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法討論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有人問:在保險合同里面,受益人可以填寫幾個人的名字,比如說三個人,那么,假如三個受益人中的一個惡意殺害了投保人,那么,其他兩個毫不知情的受益人應不應該得到保險金呢?在一個例子中,情況是這樣的,惡意殺人的是妻子,她殺死了丈夫,而其他兩個受益人是他們的子女,那么,子女應不應該得到保險金呢?
大冢英明先生說:“日本在這種情況下都不予支付,為什么呢?因為合同已經(jīng)撤退了。不存在了。這不是從刑事來考慮,而是從合同上來考慮。既然合同都不存在了,當然也就不用支付保險金了。有人可能認為這對其他兩個受益人不公平,但我們是從合同上看問題的。昨天,我講的案例中,都是不適用保險法的。比如一個案例,社長殺了與自己長像相似的職員,并讓妻子假裝去認尸,由于妻子是同謀人,妻子當然不能得到保險金,然而,他的孩子能不能得到呢?法官這里是認為投保人的行為破壞了合同雙方的信任關系而宣布合同無效,合同既然無效,保險金的支付也就談不上了。”
有人問:“如果一個殺手,他買了人身保險,一年后又在犯罪后給警察追捕中自殺,那么,他應不應該得到保險金呢?”
大冢英明說:“在日本,因為犯罪而不給投保人支付保險金的例子是沒有的。如果買保險超出了一年期限,保險金是必須支付的。但如果被法院判處死刑而被執(zhí)行死刑的,保險公司可以不支保險金。因為保險法規(guī)定,投保人只有出現(xiàn)保險事故時才支付保險金;
如果投保人是被執(zhí)行死刑的話,就不屬于保險事故。而一個逃犯在逃亡過程中,被車軋死、自殺等,都屬于保險事故。至于一人逃犯,如果被捕將肯定被判死刑,而他卻選擇自殺的話,那保險公司也要支付保險金。保險法不考慮這個人的情況,保險法只是認保險事故這一條,而不會認這個人本質是好還是壞的。有人也許認為投保人犯罪可以認為是危險顯著增加,而我認為這不能算是危險顯著增加。以前的保險合同與他以后的行為并沒有關系,當然,投保人是個壞人,但這一點與保險法沒有關系,那保險法為什么規(guī)定當出現(xiàn)惡意殺人欺詐保險金時不予支付呢?并不是因為這個壞,而是因為他破壞了保險合同關系。一個逃犯在逃亡途中自殺,但這并不能斷定他的自殺與逃亡有關。只要他的犯罪行為與保險無關,保險公司仍支付保險金。我們說的道德危險,與我們平常所說的‘道德’是不同的!
有人問:“比如我與另一個人有仇,那么我就先買了人身保險,然后將仇家殺掉,然后自殺。如果保險公司仍需支付保險金的話,那么會不會變成鼓勵人們這么做呢?”
大冢英明先生說:“自殺在保險法里面是負責事由,自殺的一年期限是由保險公司自己加的。正常人是不會自殺的,只有頭腦有毛病的人才會自殺,因此保險公司在合同中附加了一年期限,以為這樣足以防止蓄意自殺者。而保險公司既然訂立了一年的期限,就等于默認投保人一年后可以自殺,即使他在訂立合同時是想一年后自殺以詐取保險金。你不能說他違反了告知義務,因為如果你當時問他,他當然會說:“我不是想欺詐!倍X子里怎么想,誰也不會知道。在日本,近十年來,以自殺詐取保險金的人非常多,以至保險公司都有點后悔訂立一年期限了,想回到保險法的規(guī)定上去!
有人問:“在您昨天講的案例中,一個人雇傭殺手,殺死了自己。這與自己殺死自己有什么區(qū)別呢?
大冢英明先生說:“自殺肯定是自己殺死自己的行為。而如果你雇傭殺手殺死自己,則有在成功與失敗的問題。他死了,但是不是死于自己雇傭的殺手呢?因此不能將自殺與雇傭殺手殺死自己等同起來!
有人問:“在昨天前的‘錯誤原則’那個案例中,投保人是不是應該連妻子的哥哥的情況都應該告知呢?”
大冢英明先生說:“實際上,這個案子判決之后,在日本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法院認為錯誤必須有同合要素錯誤。如果合同要素非常重要的話,合同錯誤就造成了。在這個案例中,法院認為妻子的哥哥是黑社會成員雖然不是合同的最主要的要素。但在這個案子中卻非常重要,對合同的締結十分重要。但是,法院的解釋在民法學者中并得不到什么支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