什么?
只能等待我們自己來回答。然而可笑的是,我們的回答大部分不屬于自己。能夠隨口吐出的,都是早年的老師、慈祥的長輩、陳舊的著作所發(fā)出過的聲音。所幸流年,也給了我們另一套隱隱約約的話語系統(tǒng),已經(jīng)可以與那些熟悉的回答略作爭辯。
他們說,友情來自于共同的事業(yè)。長輩們喜歡用大詞,所說的事業(yè)其實也就是職業(yè)。置身于同一個職業(yè)難道是友情的基礎?當然不是。如果偶爾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豈能依附于事功,友誼豈能從屬于謀生,朋友豈能局限于同僚。
他們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種說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價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沒有可靠的實用價值能不能成為朋友?一切幫助過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他們說,患難見知己,烈火煉真金。這又對友情提出了一種要求,盼望它在危難之際及時出現(xiàn)。能夠出現(xiàn)當然很好,
但友情不是應急的儲備,朋友更不應該被故
意地考驗。
……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們這個缺少商業(yè)思維的民族在友情關系上竟然那么強調(diào)實用原則和交換原則。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業(yè)、禍福和身份,不依靠經(jīng)歷、方位和處境,它在本性上拒絕功利,拒絕歸屬,拒絕契約,它是獨立人格之間的互相呼應和確認。它使人們獨而不孤,互相解讀自己存在的意義。因此所謂朋友也只不過是互相使對
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在古今中外有關友情的萬千美言中,我特別贊成英國詩人赫巴德的說法:“一個不是我們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應該具有“無所求”的性質(zhì),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卻轉(zhuǎn)化為一種外在的裝點。我認為,世間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敗壞的,即便所求的內(nèi)容乍一看并不是壞東西;讓友情分擔憂愁,讓友情推進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應該為友情卸除重擔,也讓朋友們輕松起來。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無所求。
其實,無所求的朋友最難得,不妨閉眼一試,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刪去,最后還剩幾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