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學視角看紀錄片《藏北人家》 人類學紀錄片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要】《藏北人家》通過“再現真實”的拍攝手法,以生活在4700米高原上的措達一家為線索。記錄了遠離現代文明的另一種古老文明形態(tài)――畜牧業(yè)文明。通過“再現”這種文明形態(tài)下的普通人家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本質意義的思考。這部影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具有人類學研究的文獻價值。
【關鍵詞】《藏北人家》 人類學 紀錄片
人類文明史經歷了畜牧業(yè)文明、農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信息文明的大致過程!恫乇比思摇愤x取的主人公是居住在藏北高原上一家普通的游牧民,該片的題材和主題遠離人們所熟悉的現代文明,邊緣化的題材本身所蘊含的人文內涵,使其具有了人類學研究的文獻價值。
《藏北人家》描繪了一幅幅古老文明形態(tài)的圖畫,記錄了生于斯長于斯的人們在向現代文明過渡時的心靈軌跡。通過記錄一家人的生活場景不僅展示了中國當代多元交存的文明狀況,而且捕捉了文明演進的某些瞬間。同時,將邊緣題材置于與之共時的現代文明語境中審視,對過去時態(tài)的文明形態(tài)的現在時關注,為處于工業(yè)文明邁向信息文明的過程中的人們,提供了自我反思的契機。
一、《藏北人家》的人類學意義
《藏北人家》記錄了一種邊緣文明形態(tài)下的普通人家生活。與現代文明相比,正因為它的滯后才得以顯示出人類進化史上的早期形態(tài)。滯后的文明形態(tài)在現代文明的覆蓋、牽引之下,因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保持了文明的原生性。
在這神秘的藏北高原念青唐古拉雪山之釁,美麗的納木湖,生活著一群牧民。其中有一戶,男人叫措達,妻子叫如錐,他們有7個孩子。措達一家有200只綿羊和山羊,40多頭耗牛,1匹馬?糠拍吝@些牛羊過活,經濟收人在藏北屬中等水平。他和當地牧民一樣,用賣羊毛的錢,購買政府供應的糧食和其它生活用品。全片通過拍攝措達的放牧生活以及牧民們獨特的飲食、起居、婚姻、祭神、審美、嬉戲等,真實記錄了藏北牧民獨特的生存方式。這種真實再現的手法讓我們對藏北高原的文化風俗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對于異族生存狀態(tài)的記錄,對觀眾而言有陌生化的效果,對深處現代文明下的人們具有足夠的吸引力,而《藏北人家》所做的并不僅僅是吸引。
《藏北人家》的本意在于通過紀錄,向人們展現人類文明狀態(tài)的演進中的過去時,使其具有厚重的審美感。藏北高原高寒缺氧,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刮大風,夜間溫度通常在0℃以下,自然條件極為惡劣。選擇這平均海拔幾千米以上的高原作為自己的生存之地,他們的生存方式在外人看來原始而又艱難。它讓處于這一文明形態(tài)之外的人們,從措達一家的生存狀況中或許更能體會到關于生命的本質意義。正因如此,作者王海兵才將該片定義為最早拍攝的人類學影片。他認為:“我說不清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關注人類學的,大概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我拍紀錄片的時候。也沒有研究過專門的書籍,從一些雜志上了解了一些。1990年拍攝《藏北人家》,可以說,是不自覺地運用了人類學的眼光在創(chuàng)作。后來,在我拍完《藏北人家》以后,接觸到‘影視人類學’的概念,有評論說《藏北人家》是影視人類學的作品,也有國外的紀錄片制片人向我提到影視人類學并提供這方面的資料,同時還向我約稿拍這方面的片子,因此我就特別關注這方面的內容,這時候,才接觸到“‘田野調查’的字眼,才知道國外還有影視人類學這樣的學科以及這方面專門的電影節(jié)。我覺得,影視人類學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我的創(chuàng)作觀念很對路,就開始自覺地以人類學的眼光來豐富我的創(chuàng)作,可以說,從選題到制作,我受人類學的影響是很大的!雹
二、紀錄片引發(fā)的思考
關于人類學影片、電視片拍攝實踐中的“虛構”與“真實”,一直是紀錄片爭議的熱點問題,不少學者都各持己見。如陳景源認為,真實性是人類學片具有核心意義的特征,人類學影片的真實性應體現在真實人物、真實事件、真實環(huán)境、真實內涵四個方面。構成人類學影片獨立風格的基本要素為:科學真實性、直接形象性和信息完整性,三者有機結合,缺一不可,離開它就沒有人類學影片。對于拍攝者而言,真實性是必須遵循的原則,否則就不是合格的。
“真實”這個概念似乎永遠與紀錄片理論糾纏不清。作者為方便拍攝,與助手搭建了一個帳篷,似乎措達成了攝像機面前的“表演者”,從拍攝的角度看,有的場景如拍一家人如何剪羊毛,或許會有“組織拍攝”的嫌疑。雖然影片追求紀錄片的真實,但影片呈現的始終只是現實的局部或某些方面。紀錄片試圖通過真實來建構影片與歷史的關系,達到“真實再現”的目的。歷史紀錄本身是依靠鏡頭去建立的,是建構起來的。紀錄片的價值就在于,它能夠從一個發(fā)現的角度去看歷史。所謂“真實再現”,其實考察本質就是影片能否建構與歷史的和諧關系,“真實”不在于創(chuàng)作者是否用了紀實手法,紀實手法拍下來的,很可能是虛假的,因為它更有欺騙性。我們探討真實和歷史之間關系的時候,更重要是看從什么樣的立場,用什么樣的觀點,是基于什么樣的紀錄良心去做這個事情。所以,“在這里就必須重新強調紀錄者的立場和道德良心在紀錄片中的重要地位,這是唯一能夠保證紀錄片真實性和權威性的東西。紀錄片導演面對拍攝對象的時候,要用一種謙虛和敬畏的態(tài)度。”②自有紀錄片以來,不同年代的電影人及電視人都在為有效實現真實與紀實而不懈努力、執(zhí)著探尋。時至今日,真實與紀實依然是個懸而未解的難題,而紀錄片則因此發(fā)展著、豐富著。筆者認為,紀錄片更應該想著如何在影視手段的表現范圍內,提高紀錄片的認知功能,使其盡量在追求“真實”的目標驅動下,探索人類生存空間的深度與廣度,以增進人類透過影像來了解過去、探尋未來、感悟人類生存的意義。
雖然《藏北人家》具有人類學影片的要素,但王海兵并不是一個人類學家,他的拍攝并不是從人類學的視角切入,只是他的拍攝思想帶有一種樸素的人類學思想。影視人類學片拍攝的早期,強調拍攝的客觀和真實,并用客觀和真實這種標準來要求評價人類學片的拍攝工作?陀^和真實引申出來的一個要求就是人類學家在拍攝過程中應當保持一種客觀、超然或客位的態(tài)度來反映被拍攝對象,并避免在人類學片中帶入拍攝者的情感和偏見或避免影響被拍攝者!凹o錄片是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不經過虛構,直接反映生活的一個片種!雹鬯鼜默F實生活本身選取典型,提煉主題,通過電影影像再現生活。在這一前提下,紀錄片可以把文學、美術、音樂等各種因素融成一個藝術整體,從而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活的光彩、生活的氣息、生活的節(jié)奏,使生活現實得到如實反映。然而紀錄電影并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生活,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現實,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剪裁;可以運用適當形式,把不同時間、空間的生活素材,根據特定的主題聯系在一起。
王海兵的《藏北人家》在拍攝方式、鏡頭運用、結構安排等方面,以及影片在主題和人文意義等層面打破了此前純粹紀錄式的制作方式,片中融入了一些故事情節(jié)和其他的藝術手法。無論是在故事片中采取“紀錄”手段,還是在紀錄片中運用“虛構”策略,都表明作者自我反省意識。從王海兵的影片中我們能夠感覺到有一種渾樸自然的美。運用人類學的觀察視角進行記錄拍攝,片中包含著真實的人,真實的言談、舉止。除了具有人類學意義外,它還具有較高的審美意味、引人深思的社會倫理意義以及較為廣泛的文化社會學價值。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異族的生活習慣、文化儀式的真實影視畫面聲音,有一種“原生”的張力,令人驚奇。“這些通過不同內容、不同層次具體而生動地展現出來的文化、生活樣態(tài)的記錄片,一定意義上說,是人類生活和文化遺跡的“活化石”,極具研究參考價值,對我們的生活也有某種啟迪意義!雹堋
參考文獻
①孫黎,《人類學與電影電視紀錄片》,中國優(yōu)秀碩士論文數據庫
、趨涡掠,《當前中國紀錄片發(fā)展問題備》,http://academic.省略/academic_xsjd_view.jsp?id=4150
③許南明:《電影藝術辭典》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24
、軓埻:《大師影像》,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79
(作者: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08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相關熱詞搜索:藏北 人類學 紀錄片 從人類學視角看紀錄片《藏北人家》 影視人類學紀錄片 人類學紀錄片有哪些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