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寬度與距離】 距離寬度不足4米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我1985年大學畢業(yè)去青海工作,到2001年10月離開青海,前后十七個年頭。很多人問我,當初是怎么想到去青海的。有些媒體記者很善意地提醒我,這是支邊,是支教,是一種很高尚的行為,但我總是笑著告訴他們:不是我支邊,而是邊支我;不是我支教,而是教支我。
我這樣說,一點也不矯情,事實上,即使當年在青海,我也是這樣對別人說的。
我生長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的某一偏僻角落,十八歲之前,除了上學,放學后就是在村前屋后打豬草,割牛草砍柴火,或者就是下地干活。那時,我去的最遠的地方是縣城,是中考和高考之后的兩次體驗。此外,這世界多大,我完全不知道。我大哥讀大學時,從大學寫信回來,我覺得神奇又自豪:我們家和一個遙遠的地方有聯(lián)系!這令我十分興奮,那時我在讀初中,可見我一直向往著遠方。后來我寫過一首詩,題目就叫《遠方》,其中有兩句:“遠方誘引我,想象統(tǒng)治我!闭f句詩意的話,是人在家里待著,卻在遠方迷失了。
后來我上了大學,雖然走得不遠,就在安徽讀書,但總算走出了家門。可是,一轉眼,四年大學生活眼看就要結束,按我們那時的分配方案,我們都要回到自己家鄉(xiāng)的縣教育局去。我十分恐懼:難道我剛剛冒一冒頭,看一眼大千世界,就又要被按回去,裝進家鄉(xiāng)的籠子中?
我想到了支邊,這是那時唯一可以擺脫分配束縛,走自己的路的途徑。
老實說,選擇到青海,對我來說,真的就是為了看更遠的遠方。
我們當時對西寧一無所知,就以為這是一個在戈壁上的城市。我們準備好了來住的帳篷:在夜晚,風雪交加,寒風呼號,帳篷里面一燈如豆,我們在這燈下寫作、爭論……
這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浪漫,今天的年輕人可能完全不能理解。但是,有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那就是,人,一定不要囿于小環(huán)境,困于小圈子,一定要走得更遠,登得更高,以便看到更開闊的景致,一定要讓自己的生活半徑不斷放大!
當然,這需要勇氣。
前兩年,我的一個大學同班同學來上海,想應聘上海的中學老師,但由于他長期在內地閉塞的小縣城,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上海,他回去了。在送別他的晚宴上,他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們當初怎么敢去青海?”
我大吃一驚: 為什么不敢?
他搖搖頭:我不敢。
我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想法,但是就是不敢。
生活,是需要勇氣的。勇氣比才氣更重要。
而我們到了青海之后,才發(fā)現(xiàn),青海西寧完全不是我們想象的樣子,而是一座非常美麗、繁榮的現(xiàn)代化城市!
有勇氣,才能迎來運氣。
很多媒體記者采訪我時,都要問一個問題,青海給了你什么?
我說,高度、寬度和距離。
青藏高原本來就是高度,但神奇的是,這一地理高度可以轉化成心理高度。
1998年,我在青海寫關于先秦諸子的文章,一篇接一篇在賈平凹先生主編的《美文》上連載。
我寫得很恣肆,也就是說,我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完全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完全不顧忌相關專家可能的驚詫和質疑。
我對一同來的左克厚同學(現(xiàn)為青海師大教授)說,很奇怪,我寫這些文章時,就感覺到我在高原之上,而北京、上海等卻在我的衽席之下,頗有“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的氣度。
左克厚點頭稱是:這是高原給你的自信。
確實,在青藏高原寫文章,有俯瞰天下之勢。
當然,這種高度還得益于距離。
由于遠離喧囂,我們可以遠距離地冷眼旁觀,這樣才能看穿很多假象和把戲,看出一團熱鬧中的真相。我后來常常對我的學生說,對世界萬事萬物,心要熱,但眼要冷,這是青海給我的啟迪。
青海還給了我們寬度。
到青海后,最讓我們欣喜的,還不是西寧的繁榮與現(xiàn)代化,而是:這是一座移民城市。當時我們青海教育學院中文系的二十來個老師,除了三四個青海籍的,其他來自上海,山東,天津,四川,陜西,甘肅……
而在西寧的任何場合,一桌吃飯的十個人,可能就是來自全國十個不同省份的。
這是西寧最重要的素質,這是西寧給我的最大的財富,我后來跟所有人談到西寧,我都要說,即此一點,西寧就比絕大多數(shù)省會城市有魅力,因為它由此可以培育人的心胸和眼光。
而就我的觀察比較,西寧人確實比絕大多數(shù)其他城市的人具有更開闊的胸襟,更開放的眼光,更高遠的目標。
生活在移民城市的西寧人,他們知道,世界很大,品類很多,他們足不出西寧,就知道天下林林總總。
所以,西寧人不會大驚小怪,不大驚小怪了,就自然有一份從容,有一份自在。
而這,是人生的很難得的境界,西寧很輕松地就給了我們!
相關熱詞搜索:寬度 高度 距離 高度 寬度與距離 設置文本框高度寬度 word圖片高度寬度縮放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