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縣幫東銅鉛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8-06-2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要:云縣邦東銅鉛礦區(qū)位于滇西著名的“三江”成礦帶中南段云縣境內東側的瀾滄江邊。賦存于響水~邦東背斜南部傾伏端三疊系上統(tǒng)小定西組第二段(T3x2)中下部的安山巖、安山玄武巖、玄武巖、硅化玄武巖中,共發(fā)現(xiàn)8條礦體,礦體受地層、構造控制明顯,具有較好找礦前景。
關鍵詞:云縣邦東銅礦;構造控礦;找礦前景。
1.礦區(qū)地質背景
邦東銅礦區(qū)位于滇西著名的“三江”成礦帶中南段云縣境內東側的瀾滄江邊。三江成礦帶是全球三大銅成礦帶之一的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帶。近十多年來,在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多個巨型斑巖型銅礦和中溫熱液型多金屬礦床。展示了重大科學研究意義和找礦前景。三江帶也必將成為我國多金屬礦產開發(fā)的后備基地[1~2](莫宣學等,1998;陳毓川,1999)。
區(qū)域上該成礦帶內銅、鉛礦點密集,主要分布于棉花地~張導山復式向斜的東翼,受瀾滄江斷裂和拿魚河斷裂的控制。礦點沿次級斷裂及火山巖帶呈南北向展布,目前已知的礦床(點)由北向南有:果園銅礦床、老祁村銅礦點、忙亞銅鉛礦點、云縣邦東銅鉛礦床、平掌銅鉛金礦化點、壩子街銅鉛礦點、查家村銅礦點、官房銅礦床、云縣南信河銅礦點、景東文玉銅鉛礦床等[3]。
2.礦區(qū)地質特征
2.1礦區(qū)地層
出露地層主要有第四系、侏羅系中統(tǒng)花開左組下段、三疊系上統(tǒng)小定西組、中統(tǒng)忙懷組(圖1)。
中侏羅統(tǒng)花開左組下段(J2h1):分布于礦區(qū)的西側及南端,為一套海陸交互相-陸相沉積的紅色地層。
三疊系:在區(qū)內廣泛出露,面積約占礦區(qū)總面積的90%,是礦區(qū)內的主要地層單元,為一套酸~中基性火山巖系。
2.1.1三疊系上統(tǒng)小定西組(T3x)
與上覆侏羅系地層呈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觸,按巖性的不同從上至下可分為四個巖性段。
(1)第四段(T3x4):分布于礦區(qū)南部的蜈蚣山山頂一帶。頂部巖石為灰紫色、紫紅色凝灰質砂巖、安山質巖屑凝灰?guī)r,局部地段呈中厚層狀產出,在凝灰?guī)r中可見較多的安山巖團塊,形似角礫狀;中下部為灰紫色玄武巖、安山玄武巖,巖石中見綠簾石化;底部為瓦灰色、灰綠色氣孔杏仁狀玄武巖,形似爐渣狀,巖石中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強烈。厚度大于50m。
(2)第三段(T3x3):分布于礦區(qū)南部及大岔河西側,頂部為薄層灰紫色、灰紫色凝灰質砂巖、粉砂巖,紫紅色凝灰?guī)r、安山質巖屑凝灰?guī)r;中部為灰綠色、暗綠色玄武巖、硅化玄武巖、安山玄武巖,巖石中主要蝕變有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底部巖性為灰綠、灰紫色致密塊狀玄武巖、安山玄武巖,巖石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多見石英團塊及石英脈、方解石脈充填其中,呈網(wǎng)格狀產出,該段巖石中局部含礦,是礦區(qū)的賦礦層位之一;厚度60~300m。
。3)第二段(T3x2):分布于大岔河及打廠河一帶,為礦區(qū)的主要含礦層,頂部石為灰紫色凝灰質砂巖、紫紅色安山質巖屑凝灰?guī)r;中部為紫紅色安山玄武巖、安山巖夾灰綠色、黑灰色致密塊狀硅化、酸鹽化玄武巖。后期蝕變明顯,常見有綠泥石化及碳酸鹽化、硅化。厚度100m~450m。
(4)第一段(T3x1):上部巖性為紫紅、灰綠色安山質巖屑凝灰?guī)r、暗綠色致密塊狀玄武巖、氣孔杏仁狀安山巖;中部為致密塊狀安山巖夾角礫狀安山巖、安山質凝灰?guī)r;底部為灰綠色角礫巖,角礫成分為石英斑巖、流紋巖。厚度大于200m。
2.1.2中統(tǒng)忙懷組(T2m)
為流紋斑巖、流紋質凝灰?guī)r、石英斑巖。
2.2構造
礦區(qū)地處張導山復式向斜的東翼,響水~邦東背斜的南部傾伏端,斷裂、褶皺均較發(fā)育,總體表現(xiàn)為一個主體復式背斜褶皺、多組斷裂相互疊加、切錯的構造格局。
2.2.1褶皺
響水~邦東背斜:南起平掌村,北至趕羊村西,軸向為N25°E,軸面西傾,南部軸跡沿打廠河溝谷出露,過小尖山后,北端基本順大岔河延伸,圖幅范圍內全長3.90km,向南傾伏。背斜核部地層為三疊系中統(tǒng)忙懷組上段(T2m2),兩翼為三疊系上統(tǒng)小定西組(T3x1、T3x4),再向后被侏羅系中統(tǒng)花開左組下段(J2h1)的紅層覆蓋。東翼地層產狀120°∠43°,西翼地層受蜈蚣山短軸向斜及大岔河短軸背斜的影響,次級撓曲較為發(fā)育,產狀為305°∠45°。該背斜對區(qū)內銅鉛礦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銅鉛礦化(體)賦存在南傾伏端,軸部斷裂(F1)旁側。
蜈蚣山向斜:位于礦區(qū)南部蜈蚣山一帶,為一短軸向斜,軸向N33°E,軸面西傾,長約900m,出露寬約240m。軸部地層為侏羅系中統(tǒng)花開左組下段(J2h1)及三疊系上統(tǒng)小定西組(T3x4),兩翼為上統(tǒng)小定西組(T3x3~T3x1)。東翼地層產狀280°∠35°,西翼產狀100°∠45°,兩翼基本對稱。
大岔河背斜:位于礦區(qū)西側大岔河一帶,軸向N20~ 40°E,基本順大岔河延伸,軸面總體向西傾,長840m,寬120m~300m,為一短軸背斜,南部傾伏于侏羅系中統(tǒng)蓋層之下。軸部地層為三疊系上統(tǒng)小定西組(T3x1),兩翼為小定西組(T3x2、T3x3)。西翼地層中的小定西組(T3x2)為礦區(qū)的主要含礦層,軸部旁側的次級斷層、裂隙是銅鉛礦化的主要富礦部位。
2.2.2斷裂
礦區(qū)內的斷裂有近南北向的F1、F9,其中F1為主要控制性構造,在F9的夾持部位,銅鉛礦(化)體較為富集。
打廠河斷裂(F1):為礦區(qū)的主干構造,出露于響水~邦東背斜的軸部,從南向北縱貫全區(qū),地貌上顯現(xiàn)出長條形溝谷及大山丫口,圖幅內長約5km。斷層產狀為285°∠73°,斷層性質為正斷層。
F9段裂:為礦區(qū)的主要控礦構造,斷層產狀為290°∠72°,長約310m,為一壓扭性斷層。地表掩蓋大,出露不完整,深部工程揭露破碎帶寬約15m,其中見有紫紅色斷層泥、斷層角礫及石英團塊形成的構造透鏡體,長約2m,寬0.2m~1.2m。硅化、方解石化、綠泥綠簾石發(fā)育。該斷層是一導礦構造,旁側的裂隙--破碎帶是重的儲礦構造,常形成網(wǎng)脈狀、角礫狀和浸染狀銅鉛礦石。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