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孫中山的新聞宣傳思想】 孫中山的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要】作為一名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締造并領導了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派的新聞宣傳工作。本文主要從孫中山的報刊功能觀、宣傳思想的運用、新聞宣傳藝術、新聞人才觀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充分肯定了他對新聞宣傳理論做出的卓越貢獻。
【關鍵詞】孫中山 新聞思想 宣傳
孫中山被報界譽為“中國最偉大之主筆”。在其革命生涯中,他不僅重視報刊宣傳工作,并將創(chuàng)辦報刊、撰寫評論等新聞實踐活動貫穿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的始終,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資產(chǎn)階級新聞思想,作為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派報刊宣傳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他將革命生涯中很大的精力用在新聞傳播上,通過辦報擴大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影響。其新聞宣傳思想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及完善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1894年之前以在各大報刊上發(fā)表其改良思想和開展革命演說為主,代表作有《農(nóng)功》、《上李鴻章書》、《擬創(chuàng)立農(nóng)學會書》等;二、1894年到1911年,以組建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為標志,先后改組并領導創(chuàng)辦了數(shù)十種報刊,此階段是其新聞實踐活動最為頻繁并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以《中國日報》、 《民報》等為代表,力求將民主革命的思想“灌輸于人心,而化為常識”;三、1911年后強調(diào)宣傳奮斗比軍事奮斗更為重要的思想,認為沒有注重宣傳是引起軍閥專橫的主要原因,提出要靠宣傳以“順乎天應乎人” 建立真正民主的政府。
對報刊功能的認識
對報刊功能的認識,孫中山認為,創(chuàng)辦報刊報館有培養(yǎng)人才、開風氣、啟牖文明、宣傳主義等方面,但在不同時期的新聞宣傳理論及實踐過程中卻各有側(cè)重,這與其思想由改良到革命的轉(zhuǎn)變是密不可分的。在其早期的報刊活動中,孫中山將強國富民的希望仍寄托于清政府,期待能“修我政理,宏我規(guī)模,治我軍實,保我藩邦”,不僅撰寫《農(nóng)功》以闡述農(nóng)政之興為第一要務的思想,更是上書李鴻章“一白其胸中之素意”,因而早期的新聞思想側(cè)重于喚醒清政府對報刊、報館的重視,以開風氣,達到育人的目的。投入革命后,其新聞思想傾向于“政黨辦報”、“政治家辦報”的思想,將報紙宣傳視為其宣傳革命理想,闡述三民五權主義的工具。縱觀其新聞思想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報紙有育人的功能
孫中山的新聞思想,在《上李鴻章書》中初見端倪。他主張清政府學習歐洲各國的“富強之本”,做到“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要想做到“人能盡其才”,必須“教養(yǎng)有道,鼓勵有方,任使得法”。他認為報紙在教育和培養(yǎng)人才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覷。不僅如此,孫中山還將國家發(fā)展科學技術,培養(yǎng)科技人才的厚望寄于此,認為報刊可以鼓勵人不斷鉆研新知識,形成舉國上下致力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良好新風氣。
2、報館有開風氣、啟民智、監(jiān)督政府的作用
1903年之前,孫中山的新聞思想基本上是沿襲了王韜、梁啟超等人提出的“開風氣”、“通上下”等觀點。如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興中會章程》中明確提出:“如設報館以開風氣,立學校以育人才,興大利以厚民生;除積弊以培國脈”的思想。又如在《中國報序》中就指出其辦報宗旨,“大抵以開中國人之風氣識力,祛中國人之萎靡頹唐,增中國人奮興之熱心,破中國人拘泥之舊習,而欲使中國維新之機勃然以興莫之能御也”,把報刊比作木鐸以警示世人。
而在1903年之后,由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需要,孫中山公開聲明了報刊的黨派性,擔負宣傳的重任,提出了報刊有監(jiān)督政府的功能。1912年9月2日,孫中山在北京報界歡迎會的演說中講到,“報界之力量較前日為宏,而報界之責任較前日尤重。上而監(jiān)督政府,下而開導人民,為全國文明進化之導引線。故報界之力量日大,則國家之文明程度日高。”在他看來,報紙有“開通民智之先覺”的功效,與一個國家的文明發(fā)展程度息息相關。
3、報刊重要的宣傳主義、引導輿論的作用
在報刊的宣傳作用上,孫中山與梁啟超等人的辦報思想有相當?shù)囊恢滦?都把報紙看作是其政黨的“喉舌”,是宣傳其黨派思想言論機關,尤其在1903年,孫中山總結經(jīng)驗,提出要利用報刊宣傳革命,“打擊;识狙嬗诟鞯亍敝,孫中山將報刊宣傳看作是革命事業(yè)的一部分,提出“欲得真正統(tǒng)一,尚須大家奮斗,奮斗之器,不以槍而以筆”的觀點。使報刊宣傳有益于革命和建設的成功,是孫中山中后期新聞宣傳思想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作為革命黨的領導人,他不僅親自撰寫了大量宣傳其政治思想的文章,而且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對宣傳工作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指導和服務于政治斗爭。在孫中山看來,不僅中國的文化由宣傳而來,而且歷史上的文明進步多半是因為宣傳,他將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革命黨人推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以及后來引起軍閥混戰(zhàn)的原因都歸結于宣傳工作,其宣傳思想有如下演變的過程:1900年前后孫中山分析了革命派未能在海外形成輿論的原因,以派陳少白等人在香港創(chuàng)辦《中國日報》為起點,親自參加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論戰(zhàn),加強輿論宣傳,初步認識到宣傳在政治斗爭中的作用。1905年到1911年武昌起義這段時間,他強調(diào)武裝斗爭與報刊宣傳同時推進,宣傳與軍事奮斗并重的思想,如在辛亥革命勝利后總結其原因為,“輿論之勢力與軍隊之勢力相輔而行,故曾不數(shù)月,遂盡全功”,鞏固輿論陣地。武昌起義的勝利,升華了其對宣傳功效的認識,提出了“宣傳奮斗重于軍事奮斗”的宣傳思想。同時,他又認為,各先知先覺者有責任擔當起職責,利用報刊來使人民覺悟。如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就提出其職責在于“抑非常革新之學說,其理想輸灌于人心而化為常識”的思想。
新聞宣傳藝術
宣傳是什么?“感化就是宣傳”。在孫中山看來,宣傳要想達到好的預期效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攻心為主,用感化達到宣傳的目的。他將感化看作是改革人的思想、變更人習慣的良方,比專用武力取得一時的成功有用得多。二、心理上迎合民眾。民眾想要的是什么,就給予什么。只有滿足人民的需求,用最普遍,最通俗務實的宣傳方法,才能讓當時茫然無知的群眾歡迎三民主義。三、宣傳道理以指導民眾,這與孫中山提倡“知難行易”的思想是分不開的,他認為國家不興的難處在于不知、而不是不行,宣傳道理,開啟民智,民眾就會了解革命成功的好處,積極支持革命。四、宣傳要有統(tǒng)一的口徑。孫中山在《對粵報記者的演說》這篇文章中認為,各報刊的宣傳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于言論一致,而使得民心一致,反之,各有公理,將導致人心惶惶,國家不能統(tǒng)一。
新聞人才觀
孫中山的新聞人才觀,可以從記者的業(yè)務素養(yǎng)要求和道德素養(yǎng)要求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對許多雜志作者“?詞以為美、器聽而所無終,摘埴索涂不獲,則反覆其詞而自惑”進行批評,他認為好的記者應該是借時弊以立言,并深懷遠志,高瞻遠矚之人,在新聞寫作中能夠?qū)π侣劜牧线M行取舍。另外,記者應該有堅定的黨性原則,不僅應該擔當具有先知先覺的天職,更應該服務于本黨派的利益,宣傳本黨派的方針政策。他認為真正的黨報工作者必須與本黨領導機關、政綱高度一致,是一種典型的“政治家辦報思想”。如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就明確指出“惟夫一群之中,尤少數(shù)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進之,使最宜之治法適應于吾群,吾群之進步適應于世界,此先知先覺之天職,而吾《民報》所為作也。”,又如,“今民國成立,尤賴報界有言責諸君,示政府以建設之方針,促國民一致之進行,而建設始可收美滿之效果。”他提倡記者應該有鮮明的政治信念和政治傾向,維護本黨的利益。
在記者的道德素養(yǎng)問題上,孫中山眼中的記者大多抱有一種悲觀情緒,認為記者的這種心理情緒會影響民心,他鼓勵記者要有勇氣克服悲觀情緒,只有記者個人先消除恐懼心理,才能使全國上下煥發(fā)一種新氣象,激起國民的樂觀情緒。除此之外,記者擔負的是宣傳的重任,不可虎頭蛇尾,恒心不可或缺,因為人心的說服,需要潛移默化的深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記者是中流砥柱,只有他們懷抱真理而屹不為所動,久而久之,才能使真理普及人們心中。
盡管孫中山新聞宣傳思想,受歷史進程的影響,有著一些局限性,但童兵、林涵認為:“以孫中山為領袖和代表的革命報人的新聞傳播思想,是20世紀開始以來第一個最富學理性和實踐性的新聞學理論成果。”■
參考文獻
①童兵、林涵:《20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诶罴:《孫中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③戴元光:《中國傳播思想史》,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荜愬a祺:《孫中山年譜長編》,中華書局,1991年版
、葜袊缈圃航匪,《孫中山全集》第1、2、6、8、10卷,中華書局,1861―1868年版
⑥《孫中山文集》,團結出版社,1977年版
、咄醵、劉三平,《試論孫中山的新聞思想和來源》,《東南傳播》,2008年第4期
⑧羅建軍、黃若俊,《孫中山報刊思想略論》,《綿陽師范高等專科學報》,2002年第4期
、嵬醴f吉,《孫中山先生報刊宣傳思想的形成及其傳統(tǒng)文化特色》,《貴州文史叢刊》,2003年第3期
(作者: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葉水茂
相關熱詞搜索:思想 宣傳 新聞 淺論孫中山的新聞宣傳思想 淺談孫中山新聞思想 2018年新聞熱點事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