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珊:反右后的北大
發(fā)布時間:2020-05-23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反右前后的北大仿佛是兩個北大,盡管頭頂?shù)奶爝是同一個天,腳下的地還是同一片地。
之前還有民主、自由、活潑的氣氛,是相對平穩(wěn)、講理性的時期 。之后便是對人性、人權(quán)和文明的蹂躪或摧殘。
記得1956年黨中央提出“向科學進軍”的口號,知識和知識分子受到尊重。據(jù)說在一些大飯店有幾張鋪著白桌布的餐桌,那是專門供有證的高級知識分子就餐的地方。(這種做法估計是向蘇聯(lián)學來的)
很遺憾,這種講理性的日子很短暫。黑格爾說過:“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都是理性產(chǎn)生出來的!
如果1956年的政治秩序和總路線,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中間沒有熱昏的反右,沒有“三面紅旗”,沒有“十年文革”,今天的中國會是多么強大和繁榮!“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的時間就不是2003年10月,而是1973年10月或1983年10月。
反右后北大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相當緊張,都不敢說心里話。這是全國知識界“驚弓之鳥”狀況的一種反映。當時知識分子顧慮重重,不敢說話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因為“一切離開社會主義的言論行動都是錯誤的!保ㄔ鯓硬潘悴浑x開呢?)
于是天下只有一種聲音。全來自一個人。一個人的大腦可以代替億萬個大腦嗎?
當時整個知識分子被定性為“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所以日子很不好過。大學生也不例外。記得每個系每個班級都展開了討論:“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為什么屬于剝削階級?”
這個政治標準或命題是毛澤東在1958年3月成都會議上提出來的:我國當前還存在著兩個剝削階級和兩個勞動階級。兩個剝削階級:一個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殘余和資產(chǎn)階級右派;
另一個是民族資產(chǎn)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兩個勞動階級:工人、農(nóng)民。
今天來看,對知識分子(包括大學生)作這樣的總體估計和劃分是錯誤的。這是知識分子日子不好過的總根源。其實黨內(nèi)不少人并不同意這一評估。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和李富春便是和風細雨派。(他們都是留法學生)這個溫和派代表的是理性。今天的改革開放也是理性的產(chǎn)物。1962年春,國家科委、文化部和戲劇家協(xié)會在廣州分別召開會議(合稱“廣州會議”——在當時此次會議精神是很鼓舞知識分子的)。周總理、陳毅元帥在兩個會上作了關(guān)于知識分子問題的重要講話,在調(diào)整黨的知識分子的政策上可以看成是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反右前,大學畢業(yè)生一年轉(zhuǎn)正后的工資是62元。反右后,工資降為56元。這大概也同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的總評估有關(guān)。降工資是懲罰。
關(guān)于反右后的北大,我想分以下幾個方面作些回顧:
一、勞動鍛煉是知識分子改造的根本道路
反右前,北大學生也下鄉(xiāng)勞動。反右后,下鄉(xiāng)勞動就更頻繁,而且性質(zhì)有些不一樣:帶有懲罰色彩。
北京十三陵水庫和密云水庫都有我們?yōu)⑾碌暮顾。勞動強度特別大,住帳篷,吃窩窩頭和咸菜。白飯和饅頭的比例較小。
6年北大時期,我跟隨班級下鄉(xiāng)勞動(每個學期都有一定的天數(shù)),足跡遍及北京的不少郊縣。課堂學習時間減少了,直接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多了,畢竟也是件好事。
不過政治學習、討論卻浪費了我的許多青春歲月,內(nèi)心抵觸情緒很大。比如勞動之余,晚7點到9點是班級分組學習。討論題目是:
為什么說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有兩面性?
在脫胎換骨的艱苦過程中,體力勞動為什么是必要的?
為什么強調(diào)學生“要在勞動中畢業(yè)”?
為什么強調(diào)學生要拜農(nóng)民做老師,把農(nóng)村當作課堂?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該如何去看待上述問題呢?首先我不贊成當年學生下鄉(xiāng)參加體力勞動的大前提:帶有強迫、監(jiān)督和懲罰的性質(zhì),因為勞動鍛煉才是知識分子改造的根本道路。
如果是在一種自由、寬松、自愿自覺的心態(tài)和氛圍中去鄉(xiāng)下,和農(nóng)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那情況會是另一個樣子。這對文科學生的成長是有益的。(不過勞動時間不必過長)
其實1993年我在德國一有機會就同德國農(nóng)民交談,拉家常,了解他們的情況。9月,我出于自愿,參加一戶農(nóng)民收割甜菜的田間勞動。其實他一年大半時間是干別的工作。農(nóng)活成了他的副業(yè)。農(nóng)忙時,他才請三四個來自波蘭的臨時工作為幫手。作為對我的報酬,我只要求在他家吃一頓正宗的德國農(nóng)家飯。在他家,我讀到一份《農(nóng)民報》。有個標題給了我難忘印象:“農(nóng)民的貧困是整個民族的不幸!”
這是古今一句至理名言,同樣適合中國。農(nóng)民是國家、社會的基礎(chǔ)。農(nóng)民負擔過重,民不聊生,社會能長治久安嗎?
中國農(nóng)民如果生活不下去,大城市能夜夜卡拉OK?朱元璋的話是對的:“民急則亂”。這也是當代中國最大問題。
二、向黨交心,個個爭做左派
反右后,各種名目繁多的政治運動是一個接一個,我的內(nèi)心一直很反感,抵觸情緒很大,但不敢流露出來,因為一流露,便會有一頂可怕的帽子扣下來:反黨反社會主義。最輕的一頂是:對社會主義不滿。
許多年,在我頭上一直戴著這頂無形的政治帽子。其實我是對極左路線——階級斗爭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表示反感而加以藐視。不過什么都深藏在心里。我深知暴露出來的災(zāi)難性后果。當年我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彭德懷悲劇的內(nèi)幕。
按個性類型或叫天性,我原是外向型。反右后,我漸漸成了內(nèi)向型性格。比如,我再也不走進舞廳。當然反右后北大周末舞會也少多了。許多學生的心理都受到了創(chuàng)傷。沉重、沉默代替了反右前的開朗和活潑。--我只是其中一個例子。不少師生的心理扭曲了,他們在演戲。
漸漸轉(zhuǎn)為內(nèi)向型對于我的猛省、成長和走向“世界哲學”也許是一件好事。因為黑格爾說過:“精神的事業(yè)就是認識自己!庇终f:“在精神解放自身、達到自我意識的途中,須有許多曲折的道路。”當我讀到黑格爾這樣一個哲學命題的時候,我的內(nèi)界受到了一次極大震動:“哲學開始于一個現(xiàn)實世界的沒落!保ā墩軐W史講演錄》)
黑格爾還說,古希臘哲學家大都成了偷閑者,逃避到“自己的思想世界里去”。
我不敢把這些說法寫進讀書筆記本,因為政治運動一來,會把它上綱上線,打棍子,扣帽子。何況學生宿舍的一切(包括上了鎖的箱子)都在嚴密監(jiān)視之下。
比如1958年5月有一天我在吃晚飯前突然回宿舍拿一樣東西,我驚訝地看見同班同學L.L.正在上鋪翻查我的書籍和本子。我在這時候回宿舍是出乎L.L.意外的,她連忙對我說:
“我是檢查你的鋪位是不是有臭蟲!”說這話時,L.L.同學的臉紅了。
我永遠忘不了這件事。在反右后的北大,這種情形決不是個別現(xiàn)象。知道我的處境,我便越加小心,也更加退向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深處。這退,正是哲學。
不久我讀到慧能和尚對傳統(tǒng)“禪定”的新解釋:“外離相曰禪,內(nèi)不亂曰定!保ā秹(jīng)》)
按我的理解,相,即外部現(xiàn)象世界,即外在境相。該命題是說:內(nèi)心不為外在的境相所支配、所左右為禪,而內(nèi)心一片寧靜,不散亂,則叫做“定”。
這樣對“禪定”的解釋便成了我構(gòu)筑我的世界觀——內(nèi)心堡壘或要塞——的最初幾塊花崗石的基石。我是如獲至寶,活學活用,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保梗担改甏,即反右后的第一個春天,北大校園的政治空氣是令人窒息的,壓抑的。人與人的緊張、不正常的病態(tài)關(guān)系同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春光明媚,形成了強烈反差或?qū)Ρ。今天回過頭去看20多年的階級斗爭絕大多數(shù)是人為制造出來的。潘漢年是冤假錯案。當然還有對劉伯承元帥資產(chǎn)階級軍事路線的批判,以及對粟裕、鄧子恢和彭德懷的批判。至于發(fā)展到十年文革,人與人斗更是登峰造極,無以復(fù)加。
。保梗担改晔侨珖l(wèi)生工作“大躍進”的一年。北大不是世外桃園。講衛(wèi)生其實是件好事,但把它也涂上了一層濃濃的政治色彩,我就反感。好多次我同班干部發(fā)生沖突。
當時的口號是徹底消滅四害,即蒼蠅、蚊子、老鼠和麻雀。衛(wèi)生檢查團爬上我的鋪位用手指去死角摸一摸,只要發(fā)現(xiàn)有一點塵埃,馬上就要我重新搞一遍。
反右后的北大,凡事都搞群眾運動,不允許有個性存在,不允許有個人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這才是我同外部現(xiàn)實世界最大的矛盾和沖突。
正是這尖銳的沖突和矛盾加上失戀才促使我走向“世界哲學”,進一步退向自己的內(nèi)心。因為現(xiàn)實世界沒落得越多,越徹底,我的哲學世界就升起得越多,越廣大,越深邃。兩者成正比。
記得當年衛(wèi)生運動提出的口號都是一些不切實際的浮夸:
男女老少,人人動手,天天撲打,早晚行動,各系各班級每周要檢查。
我說,不要搞形成主義,每天搞得學生坐立不安,心靜不下來,到處都是亂哄哄的,哪像個學校?
我這番言論自然遭到批判。
1958年早春,各系各年級要“人人制訂規(guī)劃,個個爭做左派”。又是采取群眾運動的形成。班上的右派也訂規(guī)劃,不過叫加緊改造好,爭取早日摘掉帽子。
這年3月,北京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一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自我改造促進大會”,號召知識分子在思想改造上來個大躍進,把知識拿出來,把力量使出來,把心交出來,貢獻給人民,貢獻給黨。不久北大便開展了披肝瀝膽向黨訴衷曲的“向黨交心運動”。
我也被迫“交心”。只說些表層思想、不痛不癢的問題,不敢把自己的核心想法和盤托出來。我的根本看法是:學生應(yīng)以學習為主,不必參加過多的政治運動。因為北大不是黨校,畢業(yè)后不是政工干部。
在我看來,所有的一切,都在演戲。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只好沉默,進一步退向自己的內(nèi)心。我記起英國有位詩人的一句名言:“吾心于我即一王國!保ǎ停停椋睿洌簦铮停澹幔耍椋睿纾洌铮恚椋螅
王安石有言:“世之所重,圣人之所輕;
世之所樂,圣人之所悲……圣人內(nèi)求,世人外求!
6年北大時期,我只學會了一件事:追隨古今中外圣人,退向自己的內(nèi)界,看重內(nèi)求,不講外求。好幾年的閱讀我把這些至理名言看成是一塊塊花崗石,我把它們排列組合起來,構(gòu)筑成我內(nèi)心的一座堅不可摧的碉堡,足以抗擊外界一系列政治運動的干擾和傷害。
我認為外界是病態(tài)的,非理性的,瘋狂的;
而我的內(nèi)界則是健康的,符合理性的,正常的。
三、插紅旗,拔白旗
也是在1958年春,學校又開展“興無滅資,大破大立”以及“搞臭資產(chǎn)階級個人主義”的政治運動。有些教授也頭腦發(fā)熱,進行自我揭露、批判,把自己臭罵一頓。系里和班級提倡既引火燒身,也放火燒別人,大家相互燒,上下一起燒,黨內(nèi)外一起燒!盁,即批判,即人斗人,既罵自己,也罵別人。
那個年代是政治口號滿天飛!安寮t旗,拔白旗”是當時一句很典型的口號。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作用已達到了瘋狂或登峰造極的地步。全國人民好像可以不種田,不開動機器,不學習文化科學知識,不走進實驗室,只要高呼政治口號,一個接一個,便可建成共產(chǎn)主義天堂。
不少教授被點名批判,說他們是資產(chǎn)階級“大白旗”,是躍進大路上的擋道者,要同他們展開不調(diào)和的斗爭。
那是千百萬人的尊嚴被掃地出門、完全喪失的歲月。
當時不僅有“大白旗”,學生中也有“小白旗”。每個班級都有。見白旗就要拔。我也是拔的對象。
。保梗担改瓿醵,一日下午,我回到宿舍,看到有張大字報貼在我的床頭。
“趙鑫珊,醒醒吧,不要再在白專道路上執(zhí)迷不悟地走下去了!”
在當時,學生用功讀書是有罪的。——這種情形,這種世界,不是病態(tài)是什么?
反右前,大小圖書館和各閱覽室都是座無虛席,日夜燈火通明。用完早飯,上千名學生往教室、圖書館匆匆趕去,生怕沒有座位。
有不少學生很細心,用布袋把捷克造的洋磁碗套進去作為一個附件掛在書包上,所以隨著匆匆的步伐,便會發(fā)出一種響聲,也是燕園一道風景。有的同學不僅在圖書館自己占了個位置,還替女友或男友占上一個座位。自從“插紅旗,拔白旗”運動開展以來,圖書館一下子變得空蕩蕩的。因為學生怕被扣上一頂政治帽子:只專不紅的白旗。那日子可不好過。
學校里的學生不敢讀書,怕批,這種現(xiàn)象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罕見的!后來發(fā)展到十年文革,便成了這個荒謬透頂?shù)拿}:知識越多越反動。
“拔白旗”運動持續(xù)了一段時間,非常傷學生。記得大圖書館一個晚上只有三五個學生。這種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的局面能說是正常嗎?做學生的不敢念書,農(nóng)民不敢種地,工人不敢開機器,這種社會不是病態(tài)是什么?
這是我最痛恨的極左思潮。少數(shù)學生頂住了壓力,照樣去圖書館。我是其中一個。今天我還為我當年的行為而自豪。
在這前后各個班級還展開了“紅”與“專”的關(guān)系大討論,一個星期占用兩三個晚上。(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一般有三種觀點:先專后紅,邊專邊紅,先紅后專。
這些觀點,我從不往心里去,覺得這種討論很無聊。我只管堅持走自己的路,偷偷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在這里,我用了“偷偷”這個副詞)記得晚上我回到宿舍不敢把書拿在手里,只好把書暗藏在棉大衣里?磿尤怀闪送低得摹暗叵鹿ぷ鳌。
四、大放衛(wèi)星,刮浮夸風
科學研究也采取群眾運動的方式。據(jù)說僅北京市一萬多名科學工作者苦戰(zhàn)兩個多月便獻出兩千多項科研成果,其中超過世界水平的有66項,達到世界水平的有一千多項。
北大物理系、化學系和生物系高喊“乘風破浪,趕超英美”的口號。
這又是另一個極端。其精神雖然可嘉,但采取的方式方法是非理性的,不科學的?茖W研究能搞“人海戰(zhàn)術(shù)”嗎?發(fā)動萬名物理學家,大家一齊上,能提出量子論和相對論嗎?
晚上10點,我路過物理系、化學系和生物系的實驗室,還看到那里燈火通明,這給了我深刻印象。
至于文科,則刮起了三個月寫出《中國文學史》《德國文學史》《法國文學史》和《英國文學史》的浮夸風。這無疑是受到農(nóng)業(yè)畝產(chǎn)萬斤浮夸風影響的緣故。
我們專業(yè)則選拔一些又紅又專的學生去編寫《德國文學史》和《德華大詞典》。教授和學生混合編隊,政治掛帥。全校召開過幾次大會,一些教授也頭腦發(fā)熱,走上臺去表態(tài),決心要在科研領(lǐng)域“放衛(wèi)星”。每個系都有代表發(fā)言,獅子大開口,不說大話就過不了關(guān)。歸根到底是個政治問題:右傾。
那是一個寧左勿右、非理性的時代。
當年的“大躍進”煽動了中華大地的浮夸狂熱!敖輬蟆薄ⅰ胺判l(wèi)星”滿天飛。1958年8月13《人民日報》報道:“麻城建國一社出現(xiàn)天下第一田,早稻畝產(chǎn)三萬六千九百多斤。”同年9月12日《廣西日報》報道畝產(chǎn)“十三萬四百三十四斤十兩四錢”的記錄。當年的口號我還記得:“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
這些熱昏的胡話自然會波及、席卷北大校園。
不久北大又掀起了教學改革運動。該運動持續(xù)了兩三個學期。我的抵觸情緒特別大。當時我的看法是:胡來,無聊,窮折騰,民不聊生!
具體到西方語言系就是貫徹“政治標準第一,藝術(shù)標準第二”的方針或原則。
原先我們的教材內(nèi)容幾乎全是德國文學經(jīng)典原著,由德國專家講授。教改的結(jié)果是大刀闊斧砍掉這些經(jīng)典,換上《北京周報》(德文版)政治性文章,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因為這些社論全是從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譯成德文的,內(nèi)容不外乎是捍衛(wèi)“三面紅旗”和防修反修的長篇大論。其語言是中國式的德語,讀了會誤人子弟。
44年后的2003年10月,我讀到章含之的新作《跨過厚厚的大紅門》(文匯出版社)才恍然大悟,找到了根源。
六十年代初,章含之陪毛澤東讀過英文,算是他的英文老師。1963年的一天在學完英文后,在吃晚飯時他們發(fā)生過一場爭論:
毛主席當時說學外語應(yīng)當以政治體裁的文章作教材,我說應(yīng)當是文學題材的。毛主席說那就妥協(xié)一下,七分政治三分文學。我說還是倒過來吧,七分文學三分政治。大概那時候毛主席完全把我當一個晚輩,一個他的老朋友的女兒,所以他并不計較我與他的爭議,反而覺得很有意思,他說:“你可真是個‘文學派’啊!”事隔七年,毛主席竟然還記得我是個“文學派”,直到那時,毛主席的記憶力還是驚人的。(第55-56頁)
凡是有點理性的人,大概都會贊同章含之的看法,成為一個“文學派”。
那年(即1970年),章含之同毛澤東又發(fā)生了一場爭論:
之后,毛主席從床上起身,邊披晨衣邊對我說:“我有事要同你商量,我們到外面去談!庇谑牵遗阒飨叩酱髸褪。他要我坐在他旁邊的沙發(fā)里,問我說:“你那個學校停課多久了?”我答:“從1966年到現(xiàn)在整整四年了,中間搞過幾次‘復(fù)課鬧革命’,都沒搞成。學校打派仗,沒法復(fù)課!泵飨f:“過去就算了!現(xiàn)在我在考慮學生應(yīng)當回到課堂里去了,也就是說應(yīng)當上課了。不過不能像過去那樣搞教育。教育要改革。外國語也還是要學的,但是也要改革。我找你來是同你商量外語教學改革的事。你想想怎么改法,反正不能走老路。我派你回外國語學院搞教育改革,你愿不愿意去?”我說:“主席派我去我當然愿意。我只是怕搞不好,辜負了主席的期望!敝飨f不要緊,什么事都要試驗。他又問:“你們外國語學院過去有多少外國教師?”我說:“總數(shù)我說不清,但每個系都有,英語系最多的時候有十多個!泵飨f:“這些人現(xiàn)在在哪里?”我說:“都不在了。多數(shù)因為學校鬧革命,停了課,都回國了。也有個別的支持過一派,被抓起來了!敝飨f:“喔!要弄清楚再解決!蔽冶鞠攵嗾匋c外國專家被抓走的問題,但主席似乎不想深談,他轉(zhuǎn)換話題問我:“你覺得將來還需不需要請外國人來教書?”我說:“至少對外語教學是完全需要的!蔽易屑毜刂v了我的意見。毛主席點頭說有道理,并說:“學校要開始招收新生,也可以有選擇地請一點外國人來教書!笨墒,毛主席卻又說:“不過要請一些外國的工人和農(nóng)民來。”我的固執(zhí)勁又冒上來了,我說:“那不行,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將來要搞外交,要教書,培養(yǎng)人才,所以要求教師也應(yīng)當有比較高的文化水平,至少是大學以上的。同時還要學文學作品,純粹的外國的工人、農(nóng)民是教不了的。再說,在口語方面,尤其是英國人,工人的發(fā)音也同受過高等教育的不一樣。所以還要請知識分子!泵飨遗d奮地滔滔不絕的樣子,笑著說:“好吧!我們今天不爭論。我的章老師還是一個‘文學派’!”(第54-55頁)
那是一個事事講階級斗爭的瘋狂年代。1959年各系各年級又開展了反右傾整風運動。在全體師生中開始揭發(fā)、批判對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不滿和錯誤認識。總的來說就是揭發(fā)對階級斗爭、不斷革命和群眾路線的錯誤看法。晚上本來是自習、溫習功課的時間,一聲令下便要集中學習,不得缺席。我的抵觸、不滿情緒盡管非常大,但還是不敢表露出來,否則有開除學籍的危險,這是不用懷疑的。即便是我把自己的內(nèi)心真實嚴嚴實實地掩蓋了起來,但在情緒上還是露了餡,于是又成了靶子。
可以這樣說,自1957年反右,我這個人一直就是歷次政治運動的靶子。心靈上全身傷疤。我是從一個個傷疤漸漸走向“世界哲學”的。這也叫“事上磨煉”。精神上的苦難玉成了我的世界觀。
(摘自《我是北大留級生》,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年7月版,定價:22.00元。)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