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人物命運與歷史反思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 要:《白鹿原》是一部講述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幅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歷史長卷。作品描述了渭河流域關中地區(qū)自1911年辛亥革命發(fā)生后清王朝最后一個皇帝退位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這風云變幻、動蕩不安的的近半個世紀中,白、鹿兩家三代人的人生軌跡。本文通過對朱先生、黑娃、田小娥這幾個人物形象命運的分析,發(fā)現中國歷史的恒久性本質。
關鍵詞:人生軌跡;人物命運;歷史反思
一部小說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主要看作者能否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闡述自己對歷史和社會的見解。作為矛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白鹿原》對人物的塑造已經達到了經典的高度,是陳忠實歷時六年完成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并被作者自己稱為:一部死后可以墊棺作枕的書。
《白鹿原》塑造的每一個人物都極其的鮮活生動,錯綜復雜的人物脈絡,宗族關系和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都躍然于紙上。二十世紀的中國是一部中華民族的革命史、斗爭史,“水深土厚,民風淳樸”的白鹿原不可避免的卷入了這場革命的洪流之中。而書中人物的悲劇命運成了當時歷史發(fā)展條件下的必然。
一、《白鹿原》中的人物悲劇命運
。ㄒ唬、末代大儒朱先生
朱先生的出現猶如白鹿原茫茫眾生的一股清流。革命洪流的的亂世之中,人人都盤算著為自己謀取或大或小的利益,大到希望尋求一官半職,光宗耀祖;小到昏昏度日以求獲得放縱的快感。只有朱先生一心只讀圣賢書,身體力行儒家的“仁愛”思想,并把“兼濟天下”的主張發(fā)揚光大。
朱先生是儒家思想的踐行者。他以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影響著白鹿原上的每一個人,并且處處為原上的人們的生存思索著,關注著原上每一個人的命運,親自擬寫了《鄉(xiāng)約》作為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通過這種方法使儒家的“仁義”思想再一次獲得了釋放,成為原上民眾精神的典范。小說中白鹿這一神秘事物與朱先生密切相關,朱先生病危之時,朱白氏拍了一巴掌,驚奇的宣布道:“只剩下半根黑的啦!上半截變白啦,下半截還是黑的—你變成了一只白鹿”。朱白氏正打算正打算讓兒媳把孩子抱進屋子坐到炕上去,忽然看見前院里騰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飄過屋背便在原坡上消失了。白鹿的消失宣示了朱先生生命的終結。不難發(fā)現朱先生便是作者筆下白鹿精靈的化身。他的出現像白鹿一樣神奇,最終又像白鹿一樣神奇的消失,情節(jié)的安排給朱先生的人物形象蒙上了一層神秘主義的面紗。
從白鹿的出現與消失,使儒家固有的思想文化體系受到沖擊,價值觀念也產生了異變。朱先生仿佛一個站在歷史的角落里思索的智者。正如張林杰在其文中描述的:“他始終在人聲鼎沸的世界里保持了一份洞若觀火的超然,以永恒的天理去衡量現代史”。
作者仿佛把所有美好的字眼都用到了朱先生身上,將朱先生的形象轉化為民族文化中強大而美好的部分,甚至關系到整個民族的興衰存亡。然而這位傳奇人物的際遇卻使人心寒,滿懷熱情的去南國講學卻未受到應有的尊重,從南國歸來后的朱先生,惶惶若喪家之犬,乘興而去,大敗而歸,一系列的義舉都無疾而終。朱先生的際遇毫無懸念的毫無懸念的詮釋了近代史悲劇的必然。
(二)、黑娃—自由的向往
黑娃是書中一個重要的一個重要人物,為自由與命運而抗爭的斗士。
黑娃的父親是一名長工,從小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他的父親是位地地道道的莊稼漢,更是一位“好長工”,滿足于被主人的賞識。身具反抗意識的黑娃并不像同父親一樣辛苦勞作為他人而活,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壓抑。黑娃是一個對人生有著向往和追求的小人物。他認為父親辛苦勞作的土地是白家的,收割的莊稼是白家的,雖然嘉軒叔讓他白孝文白孝武兩兄弟一起一起去上學識字,但那是東家好心的施舍。財東家的兆鵬可以輕松吃到冰糖和水晶餅,但是他沒有,低下的生活環(huán)境時時刺痛著黑娃的心,并使他的自尊心遭受巨大的打擊。因此他寧可去到不熟悉的地方辛苦的當麥客,也不愿安逸的生活在白家的陰影里。他把田小娥帶回白鹿原,成為第一個沖破封建枷鎖實現婚姻自由的人。黑娃不顧一切的參加“風攪雪”運動,第一個掄起大錘把祠堂里的“鄉(xiāng)約”砸掉,把河南反動軍閥強搶的軍糧燒毀,雖然黑娃這一切的革命行為是非理性的,并帶有一定的報復性質。但每一件驚心動魄的舉措無不表現了黑娃對自由的向往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無論是參加國民黨,落草為寇還是起義反正,他始終找不到自己的真正位置,他的靈魂在動蕩起伏的原外世界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所,身份得不到認同,意味著生存價值的失落。因此,他沒有能夠成為涅槃的鳳凰,逐漸的迷失了自我,最終無奈回到生養(yǎng)自己的白鹿原,那個曾拼命逃離的地方。這個小人物的抗爭之路,敲響了一曲弱者反抗的壯美挽歌。
。ㄈ⑻镄《稹灸艿呐涯
如果說黑娃是不甘于底層的生活向往自由而挑戰(zhàn)鄉(xiāng)約的宗旨,那么田小娥則是依著生理本能的基本要求而背叛鄉(xiāng)約。在儒家的禮教中,女子應遵從三從四德,在男權統(tǒng)治的社會里,女性的命運除了依附就是被脅迫。田小娥被賣給郭舉人做小妾后受盡不為人知的屈辱,雖因私情與黑娃結為了夫妻,擺脫了性奴婢的命運,卻因沒有遵循三從四德得不到家族的認可。她原本只想和黑娃艱難度日過普通人的生活,卻因黑娃參加農民運動被追捕而再次被拋下。為了生存成為鹿子霖發(fā)泄獸欲的工具和陷害白孝文的武器。
田小娥追求性的解放,這與當時的世俗社會是格格不入的。她用自己的一生無聲的反抗者,反抗者阻止自己追求幸福的禮法,反抗著摧殘自己的男權社會,反抗著坑害自己的封建社會。然而這反抗的一生最終卻終結在鹿三的利刃之下,結束了這悲劇的一生。
(二)、人物悲劇命運的歷史反思
毫無疑問,人,是古往今來一切文藝研究和表現的中心。然而唯有馬克思主義才真正的找到了界定人和研究人的正確途徑。從感性的“自然存在物”到“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主體,再到現實的“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始終堅持研究“從事實際活動的人”。這種唯物的、辯證的、歷史的立場和思想方法,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方面始終能從世界、社會、歷史的多重聯系中把握人的多重本質及屬性。
《白鹿原》人物死亡的描寫展示了白鹿原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如同一支綻放的凄美之花。眾多人物的死亡描寫具有鮮明的特色,又賦予了小說厚重深邃的思想內容,沉郁的風格,體現作者熾熱的生命情節(jié)。深刻解讀《白鹿原》中人物命運及最終死亡的描寫對于當時歷史的反思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當地當時貧乏的生活條件和閉塞的交通,使白鹿原上的人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孩子們受不到好的教育,因而形成眼界的低下。像鹿兆鵬、白靈這種受到良好教育,擁有開放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優(yōu)秀人物不被大家所接受。書中描寫的種種情形無不真實的反映了渭河平原落后的生產生活條件,最重要的教育也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白鹿原這片神奇的土地既接受文明又藏污納垢,封建的思想和道德文明化為鄉(xiāng)規(guī)村約民俗,滲透進一代又一代人民的血肉中。小說中的人物都是悲劇人物,而他們的悲劇又是時代的、社會的、歷史的必然。作者正是通過人物悲劇命運的表現,來反映生活和歷史的演變過程的。
結語
文學永遠是一個向歷史和時代敞開的話語空間,而如何書寫革命歷史是一個眾說紛紜的文學話題!栋茁乖分畜w現的對革命歷史的理性思考、對革命經驗的辯證吸收和對歷史問題的全面反思對廣大讀者都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73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楊旦云:《白鹿原中“白鹿之殤”的悲劇探源》,第四頁,文教資料,2007年第19期.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yè)大學藝術與服裝學院)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