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這個“鳥巢”將引來什么鳥?——再談北京奧運意味著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我本來對“鳥巢”不大感冒,但最近突然感悟到這個違反中國傳統(tǒng)建筑審美觀而被當局執(zhí)意選中的怪異建筑物,有著挺深刻的意涵:它將引來眾多的、各色各樣的“鳥”。筑巢引鳳大概是拍板者的初衷(遺憾地是從沒有人明確地說出這一點)。鳳凰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百鳥之王,起碼是一只吉祥鳥。透出一點玄機的是張藝謀:他聲稱由他導演的奧運開幕式的點火儀式,要和鳥巢結合起來。怎么結合呢?于是有人猜測大概就是所謂鳳凰點火之類。不過,我們的鳥巢有點大,置于世界這個大樹林中,引來的可能不會僅是鳳凰,也會有其他各種各樣的鳥,包括烏鴉、麻雀甚至貓頭鷹之類。讓我產生這個聯(lián)想的,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前不久出訪,談到北京奧運引發(fā)世界不同的聲音和各種不“友好”的舉動時,詼諧地作了一個比喻:在一個籠子里有各種鳥,如果把那些吵得厲害的鳥趕出去,那么籠子里就不熱鬧了。習副主席言語之間,折射的是自信和淡定。不過,習副主席這里用的詞兒是“籠子”,大概反映了中國領導人的一種話語傳統(tǒng),比如當年陳云先生的“鳥籠經濟”。不過我由此聯(lián)想鳥巢,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這么好這么大的窩,自然就不能鳳凰一鳥獨占。
我是堅決贊成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我在給學生上課時,有時會講到1993年我們第一次申辦的失利,并對導致失利的兩票究竟出于何方,進行自己的分析,弄得學生們一個個也義憤填膺。我也完全贊成這一點:奧運并不簡單地就是一個持續(xù)兩周的體育盛會,它對于類似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中大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只是這個意義,我們對它的認識,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眾多事件的發(fā)生,一點點深化并完整的。這也從奧運口號中反映出來:當初說要舉辦歷史上最好的一屆奧運會,現(xiàn)在只是說要辦成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不過現(xiàn)在看來,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有一個是頗為妥帖的:“同一個世界”,真成了“同一個夢想”。
我曾經寫過一篇《北京奧運對我們意味著什么》的文章,現(xiàn)在離奧運開幕只有兩天,雖然仍然還不是一個盤點算帳的時候,但不妨再來小結一番“奧運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么”。積極的方面,如北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突飛猛進,社會風俗的大為改觀,城市大氣質量的優(yōu)化,以及全國人民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情懷的高漲,這些有目共睹,特別是北京人民深受其利,上次我已經說了,不贅。
我覺得有一個積極意義,是一些文章提到、但沒有充分展開的:中國人民以更加冷靜、客觀、平實、從容、開闊的態(tài)度對待奧運,并由此反思關乎國家發(fā)展的一些事情。試陳述之:
一,中國人民對奧運更理智。
我前兩天在《環(huán)球時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引用《中青報》一個調查說,北京人對奧運的關注度為69%。這比申辦時的93%的支持度是差多了。不過我不大相信這個數(shù)字,特意去《中青報》查,沒有查到。另外人民網(wǎng)的一個調查,則說北京人今年對奧運的關注度比去年高了10幾個百分點。這些調查結果弄得我有點糊涂。
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中國人民對奧運不那么狂熱了,更趨理智、冷靜。
從奧運本身來說,在投入巨資修建了眾多的場館和標志性建筑后,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最大的問題是平安奧運。面子已經不再置于首位,對于金牌數(shù)量、國外游客和參加開幕式的外國元首有幾多、奧運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等等,國人都開始不大在乎。
對奧運的附帶影響,也開始重新審視。
胡錦濤主席昨天說,對于奧運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不要估計過高。
這句話說得到位。
奧運一般來說,是富人富國的游戲。在奧運舉辦國的名單中,大多是富國。但是有兩個例外,就是1964年的東京和1988年的漢城。這兩個國家開創(chuàng)了另一種先例:通過舉辦奧運會,開啟了邁向經濟發(fā)達國家的大門。因此,當年我們申辦奧運會時,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它對中國經濟騰飛的意義。在申辦成功后,奧運成了眾多經濟領域炒作的題材,最明顯的是房市和股市。
當2008年中國經濟進入了被溫家寶總理稱作“最困難的一年”后,我們開始反思奧運對中國經濟泡沫化的負面作用。胡主席的話,如果三四年以前說出來,效果當然會更好。也許在胡主席的話后,我們還應當加上一句,奧運對中國經濟的泡沫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xiàn)出來。
為什么奧運在日本和韓國就是經濟的推動力,在中國就成為雙刃劍,甚至負面影響大于正面作用?本文不欲展開討論。但有一點可以明確:這與中國經濟的特性有關,即中國還基本是一個權貴控制型經濟。奧運泡沫化的這幾年,是中國財富快速增長的幾年,也是中國貧富差距拉大的幾年。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奧運泡沫中,獲利最大的是什么人,失去最多的是什么人?當然我們沒有太多的根據(jù)說奧運泡沫是某些人有意為之,但是,最終的結果表明了這種經濟體制或政治體制會在推動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其實不僅是經濟,包括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我們對奧運的期待值都在調整。無疑,進步是存在的,某些方面甚至還很可觀。但是,對于這些進步能達到什么程度,以及它們是否曇花一現(xiàn),我們已經不再奢求與癡迷。
比如奧運對中國政治的影響,我甚至還有一點悲觀。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北京說,奧運會將給中國留下豐富遺產。國際奧委會是堅決反對奧運政治化的。不過,一個事實是,奧運從來脫離不了政治。當年國際奧委會在給予中國舉辦權的時候,一個理由是要給中國一個機會,由此促進中國的變化。我想他們的話外之意,是希望促進中國社會各方面的文明進步。
不過,羅格這兩天在北京盛贊北京奧運的籌辦工作是如此之好,“充分表現(xiàn)了中國的優(yōu)勢”時,他并不完全是對的。不錯,中國舉全國之力,全神貫注,不惜一切代價,當然會將籌辦工作做到今天這種樣子。但是,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說的,“用力過度”并不是我們制度的優(yōu)點,而正是我們的毛病。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質疑政府在安保方面即使如此不惜一切代價,也會有難以顧及之處,舉的例子是政府不可能對公共汽車乘客安檢。不過事實證明我的判斷有對有錯,對的是昆明爆炸案證明了公共汽車是我們也是所有國家的軟肋,錯的是北京和我所在的城市已經開始對這些乘客進行安檢。盡管這種安檢更多地是一種形式,心理震攝力大于實際效果,但我不得不對政府的無所不能感到驚嘆。
中國政府再次證明了它是一個無遠弗屆、無微不至、無所不能的政府。奧運的舉辦成功(我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十幾天里一切正常),將會強化政府的信心,即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奧運之后,中國政府有這樣的可能:更加威權。這對于中國的民主化進程以及公民社會的建設,恐怕是不利的。
關于中國政府的這種體制的優(yōu)勢與劣勢,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討論,不再重復。
二、中國人民對外界的批評更平和
大概是從藏獨鬧事開始,世界上特別是西方國家開始了一輪集中的批評中國的浪潮,而奧運成為批評者最好的工具和手段。我們曾經感到非常氣憤和委屈,也發(fā)動了聲勢浩大的反擊,它們被上升到愛國主義的高度。但是在經歷了熱血賁張的斗爭之后(表現(xiàn)最激烈的是海外華人,事實一再證明,最愛國的好像是他們,不過他們如果置身國內,即使想游行示威,也不會得到批準),相當多的中國人開始冷靜,對待外國某些人持續(xù)不斷的這種動作,已經不再那么激動。
一方面,是中國人感到自己在這場斗爭中得到了勝利,標志是外國元首聚集北京是歷次奧運最多的,包括那些曾經放言要挾的外國元首,最后還不是乖乖來北京趕大集。另一方面,是中國人民正如習近平副主席所說的,開始有一種自信和淡定的心態(tài)。
不過,我想,我們還應有一種態(tài)度,就是從外國人的批評中反思自己的問題。
我總覺得人類有普世價值,有基本的、共同的是非之心,否則人類就不能共存于“同一個世界”,也就不能相互往來。我也不覺得外國人包括政要、非政府組織和人民對我們的看法都是片面的,或者都是出于狹隘的私利。比如說最近公布的美國皮尤調查,其中一個內容很有趣,就是我們中國人怎么看待自己和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而世界又怎么看我們,這兩者之間有明顯的脫節(jié)。四分之三的中國人認為其他國家對中國有好印象。實際上,根據(jù)皮尤調查,23個被調查國家中只有7個國家的大多數(shù)被調查人對中國有正面印象。并且,在有去年調查記錄可查的21個國家中,中國的受歡迎程度在9個國家有所下降,而只在2個國家有所上升,在其他10個國家保持不變。
不是說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么?莫非外國人民都是瞎子,都是受傳媒和政客的欺騙?也不要說外國人不了解中國,改革開放后來到中國的外國人恐怕超過好幾億,比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多得多。在提到外國對中國的批評的時候,現(xiàn)在中國的報刊上還充斥著外國人對我們的“成見”、“偏見”和“利益主導”的字眼。但是如此多的外國人民對中國印象不佳,恐怕不能用上述字眼來解釋。我們是不是需要反思,不是外國人對我們有偏見,而是我們自己確實做得不夠好?
比如說,外國人對中國批評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人權。中國的人權到底怎么樣,難道我們中國人自己不清楚么?中國眾多的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哪些不是因為中國人民的權利被侵害?那些批評外國人“偏見”、“成見”的記者們,其實自己就可以想一想,在我們的憲法中規(guī)定的公民的諸種權利,有多少是真實的?就說一點:這些記者自己有言論自由么?我的一位父執(zhí),曾經是中國某中央大報的領導,當我25年前希望從事新聞事業(yè)時,他對我說:在中國最令人羞辱的職業(yè)就是記者。而今天,中國新聞事業(yè)的自由度,恐怕還不如25年前。起碼,當年中央的大報還可以批評國家的部長。今天,恐怕批評一個縣長,都不行吧?
我贊成人權無國界的觀點,我認為聯(lián)合國的幾個權利公約是所有國家政府都應遵守的。當你的人權狀況不好,你自己不抗爭或無法抗爭,別人替你說話,你反而說人家別有用心,我們自己也太不把自己當人看了吧!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個奴才,自己平時也訴苦,但別人替你爭權利,你卻幫著主子打人家,并向主人邀功,F(xiàn)在的中國某些人,還比不上我們2000多年前的祖先,孟子還認為人權大于主權呢!
借由奧運,讓我們從外國的批評中不僅學到自信、淡定,而且學到虛心、反省,并借由奧運,取得一點點進步。那就是最大的幸事,最好的奧運遺產。比如,政府劃定的北京三個示威場所,能否在奧運后也固定下來呢?
三、中國人民對國內重大政治事件更清醒
奧運觸發(fā)了中國人民對過去沒有太大感覺的一些事情的關注和認識。比如說達賴和藏獨、疆獨勢力。毫無疑問的是,這些事情雖然隨著奧運而突出,卻不會隨著奧運而淡化,它將長期影響中國的方方面面。
這些勢力過去人們也知道,但過去大多數(shù)中國人沒怎么太把他們放在眼里。人們不明白的是,這幫人怎么借由奧運,突然成了北京奧運舞臺上的角色了呢?你演出就演出吧,怎么也是個配角,怎么就像陳小二,居然搶了朱時茂的戲,好多時候成了主角?
中國人民的第一反應是奮起反擊,以牙還牙,在全世界打響了反擊戰(zhàn)。但事情還沒有完。幾個爆炸案,告訴我們事情正在向我們所擔心、所不希望的方向發(fā)展。即使在奧運后,我們與他們的斗爭,也還會長期,有時會更激烈。
奧運暴露了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大國,內部孕藏著的一些民族矛盾也開始激化。中國的治安形勢將更加嚴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將進入一個反恐的時代。
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沖突甚至國家分裂,是一個古往今來并不少見的現(xiàn)象,即使是像英國、西班牙這樣的西方現(xiàn)代國家,也經歷了長期的與愛爾蘭共和軍和巴斯克分裂分子的武裝斗爭以及各種恐怖事件。
我想,解決反恐問題的基礎是解決民族問題。一個基礎是,真正地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權利。比如在西藏問題上,我們過去強調中央政府對藏族同胞給予的好處很多,比如百萬農奴得解放,以及內地對西藏的援建,提升了它的現(xiàn)代化水平,但是我們對于歷史上某個時期如文革中對西藏宗教的迫害,檢討得是否夠呢?如果過去我們做了哪些不對的事情,是否真誠地向少數(shù)民族兄弟道歉并賠償了呢?
即使對于那些堅決的藏獨分子和疆獨分子,在奧運期間我們激烈反應與堅決斗爭之后,也應該思考,這些問題在策略上如何做得更好。針鋒相對、堅決鎮(zhèn)壓是一種辦法,談判解決與必要妥協(xié)是另一種辦法。
特別是對于達賴,我想我們是否能更加有理、有利、有節(jié)地進行相應的處置?
達賴自稱是一個非暴力主張者,他也曾經得到過諾貝爾和平獎。按照政府的說法,他言行不一,虛偽狡詐。不過,從政府后來的說法中,似乎他與許多暴力事件又關系不大。說到這里,我認為政府對于達賴的有關資訊,向國人公開得不夠。如果按照政府的簡單說法,達賴在世界上不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就是按照政府所說,達賴也是有可能爭取的。我曾經以為,他歲數(shù)不小了,等他去世,藏獨勢力將自行消亡。但最近事情的發(fā)展表明,第一,達賴與搞恐怖活動的藏青會有區(qū)別,第二,如果達賴死了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那么藏獨分子們會更加肆無忌憚地進行恐怖活動,形勢將更加嚴峻。
在縱覽世界各個多民族國家國內民族矛盾與沖突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民主國家在解決這一問題上是做得最好的。比如美國,雖然歷史上歐洲白人移民既無情剝奪了原住民印地安人的家園,又殘酷奴役了千千萬萬個非洲黑人奴隸,但它在數(shù)百年來可以為解放黑人奴隸而戰(zhàn),也可以向印地安人道歉并賠償保護。因此,美國雖然有族裔沖突問題,卻從來沒有因此造成國家的分裂。民主國家是如何解決民族矛盾與沖突的,是否有我們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也值得一思。
二○○八年八月六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