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問題論文 南海問題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在“政涼經熱”的格局之下,“南海問題”不會因自貿區(qū)各國在經濟上打得火熱而就此“銷聲匿跡”,相反它時時威脅著利益攸關方的信任與合作。自貿區(qū)啟動后雖然無法關閉“南海問題之門”,但有可能開啟另一扇相互合作的“機會之窗”。
一般而言,南海就是從臺灣海峽一直到馬六甲海峽的這片海域,又稱南中國海。通常所指的南!盃幾h地區(qū)”集中在南沙、中沙、西沙三個部分。西沙部分自1974年西沙保衛(wèi)戰(zhàn)后基本上在中國的有效治理之下,中沙部分除黃巖島外,幾乎所有的島礁巖塊在高潮時均不露出水面,沒有島嶼主權爭議,關鍵是南沙。20世紀70年代迄今,越南用“蠶食戰(zhàn)略”逐步侵占了南沙水域的29個島礁,菲律賓占據了9個,馬來西亞搶占了5個,而中國實際只控制著8個(臺灣地區(qū)駐守太平島,掌控中洲礁),在戰(zhàn)略上完全處于守勢。在獲悉南沙海域可能擁有龐大的油氣資源之后,之前對此不聞不問的一些周邊國家,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文萊等也開始聲稱對南沙部分或所有島礁擁有“不可辯駁的主權”。
也因此,在過去數十年里,如同朝鮮半島局勢一樣,南海被稱之為亞太地區(qū)的又一顆“地雷”,有可能“引爆”未來的“地區(qū)沖突”。在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已經建成運作的大背景下,南海問題的走向愈發(fā)引人注目。
中國為何以弱示人?
一直以來,在南海問題上,以“弱勢群體”示人的某些國家傾向于“抱團取暖”、“聯合圖強”,意圖把雙邊爭議多邊化,故意混淆問題的實質,愣把南海問題說成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問題。中方為了澄清事實真相,消弭對中國東盟關系的不利影響,多次就此問題作出正面回應:南海問題不是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問題,而是南海周邊國家彼此之間的問題。作出這一論斷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它從外交上有力地制止了少數居心叵測的國家妄想“捆綁”區(qū)域外部強權或“依靠”區(qū)域內部平臺(東盟)打壓中方合法合理主權訴求的企圖,充分體現了大國的智慧。
反觀某些南海周邊國家則把中國的“善意”當成“懦弱”,采取“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及“先下手為強”的單干方式,意圖造成有效治理的事實,諸如越南、菲律賓及馬來西亞最近在南海的一連串宣示主權與強化南海有爭議區(qū)海洋主權權利與管轄權的活動。一方面,這些國家援引1992年和1995年東盟有關南海的外長政治聲明,以及2002年中國與東盟所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對中方建立三沙市作出強烈反應,要求中國在南海保持克制,不要采取使南海問題復雜化的行動;另一方面在中國采取克制行為時,自己卻不斷采取使南海緊張局勢升溫,不利區(qū)域和平與穩(wěn)定的動作,如任命自己在西沙和南沙的“縣長”。更甚者,某些國家竟然不顧中國與東盟自貿區(qū)的大局,徑自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簽訂勘探合作協議,在有爭議的南海海域進行石油鉆探工程招標、發(fā)包,后來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才悻悻罷手。
反觀中國,在“南海問題”這個涉及國家領土主權的重大問題上,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和平共處與睦鄰友好關系原則,主張有關各方在南沙問題上采取克制、冷靜和建設性的態(tài)度,因此時時受到民意“軟弱”的指責。事實上,中國之所以采取這樣的立場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考量:處理好“南海問題”對東南亞地緣政治的重大影響之一是使區(qū)域外強權無法利用此問題增加其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或作為介入干預的借口;其次,“南海問題”處理好的話,中國與東盟國家可進一步推動21世紀戰(zhàn)略伙伴關系;第三,處理好南海問題,把蛋糕做大,讓相關各方的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都提高,這也是友鄰、安鄰、富鄰政策的具體表現。
當然中國的“克制”并非是無原則的“退讓”。除了不斷通過外交途徑、新聞媒體表明立場,我南海艦隊還針對性地加強了海上軍事演練,做好隨時應對事態(tài)升級的準備。中國相關職能部門緊密合作,通過海事巡邏、科學考察和戶外競技等形式持續(xù)不斷地向國際社會宣示主權,海內外華人無線電愛好者4次登上黃巖島的行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民間方式。為了加強對無人島嶼的系統(tǒng)管理,中國全國人大2009年12月26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該法將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從而為島嶼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了法理依據,彰顯了我國維護國家海洋島嶼權益的決心和意志。
兩岸合作的可能性
中國大陸在南海問題上的戰(zhàn)略考慮是: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和平解決。臺灣方面也主張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和平互惠的原則。海峽兩岸的南海政策目標是相一致的,團結御侮也符合雙方利益,海峽兩岸也應考慮合作對東盟有關國家施加壓力。設若越南與菲律賓不愿繼續(xù)執(zhí)行《在南中國海協議區(qū)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的話,兩岸可在選定的南海區(qū)域進行油氣資源聯合勘查、開發(fā)活動,以收“敲山震虎”之功效,刺激越南、菲律賓重新回到合作的正軌。
在處理南海問題上,中國大陸和臺灣有著共同的歷史淵源、法理依據和民族立場。但是過去近20年來,兩岸受到“一中一臺”、“兩個中國”等高度敏感政治問題的制約與“臺獨勢力”的干擾,無法在南海問題上進行有效的合作。中國大陸持續(xù)防堵東盟國家加強和提升與臺灣“政治、外交關系”的任何可能與機會,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明確參與方為“主權國家”,借此排除臺灣參與中國與東盟有關國家間為進一步細化宣言而制訂《南海行為準則》討論的可能。即使在印尼已召開過19屆的“處理南中國海潛在沖突非正式研討會”(簡稱“南海會議”)上,中國大陸也堅決反對任何有關“南海會議”架構下的南海技術工作會議(例如:航運與航行安全)、專家小組會議或訓練計劃由臺灣主辦或在臺灣舉行。
馬英九上臺后,隨著兩岸政治關系的改善,經濟合作的逐步開展和深化,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在南海問題上的合作確出現了新跡象。2009年11月,兩岸在印尼錫江所舉行的第19屆“南海會議”上,首度共同提出有關南海海洋教育與訓練合作計劃并獲得通過,此乃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在出席專門以討論南海問題的“南海會議”上所出現的重大突破。
在共同開發(fā)的對象上,基于兩岸政治關系的改善,以及未來經貿關系的深化,大陸可以加快與臺灣進行有關南海合作開發(fā)的協商,展開實質之合作。兩岸在南海海域就打擊海上走私、偷渡及海盜等犯罪活動、海上反恐、海事安全、海洋環(huán)境保護與資源管理、大陸架外界之地質調查、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fā)、海洋觀光旅游、南海(九條)斷續(xù)線主張、法理依據、歷史考古等議題上都有合作的空間。
南海問題的前景
2002年11月4日,中國和南海問題各方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是中國與東盟各國間第一份有關南海問題的政治文件,但其實際成效著實相當有限,甚 至有批評人士認為是“幾乎失敗”。由于宣言只是一個政治文件,不具備法律約束力,違反此宣言的原則也不會受到相應制裁,因此很多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南海島嶼聲索國都曾出現違反此宣言的作為。
有鑒于此,南海各方在過去幾年來持續(xù)討論擬訂《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施行細則,以及更具約束力性質的《南海行為準則》。由于越南將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因此可能會加大力度,尋求《南海行為準則》的通過。可以預見的是,南海各方短期內要簽署更高層次合作框架協議的可能性不大,2008、2009年,越南、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在南沙群島基線問題上以“國內立法”形式挑起“國際爭端”的事件以及南海大陸架外界和宣示擁有南沙島嶼主權之動作都使通過新合作框架協議變得更趨困難。
南海問題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在多數島礁被其他國家長期占據的情況下如何宣示“主權屬我”?而“擱置爭議”是不是承認爭議的存在?而“分別開發(fā)”很可能比“共同開發(fā)”更像是一個現實,誠如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學者莊禮偉先生所言:“南海的‘冷和平’格局將可能在較長時間內存在!痹凇罢䴖鼋洘帷钡母窬种,“南海問題”不會因自貿區(qū)各國在經濟上打得火熱而就此“銷聲匿跡”,相反它時時威脅著利益攸關方的信任與合作。如把握不當,它可能直接威脅雙邊業(yè)已取得的合作成果;把握得當,它也可能成為雙邊政治互信、能源合作的新亮點。
因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啟動后雖然無法關閉“南海問題之門”,但有可能開啟另一扇相互合作的“機會之窗”。中國與東盟國家可以借助自貿區(qū)這一平臺,先易后難,由低及高,從經濟到政治逐步展開有序的海洋經濟合作。除了分享南海油氣資源之外,維護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開發(fā)南海風能、潮汐能發(fā)電,尋找新能源(如“可燃冰”),加強海洋科技合作等都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先期進行的南!盃幾h海域”中菲越三國聯合勘探工作就是個極好的例證。由于各方對爭議地區(qū)的油氣資源誰都心中沒底,迫切需要獲取相關數據資料,各方實際控制范圍犬牙交錯,單獨勘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聯合勘探便自然地成為三方共同愿望。而菲律賓、越南等南海周邊國家缺少的正是我們所富有的資金、技術和人員。
在三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協議區(qū)的聯合勘探作業(yè)工作進展順利,盡管目前這一協議已經到期,但簽約各方仍在延續(xù)實施有關協議。三方聯合勘探行動再次證明了南海地區(qū)能源開發(fā)非零和博弈的可能性與合理性。雖然這次聯合勘探工作屬于摸清家底的初級合作形式,但更高級別的深入合作仍值得期待,F在的關鍵問題在于越、非領導人有無遠見卓識:是與中方精誠合作,聯合開發(fā)、共同分享南海油氣資源的盛宴,還是偷偷摸摸地與外國石油公司簽訂所謂的承包合同,在有爭議地區(qū)單干?只有各方理性訴求經濟利益,才有合作共贏的美好前景。
未來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應該是軟硬兼施、多管齊下。由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等途徑切入,以雙邊協商帶動多邊合作,以強大實力為后盾促成友好協商,和平解決“南海問題”。預計東盟有關國家下一步的策略除了持續(xù)其片面宣示主權,采取各種與資源調查開發(fā)相關活動,以及增強海空軍力外,也將利用東盟的集體力量,結合區(qū)域外強權(主要是美國、印度及日本等),牽制、圍堵中國在南海的活動。
針對東盟有關國家以加強內部團結向中方施壓的做法,中國應擴大自由貿易區(qū)啟動后的“蝴蝶效應”,以經貿利益牽制有關國家在“南海問題”采取不利中國的聯合動作,同時在雙邊層面,尋求與東盟各國加強全面合作。倘若作為東盟下任主席國的越南堅持一意孤行,繼續(xù)“挑釁”的話,中國除了采取強硬措施使西方國家石油公司知難而退外,還可以雙邊經貿往來為制衡,團結自貿區(qū)其它東盟國家,以東盟整體利益考慮,牽制越南之片面作為。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