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國自有疆,有民斯有土] 授民授疆土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如果我們的共同信仰認為,這個國家未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幸福,會保護我們的利益,哪怕一時做不到,但它會爭取、它會追求,那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國家我愛定了。 文化有差異,民族、血統(tǒng)上有差異不等于政治上不能認同,國家統(tǒng)i的基礎是共同的利益和追求。不能過分強調共同的文化,信仰更不能強調。文化是多元的,信仰也是多元的。當然如果能有共同的價值觀那更好,但這不韙要條件。
中國內陸以一條15寸的等雨量線分為東部核心腹地,一圈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圍繞著腹地――西藏、新疆、內蒙古和東北三省,國人稱之為邊疆地區(qū)。全國政協(xié)常委、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認為,在21世紀的中國,要實現(xiàn)和鞏固統(tǒng)一,就必須處理好三個方面的問題:防止國內,特別是邊疆地區(qū)的分裂;解決好與鄰國的邊界爭端;實現(xiàn)大陸與臺灣的統(tǒng)一。
環(huán)視中國邊界,越南邊界是能夠通過大型軍隊和進行大量貿易的唯一邊境。云南和老撾緬甸交界處,是難以穿越的丘陵叢林。而喜馬拉雅山脈的巨大山峰則擋住了印度和中亞國家,“只要西藏屬于中國,印度人只能老老實實呆在大山的另一邊”。漫長的北方邊境先是和蒙古接壤,然后是俄羅斯,直到太平洋,這段邊境倒是“開放式”的,但新中國成立60年來相對平安無事。而東部,1950年代發(fā)生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這證明國人對待邊疆地區(qū)或者說緩沖地區(qū)的侵犯是非常敏感的。
可以說,邊民,不管是少數(shù)民族,還是漢族,都在默默地承擔著“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使得“中國不存在軍事方面的地緣政治問題”。但是去年發(fā)生在西藏的3?14事件和今年發(fā)生在新疆的7?5事件提醒我們,邊疆并非無事。
現(xiàn)代化的權利
《南風窗》:現(xiàn)代化是新中國邊疆60年變遷的一條主線,但是有些人從文化的角度出發(fā),質疑中國發(fā)展邊疆對當?shù)卦形幕斐蓻_擊和破壞,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葛劍雄:以西藏為例,現(xiàn)代化的元素已經(jīng)滲透拉薩的方方面面。我們時常聽到一些西方人和國內一些文人感嘆:西藏文化哪里去了?其實,很多人自己充分享受著現(xiàn)代文明,卻希望西藏長期停留在騎牦牛的時代,成為LIVING MUSEUM(活的博物館),供他們觀賞或研究。我要反問,難道西藏人就沒有享受現(xiàn)代化的資格嗎?比如說,牧區(qū)的藏民最喜歡大排量的摩托車,這樣放牧更便利,難道我們一心要求藏民騎馬嗎?只要是藏民自愿的選擇,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再舉個例子,西方人到西藏旅游,聽到藏民跟他們說“How do you do”很興奮,但是聽到藏民學漢語,就說這是“漢化”,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其實,藏民們愿意學習強勢的語言,包括英語、漢語等,促進交流,獲得更多發(fā)展機會,這是全球化時代的必然潮流。1949年以前,西藏貴族就學習喝咖啡,喝下午茶,達賴喇嘛還學英文呢。
當然,我們絕不能破壞原來的文化。像拉薩,應該建立保護區(qū),把本該保護的藏式建筑等活文化體保護下來。有一些舊城區(qū)改造,把老建筑拆了,新修的建筑表面是藏式的,但建筑機理卻破壞了,這種“假冒偽劣”的錯誤不能再犯。拉薩應該規(guī)劃為保護區(qū)、緩沖區(qū)和新區(qū)。在保護區(qū)絕對不允許建新房子,在布達拉宮廣場周圍不應出現(xiàn)高樓大廈,F(xiàn)代化生活方式的設施盡量放到新區(qū)去。同時,鼓勵藏族青年學好藏文,并且采取切實措施,保持_定的數(shù)量,小語言的傳承只能靠政府,不能靠民間。作為中國和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藏族文化應該得到充分的保護,特別是其中的文化遺產(chǎn),這不僅是藏族人民的愿望,也是全體中國人的義務。
《南風窗》:去拉薩采訪時我注意到,拉薩蹬三輪的車夫基本上都是來自四川的,怎么理解這個現(xiàn)象?
葛劍雄:這是自由移民,以四川人為主。1949年以后,自由移民對西藏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是做出貢獻的。除了蹬三輪,他們還承包荒地種蔬菜,搞養(yǎng)雞場,讓拉薩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和雞蛋供應。以前,拉薩的蔬菜和雞蛋都依賴四川供應,成都5分錢一斤蔬菜,拉薩5毛錢一斤,水果更稀罕。
而且這些自由移民還跟藏民通婚。我遇到過一位青年,她父親是漢族,母親是藏族。她快滿18歲,要自己選擇民族。如果選藏族,可以享受少數(shù)民族的優(yōu)待,但不能隨父親將戶口遷回四川。如果選漢族就能隨父親遷回四川,但不再享受少數(shù)民族的待遇。所以她一直拿不定主意。其實,不妨將好事做到底,不論選哪個族都可以享受雙方的優(yōu)待,實際是鼓勵雙方的融合。對自由移民,政府要做好平衡管理,關鍵是不要去損害本地人的利益,而且把文化和生態(tài)保護區(qū)劃出來,還有空間,自由移民無妨。西藏120多萬平方公里,只有200多萬藏民,加上新移民,總人口也不過幾百萬。
《南風窗》:提西藏不能不提宗教。這一領域也是最受西方批評的。
葛劍雄:實話實說,宗教破壞是發(fā)生過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文革”時不是專門針對西藏,全國都在沖擊寺廟,那是全中國的一場浩劫。而且,“文革”結束后,在西藏都是由政府出資來重新修復這些寺廟,而在漢族地區(qū)主要是民間自己籌資修復。政治對宗教的干預、宗教對政治的干預也是有的,中國還沒有完全做到政教分離。我的意見是,不管哪一方都應該分離,像胡錦濤主席所說的,真正做到發(fā)揮宗教在社會中的積極作用,宗教不是用來擁護哪個黨、哪個制度,或者用來挑戰(zhàn)中國主權的。
反思過去,干預宗教對國家治理西藏損傷很大。我在西藏曾經(jīng)問過一位老者:現(xiàn)在日子好過還是以前?他答,以前都沒想到現(xiàn)在這么好。但是,老人憂愁地告訴我,過去10多年沒有念經(jīng),死后怎么升天?這就提醒我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不是修了寺廟就好了,宗教信仰不能傷害啊。我比較擔憂的是,各種政治勢力還在利用宗教,完全可能出現(xiàn)連他們自己都不想見到的后果。
《南風窗》:伴隨著西藏現(xiàn)代化,貧富差距問題也出現(xiàn)了。有人說,貧窮是激進主義的溫床。您多次行走西藏,對此感覺強烈嗎?
葛劍雄:非常強烈。1996年我去拉薩,就見到高檔餐館門口放著“生猛海鮮,廣州空運”的招牌,而且那時已經(jīng)有豪華酒吧。但到農(nóng)村一看,不少藏民很窮,F(xiàn)在情況有很大改善,但西藏與內地的差別、城鄉(xiāng)間的差別、干群間的差別還是應該引起政府的重視。另外,政府投入多投向蓋樓、修路這些硬件工程,對民生注意力遠遠不夠。我去過一個只有5000人的縣,那里的一所希望小學只有一位老師,他只在這所小學念過4年書就當老師,而這樣的老師還不一定找得到。對內地辦西藏中學,很多人質疑,他們不知道,有多少西藏人向往這些學校,想到內地念書,西藏人渴望下一代讀好書,渴望下一代過上更好的日子。
民以食為天
《南風窗》:東北邊疆也有廣大的邊疆,您曾積極評價清末“闖關東”的歷史貢獻。 葛劍雄:當時日、俄都推行殖民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清朝就加強移民政策,有民斯有土。在世界上真正實現(xiàn)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平等之前,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保證它的主體民族優(yōu)勢。將來在全世界,主要大國都能來維持民族平等,那才能有真正的民族平等。否則的話,一個主權國家不得不考慮移民實邊。
當俄國人大量進入黑龍江以北,清朝知道問題的嚴重了,這才開放東北,原來漢人不能隨便去的。到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的時候東北人口有3000萬,有這么多人,日本只好建立傀儡政府――偽滿洲國,表面上還是你們自己的。同時日本制訂了一個10年開拓計劃,當時日本預測10年以后,偽滿洲人口將達到5000萬,日本人要占500萬,日本從國內的窮鄉(xiāng)僻壤組織開拓團,遷到東北和內蒙定居。要不是抗戰(zhàn)勝利,讓日本的罪惡計劃得逞,后果不堪設想。
我們必須銘記,是那些扎根在祖國東北大地、繼承了中國5000年文明、與內地血肉相連的移民和他們的后代粉碎了侵略者的夢想,當年歷盡千辛萬苦,百折不撓勇闖關東的移民和他們勤勞勇敢的子孫開發(fā)捍衛(wèi)并保全了祖國的東北邊疆。“闖關東”是一段具有偉大貢獻的移民史。
《南風窗》:闖關東的過程中,新移民的漢人和當?shù)厣贁?shù)民族是如何融合的?
葛劍雄:東北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滿族人口幾乎全部內遷了,留在那里的人很少,其他少數(shù)民族如鄂倫春、達斡爾等人口極少,所以移民遷入后基本上都是重新開發(fā)。如果說有什么沖突;也發(fā)生在移民之間。
《南風窗》:您不僅講有民斯有土,還講過“民以食為天”,一直強調邊疆人民共同富裕的問題。那么,邊疆開發(fā)應該秉持什么原則呢?
葛劍雄:在邊疆開發(fā)中除了要保護當?shù)孛癖姷姆ǘɡ嫱猓得保護好他們的既得利益。比如說牧民放牧的地方他并沒有土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如果這塊土地被征用,從法律上講,牧民拿不到補償。但實際上損害了他的既得利益,不補償行嗎?
新疆油氣資源豐富,境外有人挑撥離間,說這么多資源,當?shù)厝藶槭裁床荒苓^上石油國家那樣的富裕生活。這話當然是別有用心的,但我們也應該考慮,將資源收入多留一些在當?shù)亍Q肫、國企要盡量多招收本地工人,要幫助他們學文化,學技術。在教他們漢語的同時,也要鼓勵漢族學習維語,培養(yǎng)一批懂維語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西部大開發(fā)怎么讓當?shù)厝说玫酱_確實實的好處,而不把利益落到少數(shù)腐敗的官員或當?shù)氐摹巴梁懒蛹潯碧,這個事要做得更有策略。
平等比優(yōu)待更重要
《南風窗》:您在描述漢族的形成過程中,也承認歷史上存在民族歧視,有的少數(shù)民族為了不被邊緣化,只好主動漢化。
葛劍雄:漢族有一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就是從來不講血統(tǒng),只講文化。任何其他民族的人,包括相貌迥異的外國人,只要接受漢族文化,說漢話,寫漢字,穿漢服,就能當作漢人。但是到了今天,我們也應該承認,這是建立在漢族文化至上的基礎上的,其本質還是民族之間的不平等,并且助長了漢族的優(yōu)越感。所以我們不少人總是將少數(shù)民族當作照顧幫助的對象,而不是首先當成完全平等的朋友。
不少邊疆地區(qū)自然條件很差,生存都相當困難,是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首先在那里繁衍開發(fā),然后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漢人才進去。藏族對青藏高原的開發(fā),維吾爾族對新疆的開發(fā),蒙古族對蒙古高原的開發(fā),都是對中國不可替代的貢獻。
《南風窗》:今天我們如何看待大民族與小民族互相融合、和諧共處的問題?
葛劍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客觀趨勢,F(xiàn)在有些人對少數(shù)民族的歧視,不是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而是在文化上、感情上。比如現(xiàn)在有些人認為阿拉伯人很極端,其實歷史上阿拉伯人對于文化的傳播貢獻很大。但是近年來,我很擔憂的是,我們片面地突出華夏文化等同于中國文化,好像只有學習漢族文化才是唯一的出路。中國有這么多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是正常的,全是華夏文化那才是不正常的。文化和政治、民族都不一定重合。
《南風窗》:最近社會上的一個熱點是,重慶少數(shù)民族學生高考加分造假事件。我注意到,您認為高考要加分,首先要考民族文化,這才是真正尊重民族文化。
葛劍雄:如果僅僅是出于經(jīng)濟原因,那應該照顧貧困地區(qū),需不管是什么民族。但對少數(shù)民族考生的優(yōu)待并不僅僅是出于經(jīng)濟原因,還是出于民族方面的考慮。所以我認為應該通過加分,鼓勵少數(shù)民族考生了解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學習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我鼓勵那些少數(shù)民族放棄加分,這是自尊自重。這些人另外給他們獎學金或者其他鼓勵。
不要以為照顧他就是尊重他,現(xiàn)在很多照顧都是假的,是上層的人變相獲益,所以民族問題很重要的是使他感到他的人格和民族受到尊重。據(jù)我所知,漢族學生冒充少數(shù)民族騙取加分的現(xiàn)象不止重慶,實際上很普遍。有些地方在子女進初中后,父母就會回故鄉(xiāng)活動,改成少數(shù)民族。加分都給城里的假少數(shù)民族考生占了,農(nóng)村山區(qū)真正的少數(shù)民族考生加分的機會反而少了。
《南風窗》:有人認為,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潮存在一個互相刺激的過程。
葛劍雄:我們很多學者一講中國文化就是孔孟之道,我說中國文化應該包括56個民族的,藏傳佛教是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種文化交叉的地方,是中華文明、佛教文明、伊斯蘭文明匯合的地方。它跟內地文化差別大一點這是很正常的,這足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寶庫,它跟漢族都一樣就完了。
我反對濫用“炎黃子孫”,誰愿意認都可以,但不能強加于人,更不能隨便用之于少數(shù)民族,也反對用國家政府的名義去祭黃帝。在我們這個國家片面地強調炎黃子孫,用炎黃子孫代替中華民族這是違反憲法的,不應該的。但這兩年到處宣揚的中華民族文化就是孔孟之道、炎黃子孫。20年前,我就在《光明日報》上寫過:炎黃子孫不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代名詞。
尊重少數(shù)民族就應該真的把它當成國家的一分子,而不是用優(yōu)待――的確政府對少數(shù)民族有優(yōu)待,但是它最需要的是平等。在這個基礎上,援助應是相互的。長期以來,少數(shù)民族在為國家守邊疆。達旺以南地區(qū)被外國占據(jù),原因之一就是當?shù)厝颂,西藏當時太落后。西藏發(fā)達,藏族富裕,邊疆才能鞏固,中央政府、內地省區(qū)支援西藏是應該的。所以不要抱著施恩的觀點,總提援助什么的。
共同追求導內聚
《南風窗》:很多人一談邊疆往往是主權優(yōu)先,將政治邊疆與文化邊疆混為一談,但二者并不一定重疊吧?
葛劍雄:非但不一定重疊,而且完全是兩個概念。舉個例子,在中國歷史上,朝鮮、越南跟中原地區(qū)的文化幾乎一樣,但跟西藏、新疆、蒙古的文化是不同的。漢文可以通行無阻地進入朝鮮、越南,他們搞科舉都是漢文的,但新疆漢文的影響就少了。有些人一定要強調一種文化,難道中國要統(tǒng)一為漢族 區(qū)嗎?
最落后的是血統(tǒng)認同,有人非要宣揚藏人是羌人的后代,說是中原遷過去的,難道它不是中原遷過去的,就應該獨立嗎?甚至有人強調過去臺灣和大陸是連在一起的,那不連在一起我們就不要啦?這很可笑。文化有差異,民族、血統(tǒng)上有差異不等于政治上不能認同,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是共同的利益和追求。不能過分強調共同的文化,信仰更不能強調。文化是多元的,信仰也是多元的。當然如果能有共同的價值觀那更好,但這不是主要條件。美國吸收那么多移民,存在多種價值觀,但是作為美國公民,他必須認同美國憲法,那就是他們共同的基礎。還有些人老是強調“自古以來”,怎么古法?古到什么時候?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各個部分的加入有先后是很正常的,應該不分先后。夏威夷自古不是美國的,現(xiàn)在有沒有鬧獨立呀?沒有呀!
《南風窗》:您這么說讓我聯(lián)想起孫中山當年提出的“五族共和”,“共和”理念應該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
葛劍雄:當時說五族,現(xiàn)在就是所有的族!肮埠汀钡囊馑紒碜怨埠蛧。試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著什么?國家就是代表著我們大家的利益。你看美國的眾議員是多少萬人選一個,但參議員是無論人數(shù)多寡,每個州兩個名額,這就是保護少數(shù)。中國的人大代表是按人口比例選的,但對少數(shù)民族是有照顧的,特別規(guī)定人口再少的少數(shù)民族都必須有至少一名全國人大代表。
《南風窗》:邊疆治理的核心理念應該是什么?
葛劍雄: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信仰是多元的,但是有共同的對國家的信仰。而這個信仰絕不是唯物的,如果是唯物的,那我應該熱愛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環(huán)境最好、氣候最適宜的國家,這個國家有嗎?如果我們的共同信仰認為,這個國家未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幸福,會保護我們的利益,有這個信仰的話,哪怕一時做不到,但它會爭取、它會追求,那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國家我愛定了。
《南風窗》:主流意識形態(tài)也提出要建設自由、民主、富強的中國,這些是不是應該成為我們的共同追求?
葛劍雄:現(xiàn)在主要是關注民生,什么是民生?沒有解決溫飽的,就給他解決溫飽。對于已經(jīng)小康的人,他需要的是和諧。和諧的根基是什么?平等自由,沒有平等自由,民主怎么來?怎么和諧得起來?所以從深層次來講,這是中國本身改革深化的問題。
《南風窗》:民生之外,能夠將56個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葛劍雄:實際上就是政治民主化、經(jīng)濟市場化、文化多元化、地方(或少數(shù)民族)自治化的過程。對于中國2000多年來形成的專制政治、權力所有制經(jīng)濟、排他性的主流文化,現(xiàn)在的確到了“合久必分”的階段。這個“分”指的是分治、自治、分權,而不是分裂。30年改革開放為國家的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也為進一步協(xié)調和改善中央與地方之間、民族之間、邊疆與內地之間、不同宗教之間、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更加現(xiàn)實、更加有希望的前景。
絕大多數(shù)人要求自治、分治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民主、自由、人權,也是為了過更加富裕的生活。如果這些都能在一個統(tǒng)一國家內獲得,為什么還要以分裂為手段?為什么非要讓國家和人民付出更大的代價?作為政治家,如果真的是為本民族、本地區(qū)、本階層的長遠利益著想,就應該考慮目的能否達到,而不是達到目的的形式。歷史證明,在統(tǒng)一政權中產(chǎn)生的消極因素和社會弊病的根源并不在于統(tǒng)一本身,更不是統(tǒng)一帶來的和平安寧和經(jīng)濟繁榮,而是說用什么政治制度來實現(xiàn)統(tǒng)一、如何統(tǒng)一,以及統(tǒng)一到什么程度。早在1988年,我就提出一種可能性:在堅持統(tǒng)一的前提下,消除集權專制的影響,避免由此產(chǎn)生的弊病;在防止分裂的條件下,獲得分權、競爭、自治帶來的活力和進步。
相關熱詞搜索:立國 自有 有民斯有土 立國自有疆,有民斯有土 立國自有疆 立國自有疆杜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