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領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發(fā)布時間:2019-08-22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 要】 本文在探討中華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的基礎上,論述了高校體育教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問題,認為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是體育領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可行路徑,具體環(huán)節(jié)以“知、信、行”為主,“情、意”為輔。
【關鍵詞】 高校體育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體育精神;培育路徑
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后,中共中央辦公廳于2013年底印發(fā)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探索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成為人文社會科學界的前沿熱點問題。多數研究得出了適合所有領域的一般層面的結論,較少觸及不同行業(y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問題。根據《意見》的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區(qū)分層次和對象,加強分類指導,找準與人們思想的共鳴點、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做到貼近性、對象化、接地氣”。[1]體育領域具有不同于其他行業(yè)的特點,因此要探索體育領域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一些學者雖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觀點,但論證不夠徹底。如王建、陳俊欽(2013)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各行各業(yè)核心價值觀確立的依據,直接提出了“人本、公正、和諧”的體育核心價值觀;[2]張娟(2015)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根據學校的特點區(qū)別對待,不應簡單復制和移植,而應結合體育精神、奧林匹克精神,或者武術專業(yè)的武德、醫(yī)學專業(yè)的醫(yī)德、教育專業(yè)的師德;[3]何維芳(2015)認為體育院校只有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專業(yè)特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才能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4]但只考量了體育院校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學習行為,忽略了體育行業(yè)本身的特點。一些學者發(fā)現中華體育精神的鼓舞作用在全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有遷移輻射作用,如涂志芳(2015)認為二者在本質、目標和發(fā)展路徑是一致的,發(fā)揮中華體育精神的功能有利于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培育途徑;[5]徐劍(2015)認為二者在內涵上是一脈相承的,中華體育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天然載體、鮮活教材和重要推力;[6]朱雄(2015)認為二者的共性是都繼承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滿足了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訴求,在國家、社會和公民層面的價值取向上具有趨同性,探討二者關系有助于發(fā)揮相互促進的作用。[7]陳建華、許琳(2015)基于二者內涵的對應性,認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精神有助于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8]彭文耀和章璇(2015)認為體育精神就是體育行業(yè)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其有統(tǒng)領作用。
上述研究雖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但都未能揭示出中華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本質關系,對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培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關系缺乏辯證的理解,阻礙了對體育行業(y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的深度探索。本研究擬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體育領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體育行業(yè)精神和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接地氣,更富成效,更有針對性,而不是脫離行業(yè)特點浮于表面的統(tǒng)一宣傳。重點揭示中華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關系,闡明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作用的機理,論證結合體育行業(yè)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具體途徑,最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體育人的心中生根發(fā)芽、結出行動的果實,并通過遷移原理輻射到其他行業(yè)。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體育精神的凝練過程及其內涵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及內涵
價值是由于客體滿足主體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客觀存在的效應,其大小由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決定,這種客觀存在反映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價值觀。因此,價值觀是價值這種客觀存在在主體觀念中的反映,包括主體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觀點。價值與主體的需要和利益相聯系,在利益主體多元化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價值觀必然是多元的: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我國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價值訴求,成為社會主體價值取向的最大公約數,另一方面,受2000多年封建思想的影響,封建主義價值觀陰魂不散,同時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西方自由、民主等資本主義價值觀洶涌而來,造成價值觀念的沖突和混亂,使我國的思想文化建設增加了難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回應西方普世價值觀挑戰(zhàn)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物質文明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精神文明建設提上了日程。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共同理想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戰(zhàn)略任務,做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的論斷,理論界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了熱烈討論。經過專家的集體凝練,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
在國家層面,要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中華民族經受過百年來落后挨打的慘痛教訓,深知在經濟上必須有強大的物質基礎,才能保證主權的獨立和完整,讓百姓過上有尊嚴的太平日子;政治上立志探索超越資本主義民主的社會主義新型民主,文化上渴望擺脫愚昧落后的狀況,恢復文明古國的自信,憧憬構建一個能夠成功化解沖突的和諧國家。在社會層面,要把我國建設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目標,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人類得到徹底解放的標志,“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9]只有那時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公平和正義一直是人類社會追求的價值目標,但必須以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法治則是不可或缺的制度保證,依法治國是治理社會的唯一出路。在公民層面,要把每個人培養(yǎng)成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公民。愛國是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要把祖先遺傳下來的精神基因繼承下去;敬業(yè)和誠信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前提,不僅關乎市場經濟的效率,而且關乎人民的安全和幸福;友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祖先的遺訓不能遺忘,友善對社會的安定團結和公民的幸福感至關重要。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