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幕后的權(quán)謀]諾貝爾獎金還剩多少錢
發(fā)布時間:2020-02-28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190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評選,瑞典科學家阿倫尼烏斯居候選人名單之首,并以電離理論獲該年度化學獎,不久便躋身于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 1906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名列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榜單,委員會大多數(shù)成員認為老一輩的門捷列夫在國際化學界有深遠的影響力,他們以其著名的元素周期表予以積極推薦。然而,在皇家科學院的討論會上,阿倫尼烏斯帶領(lǐng)一幫人投入反門氏的“阻擊戰(zhàn)”,在會上竭力貶低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價值,說它已經(jīng)老掉牙了;與此同時,他力挺另一位候選人穆瓦桑。結(jié)果,門捷列夫這位化學界真正的大師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第二年便溘然去世。多年后,瑞典科學家彼得松獲知門捷列夫以前曾經(jīng)批評過阿倫尼烏斯的離解理論,由此他就明白阿倫尼烏斯為什么要不遺余力地反對門捷列夫獲獎了。想當年,阿倫尼烏斯的理論曾備受胸襟狹窄的教授、權(quán)威們的排斥、打壓,但這并不妨礙他自己也成為那樣的人。
耐人尋味的是,阿倫尼烏斯并不身銜要職,卻能一言九鼎,極具影響力,因為他精擅權(quán)謀。對于他所不喜歡的候選人,他是“一塊繞不過去的擋路石”;而只要是他樂意幫忙的候選人,即便被委員會否決了,他也能變著法兒使之“咸魚翻身”。他的權(quán)謀每每有奇妙的佳績,比如,他和同事聯(lián)手,運用策略,使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以至于盧瑟福自己也感到驚奇:自己怎么突然變成了化學家?在1911年,阿倫尼烏斯還策劃了居里夫人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
說到權(quán)謀,其實也不總是負面的。由于權(quán)謀的機智運用,就使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獎。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最偉大的發(fā)明是相對論,然而當年瑞典那些把持諾貝爾獎授予權(quán)的科學權(quán)威們,恰恰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相對論。由于愛因斯坦在候選人名單上一再被否決,物理學家奧森聰明地避開敏感的相對論,“以一個奇怪的理由――光電效應定律的發(fā)現(xiàn),提名愛因斯坦”。這個策略果然奏效,愛因斯坦因此獲得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條件是在獲獎證書上和頒獎慶典中不許提起“相對論”。
起先,阿倫尼烏斯也置身于“反愛”人士陣營中。但后來他在柏林親眼目睹了愛因斯坦得到科學界同行的尊敬和愛戴,遂搖身一變成為熱心的“擁愛”之士。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諾貝爾獎 權(quán)謀 幕后 諾貝爾獎幕后的權(quán)謀 諾貝爾獎項 諾貝爾獎中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