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 文 同根?同文?同心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10月的江南正是秋楓微紅、丹桂飄香的好時節(jié),又一批來自寶島臺灣的客人慕名前來。10月11日至18日,應江蘇省臺聯的邀請,由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率領的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xié)會參訪團一行10人到江蘇參訪。
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xié)會是以提升國文教育教學質量,傳播中華文化思想精髓,促進海內外中華語文教育交流為宗旨的民間團體。協(xié)會于2006年成立,推舉余光中為理事長。成立以來,協(xié)會多次對陳水扁當局及時任“教育部長”杜正勝在中學教育中的“去中國化”政策進行抗爭,同時開展了多項語文教學研習、座談活動,為提升島內研讀中華文化典籍的風氣,促進海內外華文教育交流做了大量工作。此次參訪團的成員均為臺北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臺北建國高級中學等臺灣知名高中的語文老師。短短一周的行程讓老師們流連忘返,大家感嘆:在寓意著豐收的金秋10月來到江蘇,真是收獲滿滿、不虛此行。
老友新朋相聚歡
全國臺聯副會長、江蘇省臺聯會長、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導胡有清和余光中先生是老朋友了,曾多次接待余先生夫婦,并在近年編輯了《余光中詩叢》。此次參訪正逢新版懷鄉(xiāng)卷《鄉(xiāng)愁四韻》和情愛卷《相思樹下》面世,老友重逢又多了一份欣喜。參訪團的成員們雖然大都第一次來江蘇,但是新朋相見仍然分外親切。來江蘇之前,臺北中山女中的段心儀老師就向胡會長發(fā)去了臺灣教科書古文篇目及作者名單,希望了解其中與江蘇有關的作者情況。參訪團到達南京后,胡會長向臺灣老師們一一介紹了有關作者。王羲之、陶淵明、歐陽修……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讓老師們聽后對江蘇更增添了一份親近與向往。
11日晚,省臺聯在南京設宴歡迎參訪團。胡會長說,余光中先生是南京人,曾多次回到故鄉(xiāng),但此次余先生是以協(xié)會理事長的身份帶團到南京參訪,意義非同以往。余先生雖已81歲高齡,但作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xié)會的發(fā)起人和領導人,近年來一直挺身奮戰(zhàn)在第線,與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傾向作斗爭,讓大家敬佩不已。他還對協(xié)會前幾年在政治高壓的情況下,為推進中華語文教育,傳承中華文化做出不懈努力,給予了高度評價。余先生激動地說,自己生在南京,母親和妻子都是常州人,所以他算是雙重的江蘇人,來到江蘇覺得特別溫馨。他在《鄉(xiāng)愁》里面的“鄉(xiāng)”,可能大部分就是在江蘇了。他說這次參訪團成員都是臺灣名校的名師,是協(xié)會的骨干。參訪團此次要與大陸的中學做交流,因為目前大陸的語文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臺灣去借鑒與學習。
晚宴中,賓主之間不時三五結隊,離席敬酒,談笑風生,暖意融融。省臺聯工作人員還熱情地向老師們介紹了江蘇的風景名勝和風味特產,席間,清炒蘆蒿和白汁河豚兩道菜肴讓老師們贊不絕口,臺北中山女高的呂榮華老師不禁吟誦起蘇軾的詩句“簍蒿遍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同校的莊老師則感嘆:“美景美食讓我們對此次江蘇之行充滿了期待。”
真實的江南比教科書中更美
省臺聯對此次接待行程作了精心設置,安排參訪團在南京參觀了中山陵,明孝陵、中國近代史博物館、云錦研究所、游覽了棲霞山、幕燕風光帶、夫子廟等,在揚州游覽了瘦西湖個園和東關老街,在鎮(zhèn)江參觀了金山和西津古渡景區(qū)。與普通游客不同,臺灣老師們隨身帶著筆和記錄本,每到一處,都細心地聆聽介紹,不停地作著記錄,碰到疑惑的問題還愛向導游刨根問底。老師們四處拍照,但通常不是自己留影,而是拍攝風景、介紹詞、碑銘,對聯,甚至植物。老師們說,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料,回臺灣后要制作幻燈、圖片,讓臺灣的學生感受真實的江南。
在瘦西湖景區(qū),呂榮華老師欣喜地發(fā)現徐園聽鸝館的一副楹聯“江波蘸綠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為清代學者阮元所撰,遂向導游詢問。導游聽后十分驚訝,因為阮元雖為揚州儀征人,但揚州本地人都很少知曉,沒想到來自臺灣的客人卻如此熟悉。呂老師則高興著說:“我一直為如何向學生介紹阮元而犯愁,沒想到在瘦西湖找到了好教材!痹诙臉蚓皡^(qū),老師們齊聲吟誦起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他們說,能夠親身游歷教科書中提到的歷史景點,心情無比激動。
在此次行程中,參訪團的成員們對長江情有獨鐘,在鎮(zhèn)江西津古渡,當余先生得知這里曾是王安石筆下“京口瓜洲一水間”的著名長江古渡口時,執(zhí)意登上云臺山,遠眺長江,沉思良久。當汽車途經長江二橋時,老師們也紛紛懇求司機,開慢點再慢點,讓大家再多看看長江。高雄中山大學附屬國光中學的黃德秀老師還在車上唱起了余先生的詩作:“給我一瓢長江水呀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鄉(xiāng)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呀長江水!币苍S,對長江的熱愛與癡迷,正源于余先生及參訪團成員們心中深蘊著的民族情懷。
15日晚,省政協(xié)主席張連珍宴請了參訪團一行。席間,臺北中山女中的老師們動情地唱起了《鐘山春》――“畫梁上呢喃的乳燕,柳蔭中穿梭的柳鶯/一片煙漫/無邊風景/妝點出江南新春!霸趨⒃L期間,臺灣老師們曾數次唱起這首歌。譚家化老師感言”這首歌唱出了大家的心聲,真實的江南比教科書中更美!”
大陸的語文教育值得我們學習
兩岸語文教育交流是此次參訪活動的重頭戲。參訪團一行先后來到南京市第一中學,夫子廟小學,鎮(zhèn)江市第一中學,進行了參觀、聽課和座談等活動。
在南京一中,臺灣老師們觀摩了高中語文《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現場教學。生動的教學形式和活躍的師生互動,贏得了老師們的稱贊。在隨后的座談中,兩岸語文教育者進行了熱烈的交流。余光中先生在發(fā)言中說,兩岸同根同文,同心,根要求其深,文要求其便,心要求其平。他認為文言文不可能完全退位,比如成語就是改變身份留下來的文言文,如果臺灣教科書把文言文拿掉了,那無異于剝奪了年輕一代的文化繼承權,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余先生的觀點博得了大家的認同。
《“星星”(論語)》是夫子廟小學成功實施的本校課程,臺灣老師們饒有興趣地觀摩了該項課程教學。在講解“孝順篇”時,授課老師引用了余先生的作品《母難日》――“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聽完詩作,學生們一片寂然,而段心儀和譚家化老師則早已熱淚盈眶。在課堂互動中,夫小的學生問道:“為什么余爺爺要將鄉(xiāng)愁比作一枚小小的郵票呢?”譚老師激動地說:“兩岸隔絕近40年,只能通過信件來往,一枚枚郵票正是一次次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她的回答贏得了在場學生的熱烈掌聲。段老師深有感觸地說:“很高興聽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語文課,可以看出大陸對國學教育的重視!
在鎮(zhèn)江一中,參訪團一行參觀了美麗的新校區(qū)。當余先生走過教學樓時,一些眼尖的學子們立即望向窗外,鼓掌歡迎,而余先生也佇足微笑,揮手致意,一中的王瑞楠副校長向余先生介紹,他是在大陸影響最大,入選教科書文章最多的臺灣作家,如《左手的掌紋》、《假如我有九條命》等作品都已入選。余先生則化用自己的詩歌《鄉(xiāng)愁》說“我在那頭,我的作品已來到這頭。詩比人先歸!八u價,大陸教科書除了文言文和白話文單元,還有世界文學單元。在世界文學單元中,不僅有英美等發(fā)達國家的文學作品,還有第三世界國家的文學作品,眼界很寬,值得臺灣學習。鼓勵更多的臺灣學生到大陸求學
在肯定大陸語文教學水平的同時,臺灣老師們卻對島內語文教育現狀感到十分不滿,對當前臺灣學生語文水平下降表示極度憂慮。
據老師們介紹,受到陳水扁當局“去中國化”政策影響,臺灣教育部門將國文,鄉(xiāng)土語、英語全部歸入語文課,造成國文課時從每周10小時減為4小時。文言文比率被大幅刪減,原被列為必修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只留《論語》、《孟子》部分章節(jié)供學生選修,造成一些學生對經典國學毫不了解。而且,臺灣還曾在聯考中一度取消了作文考試。近10年來語文教育力量的日益削減,目前已經造成了相當惡劣的后果。老師們無奈地說臺灣學生現在的語文能力大幅下降,表現在閱讀理解水平低、語言表達能力差,甚至還經常出現讓人無法忍受的錯別字,如“煩腦”、“劣祖劣宗”“去勢”,“吻頸交”等。更嚴重的后果是,臺灣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到陌生,中華民族觀念越來越淡薄。而大陸長期以來重視語文教育,在傳統(tǒng)文化的推廣和普及上日趨進步,這些都為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臺灣老師們說,目前臺灣學生的求學志向通常為島內和海外的學校,其實大陸的學校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上+都很有優(yōu)勢;嘏_灣后,他們會積極鼓勵自己的學生報考大陸院校。有的老師還表示,自己的孩子正在島內讀大學,今后會建議孩子報考大陸的研究生。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兩岸同根,同文、同心。相信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深入,根會更牢固
文會更通暢心會更緊密……
相關熱詞搜索:同心 同文 同根?同文?同心 今年的同根同心去哪里 同根同心解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