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叢日云:我是世界公民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1961年4月12日,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越出大氣層,進入太空。前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被稱為“宇宙的哥倫布”。

  

  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以“地球人”的名義在月球上立了一塊碑:“1969年7月。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著陸的地方。我們代表全人類平安地到達這里!

  

  四百多年前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跨海航行,使人類超越了國家和地區(qū)的界限,發(fā)現(xiàn)了整個人類。而上個世紀60年代的太空旅行給人類帶來一種全新的觀念,人類開始越出地球之外反觀地球:我們地球上生存繁衍的60多億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我們都是“地球人”。我們共同依傍在這顆小小的星球上,在無際無涯的太空中遨游。

  

  從此,我們應該以一種新的觀念認識人類,認識我們與人類的關系。

  

  一、全球化時代與世界公民意識

  

  15世紀末,歐洲人開啟了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時代。從此,凡是他們的帆船抵達的地方,就被納入世界的視野;
凡是被他們“發(fā)現(xiàn)”的民族,就脫離了與世隔離的狀態(tài),卷入全球化的漩渦。經過幾百年后,全球化的進程已經將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裹挾進來,噴氣式飛機、越洋電話、因特網(wǎng)、國際貿易等,真正將人類聯(lián)結為一個整體。

  

  以往,公民只關心自己的國家,現(xiàn)在,公民在關心自己的國家之外,還需關心人類的公共事務和共同命運。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公民都具有雙重身份,即某一主權國家的公民和世界公民。在法律上,公民身份總是與國籍相聯(lián),我們都是某一個具體國家的公民,但我們還是人類大家庭的一員,并因此而享受相應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所以我們自然也是世界公民。世界公民資格不需要任何法律的承認,只要我們屬于人類的一員,我們就是世界公民。

  

  經濟全球化

  

  廣東的林先生受聘于一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做業(yè)務員,這個企業(yè)的產品銷往三十多個國家,而林先生的工作便使他在這幾十個國家間往返奔波。他持有多個國家的護照,今天飛到這國,明天又飛到那國。他的最高記錄,是一個月中去過13個國家。他每年在國外生活的時間比在國內生活的時間多,在國外的朋友也比國內的多。每次回國,他都要問這問那,因為他對外國比對本國還熟悉。而他的妻子賈女士受聘于駐廣州的一家外國企業(yè),英語與中文一樣流利,經常代表外商與中國政府或中國企業(yè)談判。

  

  林先生夫婦在經濟生活方面已經成為“國際人”,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進程,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過上林先生夫婦的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走上了建設市場經濟的不歸路。市場經濟在本性上就是開放的,它發(fā)展的結果,是將全球都聯(lián)結為無孔不入的統(tǒng)一的大市場。市場經濟必然是國際化的,各國經濟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依存。在很多領域,甚至是你我不分,民族國家的界限失去了意義。比如在那些主導國際經濟的跨國公司,公司的總部雖在某國,而它的子公司卻分布在若干國家,市場遍布世界各地,雇員來自地球上各個角落。公司有超出具體國家利益的自身利益,每個公司都要求其職員無論來自哪個國家,都要忠誠于自己的公司。

  

  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了WTO,它意味著我國將一步步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軌道,意味著我們——從政府到每個公民——在經濟領域里都要遵守國際通行的規(guī)則,意味著我們的經濟生活將會越來越國際化。

  

  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需要適應林先生那樣高度國際化的生活:他需要有開闊的視野,熟悉多種文化,善于與他國的同伴或對手打交道,國家的界限對他不再是一道壁壘或鴻溝。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會遇到賈女士的困惑:我受聘于外國公司,當這家外國公司與我國的國家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我應該怎么辦?比如說,我代表我所服務的外國公司與我國政府或企業(yè)談判時,我應該忠誠于哪一方?

  

  全球治理時代

  

  自從人類走出原始森林,建立了國家以來,在國家與國家之間長期奉行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無數(shù)仁人志士夢想過人類大同,也有人設計過世界政府,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民族和國家之間的無政府狀態(tài)。近代以來,國際法開始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因為沒有強制其執(zhí)行的權力后盾,所以它仍然不斷遭到踐踏;
人類也建立了各種國際組織,但它們往往對各國沒有強制性的約束力,所以其權威總是受到蔑視。

  

  如今,在國家與國家之間奉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已經是文明人類的恥辱;
國際社會仍然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已經為現(xiàn)代文明社會所不容。冷戰(zhàn)結束后,一種新的國際秩序的輪廓已經浮現(xiàn)出來,即全球治理。它既不是無政府狀態(tài),也不是統(tǒng)一的世界政府,而是世界上各主權國家、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公民個人之間的平等參與和合作。通過談判、協(xié)商的方式,制訂出國際行為的準則,并監(jiān)督其執(zhí)行。

  

  WTO可以說是在商貿領域的全球治理的體現(xiàn):各成員國協(xié)商制訂出規(guī)則,大家共同遵守,如有紛爭或沖突,提交到該組織進行調解和仲裁,違規(guī)者將受到懲罰。

  

  全球治理的實現(xiàn),需要公民的積極參與,因為全球治理的主體不僅是主權國家,還包括非政府組織和公民個人。每個公民不僅通過參與本國政府制訂對外政策而間接地參與全球治理,還要通過非政府組織的渠道來直接參與國際事務,包括國際法的制定及監(jiān)督執(zhí)行。如今,非政府組織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已經顯得特別重要,在許多領域,它已經與主權國家平起平坐,這是我們這個世界民主化進程的一項重大成就。公民們既可以和國內的公民聯(lián)合起來參與國際事務,也可以和其他國家的公民聯(lián)合起來參與國際事務,有的場合,還能夠以公民個人的身份來參與國際事務。

  

  全球治理時代的來臨,對我們公民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僅要參與國內事務,還要參與國際事務;
不僅承擔國內義務,還要承擔國際義務。目前,我們許多公民尚不具備參與本社區(qū)公共事務的素質,許多公民還不是任何一個志愿性公民社團組織的積極成員,可見,我們距離參與全球治理的要求該有多大差距呀!

  

  新的全球文明

  

  在以往的時代,各民族在相對隔離的狀態(tài)下生活。每個民族有自己的性格、歷史經歷和外部環(huán)境,經千百年的積淀,形成各民族極其多樣化的文化。然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一種新的全球文明正在形成。

  

  今天,我們雖然還有許多分歧,但一些人類普世性的價值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如果我們看看這幾十年人類莊嚴簽署和宣告的那些公約、宣言、條約、章程等,就會發(fā)現(xiàn)人類在非常廣泛的領域里,已經取得了基本共識:保障基本人權、民主自治、保護環(huán)境、追求和平反對戰(zhàn)爭、尊重各國主權、尊重各民族文化、反對種族、性別、宗教歧視,發(fā)展經濟以提高生活水平等等。

  

  我們人類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已經形成了一些共同的準則和規(guī)范,大家相約遵守。這些規(guī)則有經濟的、政治的,也有技術上的、生活方面的,包括像體育競賽規(guī)則,都不再是各國自行其是,而是世界通用。

  

  人類的文化產品、精神財富、知識成果不再是某個國家和民族的特權,而是人類的共同財富。美國航天飛機升空,代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成就,是人類的驕傲;
著名的科學雜志《自然》上每一篇論文發(fā)表后,都成為人類共享的學術成果;
美國的NBA、巴西的足球使全世界的球迷們得到享受;
中國的太極拳愉悅著各族男女習煉者的身心;
而瘋狂的塔利班分子炸毀巴米揚大佛的時候,全世界文明人類都感到痛心,因為那是屬于人類的文化遺產。

  

  甚至一些在歷史上曾互相勢如水火的宗教,現(xiàn)在也開始走到了一起。實現(xiàn)宗教和解、建立普世宗教、倡導全球倫理的呼聲日益高漲。

  

  “伊托邦”的來臨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因特網(wǎng)廣泛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因特網(wǎng)真正實現(xiàn)了信息的跨國界自由流動,實現(xiàn)了人類的信息共享,也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與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實現(xiàn)信息溝通。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擬的數(shù)字化空間,在這里,人與人的空間距離已經失去意義,各種價值、各種文化直接發(fā)生交流與碰撞。

  

  如今,你坐在家里打開電腦,進入一個社區(qū),可以跟網(wǎng)友們討論一件國際新聞,或某個球隊的表現(xiàn),或傾訴你的情感,而與你交談的網(wǎng)友可能就住在你的隔壁,也可能身處千里萬里之遙的異國它鄉(xiāng)。

  

  因特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正在將全人類“一網(wǎng)打盡”。它正在消除國家的界限,使人類形成一個“電子地球村”。歷史上,人們曾夢想過人類大同的烏托邦,今天的電子技術正在創(chuàng)造一個電子烏托邦,有人稱之為“伊托邦”(E-topia)。這個伊托邦匯聚了所有的網(wǎng)民,只要我們能夠上網(wǎng),我們就獲得了伊托邦國民的資格。那么,我們該怎樣做一個伊托邦的國民呢?

  

  綠色地球村

  

  在茫茫的宇宙當中,這顆藍色的星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如同茫茫大海之上,我們漂泊在同一艘小船里。在人類科學已經探知的世界里,只有這顆星球產生了生命,產生了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這是無數(shù)條件精妙結合的結果,是大自然經過無數(shù)世代進化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個奇跡!

  

  養(yǎng)育了我們生命的這個地球有著一個完美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牽動著整體,每一個鏈條的缺失都會對整個系統(tǒng)帶來連鎖反應。這個巨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內部構造之有機性、精妙性、完美性,遠非人類的智慧所能想象,遠非人類的能力所能創(chuàng)造。面對著它,我們只能贊嘆造物主的偉大,感謝上蒼的恩賜!

  

  這個可愛的星球,如今已經承載著60多億人口,它就是我們人類的綠色地球村,我們60多億人是聚居在這里的村民。我們共同擁有一個星球,我們棲居在同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它是我們和我們后代生命之所系。人類將地球分割成一個個國家,但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不分國界的,其中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遭到破壞,都會產生連鎖反應,也就是說,都會對人類的每個部分產生影響。因而它是屬于人類的。沒有人有權利破壞它,每個人都有義務維護它。

  

  這片濕地是我國的,但它是“地球的腎”,你消滅每一塊濕地,都在惡化著地球的氣候;
這片天空是有國界的,但天空的空氣卻是跨國界流動的,你這里釋放的污濁,會使整個大氣環(huán)境變得更惡劣;
這條河流是我國的,但河水最終匯入海洋,你傾倒的每一桶污水都污染了海洋,而海洋是世界的。

  

  我們應該意識到,每一片森林,每一塊草地,每一條河流,都屬于人類。我可能有權使用它,但同時也就對人類承擔了保護它的義務;
我可能無權使用它,但對它是否得到了正確使用卻應該予以關注并有權過問。

  

  相互依存,息息相關!

  

  “9.11”事件中,恐怖分子直接襲擊的是美國曼哈頓區(qū)的兩棟大廈,卻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影響。據(jù)世界銀行估計,全球經濟增長會因此而下降一個百分點,非洲會因此增加一千多萬貧困人口。

  

  2002年冬,中國廣東省爆發(fā)了由新的SARS病毒造成的致命的傳染病,它很快便傳播到東南亞、加拿大、美國等三十多個國家,造成全球性的大流行。

  

  由于技術的發(fā)展,國際交往的擴大,人類已經被綁在了同一輛車上,大家相互依存,命運相聯(lián)。

  

  從好處說,各個國家互通有無,互相合作,促進了人類的進步。任何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進步,都是人類的福祉。無論是發(fā)明了一項技術還是發(fā)展了教育,無論是解決了糧食問題還是穩(wěn)定了貨幣,都是對人類的貢獻。因為每個國家治理得好、發(fā)展得好、繁榮進步,都會使人類整體受益。

  

  從壞處說,每個國家的災難都是人類的災難:每個國家的金融危機都是世界性的;
每個國家的生態(tài)災難都是世界性的;
甚至每種傳染病都是世界性的。人類如此緊密的交往,帶來了一系列全球性問題:環(huán)境問題、戰(zhàn)爭問題、資源問題、國際恐怖主義問題、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問題、傳染病問題、毒品問題、跨國犯罪問題等等,(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我們能夠開出一長串的單子,這些都是人類面對的挑戰(zhàn),需要人類的合作來解決。

  

  問題在于,人類雖然被捆綁在同一輛命運之車上,生死相依,但人類的全球意識卻十分滯后,無法消彌人間的對立、仇恨、沖突和戰(zhàn)爭。一些人仍然熱衷于自己的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漠視人類的共同利益,甚至不惜相互侵害,以鄰為壑。這種打著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招牌而進行的違背國際社會準則的行為是集體的自私自利行為,在今天的世界上,它比個人的自私更危險,更卑鄙。因為它以集體主義的面目出現(xiàn),所以有更大的欺騙性。

  

  問題還在于,人類道德素質的進步落后于物質技術的進步。結果,人類已經掌握了毀滅人類的技術和能量,但卻沒有把握使它們得到正確的利用和控制。人類擁有的核武器能夠毀滅人類若干次,能夠將地球變成月球那樣的不毛之地,但掌握核按鈕的人卻難以使人放心;
一個普通的實驗室就能夠研制出致命的病毒,造成可怕的世界性瘟疫,但一些醉心于這種研究的人的動機卻讓人不寒而栗。先進的技術是文明人類的標志,但一些掌握這種技術的人仍然沒有擺脫野蠻人的心態(tài)。這便是現(xiàn)代文明的危險所在。

  

  以往的人類生活在相對比較分散疏離的狀態(tài),一個民族的災難一般不會影響其它民族。歷史上,戰(zhàn)爭、瘟疫、生態(tài)變化等,使許多民族悄無聲息地滅亡了,但其他民族依然生存繁衍,正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但今天的人類已經越來越一體化了,技術把我們聯(lián)結成一體,交往使我們彼此不分,而人道觀念使我們痛癢相關、同類相憐,正所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沒有世界公民的意識,不能有效地合作共同迎接人類的挑戰(zhàn),我們就會一起墜入無底深淵。

  

  二、如何做世界公民

  

  做好一個國家的公民,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國家、處理好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要成為一個世界公民,同樣需要我們正確認識世界,處理好個人、國家(或民族)與人類整體的關系。這里,個人與國家的雙向關系轉變?yōu)閭人——國家——人類之間的三角關系。一個合格的世界公民應該能夠協(xié)調好這三者的關系。

  

  全球的視野,開放的心態(tài)

  

  正確地認識這個世界,恐怕是世界公民的第一要求。

  

  在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孤立地生存,閉關鎖國的國家已經被拋在人類文明大道的外面。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自己的命運和我們國家的命運都與其它國家的命運和人類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相互處于復雜的互動關系之中。我們要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就要了解其它國家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把握世界發(fā)展的大趨勢。了解其它國家發(fā)生的事情對我們可能產生的影響,認識世界發(fā)展的新趨勢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作為公民,我們要參與國家事務,在全球化時代,要求我們每個公民都要從世界的眼光來考慮國內的問題,打破狹隘的偏見,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認識別人。只有這樣,當我們參與制訂國家外交政策的時候,參與國際事務的時候,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中國是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這意味著我們對國際事務有較大的發(fā)言權,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承擔著較重的責任。如果我們中國公民沒有開闊的視野,正確地認識和充分地了解這個世界,我們便不能擔負起這個沉重的責任。

  

  我們可以通過看電視、閱讀報紙、收聽廣播、瀏覽書刊雜志了解世界,也可以借助于最先進的信息傳播工具因特網(wǎng)廣泛獲取有關信息,或通過各種機會直接與國外朋友互通信息、交流觀點。世界公民的一個特征,就是對世界上發(fā)生的事情感興趣,對外部世界有充分的了解。在今天這樣信息傳播手段如此發(fā)達、各國人民間的交往如此頻繁的時代,只要我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了解這個世界,就能成為充分知情的世界公民。

  

  作為世界公民,應該以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世界。我們的國家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曾處于與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在東亞一隅稱雄。由此養(yǎng)成了“天朝”心態(tài):孤傲、自大、虛榮、封閉、不善于與其它國家平等交往。在近代上百年中,我們又屢遭外國的侵略和欺侮,由此形成了以自卑自虐為特征的殖民地情結。這兩種看似矛盾的心理都對我們的行為產生著影響,妨礙我們走向世界,融入國際社會大家庭。

  

  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不再是萬邦仰望的天朝上國、“天下”的中心。就國家的實力而言,我們目前只是地區(qū)性的大國。我們應該以開放的胸襟面對世界,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心平氣和地接受外部的批評,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國家間的競爭,理智地處理與其它國家間的沖突。

  

  我們不應該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并要格外珍惜國家的獨立和尊嚴,但我們也不應該被歷史的夢魘死死地攫住,陷入自虐心態(tài)的泥潭,從陰暗、多疑、過分敏感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培育起自信、自尊、開放的健康心理,從而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

  

  維護國家主權,尊重國際準則

  

  我們的世界目前是由191個主權國家構成的,尊重每個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是世界秩序的基礎。如果國家主權獨立得不到保障,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就會橫行世界,國際社會便不得安寧。所以,每個公民首先應該維護自己國家的主權。

  

  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對內的最高統(tǒng)治權和對外的獨立權。它是我們公民自由和權利的基本保障,使我們免于受外來奴役和壓迫,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經濟利益、民族文化、安定的生活。如果我們在國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通常會求助于我國的駐外使領館,要求國家出面維護我們的權益。這時,我們就會感受到國家主權是我們個人權利的守護神。如果失去了國家主權,我們就會失去作為中國人的權利和尊嚴,就會失去屬于我們民族的一切。

  

  國際法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國家主權平等和獨立。它意味著,每個國家應該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事務,任何國家都不能凌駕于其它國家之上,干預其它國家內部事務。

  

  當然,一個國家享有的主權和實際掌握這個國家主權的政府(或統(tǒng)治者)是有區(qū)別的,一個國家的主權是不可侵犯的,但如果一個政府實行種族滅絕性的大屠殺、大規(guī)模的反人類行為、搞國際恐怖主義等嚴重侵犯人權、危害世界和平的行為,國際社會就有權實行干預,包括道義上的譴責、經濟制裁和武力干預等。這就好比一個殘暴的父親在家里虐待孩子,或瘋子在家里放火,那么鄰居就有權加以制止。不過,是否需要干預,采取何種方式干預,并不是哪一個國家有權決定的,應該由國際社會協(xié)商決定。目前,國際社會所接受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聯(lián)合國及其安理會來決定。

  

  國家主權的獨立性并不意味著一個國家可以為所欲為。在長期的國際交往中,逐漸形成了一些公認的國際關系的準則,遵守這些準則是大家的利益所在,也是文明社會的標志。如今,國際社會的規(guī)則越來越復雜,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這是全球化時代的必然產物。每個國家都需對國際社會做出承諾,做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在當今世界上,一個不遵守國際關系準則、對國際社會不負責任的政府,會成為人類的公害,為國際社會所不容。

  

  遵守國際關系的準則,意味著對國家主權的限制和約束,但這并不是對國家主權的否定,就如同我們每個人遵守國家的法津并不是對自由的否定一樣。加入一個國際性組織、簽訂一項國際條約,都是我們自愿對國際社會做出的承諾,是主權行為的體現(xiàn)。

  

  這些準則既涉及到國家行為,也涉及大量的個人行為,如尊重知識產權、保護環(huán)境、信守契約、戰(zhàn)爭中不殺害戰(zhàn)俘等,是我們每個公民在從事商務活動、學術活動和政務活動時,都應該遵守的。作為一個世界公民,不僅應該了解和遵守國家的法律,還應該了解和遵守國際法。

  

  愛人類,愛和平的情懷

  

  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講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種“惻隱之心”就是源于我們本性的對同類的愛心,就是人類之愛。后天的環(huán)境和錯誤的教育使一些人失去了這種愛心,而代之以仇恨,這是人類社會沖突的心理根源。

  

  要培養(yǎng)人類之愛,就要消除各種偏見和歧視。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群,由于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和歷史發(fā)展,使每個族群都形成了自己生理上和文化上的特征,但不論他們與別人有多大的不同,他們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他們是人類大家庭的成員,都應該得到人類之愛。他們可能有不同的膚色,但各種膚色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因為膚色只是外表,不涉及人的內在精神世界。他們可能信奉不同的宗教,但各種宗教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中凝聚著信徒們的心靈體驗、對人生終極目標的理解和追求、在心靈深處與終極存在的極其個人化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都是信徒的選擇。他們沒有真假正邪之分。他們可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有的在我們看來有些怪異、不可思議,但我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我們的一些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在他們看來同樣是怪異的、不可思議的。愛人類就是要以愛心對待所有的人,不分民族、種族、宗教、性別,它是一種無差別的愛,是對每一個個體和人類整體的愛。

  

  愛人類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愛和平。出于對人類的愛心,必然追求世界和平。而侵略戰(zhàn)爭、大規(guī)模的種族屠殺行為、大規(guī)模的侵犯人權行為、恐怖主義,都是反人類的行為。文明的人類應該消除這種反人類行為,以和平的方式,即通過談判、協(xié)商、妥協(xié)來解決國際社會的分歧和沖突,而不是動輒訴諸威脅、強迫和暴力。

  

  每個世界公民都應該是和平的天使,為人類的和平事業(yè)而努力。

  

  在科技如此發(fā)達的時代,人類已經掌握了毀滅自身的手段。因此,和平是人類的最大福祉,戰(zhàn)爭是人類最大的禍害。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數(shù)不清的局部戰(zhàn)爭,先后奪去了1.87億人的生命,其中大多數(shù)是平民。而21世紀或未來的世界如果再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可能就是人類文明的倒退,甚至是人類的毀滅。

  

  世界發(fā)展到今天,并不是比以前更安全,而是更危險。由于技術的進步、社會聯(lián)系的復雜化、社會運轉速度越來越快,結果使人類的生存能力越來越脆弱,不堪攻擊。以住,如果多數(shù)人對現(xiàn)存社會秩序、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不滿,社會就面臨危險,但是在今后,只要有極少數(shù)人與人類為敵,不惜采用極端的手段,就會使整個人類面臨毀滅的命運。因為他們具有毀滅人類的能力。所以,如何使社會能夠整合少數(shù),使他們即使不接受多數(shù)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也不至于仇恨社會,采取極端手段,不惜與人類同歸于盡,這是未來人類的難題。

  

  寬容的態(tài)度,理性的方式

  

  我們這個世界不僅是由個人構成的,還由不同的民族和國家構成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國家間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利益的沖突:領土沖突、資源的爭奪、貿易爭端等等,這是國際社會的家常便飯。面對其它國家間的沖突,我們要能夠主持正義,支持受壓迫者、受侵犯者,促進沖突雙方的和解。在我們與其它國家利益發(fā)生沖突的場合,我們要能夠以理性的方式來處理,在維護國家正當利益的基礎上,盡量化解沖突而不是使其升級,不要受沖動和情緒所左右,避免走極端。商業(yè)談判中人們經常說的“雙贏”,應該是處理大多數(shù)國際爭端的目標。

  

  國家間還會出現(xiàn)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的沖突,這也是不可避免的;膺@種沖突的方式,就是相互尊重與寬容。一個國家的人民選擇什么樣的意識形態(tài),服膺何種價值準則,都是那個國家人民的自由,別國無權干預。一個國家做出某種選擇,往往與其歷史傳統(tǒng)、生活環(huán)境、民族性格等因素有關,各國的國情不同,不能將一個標準強加給所有的國家。那種以自已的意識形態(tài)為惟一真理、以自己的價值觀念為惟一標準,并將其強加于人的做法,包括各種霸權主義、以推廣某種價值體系為目的的對外擴張、宗教狂熱、原教旨主義等,都是以十分愚昧和不合時宜的觀念為基礎的。

  

  有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念,是文明人類普遍接受的,是普世性的真理,它是國際社會和平共處、相互合作的基礎。

  

  (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我們在我們的每一種傳統(tǒng)中都發(fā)現(xiàn)有:a)支持普遍人權的理由;
b)為公正與和平而工作的召喚;
c)以及對保護地球的關切。我們肯定并贊成這些正面的人類價值——自由、平等、民主、對相互依存的承認、對公正和人權的承諾,它們在我們的世界上,盡管有時緩慢得令人痛苦,但依然在越來越多地得到接受和擁護!薄雇吕铡度騻惱砥帐佬浴

  

  從價值構成來看,每一種文明都含有特殊價值和普世價值兩種成分。就特殊價值而言,每一種文明都是平等的,彼此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但是,特殊價值受特定文明的具體性格的限制,它的適用范圍不可能超越其所屬文明的界限。相比之下,普世價值則超越了文明之間的界限,可以說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因為我們同屬人類,同屬地球文明,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表達人性最基本要求的那些準則是普世性的。我們既要反對把本國的特殊價值當成普世價值強行推廣,也反對借口維護本國的特殊性而拒絕普世價值。

  

  各國之間還存在著文化上的沖突。美國著名學者亨廷頓甚至認為,在冷戰(zhàn)結束后,文明之間的沖突將取代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成為未來國際間的主要矛盾。

  

  要解決各種文化之間的沖突,也需要理解和寬容。一種文化,包括價值、信仰、語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等,是一個民族的內在精神特征,標志著一個民族的個性。在人類文化的百花園中,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們構成人類的文化生態(tài),其中每一種文化的繁榮都對它做出了貢獻,每種文化的消失都是人類的損失。

  

  有一門學科叫做文化人類學,它把各種各樣的文化,尤其是規(guī)模較小、風格獨特的人類文化,當作人類的活標本,給予同樣的尊重和保護。表面上看似弱小的非主流的文化,從總體上豐富著人類的視野、檢驗著人類的自由觀念和能力。如果沒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僅存一種勝利者的文化,那么人類的生活將多么單調乏味,人類的生命力將多么地蒼白萎縮。

  

  全球化帶來文化的大融合,也帶來文化的沖突。我們既要積極推進人類的普世文明,也應該培養(yǎng)一種文化人類學的眼光來對待各種不同的文化。普世文明不是消除文化的多樣性,而是保存文化的多樣性。

  

  愛地球,以地球為自己的家園

  

  2001年2月26日,一位身背大行囊的金發(fā)碧眼的小伙子來到旅游勝地浙西大峽谷,他向大峽谷領導說明,他叫詹姆斯,是英國的大學生,國際環(huán)保志愿者,此次特意來大峽谷義務撿垃圾,隨后他還交上了800元的食宿費。

  

  第二天起,大峽谷每個角落都出現(xiàn)詹姆斯的身影。他一手提著垃圾袋,一手握著垃圾夾,在小路旁、停車場、溪水邊、草叢里,認真地撿拾各種垃圾,易拉罐、塑料袋、廢紙、電池┅┅

  

  一個月后,詹姆斯找了一輛車,將拾來的垃圾運往一百公里外的垃圾收購站,但收購站卻不收塑料袋和電池,詹姆斯只好又把它們帶回住處。路上司機感到不解,勸他把電池半路扔掉算了,“只要不污染咱們的大峽谷就行了”。詹姆斯吃驚地說:“不!不!電池扔到哪里都會污染咱們的地球,我是國際環(huán)保志愿者,我保護的不光是一個大峽谷,我保護的是咱們的地球!”

  

  “我保護的是咱們的地球”,這個英國青年的話體現(xiàn)的就是現(xiàn)代世界公民意識。

  

  誠然,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對我們有最直接的影響,但如前面所說,人類所依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任何一個鏈條受到破壞,都會對整個地球環(huán)境產生影響。所以,每個公民不僅對自己的國家,也對人類承擔了保護環(huán)境的義務。地球需要每個人的關愛,我們要愛護地球的每個角落。

  

  一個世界公民在家里和辦公室自覺地節(jié)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時,在大街上自覺地檢起腳下被丟棄的塑料袋、易拉罐時,他是出于對地球的關愛,對人類的義務。他也會關注非洲草原動物的命運,南美熱帶雨林的前途;
他會為中國北方的沙漠化而心痛,也會為南極每一塊冰川的坍塌而焦慮。

  

  今天,人們已經普遍認同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為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應該保護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是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才領悟出來的;
是我們面對惡臭的河流、污濁的天空、裸露的山丘、沙化的原野,不得不痛苦地承認的一個道理;
是我們在不得不投入巨額資金實施環(huán)保工程時已經證實了的道理。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壞環(huán)境、耗盡資源,是人類的自殺行為,我們已經為此而付出了成倍的代價,使我們今后的發(fā)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并且將貽害子孫。這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懲罰。

  

  從更深層來說,現(xiàn)代人應該樹立一種觀念:自然是我們的朋友,萬物是我們的伙伴,它們是我們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與自然和萬物一體相連,息息相關。它們不僅為我們提供物質生活所需,還具有情感和審美的價值。失去這樣的伙伴,將是我們無法彌補的損失,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暗淡無光、索然無味。

  

  在宇宙間,每種存在都有其內在的價值,每種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地球生態(tài)圈是地球上各種生命的共同家園,人類不是地球上惟一的居民,不要以地球主人自居,更不能與自然和萬物為敵。人類不過掌握了一些技術,在生物進化的道路上領先了一步,但文明的人類應該消除傲慢心理,根除殘忍心態(tài),培養(yǎng)尊重其它生命的權利的意識,努力與其它生命建立和諧的關系。

  

  自然問題的根源是人,造成當今世界生態(tài)困境的根源在于人類的貪欲。受這種貪欲的支配,人類服膺三種意識形態(tài):一是以物質財富的增長為衡量社會進步之標準的物質主義;
二是以感官享樂為人生意義的消費主義;
三是以技術進步為中心的科學主義。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人類的“進步”就表現(xiàn)在向自然無止境地索取,并不斷發(fā)展出索取自然的各種技術手段。所以,生態(tài)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心性問題。要建立與自然和諧的關系,需要我們抑制自己的貪欲,改變生活觀念,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綠色的生活方式。

  

  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的統(tǒng)一

  

  我們生來注定具有雙重身份。我們屬于某個民族,某個國家,但同時也是人類的一員。所以,現(xiàn)代公民承擔著雙重義務:一個是對自己的民族或國家;
一個是對人類。世界公民需正確把握這兩者的關系。

  

  人類是由各個民族構成的。民族構成人類的基本單位,每個民族都有自身的利益、權利和尊嚴,維護自己民族的利益、權利和尊嚴,符合人類利益。沒有各個民族的利益,人類的利益就是空洞的。沒有每個民族的繁榮進步,就沒有人類的繁榮進步。我們既然是民族的一員,那么,我們每個公民的權利、自由和尊嚴也依賴于民族的權利、自由和尊嚴。如果民族的權利受到踐踏,民族的自由受到侵犯,民族的尊嚴受到侮辱,也就是我們自己的權利、自由和尊嚴被踐踏、侵犯和侮辱。在今天的世界上,像中國這樣還不發(fā)達的發(fā)展中國家,其民族利益容易受到侵犯,所以也應該受到特別的關注。

  

  在殖民主義時代,民族主義曾經代表著人的覺醒,各族人民在民族主義旗幟下,爭取獨立、自由、尊嚴和人的解放。人們將個人的解放寄托于民族的解放,將民族的解放視為個人的解放。

  

  但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專制統(tǒng)治者往往以民族代表自居,利用人民的民族感情,煽動排外仇外情緒。他們借助狹隘的民族主義的力量,一方面對內實行極權統(tǒng)治;
另一方面對外制造沖突和戰(zhàn)爭,危害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的納粹主義和日本的法西斯主義都是這方面的典型。所以,民族主義既可以成為壓迫個人的幫兇,也能夠成為危害人類的禍首。冷戰(zhàn)結束之后,民族主義的負面影響明顯上升。如今,狹隘的民族主義已經成為影響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的主要意識形態(tài)之一。

  

  健康的民族主義應該是將愛自己的民族、尊重其他民族和熱愛人類結合起來。實際上,人類之愛指向多種目標:鄰人、家庭、社區(qū)、民族、國家、文明、人類,國家或民族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應該以對國家或民族之愛否定其他的愛。那種將自己民族利益奉為惟一法則,敵視其他民族,蔑視人類的情感和態(tài)度,是民族主義的變態(tài),是反人類的行為。表面上,它熱衷于民族利益,實際上,它是民族的禍害。因為,只有各民族友好相處,創(chuàng)造出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才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那種變態(tài)的民族主義播種民族仇恨,到處樹敵,到頭來只能自食惡果。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族群,世界上每5個人就有一個中國人,所以,在人類共同利益中,我們的民族利益占有最大的份額,世界能否變得更和平、更人道、更美好,與我們的關系也最大。它同時也意味著賦予我們的責任也最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自己對人類應盡的義務,發(fā)揚我們儒家傳統(tǒng)中“以天下為已任”的精神,大乘佛教傳統(tǒng)的“救世”精神,忠實履行自己的國際義務,做一個合格的世界公民。

  

  只有我們每個人都關心人類的命運,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前途;
只有人類更加人道、進步和繁榮,我們的國家和我們自己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ū疚臑樽髡呔幹摹吨袊褡x本》的第九章,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相關熱詞搜索:我是 公民 世界 叢日云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