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性別刻板印象_性別刻板印象維護的心理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0-03-03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摘要 性別刻板印象對人們有著重要影響。反性別刻板的行為違背了人們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人們?yōu)榱司S護自己的性別刻板印象會采用不同的策略來對反性別刻板的行為作出反應。文章介紹了認知過程中對反性別刻板信息的抗拒和行為反應中對反性別刻板行為的抵制功能模型,分析了人們維護性別刻板印象的心理機制,并對有關性別刻板印象維護的研究進行了評價和展望。
  關鍵詞 性別刻板印象,反性別刻板印象,歸因模型,抵制行為功能模型。
  分類號 B849:C91
  
  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是人們對男性或女性在行為、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期望、要求和籠統的看法。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都具有刻板的性質,是性別刻板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1]。反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counter-stereotype)則是指男性或女性在性別角色行為方面的表現與人們的性別刻板印象不相符,違背了對兩性角色的期望和要求。性別刻板印象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有著普遍和強有力的影響,一旦它受到反刻板信息的沖擊,人們會自然而然地維護自己的刻板印象[2]。性別刻板印象的研究是社會心理學的傳統課題[3,4],近來有大量研究關注對性別刻板印象的維護問題。研究者發(fā)現,即使獲得與刻板印象相反的證據,人們也更傾向于維護而不是改變其刻板印象[5~7]。有關維護性別刻板印象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認知過程和行為表現等方面,人們會運用不同的認知策略,采取不同的行為對反性別刻板的對象作出反應,從而維護性別刻板印象[8,9]。
  
  1 性別刻板印象與反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角色是在某一社會文化中眾所公認的男性或女性應該具有的行為模式[10]。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在性別角色上所持有的刻板印象。人們總會不約而同的認為男性與女性的個性與行為有所不同。在大多數社會中,男性享有比女性更高的地位[11]。一系列的內隱認知研究表明,兩性都會將男性與權利相聯系[12],對男性作為權威人物更感到滿意[13],更愿意承認男性比女性有地位[14]。在家庭中,人們一般只要求女性在結婚后舍棄她們的姓氏;夫婦更看中男孩;而且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更有可能跟父親姓[15]。
  人們經常會碰到一些人的表現與大眾對其性別角色的期望相反(比如,打棒球的女性,幼兒園的男教師等)[2]。反刻板印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人格特征方面,人們對男性和女性各自應該有的和不應該有的人格特征的期望是不一樣的[16]。如果人們的表現與這些期望不一致,就會成為反性別刻板印象的典型。在能力表現方面,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中,認為男性更能干、更優(yōu)秀,女性情感更細膩 [16]。根據這一結論,如果女性表現出高的成就動機或有領導才能等,或男性表現出服從性強或重感情等,都會被看作是反性別刻板印象的行為。在家庭分工方面,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中強調“男主外、女主內”[17]。持家的男性會受到能力不強的質疑,而在事業(yè)上拼搏的女性則會被認為是不顧家,不會持家的人。在職業(yè)選擇方面,人們對于男性和女性有著不同的職業(yè)期望[18]。從事與人們對自己的性別期望不符的職業(yè),便會被當作是反性別刻板的例子。
  反性別刻板信息和行為的出現,會對人們既有的性別刻板印象造成沖擊,而使得人們自發(fā)地采取策略和行動去維護性別刻板印象[2]。
  
  2 認知過程中性別刻板印象的維護:對反性別刻板信息的抗拒
  
  圖式理論認為,與刻板印象相一致的行為更容易被記住,因為與期望相一致的信息比與期望不一致的信息更優(yōu)先地在記憶中編碼,它們更容易被同化或整合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一旦有反性別刻板的信息出現,人們傾向于記憶更加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也更容易記憶的信息,自然就維護了性別刻板印象[19]。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的觀點也可以解釋為何要維護刻板印象[20]。當個體對于其行為及相應態(tài)度發(fā)生失調時,就會出現一種令人厭惡的狀態(tài),這個狀態(tài)會激發(fā)人們去減少失調。減少失調活動能緩和這種不愉快的狀態(tài)。失調具有激勵力量――它推動你采取行動減少不愉快的感受[21]。反性別刻板行為的出現會造成人們在某種程度上對性別角色規(guī)范的認知失調,對已有的性別刻板印象產生沖擊,為了維持原有的認知和諧狀態(tài),人們就要去維護性別刻板印象。
  在有關維護刻板印象的社會認知研究中[22~24],研究者發(fā)現,在呈現給被試符合刻板印象和不符合刻板印象的信息后,會觀察到被試自然地去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兩類信息,而不同的處理通常會有助于維護被試性別刻板印象。當出現反性別刻板印象時,研究者發(fā)現認知過程中被試的三類策略。第一,被試可能會減少與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信息的接觸,將注意力放在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信息上,這樣會在記憶中積累更多符合刻板印象的證據,從而維護性別刻板印象;第二,被試可能會多接觸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信息并揭穿它,或者將其解釋為別的事物從而保留原有的完整的性別刻板印象。第三,由于人們認為反刻板的信息有著比與刻板相符信息更大的信息價值,被試會增加對于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信息的認知接觸。人們在判斷信息是否與刻板印象相符之后,會按照這三類策略的其中之一來對信息進行處理。前兩類策略都直接有利于對性別刻板印象的維護,而后一種策略將會削弱對性別刻板印象的維護。
  Wilder等人的研究進一步表明,由一個外群體成員作出的反刻板行為通常不會改變人們對外群體的刻板印象[8]。人們抗拒(resistant)反刻板的信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首先,有關外群體的觀念可以同有關自我的觀念相聯系,包括個人對該特定外群體的認同。改變有關外群體的觀念會產生對個體內群體及其自身有關信仰的不受歡迎的挑戰(zhàn);第二,許多有關外群體的刻板印象是不討人喜歡的,而消極的觀念比積極的觀念更加難以受到挑戰(zhàn);第三,如果將反刻板的信息歸因于個別原因,那么它會被當作例外而受到忽略,這是由于反刻板行為違背了人們的期望,將其歸于個別的或不穩(wěn)定的原因,會讓人們覺得更有理由忽視它;最后,接受反刻板的信息會迫使觀念重新構建,而最簡單的反應就是否定反常信息,堅持已有信念。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維護了刻板印象。Wilder在研究中驗證了Hewstone提出的刻板印象改變的歸因模型[8](見圖1)。
  
  圖1 刻板印象改變的歸因模型
  
  依據這一歸因模型,人們會將一個人的性別角色行為與人們對此人所屬的性別群體的行為期望即性別刻板印象進行比較。如果該行為符合人們的性別行為期望,那么有關該性別群體的觀念將會得到維持并有可能得到加強。如果不符合,人們就會探尋引起這種非期望的性別行為的原因。一方面,如果將此人的反性別刻板行為歸因于內部不穩(wěn)定因素(動機或努力)或外部因素(情況的限制,任務難度,機會),就會導致把反性別刻板行為當成例外而忽略它,此時原有的性別刻板印象不受影響從而得到維護。另一方面,如果將反性別刻板行為歸因于此人內部的穩(wěn)定因素(神經質特質),人們會判斷此人性別行為的代表性。如果認為此人為某性別群體中的非典型,那么他或她的行為就不能被用來預測該性別群體中其他人的行為,有關該性別群體的刻板印象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進而得到維護;而如果人們將此人視為該性別群體的典型成員時,反性別刻板的信息才對原來的性別刻板印象產生影響。
  
  3 行為表現中性別刻板印象的維護:對反性別刻板行為的抵制
  
  在針對反性別刻板的行為方面,有研究發(fā)現,在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下,群體成員身份和行為特征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維護性別刻板印象的作用[25]。當人們面對反性別刻板的對象時,通常都會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限制和阻礙該對象的反刻板行為進一步發(fā)展,進而維護自己的刻板印象。例如,支配型(directive style)的女性領導者會比參與型(participatory style)的女性領導者受到更多的負面評價。同樣地,“任務取向”風格的女性演講者沒有“大眾取向”風格的女性演講者有說服力。即使是在自我防御的時候,女性表現出果斷自信也會受到否定。這些對女性行為的限制使她們在現實中以及心理上受到影響,如在應聘工作時處于劣勢,工作中更難得到提升。女性如果想要身居高位,并且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承認,就必須表現出一種男性的魄力,而這樣做就有著受到抵制的風險[26]。男性也會受到性別規(guī)范的約束和限制[27]。例如,一名男性如果主動向陌生人暴露隱私,人們可能會覺得他精神上有問題。護理專業(yè)的男生,即使學業(yè)優(yōu)秀也會讓人覺得其前途堪憂。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資料也顯示,與女孩相比,父母、老師和同伴對男孩的跨性別行為持更多否定的態(tài)度[26]。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Rudman和Fairchild(2004)運用實驗的方法考察了人們對性別刻板印象的維護過程[9]。研究發(fā)現,人們在遇到反性別刻板的行為時,會對反刻板的對象進行阻撓并破壞其成功,進而達到維護性別刻板印象的目的。據此,研究者將這種反應稱之為“抵制”(backlash)。抵制效應就是人們對反刻板行為在社會及經濟上的抵制[28]。研究者認為人們之所以會有這種反應是因為反刻板的行為違背了人們一貫的期望。在對抵制效應的研究中,研究者設計了一個比賽情境,讓被試輸給反常者(也就是反性別刻板的對象)來創(chuàng)造能夠引起抵制反性別刻板行為的條件,從兩方面導致抵制行為。首先,失敗威脅到自尊,而對于自我價值的威脅會自動地刺激社會刻板效應[29]。一旦激發(fā)起性別刻板,違反性別刻板的對象就可能會被視為處于反常的類別(如,被看作是期望違背者)。第二,對自尊的威脅會使觀察者更有理由實施抵制行為。人們對于反性別刻板對象的反應是消極的[30]。一般說來,威脅到人們的自我整體性往往會導致個體的防御反應[31],此時反刻板的表現就導致了人們采取抵制行為。研究者分別從觀察者(perceivers)和表演者(actors)的角度提出一個在維護文化刻板印象中的對抗角色模型(見圖2)。
  抵制行為功能模型圖中,“期望的違背”指的是,在實驗設置的比賽情境中,被試在具有性別刻板內容的答題任務中輸給反刻板行為的表演者(由實驗者安排),由于表演者在反刻板的任務上獲得了勝利,就使得輸掉比賽的被試(即觀察者)感覺自己的刻板印象受到了挑戰(zhàn),也就是期望受到了違背。圖2上半部分顯示,當人們觀察到對象違背了刻板印象時,該對象就成為一個違背期望的例子。當觀察者判斷有理由進行抵制時,抵制行為的可能性會增加。最終,針對反刻板的對象實施抵制行為使得觀察者維護了自尊,進而達到維護刻板印象的效果。圖2的下半部分顯示出違反刻板印象的表演者強化刻板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表演者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違背了刻板印象,產生對抵制行為的畏懼,進而采取防御策略以避免受到抵制,從而也維護了自尊,維護了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4 評價與展望
  
  近年來對性別刻板印象的維護的心理過程以及行為的研究,反映了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認知取向對心理與行為過程的內部機制的關注和探討。美國心理學者提出的性別刻板印象維護的認知策略、刻板印象改變的歸因模型以及反性別刻板印象的抵制行為功能模型,對于人們的性別刻板印象的維護有很好的解釋力。
  
  圖2針對反刻板對象的抵制行為功能模型
  
  已經有大量研究支持了認知加工機制在維護性別刻板印象中的作用[7,32]。維護性別刻板印象的三種認知策略,從信息加工方面解釋了人們維護性別刻板印象的心理機制和行為方式。但是,人們在什么樣的條件和情景之下采取哪一種行為策略,已有的認知研究并沒有給予回答。性別刻板印象改變的歸因模型,歸納了人們在面對與性別刻板期望相反的行為時不同的歸因路徑和歸因傾向,更好地解釋了認知過程中對性別刻板印象維護的心理過程。
  而從反性別刻板對象的具體行為出發(fā)提出和驗證“抵制行為的功能模型”更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這一模型從觀察者(性別期望被違背,采取抵制行為者)和表演者(違背了性別期望,受到抵制者)兩方面考察了對反性別刻板印象的抵制行為的產生和影響。其結論充實了先前研究者所忽略的領域,對今后的研究也很有啟發(fā)。但是用抵制模型來解釋人們對刻板印象的維護也有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方面。首先,要證明抵制行為在維護刻板印象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僅需要實施抵制的觀察者能夠意識到抵制行為會對后來觀察者的刻板印象有影響,也依賴于反刻板的表演者為避免遭受抵制而采取的防御策略能夠對后來的觀察者的刻板印象有影響。因此,在抵制行為模型圖中所示的過程是否確實起到維護刻板印象的作用,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對觀察者真實的刻板印象程度加以檢驗。其次,在維護刻板印象的研究實驗中用輸掉比賽來激發(fā)被試的抵制行為,這樣得出的抵制效應也是值得進一步討論的?梢约僭O,如果改變實驗情境,人們也許不會產生明顯的抵制行為。人們是否只在反刻板的對象作出威脅到自己自尊的行為之后才會有明顯的抵制反應;而反性別刻板對象的行為并不直接威脅到自己自尊的時候,人們是否不會有明顯的抵制行為,這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性別刻板印象及其維護行為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帶有特定社會和時代的色彩,因此性別刻板印象的維護也涉及到文化變量問題。盡管總體而言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性別刻板內容相似[19],但中西文化差異也必然對維護中的認知、歸因、情感體驗和行為策略有影響,相應的性別刻板印象的維護機制中西方也可能有所不同。在比美國更加求同的中國文化中,人們維護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的動機力量可能更大,更加注重社會道德、價值觀的影響,對于反性別刻板印象的對象的歸因、評價以及抵制行為應該與西方有差異?梢姡煌幕械男詣e刻板印象及其維護的異同,自然成為今后的研究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 時蓉華. 現代社會心理學.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10~115
  [2] Plaks J E, Stroessner S J, Dweck C S, Sherman J W, et al. Person Theories and Attention Allocation: Preferences for Stereotypic Versus Counterstereotyp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1, 80(6): 876~893
  [3] Macrae C N, Stangor C, et al. Hewstone, M. (Eds.). Stereotypes and stereotyping. New York: Guilford, 1996. 42~46
  [4] Fiske S T. Social Beings: A core motives approach to social psychology. John Wiley & Sons, 2004. 398~400
  [5] Fiske S T. Stereotyping,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In: Gilbert D T, Fiske S T, Lindzey G (Eds.).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4th ed., Vol. 2). Boston: McGraw-Hill, 1998. 357~411
  [6] Macrae C N, Bodenhausen G V, et al. Stereotypes. In: Fiske S T, Schacter D L, C. Zahn-Waxler (Ed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Vol. 51). Palo Alto, CA: Annual Reviews, 2000. 93~120
  [7] Lyons A, Kashima Y, et al. How are stereotypes maintained through communication? The influence of stereotype shared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 85(6): 989~1005
  [8] Wilder D A, Simon A F, Faith M, et al. Enhancing the Impact of Counterstereotypic Information: 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s for Devi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 71(2): 276~287
  [9] Rudman L A, Kimberly Fairchild, et al. Reactions to Counterstereotypic Behavior: The Role of Backlash in Cultural Stereotype Maintena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4, 87(2): 157~176
  [10] 李靜. 性別角色獲得的民族學分析.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28~32
  [11] Rudman L A, Goodwin S A,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Automatic In-Group Bias: Why Do Women Like Women More Than Men Like M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4, 87(4): 494~509
  [12] Rudman L A, Greenwald A G, McGhee D E, et al. Implicit self-concept and evaluative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es: Self and ingroup share desirable trait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1, 27(11): 1164~1178
  [13] Rudman L A, Kilianski S E, et al. Implicit and explicit attitudes toward female authorit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0, 26(12): 1315~1328
  [14] Banaji M R, Greenwald A G, et al.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ing in judgments of fam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8(2): 181~198
  [15] Jost J T, Pelham B W, Carvallo M R, et al. Non-conscious forms of system justification: Implicit and behavioral preferences for higher status group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2, 38(5): 586~602
  [16] 秦啟文,余華.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調查. 心理科學,2001,24(5):593~594
  [17] 吳念陽,董劍橋. 中學教師人生價值觀和職業(yè)價值觀的性別差異比較. 心理科學,1998,21(3):279~280
  [18] 馬國義. 初中教師與初中生性別角色刻板觀念比較研究. 張家口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2:66~82
  [19] 李林仙. 關于性別角色刻板觀念的一些研究. 心理學動態(tài),1995,4:17~22
  [20] 葉浩生. 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67~469
  [21] Wood W. Attitude change: Persuation and social influence. In: S T Fiske, D L Schacter, C Zahn Waxler (Ed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Vol. 51). Palo Alto, CA: Annual Reviews, 2000. 539~570
  [22] Belmore S. Determinants of attention during impression form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87, 13(3): 480~489
  [23] Hastie R, Kumar P A, et al. Person memory: Personality traits as organizing principles in memory for behavio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9, 37(1): 25~38
  [24] Sherman J W, Lee A Y, Bessenoff G R, Frost L A. Stereotype efficiency reconsidered: Encoding flexibility under cognitive loa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75(3): 589~606
  [25] Thorsten M, Miles H, et al. Cognitive Processes in Stereotype Formation: The Role of Correct Contingency Learning for Biased Group Judg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4, 87(5): 599~614
  [26] Heilman M E, Wallen A S, Fuchs D, Tamkins M M, et al. Penalties for success: Reactions to women who succeed at male task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4, 89(3): 416~427
  [27] Heilman M E, Chen Julie J, et al. Same Behavior, Different Consequences: Reactions to Men"s and Women"s Altruistic Citizenship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5, 90(3): 431~441
  [28] Rudman L A. Self-promo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wome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counterstereotypical impress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74(3): 629~645
  [29] Spencer S J, Fein S, Wolfe C T, Fong C, Dunn M A, et al.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stereotypes: The role of self-image threa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8, 24(11): 1139~1152
  [30] Schimel J, Simon L, Greenberg J, Pyszczynski T, Solomon S, Waxmonsky J, Arndt J, et al. Stereotypes and terror management: Evidence that mortality salience enhances stereotypic thinking and preferen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9, 77(5): 905~926
  [31] McGregor L, Zanna M P, Holmes J G, Spencer S J, et al. Compensatory conviction in the face of personal uncertainty: Going to extremes and being oneself.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1, 80(3): 472~488
  [32] Yzerbyt V Y, Coull A, Rocher S J, et al. Fencing Off the Deviant: The Role of Cognitive Resources in the Maintenance of Stereotyp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9, 77(3): 449~462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Maintaining Gender Stereotypes
  
  Liu Xuan,Zuo Bin
  (School of Psychology in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Gender stereotypes influence people’s mind and behavior widely. Gender-counter stereotypic behavior violates people’s expectations and acquirements to gender roles. In order to maintain gender stereotypes, people will take different strategies as reactions to gender-counter stereotypic behavior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maintaining gender stereotypes, and explored the people’s cognitive process and behavioral reactions to maintain gender stereotypes when people encountered gender-counter stereotypic behavior. Moreover, a few evaluations and possible approaches to further study on maintenance of gender-stereotyp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gender stereotype, gender counter stereotype, attribution model, working model of the role of backlash.

相關熱詞搜索:刻板 性別 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維護的心理機制 性別的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舉例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