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教學感悟
發(fā)布時間:2017-01-1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教學教學感悟篇一:教育教學感悟
教育教學感悟
對于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么經驗,要說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老師自身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備好一節(jié)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yǎng)技能、發(fā)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系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備課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但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并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改變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于生成性的課堂教學。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
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三,重課堂動態(tài)生成,著眼學生發(fā)展
過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盡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fā)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tài)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第四、“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 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于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于科學、高效率的練習?茖W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fā)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應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fā)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yǎng),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對待學生要多一些表揚
在教育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學生優(yōu)點,對學生多加鼓勵,使他們在情緒上得到滿足,使之學習心境保持“愉悅”,從而使學生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都處于良好的活動狀態(tài),產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強化學習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生命的終極目標是幸福,成長過程的最佳狀態(tài)是快樂。自愛是快樂之源!
1.了解學生,善待學生
學生不愛學習的原因是多樣的:或感到自己基礎差,或感到某學科沒意思,或因教師不妥善的批評而賭氣放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幾乎都是主觀原因所致,不愿學、不想學,是他們的普遍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若想實現教與學的雙贏我們就要多一些好的方法。 讓學生“想學”、“樂學”就必須善待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說,一句贊揚抵得上十句責罵!蔽覈宕逃翌佋舱f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彪m然談得是家庭教育,但對于學生又何嘗不是要“獎”呢?因此,了解學生,善待學生,是實現教與學雙贏的重要途徑。
2.尊重學生,學會傾聽
青少年時期正處于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時期,是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矛盾最為集中的時期。面對學生的訴說,教師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也是學生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為學生說話沒什么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學生的話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學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從此他就會遠
離你,遠離你所教的學科。
3.激勵學生,為學生加油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啟智、培養(yǎng)學生奮發(fā)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更加注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為主。教師善于表揚,就意味著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學生,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這種愿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而教師的每一次表揚不但鼓舞了學生,也鞏固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4.寬容學生,允許失誤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學生的責任,要從教師教學著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去等待學生的轉變。不能發(fā)現學生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學生改得一干二凈,成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為鑒。
5.提醒學生,大膽批評
對待學生不是一味地、簡單地進行表揚、鼓勵,針對學生身上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總之,只有多表揚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fā)他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新思維。多一些表揚,就會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向著人們期望的方向發(fā)展,從而達到教育與被教育的目的。
教學教學感悟篇二: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柳湖鄉(xiāng)學區(qū) 張瑜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學反思是一種良好的教學習慣。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這是新課程的核心概念。這種理念下的教學,對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要把握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又要發(fā)現學生的思維閃光點,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情趣和學習自信心。因此進行教學反思是必要的,這是發(fā)展和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yè)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yè)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與發(fā)現,它為教學工作提供了“再創(chuàng)造”的可能,是教學創(chuàng)新的基礎,教師自我發(fā)展的過程。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外,還必須具備不斷反思的意識,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更遠的目標,向教學藝術的殿堂邁進。
二、教學反思的作用
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業(yè)務水平。 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做出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fā)展的體現,這種教師自我情感體驗的反思,更能帶動教師對教學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機制、教學語言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教師可以從同行的課堂教學反饋中做出評價。借助其他教師對自身教學的評價進行反思,可以客觀冷靜地分析、審視自己的教學,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有效途
徑。通過調查中的學生自評及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的具體了解,有助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反思的過程,是一種享受,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fā)展,甚至升華。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既是探索者,也是思想者,只有不斷地反思,才有進一步的探索和成功。那么,教學反思寫什么呢?
寫課堂上的靈動。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學生積極參與交往,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往往非常精彩,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記錄課堂上的靈動,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如在《百分數的應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在講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時,有與自己日常生活相關的正確率,優(yōu)秀率,出勤率,小麥的發(fā)芽率 ,紅花籽的出油率,本次期中考試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時機讓學生口述教師板書:及格率=及格人數全班人數;今天早晨的出勤率=出勤人數全班人數100%;紅花籽的出油率=出油量
紅花籽總量
......。通過這種適時的鼓勵與肯定,學生不但能很好的理解透知識,而且有一種成就感,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寫學生獨特的見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不同,他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也會不同,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獨特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是改進教學的借鑒。如我校一年級教師在教學《烏
鴉喝水》一課時:因為“鳥”和“烏”,多一點、少一點,學生常常寫錯,老師讓孩子們自己動腦加以區(qū)別,有一個孩子這樣說:“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因此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所以‘烏’比‘鳥’少一點。孩子的見解雖然充滿稚氣卻也獨特,讓學生在牢記這兩個字的同時,有了發(fā)現的欲望。
寫教學中的成功。一節(jié)好課能給人一種自然、和諧的感受,教師要善于捕捉這樣的感受,思考成功的原因。譬如,教學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方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引起教與學共振效應的途徑;設計合理,條理分明的板書;課堂教學中臨時出現的問題以及處理得當的具體措施;先進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的滲透與應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在課堂中應用的感悟;教學方法的革新;學法指導的技巧等等。只有詳盡地記錄這些優(yōu)點和心理,才能在今后的教學中適當借鑒,并不斷總結,推陳出新,教學藝術才能日臻完美!豆鹆稚剿肥且黄獌(yōu)美的散文。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在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學生一遍遍地品讀文中優(yōu)美句段,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睆闹畜w會桂林山水之美。然后提問:“在你的印象中,有哪些地方是如此美妙的?我們也試著用美妙的句子來說說,好嗎?”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
寫教學中的失誤。即使一個教學經驗非常豐富、課堂教學近于完美的教師,在一節(jié)課的某個內容或某個環(huán)節(jié)上也難免出現疏漏失誤,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或教學內容安排不妥,或教學方法不適用,或練習設計難易程度把握不準,或課堂中的生成處理不當,或未針對學生差異區(qū)別對待??所有這些情況,課后要認真思考、分析,找出原因,再通過與學生交流,與同事交流,甚至向專家請教,
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課后及時進行反思,寫下了本課教學失敗的原因在于未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在學生研讀課文時自學提示偏難,未照顧到困難生。雖然自己也俯下身子對部分學生給予點撥,但仍有少數學生學得吃力,未能實現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目標。今后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學有困難的學生。課堂上教師少講、精講,多留時間給學生去思考,去展示。
寫“再教設計”。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教學反思伴隨教師的終身,是每位教師不斷成長成熟、不斷進步的不竭動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既是教者又是研究者,同時是反思性實踐者。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我們就應該強化反思意識,不斷提高反思水平,否則將永遠是一名“教書匠”,難以成為“名師”。
教學教學感悟篇三:古詩教學教學反思
古詩詞教學的幾點反思
古詩詞是我國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國的詩風詞韻陶冶了一代一代的華夏
兒女?鬃诱f:不學詩,無以言“。結合自己多年對古詩詞的教學,談幾點反思。
(一)讓古詩詞回歸“誦讀“之本。千百年來,美讀呤誦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熟讀唐
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吟”。說明誦讀作用重大。古典詩詞是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講究
韻律、節(jié)奏。要體會這種美、必須誦讀。誦讀有理解古詩詞的寫作手法,誦讀有助于觸類旁
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材料,全身心投入作品,展開文本對話。(來自:m.91mayou.com 蒲公 英文 摘:教學教學感悟)讓
學生自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不管秋取哪種形式,都要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以便讀準字
音,節(jié)奏,讀出語氣和語勢。正確的誦讀可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詞的角色, 有利于理
解古語詞的含義,感覺它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調動生活體驗,激起相似的情感。
(二)讓古詩詞回歸人文之本。我國古代的詩人、詞人中有很多是思想家,他們的詩詞體現了許多我們稱之為“傳統(tǒng)”
的東西,它可以內化為“素養(yǎng)”的營養(yǎng)。讓學生學習、背誦古詩詞,不但可以積累典型語文
材料,在心田播下民族文化種子,還有助于他們深化對社會、自然、人生的認識,有助于提
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健康的人格。如“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報國激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傷世感懷。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然、
關注自身道德的完 善,培育高尚的人文精神。
(三)讓古詩詞教學回歸積累。古詩詞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許多精華名句流傳不衰,已
經成為融入人們的生活,我們就當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恰當地運用古詩詞名句,會為文章增色。
為了強化這種意識,可以采取“每周一詩”和“名句對對”的辦法。一周出示學生一首古詩
詞,要求誦讀,或把名句中的上句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對。
(四)讓學生插上想象、聯想的翅膀。具體可以這樣操作:1、引導學生運用畫畫的形式,
將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色和包含的意境細致、形象地描繪在畫紙上,讓學生產生創(chuàng)作的沖動,
滿足創(chuàng)作的欲望。
2、通過讓學生在課外收集作者的其他古詩詞,收集與課文同類內容的古詩詞,收集有相
同意象的詩句、詞句,同樣可以使學生學會聯想,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例如我教王翰的《涼州
詞》時,讓學生聯想其他描寫軍旅生活的詩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盧綸的《塞下曲》、
范仲淹的《漁家傲》,王晶齡《從軍行》和《出塞》等。教王昌齡的《出塞》時讓學生聯想其
他邊塞詩: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3、要求學
生發(fā)揮想象、聯想,運用描寫、敘述等表達方式改寫詩詞,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五)讓學生點燃創(chuàng)造的火花。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他們借助工具書、注釋,
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學生在自主理解的過程中可能會理解錯誤,甚至鬧出笑話,這時我們
就要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火花。積極地加以肯定,以要適當的引導。此外,用“放電影”方式,
同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胺烹娪啊本褪亲寣W生閉上雙眼,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或在老師的誦讀聲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呈現一幕幕古詩
詞所表現的情景,不同的學生就象不同的電影導演。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讓“古老“的詩詞奏響”創(chuàng)新“的凱歌。篇二:古詩教
學反思 古詩教學反思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學習古詩詞一般都是先反反復復地誦讀,再進行語言的品析,進而感受
詩歌的意境。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詩詞的教學僅僅停
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詩句弄得支離破碎,那還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課程標準明確
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一
基本理念指導下備課時設想能否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喚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能否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古詩詞?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準備把前兩首詩的教學在一節(jié)課完成。注重整個學習過程的層次性,
由易到難,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本課兩首《少年行》、《馬》是唐代詩人王維和李賀所作,
前者通過贊美少年的力大無窮,沉重勇敢,智勇雙全的英雄形象,表達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
志向。后者通過描寫馬渴望上戰(zhàn)場,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志向。詩歌風格不同的背后
主要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在學生感知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合作探究去探討這種現象,
從而獲得詩歌鑒賞的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詩、知時論時”。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在課
堂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在課前,根據教學設計,我有針對性地布置學習預習詩人的經歷、感知詩歌的大意。在
上課時學生對詩歌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這種新的詩歌教學方法感
覺很新鮮,課堂氣氛較好。學生踴躍發(fā)言,積極探討,學有所得。一堂課中,學生在兩首詩
歌的比較學習中,感受到了兩首詩歌風格的不同,體味到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取得
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1.本課的教學設計將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詩歌風格不同原因的環(huán)節(jié)之中,這是為
了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對詩歌情感的感悟不能離開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但將詩歌背景放在學習
詩歌之前介紹是否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呢?什么時候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以
什么樣的方式來介紹,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在學習《少年行》這首詩歌時,如何啟發(fā)學生從詩
歌的字里行間自主體會到詩人筆下少年的力大無窮、智勇雙全,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地告訴
學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課文;這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
3.在本課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更多一些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感悟,讓他們大膽地說
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動嘴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體驗,為
學生優(yōu)化學習,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空間。篇三:古詩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反思 篇一:古詩>教學反思《絕句》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
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
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
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
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
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
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的積雪,是遠景。 “含”字運用擬人手法,
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安础,
停泊著,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路途的遙遠。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
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自
己也很喜歡這首詩,本月的明日之星就選擇了這首詩,但上下來卻發(fā)現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整個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欠合理,朗讀指導也沒到位,互動環(huán)節(jié)也沒互動好。說來慚愧,在上這
堂課之前,曾經聽了其他老師上這節(jié)課,她一邊上,我也一邊在想:自己這個環(huán)節(jié)會怎樣處
理,應該怎樣處理。也和師傅討論過某些環(huán)節(jié)該如何處理,如何設計,但在實際的上課過程
中,發(fā)現自己思考的還是遠遠不夠,沒有細細地解讀文本。 在朗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沒有精心處理好朗讀的層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是古詩教學的重點。因此在課堂上要體現朗讀的指導過程。在這節(jié)課上,我也重視了古詩的
朗讀,并設計了多處朗讀,但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卻沒有好好地指導。到課的尾聲,學生本
來讀得蠻好的,并且熟讀成誦了。但我卻提出了讓學生劃一劃節(jié)奏,根據節(jié)奏來朗讀,這就
又回到了淺層次的朗讀上了。課結尾時,學生已經理解了詩的意思了,應該是深層次的指導
朗讀,讓學生在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而不應該只根據節(jié)奏點來讀一讀。
在“初讀”環(huán)節(jié)上,我的要求太高了,初讀便提出了邊讀邊思考詩的意思,問的問題太廣了,
缺乏針對性。其實,“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比绻麑W生真正理解了詩句的意思,
感悟了詩人的感情,斷句就不會成為問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將在朗讀的層次上
多下功夫。 在理解詩句的時候,說出來有些臉紅,自己都沒有徹底弄懂“東吳”的意思,結果一遍
遍地問學生,對于學生的回答,自己也沒給出明確的答案。還有在比較“飛”和“沖”哪個
字用的好時,通過手勢,指導學生理解“沖”,“沖”字點出了方向,學生也明白了。但在指
導朗讀時,我卻讓學生簡單地做著飛的動作讀這句詩,這樣就誤導了學生,還是停留在對“飛”
的理解,而不是“沖”,本來是想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的理解,結果卻成了這堂課的敗筆。
在課上,有個互動的好契機,我沒能及時抓住。一學生讀完詩后,說這首詩寫得很好,用了
對聯,我的第一反映是學生說錯了,應該是對仗。其實現在想想,當時學生想表達的就是對
仗,只是不知道怎么說,當時我只要引導下,學生就馬上理解了,并且能夠在詩中找出對仗
的地方,因為我的愚昧,失去了和學生互動的機會。在今教學中,要多鉆研教材,準確地去解讀教材,把握精要,積極開發(fā)
相關的課程資源,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時代背景沒有應適時出示。我的教學設計將杜甫寫《絕句》時的背景資料放在理解詩句
的含義之后,在拓展的時候才講述了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目的是了解詩意后引導學生感情
朗讀并學習同時期寫得另外一首《絕句》。但效果不佳,學生的反映平平?磥,教師為學生
提供的有助于理解語言文字的幫助,要選用最佳時機,才會取得最佳效果。在這節(jié)課中,我
的板書也沒有在最佳時機出示,板書應該是每篇課文的精華,我在寫“有動有靜”時是在學
生朗讀的時候寫得,沒有利用好板書,板書不應該是為了完成而寫之,應該要對學生的學習
有幫助。這首詩還適合利用副板書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句的意思及寫法,我在設計時沒
有合理周詳地考慮。 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除了上面所說的,還有許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譬如說,在認真
聽學生回答,及時作出反應這方便還很欠缺,對學生的>傾聽還不夠;粉筆字也需要再花
時間、精力去苦練;對學生的學情了解的還不夠;教學時間還應掌握好,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語言的力度不夠,渲染的氣氛不到位,沒有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課文中,削弱了>語
文教學的人文性??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弊鳛檎Z文教師,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愛上古詩!在今后
的工作中還是要不斷磨練自己的教學基本功,下功夫苦學,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勤學
好問,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達到師傅那種應用自若的狀態(tài)。學無止境,
繼續(xù)加油! 篇二:古詩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對于我來說總是覺得枯燥無味,備課時無從下手,上課時又覺得沒有內容可
講,每次的古詩課上都是老師的一言堂,總是覺得這種文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內容
又單調,自己給學生說說,學生會背會默寫就算了。在我讀了《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做小主人》
中“古詩教學”這一章以后,我對古詩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該文從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
理解能力、總結提高三個方面,全面、系統(tǒng)地講解了古詩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們自主學習的
學習方法。文章中經典的理論、生動的案例、具體的指導,猶如一盞指路燈,使我豁然開朗。
重新審視古詩教學我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
一、學習古詩必須改進教學方法
1.提倡不求甚解 古詩用字凝練意境深遠。小學生學習古詩重在積累,從積累中感悟,從積累中培養(yǎng)語感。
小學生理解能力差,但記憶力特別強。所以在學習中重在讀,而不在于“懂”,教師在課堂上
重于指導,而不在于“講”。學生會背不一定理解得準確,但在腦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終
生受益。
2.開展多種活動 古詩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點,教學時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生動
活潑的學習活動。如根據詩意,組織學生表演、繪畫、改寫等,把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
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還可以定期開展背詩比賽,通過活動,增進對詩詞的理解,培養(yǎng)
學生的學習興趣。
3.鼓勵學生仿寫 這里的“仿寫”并不是讓學生寫古詩,而是讓學生躍躍欲試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嘗試著
寫詩。古詩講究格式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好奇心強,樂意模仿?梢砸龑W生把在
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模仿詩人的樣子寫下來,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
的寫作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古詩是語文教學的好教材 通過學習這一章的內容我從新品味詩句深深地體會到古詩經典無一不是作者敏銳的觀察
力,豐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的集中體現,因此學生學習這些古詩,無疑是為他們
提供良好的寫作范例。
1.學觀察 如《題西林墻=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詩人觀察廬山所獲
得的直觀感受!皺M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大嶺;“側看”廬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峰!斑h”、
“近”、“高”、“低”,都是指詩人觀察角度的變化,“各不同”則是對廬山千姿百態(tài)的概括描
述。詩人從不同的觀察點不僅寫出了廬山的突出特征,而且還從哲理的角度提出了一個認識
事物的原則:要了解、掌握事物的真相、本質,必須擺脫限于一時一地的片面性。在以后的
學中我可以讓學生通過品味這些詩句體會到觀察事物不僅應細致,而且要邊看邊想,在寫作
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2.學想象 創(chuàng)新源于想象。學習古詩中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如“飛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突出了瀑布之高之長,氣勢磅礴,
讀后憾人心魄,如臨其境。學習這樣的古詩,讓學生體會古代詩人的立意的新奇、構思的巧
妙、想象的豐富、意境的深遠,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而且對于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激發(fā)他們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起到積極的作用。
3.學語言 古詩語言精練、含蓄、優(yōu)美,是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范本,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
岸”中的“綠”字,歷來受到贊嘆,把這個字換成“來”、“到”、“入”、“過”、“滿”等字也
通順合理,但都不如“綠”字有形有色!熬G”寫出了春風有色,它染綠了江南,給人一種鮮
明的形象感,讓人仿佛看到綠茸茸的細草鋪滿江岸,看到萬物爭春的生動場面。引導學生領
會詩人對用字的精心選擇和設計,對他們作文的遣詞造句,無疑有很大幫助和啟迪。
三、古詩是品德教育的切入點
1.通過學習古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首首精練的古詩,不僅是詩人才華橫溢的結晶,也是他志向高遠的體現,在我們熟知
的唐宋詩人中,有立志為國馳騁沙場的辛棄疾、王維;有憂國憂民的杜甫、陸游;有藐視權
貴的李白、蘇軾??他們的作品處處體現著高尚的情操和愛國的情懷。生活中的南宋詩人陸游,
臨終前寫下了《示兒》這首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
無望告乃翁!倍潭痰陌藗字,道出了詩人對抗戰(zhàn)事業(yè)的滿懷必勝信心,其殷殷的愛國之情懷,
讀了無不使人動容。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正是現代小學生品德教育中需要加強的。引導學
生學習這些詩詞,無疑是在學生心目中,植下了愛國之根,注入了民族之魂。
2.通過學習古詩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 古詩是一種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學生品位,培養(yǎng)審美能力有著
重要的意義。中華文化向來崇尚清高雅潔之美,古詩中也注入了這種尚清意識!安灰丝浜
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托物言志,表現了堅定
的志向,歌頌了高尚的品格。引導學生讀這樣的詩,為他們提供了擺脫低俗文化的不良影響,
進一步提高了審美水平。 總之,我要在以后古詩教學中充分借鑒“古詩教學”中的教法與學法,緊扣語文課標的
精神,努力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書聲瑯瑯,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充分地寫,真正做
到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到讀書、寫作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使古詩
教學生動有趣,異彩紛呈。 篇三:古詩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我就覺得古詩是很難上的,短短的幾句詩要深入的挖掘、拓展開來,讓學生
去體會、感悟,實在是太難了。平時也很少聽到古詩這樣的公開課,只知道在新的課程標準
的要求下,更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誦讀的能力和想象力,
加深理解和感悟,獲得思想的啟迪,使學生真正享受到審美的樂趣。新課程下的古詩課堂,
不提倡原本的逐字逐句的翻譯,要求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去自主感悟,達到一種無痕的教
學效果。說歸說,可做起來實在是難。 在一次研討課上,原本想選篇閱讀課文上,可是想既然古詩是我一直很困惑怎么去教學
的一種文體,不如就選古詩吧,這樣也是一次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好機會。各位老師在聽了我
的課后,對一些方面做了一定的肯定,讓我從理論到了實踐,對古詩教學也有了一定的目標。
特別是大家指出了教學中的一些不足,讓我從中受益匪淺。 首先,讓我知道了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要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在課堂開始導入古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是以圖片的形式導入,繼而介紹古詩的作者以及寫作的背景。
這首詩主要就是讓學生感悟詩人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的>孤獨、寂寞的心情,從而體會王維思念自己家鄉(xiāng)的親人的思想感情。在導入時,雖然我介紹了重陽節(jié)是個萬家
團圓的日子,一家人要聚在一起登高、喝菊花酒、賞菊、佩帶茱萸等。但在這個方面我是一
筆帶過,如果我能以圖片或其他的形式讓學生去了解這樣一種場景,那么就會在不知不覺中
為下面的教學做了一個鋪墊,也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到王維的“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情。 其次,對詩歌的理解上,學生一直停留在淺層次,而我沒有適當的去引導他們向深層次
挖掘,從而使學生沒有完全的理解詩意,讀的效果也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從知背景,
知試題,知詩意等,我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我卻沒有考慮到孩子們心中的需求并不只是停
留在表面。對于詩中“獨”、“異”、“倍”、“遙”、“少一人”等一些重點字詞,孩子們都能夠
大體的理解。但就如老師們提出的那樣,“遙”到底是有多“遙”?這時候,可以通過地圖讓
學生體會到遙的距離,從而更好的感知王維在離家?guī)啄甑臅r間中的那份孤獨和寂寞!吧僖蝗恕
少的到底是誰?如果你是作者的親人,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這些問題都可以在課堂中幫助
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意,體會感情。通過這次研討課,我也初步知道了在教學古詩時的一些技巧。古詩重在讀,特別是對于
三年級的學生,他們還沒有具備一下子就能分析詩意的能力。所以先要讓學生知道古詩的節(jié)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