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風波與華為公司治理迷局: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華為是很多來自中西部毫無背景的平民子弟實現(xiàn)“中國夢”的地方,是中國少有的具有偶像意義的公司。但其始終不上市、謎一樣的治理結構和被猜疑的背景使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華為公司的“接班風波”最終以媒體“道歉”而告一段落,但其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機制,卻給公眾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華為公司的“接班風波”最終以媒體“道歉”而告一段落,但其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機制,卻給公眾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針對任正非“父傳子”的可能性,有人擔憂華為會重蹈王安公司的覆轍,也有人認為華為能夠重復IBM的輝煌。但以上討論并不應該是重點。
本質上,此次“接班風波”可以看作是華為的一次“公共關系風波”。事件折射了華為和媒體與公眾之間存在著的巨大溝通屏障,這個屏障之所以形成,和華為獨特的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模式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個屏障還可能將華為阻隔在向世界市場縱深擴張的道路上,讓華為和真正意義的跨國企業(yè)之間永遠存在距離。
尚未褪色的“華為夢”
在今年的招聘季中,如果能拿到華為公司的面試機會,華南理工大學大四學生小輝可能會拋出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他想問問華為的招聘人員,外界傳言的“接班風波”是否會影響今年的招聘計劃。小輝說,自己其實一點也不關心公司高層的事情,只是希望借問個有“技術含量”的問題給招聘人員留下良好印象。小輝來自廣西農(nóng)村,他非常希望能加入華為。他談到自己對華為的“理解”:華為是一家任人唯賢的公司,“華為給人平等的機會”。
對畢業(yè)生來說,任正非具有偶像價值,華為有關的那些“青年才俊”、“技術天才”的故事一直激勵他們。從之前火爆的宣講會來看,“接班風波”并未影響這些平民子弟對華為的向往。
應屆生進入華為將得到可觀的首月工資,還有嚴格的崗前培訓。除了技術培訓等常規(guī)項目之外,亦有保密培訓,要求員工必須嚴守華為技術秘密,同時,對于華為內(nèi)部事務亦要對外界,尤其是新聞媒體保持沉默。一些深圳媒體圈內(nèi)的記者發(fā)覺一個現(xiàn)象,在任何一場華為公司參加的展覽上,記者都很難直接采訪華為的銷售人員。他們都會異口同聲說,“員工不能接受記者采訪,需要找公司總部!倍A為的一些競爭對手,其銷售人員還會主動找銷售高層和記者聯(lián)系。
華為曾經(jīng)一度和傳媒打得“火熱”。為樹立企業(yè)形象,推廣終端產(chǎn)品,華為公司曾設立過專門的“新聞發(fā)言人”職務,但這位新聞發(fā)言人做了一段時間便離職創(chuàng)辦了一家公關公司。之后,華為多年沒有新聞發(fā)言人。目前,華為將媒體聯(lián)絡功能分散在兩個板塊,一個是終端產(chǎn)品板塊,一個是通訊設備。當媒體記者聯(lián)系,工作人員一般會讓記者先發(fā)采訪提綱,但很少正面回應。工作人員說得較多的一句話便是“由于沒有新聞發(fā)言人權限,所以不便評論”。
近年來,任正非也很少和媒體打交道,媒體記者要見到任正非唯一的機會是“兩會”。但要讓他發(fā)言,和約訪他的難度并無區(qū)別。任正非本人對媒體的態(tài)度,是很多跑產(chǎn)經(jīng)線的記者熱議的話題,但討論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任何辦法能真正深入華為去做新聞。很多時候,華為新聞的“推測”味道很重,消息來源也經(jīng)常因為“各種原因”而隱去。
對媒體“敬而遠之”,對消費品公司來說并不是明智選擇。但對于華為來說,卻有自己的考慮。目前,華為在國內(nèi)銷售的產(chǎn)品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通訊設備,需運營商采購,和普通消費者無直接聯(lián)系。然后是終端產(chǎn)品,包括手機、上網(wǎng)卡等,但隨著國內(nèi)幾大運營商市場爭奪越發(fā)激烈,手機定制比重越來越大。對此有人還分析,華為取消新聞發(fā)言人和企業(yè)戰(zhàn)略調(diào)整有關,華為終端產(chǎn)品由運營商定制的情況越來越多,因此沒有必要再如此“高調(diào)”。
熟悉華為的深圳傳媒人士分析,寶潔公司和華為公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類型,寶潔幾乎是靠媒體撐起來的,但華為則不需要把產(chǎn)品直接賣給每一個中國人,這是其一直保持“神秘”的主要原因。華為是很多來自中西部毫無背景的平民子弟實現(xiàn)“中國夢”的地方,是中國少有的具有偶像意義的公司。
不上市之問
就研發(fā)和供應鏈而言,華為在和國際巨頭的競爭中并不居下風,但最關鍵的問題是華為的“身份”問題。拋開國外競爭對手所謂“軍方背景”來看,華為的非上市公司身份也是其在北美擴張的過程中頻頻碰壁的主要原因。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諾西、愛立信都是上市企業(yè),同樣,同類企業(yè)中興也上市多年,但華為為何不為所動?
早在2004年,就有消息傳出香港投行進駐華為深圳總部,但直到現(xiàn)在,華為IPO依舊遙遙無期。熟悉華為的人士分析,華為遲遲不上市,主要是由于其股權結構一直是一個難題。截至2009年12月31日,華為的股東由深圳市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和任正非共同組成,沒有第三方股份,前者持股比例為98.58%,任正非持股只有1.42%。
職工持股的融資模式,對華為最初的發(fā)展功不可沒。1987年,任正非以2萬元注冊資本在深圳創(chuàng)立華為后開始實行該模式,上世紀90年代,華為年銷售額不斷翻番,員工股權回報率最高時達到100%。從1994年開始,員工每年固定分紅高達每股0.7元,投資回報率達70%。但這種股權模式也造成了股權分散和股權分布不透明的問題,根據(jù)華為最新統(tǒng)計資料,華為全球員工一共9.5萬余人,持股人數(shù)則多達6萬多人,職工個人持股比例高達60%以上。同時,工會委員會內(nèi)部的股權分布則一直是一個謎,這也為外人的“猜測”埋下了伏筆。
現(xiàn)代公司決策機制都以股份及其所代表的投票權為基礎而建立,但華為由于其股權的“特色”而使得其決策機構顯得有些另類。目前,華為的最高決策層被稱為EMT,“接班風波”也是因為任正非架空EMT“元老”逼走孫亞芳的傳言而起。這個機構究竟以何種形式產(chǎn)生一直是個謎,是任正非任命,還是股東選舉?分析稱,股權結構一直是華為的“心病”,延緩了公司的上市步伐,因為華為并不愿意別人看到這個工會委員會的“真面目”。
長期關注中美貿(mào)易訴訟的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斯偉江對本刊記者分析,華為非上市的地位對其在美國市場的發(fā)展非常不利。在美國法律體系中,陪審團對案件的最終判決往往會起到?jīng)Q定性作用,陪審團是為了以“常理”確!肮健,如果一家公司給人造成“神秘”的印象,可能會影響陪審團的判斷,在訴訟中面臨不利。作為電信這樣的敏感行業(yè),采取上市的手段是打破“神秘”的有效途徑!暗A為遲遲沒有上市,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
跨國企業(yè)需要“世界標準”
盡管沒有上市,但華為出于一些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從2005年開始每年堅持公 布年報。但華為的年報發(fā)布時間缺乏規(guī)律和連貫性,每年公布的時間都不一樣,比如2010年華為3月31日公布年報,但2007年則是年中7月10日公布,已經(jīng)是其它公司公布中報的時候。毫無疑問,華為的這種“公開”距離監(jiān)管者和未來投資者的要求還相當遙遠。
2009年,沃頓商學院的研究小組以《華為:中國在非洲的開路人》為題發(fā)表了對華為經(jīng)營模式的考察報告,報告稱任正非是毛澤東思想的信奉者。華為的開拓市場的路數(shù)和“農(nóng)村包圍城市”并無二致,在國內(nèi)市場,華為在1993年兇猛大膽地在小城鎮(zhèn)市場上推出數(shù)字電話交換機,然后再將其推向全中國。在國際市場,華為利用同一策略先向俄羅斯市場和非洲市場進軍,然后再進入歐洲市場。
但華為的全球戰(zhàn)略卻始終啃不下美國這塊骨頭。最近,美國運營商Sprint Nextel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排除在一項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的訂單之外,而華為的出價遠比阿朗、愛立信和三星要低。聯(lián)想到之前的思科訴案、收購3Com遇阻、印度市場“封殺”風波和最近的摩托羅拉訴案,華為的國際化擴張已經(jīng)進入了減速期,更多的困難和障礙可能還會不斷浮現(xiàn)。
這幾天,華為開始主動和媒體“熱絡”起來,先是有媒體主動向華為“道歉”,說是新聞失實。然后,任正非講話又被媒體轉載,以作“辟謠”之用,F(xiàn)在,孫亞芳的行程也開始被主動公布。顯然,華為認識到在公關風波發(fā)生之時和媒體以及公眾溝通的必要。國內(nèi)媒體和公眾關注的“接班風波”給華為帶來的損失并不是直接的經(jīng)濟利益,但華為的“神秘”身份在國外則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jīng)濟損失。
深圳一位資深的業(yè)內(nèi)專家對本刊記者分析,華為效法IBM,從流程上改造了公司,但華為在公眾性問題上亦和IBM存在明顯差距。華為的融資模式本質上和集資并無區(qū)別,這延緩了華為的上市進程,也間接地增加了華為公司的“神秘色彩”,最終導致國外兼并和拿項目阻力重重。
“像很多其它的東亞公司一樣,華為的企業(yè)文化很強地依賴于美麗的話語和鼓吹式的宣傳!蔽诸D商學院的研究報告也指出,任正非把軍隊文化也帶人了公司,集中體現(xiàn)在華為僵硬的層級組織體系上,強調(diào)分級管理而不是強調(diào)個體員工,個體員工被看作是易于更換的步兵。在外國人眼中,華為身上有太多“東方色彩”,其中的猜忌不言而喻,分析也表明,阻礙美國政府接受華為的主要障礙是對華為“神秘”背景的猜疑。
“接受世界上最嚴格資本市場監(jiān)管,向全球投資者詳盡披露財務情況,你只要這樣做了,情況肯定不一樣!币陨仙钲谫Y深業(yè)內(nèi)專家分析說,跨國企業(yè)都是采取“世界標準”,沒有所謂的“中國模式”,華為作為中國最杰出的企業(yè)之一不容否認,但公司一直以來的“神秘”身份顯然不符合“世界標準”,保持“神秘”固然可以在新興市場獲得優(yōu)勢,但在容量更大的成熟市場,恐怕難以得到認同!盁o法攻克北美市場,就很難說你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yè)!
相關熱詞搜索:華為 公司治理 風波 公關風波與華為公司治理迷局 公司治理結構包括哪些 公司治理結構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