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楚文:二十世紀的挽歌——電影《色戒》的色、情、理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魯迅評紅樓夢時說道,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同一部色戒,大陸女作家閻延文看到了美化漢奸、香江才子梁文道看到了女人與男人的不同,國民黨領袖馬英九卻看到了千秋大義,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李敖先生說過,所謂文章,基本問題就兩個:一,你要表達什么,二,你要表達的好不好。不好的電影各有各的不好,好的電影卻個個都一樣,一部電影之所以能稱得上好電影,在筆者看來也須滿足兩個條件:其一,電影所有表達的東西出自作者內心深深的感動,能夠引發(fā)觀眾的共鳴,而不是無病呻吟,生拼硬湊;
其二,電影能做到聲色宜人,具有形式美。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導演固然可以在電影中表現(xiàn)某種哲學理念或為進行某種政治宣傳,但是如果缺少合情合理的情節(jié)和美侖美奐的畫面,觀眾看了也難免昏昏欲睡。
食色性也。不管各個學派的哲學看上去多么玄妙,但若追根溯源,卻無外乎起源于人類這兩大本能。人類是否應控制自己的欲望,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欲望,這是古今中外,道德、宗教、哲學、文學等領域探討不休的主題。若按弗洛伊德大師的說法,人的一切行為其源動力都來自性。確實,沒有什么東西比性更能加強或顛覆一個人的信仰,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性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喚起觀眾身上那最為原始的美感。毋庸質疑,李安是一個視覺大師,電影中幾乎每一個鏡頭都美得讓人驚艷。拋開那充滿原始沖動的床戲、英俊深沉的男主角、美麗野性的女主角、充滿歐陸風情的上海老街區(qū)和餐館、女主角身上那一件件風情萬種的旗袍、鑲著紅寶石的大鉆戒不論,就連男主角老易親手簽發(fā)的殺死他心愛女人的死刑令,也讓人盡領中國書法藝術的美好。《色戒》讓國人領略到了老上海上流社會生活的五光十色,過足了“色”癮,這就是市民階層也喜歡《色戒》的原因。
如果說色是人類與動物共通的本性,但人之所以異于動物者,在于人之有情,而動物無情,或者說動物沒有高層次的感情。電影中那幾近真實的肉欲場面如同一支毒品,雖然可一時刺激觀眾的感官,使觀眾的荷爾蒙分泌加快,但若沒有性愛背后的真情作支撐,絕不會讓人看了以后若有所思、悵然若失、以致黯然銷魂,久久不能忘懷。
周作人寫道自己心目中有兩個鬼,一個是流氓鬼,一個是紳士鬼,兩個鬼在他心中常常打架,有時流氓鬼占上風,有時紳士鬼占上風。王家衛(wèi)電影東邪西毒中的慕容嫣白天痛恨黃藥師,要殺之而后快,夜晚又纏綿悱惻,深深地思念黃藥師;
電影大話西游中熱情似火的紫霞和冰冷美艷的青霞共用一個肉身,白天是紫霞,夜晚是青霞。中共早期領袖瞿秋白在其最后絕筆《多余的話》中就寫到他自己具有兩元人格:“一方面是無產階級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潛伏的紳士意識、中國式的士大夫意識、以及后來蛻變出來的小資產階級或者市儈式的意識,這兩種人格完全處于敵對的地位。”瞿秋白還寫道:“我得時時刻刻壓制自己紳士和游民式的情感,極勉強地用我所學到的馬克思主義的理智來創(chuàng)造新的情感、新的感覺方法。可是無產階級意識在我的內心里是始終沒有得到真正的勝利的。”事實上,這種人格分裂的狀態(tài)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我們總是有許許多多的欲求,扮演許許多多的角色,有時候我們自己都分不清,哪些是真我,哪些是做給別人看的我,哪些只是不得已而為之,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戲劇要想打動人,戲劇沖突不可或缺,而最能打動人心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沖突,而是人的內心斗爭。從莎士比亞到希區(qū)柯克,所有戲劇大師無不擅長于描繪人物的內心沖突。影片中王佳芝的情感世界頗為復雜,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完全相反又同樣強烈的兩種性格,兩種力量、兩種情感在她心中無時無刻地進行拉鋸戰(zhàn),這兩種同樣的真實的性格在她的心中既對立又統(tǒng)一。
要理解王佳芝不能不了解王佳芝所處的那個時代。那是日本軍在中國領土上奸淫擄掠、在中國首都無故屠殺幾十萬中國平民的時代,那是救亡壓倒一切的時代,那是精忠報國的士大夫精神還深深印在中國知識階層心中的時代。其實中國人并非盡是想做奴隸而不得之輩,按學者余英時的說法,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有一個“士”的階層,他們不惜以一死來捍衛(wèi)心中的道統(tǒng)。岳武穆、文天祥、方孝孺、海瑞、史可法都是其中可圈可點的人物,“士”的傳統(tǒng)雖然在現(xiàn)代結構中消失了,“士”的幽靈卻仍然以種種方式,或深或淺地纏繞在現(xiàn)代中國知識人的身上!拔逅摹睍r代知識人追求“民主”與“科學”,若從行為模式上作深入的觀察,仍不脫“士以天下為己任”的流風余韻。
“靖康恥、尤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边記得當年父親教我背誦岳武穆的這首滿江紅時,幼小的我竟然也感到血脈賁張,有一種欲埋骨沙場的沖動。作為湖南大學法學院的教師,筆者曾受命撰寫湖大法學院院史,有幸在檔案館中看到了抗戰(zhàn)時期老校友們的畢業(yè)照,他們人數(shù)雖少,法學系一屆畢業(yè)生通常只有十幾人,最多的時候為40多人,但相片中的男生大多正氣凜然、雄姿英發(fā),女生大多美得超凡脫俗、清雅出塵,令人回想之余不免惆悵。在那樣一種精英教育下,許多教授和學生還保留著為國為民的士大夫本色。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的韋君宜女士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在1930年代考入清華后,父母望她走出國留學深造的路,但國難當頭,她義無反顧地上了愛國救亡之路。她在其晚年所著的回憶錄《思痛錄》中寫到:“我們這個革命隊伍里有好多當年得獎學金的、受校長賞識的、考第一的,要在科學上有所建樹當非難事。但是我們把這一切都拋棄了,義無反顧。把我們的聰明才智全部貢獻給了中國共產黨的事業(yè)!薄渡洹 女主角的原型鄭萍如小姐,身出名門、貌美如花,母親是日本人,在那個時代,她完全可以投降日偽,享受榮華富貴,或者明哲保身,盡享安閑舒適,但她卻以柔弱的肩膀擔起救國的使命,最終為國捐軀。影片中愛國青年自發(fā)組成暗殺團暗殺漢奸并非虛構,而是確有其事,如廈門血魂團等并無國共任何一方背景的愛國青年組織在當時并不罕見,其實在那樣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和國難當頭的大背景下,愛國學生的行動并不難理解。
當王佳芝在大后方顛沛流離,眼看著無辜貧民被日寇飛機炸死,國土淪陷,加之家庭變故,父親再娶,愛國激情與個人感情生活的極度壓抑結合在一起,難免使她萌生死志。在易與王的第一次約會中,易說他每天都要見很多人,那些人每天嘴上都掛著千秋家國,但他們眼中都含著恐懼,而王沒有。人之所以恐懼,是因為人有欲求。人有生的欲望,所以人恐懼死亡;
人有物質欲和虛榮心,所以害怕失去權勢和財富;
人有封妻蔭子的欲望,就會恐懼自己會白白死去,不能被追認為烈士。海納百川,有容則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如果一個人沒有了世俗的欲望,她就不會恐懼。王佳芝恰恰是這樣的一個人,她是一個很理想主義的人,一個將生死看得很淡的人,她做這一切并非為了得到什么,而是一種知識分子對暴政出乎本能的反抗,是她自己選擇的一種死亡方式,所以她沒有恐懼。從這一點來看,作為個人主義者、自由主義者的王佳芝是一個純粹的愛國者和革命者。事實上,不論革命陣營還是反革命陣營,超越功利的人不是沒有,而是很少。如果沒有后來的種種曲折,王定然會成為烈士,被人永遠稱頌。王在舞臺上喊出中國不能亡,為刺殺漢奸不惜犧牲自己的肉體和生命時,她這一切都是真誠的。不管張愛玲原著如何,李安電影中的王佳芝并不純然是一個小資女人,而是一個有信仰的圣女。李安導演說過,讓湯唯出演王佳芝的理由就在于,湯唯的氣質很像民國時代的人,眼里沒有欲望。
但戲劇耐人尋味之處就在于,這個有信仰的圣女似乎墮落在與漢奸老易的肉體關系中,并受那個碩大鉆戒的影響,變成了叛徒,不僅害了自己還害了自己的同志,到底她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于,影片中存在兩個王佳芝,一個是愛國圣女王佳芝,另一個是一個內心敏感、為了愛情可以不顧一切的愛情圣女王佳芝。這種現(xiàn)象并不奇怪,才女李清照就既能寫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切切,這次地,獨自怎生得黑”這樣纏綿悱惻的小詞,也能寫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樣讓須眉男子也自愧不如的詩句!岸嗲槲幢胤呛澜,憐子如何不丈夫!倍嗲榕c革命未必是兩種不能相容的品質,試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妻子兒女都不愛,又怎會為國家而拋頭顱、撒熱血。革命與愛情看上去像兩股道上跑的馬車,但真正的革命與真正的愛情一樣,都是需要熱情做支撐的。王佳芝一方面是一個愛國女青年,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個喜歡獨處的自由主義者,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一個缺少愛而渴望愛的女孩,一個喜歡看電影而且看電影會流淚的女孩,她具有那個年代小資女性的一切特征。雖然自由主義者對暴力的本能反抗和母親去世、父親把她拋在一邊所帶來的感情的極度壓抑是其視死如歸地投入愛國運動的原動力,但這種小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文藝青年的多愁善感畢竟與需要理性和服從的革命是相沖突的,這種沖突所能帶來的只能是悲劇。影片非常簡練地用幾個鏡頭描繪了王佳芝這種自由主義的特征。在演完話劇后回學校的電車上,王佳芝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扎堆打鬧,而是靜靜的坐在一邊獨自想著心事,對象征集體主義精神、被大家所共享的香煙,王只是被動的接受。影片中王佳芝看電影的場景出現(xiàn)了兩次,她看的不是愛國影片,而是感情片,她在看電影時很投入,哭得很傷心。在大家興致勃勃地開會討論刺殺行動時,她突然覺得對這一切非常厭惡,然后借故中途離開。王佳芝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走開,瞿秋白的最后絕筆《多余的話》可為此做個注解。瞿秋白在該文中說道:“我每天盼望著散會,盼望同我談政治的朋友走開!睂那锇缀屯跫阎サ燃兇獾母锩邅碚f,開會是一件討厭的事。他們厭惡暴力,認為暴力只是一種必要的惡,但會場上總會有人對暴力津津樂道。他們厭惡出于個人功利考慮的種種行為,但革命隊伍中總有一些投機分子,在他們看來,革命不過如呂不韋所說的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中國士大夫精神的代表人物屈原曾寫到:“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笨蛇@個世界畢竟是俗人多,所以許多孤芳自賞的知識分子在面對丑惡的世俗時,往往選擇逃避。影片中當老曹以揭發(fā)鄺裕民等的行動相要挾,向這幫愛國學生索要錢財時,他們竟殘忍地將老曹殺害,愛國學生首領鄺裕民一點都不念及同鄉(xiāng)之情,在求生意志頗強的老曹拼死掙扎著向門外走出去后,鄺又狠狠地補了幾刀,終于讓老曹斷氣。須知那是發(fā)生在英國人統(tǒng)治的香港,老曹的舉報雖可能會給他們的后續(xù)行動帶來些許不利影響,但在當時并不會給他們帶來生命危險,他們何必因此斷送一個只為求財?shù)娜说纳y道老曹就沒有父母、妻兒和兄弟姐妹。對于這些愛國青年來說,只要目的正確,手段的殘忍根本不算什么,而目睹這一切的王佳芝卻對此深為厭惡,她頭也不回地逃離了她的這些同志和曾讓她情竇初開的鄺裕民。革命就是要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領袖,忘記自我,從這一點來看,始終有幾分個人主義的王佳芝實在不是一個稱職的革命者。
在第一次逃離革命后,王輾轉來到了上海,她遠在英國的父親始終無心或無力將她接到英國,她不得不住在舅媽家中,受盡寄人籬下的辛酸。電影中的上海街頭充滿白色恐怖,特務將愛國志士擊斃在街頭,到處是流離失所的難民,由于舅媽的刻薄,王不得不與這些衣衫襤褸的難民們一起排隊領救濟米。當然物質上的貧乏還不算什么,關鍵是精神上的折磨讓王難以忍受,王在學校里不得不被迫念日語,當她來到電影院看美國電影《斷腸記》時,汪偽政府強迫影院播放的宣傳日軍豐功偉績的宣傳片突然跳出來強暴觀眾的眼睛和耳朵。在已成為國民黨中統(tǒng)組織成員鄺又一次找到王要求其參與暗殺時,王豪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國而死,死得其所。
于是王又開始了色誘老易的特務生涯。老實說,拋開易是漢奸這一點不論,在感情上,王對易并無惡感。當王剛見易時,當女伴賴秀金問對王易長什么樣子時,王對她說跟想象的不一樣。確實,易沒有王開始想的那樣卑鄙粗俗,相反卻似乎英俊、沉穩(wěn)、儒雅、懂得關心人,充滿成熟男人的魅力,頗讓生活中一直缺少愛的王心動。軍統(tǒng)負責人老吳說王佳芝最大的優(yōu)點是她把自己當成麥太太。和易先生在一起在很多時候,王已經忘了她是在演戲。假戲之所以真做,是因為假戲里面有真感情。當然,王對易也并非一見鐘情而又念念不忘。起初王僅僅是對易有幾分好感而已。但隨著他們的約會地點從餐廳轉到床上,王對易的感情逐步加深了!耙鞣粋女人須征服她的陰道”,(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這句話沒錯,但這句話不能誤讀。女人并不是純粹的肉欲動物,較之于肉體的享受,女人更注重的是男人對她的一份真情,張愛玲就說過:“色易戒,情難防!蹦腥藢ε擞袥]有真情是可以通過其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而最能讓女人感受到男人愛不愛自己的是男人做愛的方式。不管別人有無情緒,也不問對方的感受,只顧自己發(fā)泄,發(fā)泄完倒頭就睡,毫無疑問是男人不愛女人的表現(xiàn)。而處處照顧對方的情緒,用盡全部身心使對方快樂,則是愛的表現(xiàn)。請看第一場情欲戲,男人用陰騖的眼光悄悄地看著走進房間女人,好比一個獵人在打量著掉入其精心設計好的陷阱的獵物,隨后他把女人像捆一只羊羔一樣地捆在床上,粗暴地剝去衣服,在用皮帶抽打完女人后,從女人后面進入,在這場情欲戲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一個男人的獸欲,看不到絲毫愛的成分,讓人不禁想到韓國電影《愛的色放》中那個將妻子當成泄欲工具的丈夫。在第一場情欲戲結束后,女主角臉上露出了笑容,但那與其說是陶醉在愛情中的微笑,不如理解為是魚終于上鉤的快樂和想起易終有一天會遭報應的欣慰。但在后幾場情欲戲中,男人的動作越來越溫柔,女人臉上則越來越陶醉,此時男人已經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大男人,而是以女人的快樂為快樂的好情人。幾番如此這般溫柔的云雨后,女人僵硬的心變得柔軟起來,獲得了一種被愛的幸福感。李安在情欲戲的間隙還恰當?shù)剡\用電影對白來表達王此時的轉變。當王對老吳說“他不但要往我的身體里鉆,還要像一條蛇一樣的往我心里面越鉆越深”時,她已經無可救藥的愛上了易先生。
“每次最后他身體一抽倒下來,我就在想,是不是就在這個時候你們是不是應該沖進來,朝他的后腦開槍,然后他的血和腦漿就會噴到我一身!”當王對老吳說到這句話時,請注意她的眼里充滿了恐懼,她已經不是那個眼里沒有恐懼的女孩了,因為有愛,所以會恐懼。人在本質上是渴求真愛的,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對于兩個缺少愛的人,真愛更讓他們倍感珍惜。
“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家山呀北望,淚呀淚滿襟,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碑斖踉谛【起^唱起這首歌時,易落淚了,雖然易有家有室,每天被人簇擁著,但能真正愛他、真正的了解他內心悲傷的卻只有眼前的王佳芝。這時他卸掉一切武裝,而王則像母親撫愛孩子一樣輕輕將易擁入懷中,媽媽為孩子有什么不可以犧牲的呢?
隨后王陷入了深深的內心矛盾之中,一方面她的抗日激情讓她不能放過這個男人,另一方面,她實在不愿意殺死這個她深愛的男人。在和易進入珠寶店之前,革命意志是勝過了個人感情的。雖然易主動給她買了一個易太太多次索要而不得的大鉆戒,王更進一步地感受到了易的愛,不過王并不是一個能夠被物質所輕易打動的輕浮女人,但當易給她帶上戒指,眼神一改平時的深沉,顯出小孩子一樣出單純快活的表情時,王再也堅持不住了,這一刻她對對方的關心勝過對自己的關心,“快走”兩個字里道出的是為愛飛蛾撲火的勇氣和決心。當易逃離這危險之地后,王不慌不忙地走出珠寶店,此時她想的是要和自己的情郎相會,抗日鋤奸已經被她拋在了腦后。當回去的路被軍警封鎖,王拿出毒藥丸,猶豫片刻后并沒有服用,因為此時的她已經有了生的欲望,她希望有機會跟她的愛人平靜地共度此生?上б诪榱俗员2坏靡押灠l(fā)了殺死包括王在內的愛國學生的命令,王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死時,王非常平靜,她并不對剛才的事情后悔,但她望著鄺的那一眼充滿了歉意,畢竟,王不想連累她的同伴。
如果說張愛玲的原著所要表達的理念是男人與女人在對待愛情上的不同,而李安所要表達的東西則不止這一點。李安電影的共同特征在于他深刻地描寫了人性的壓抑,《色戒》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它所反映的是戰(zhàn)爭、革命、集體主義等二十世紀的關鍵詞對人性的壓抑。影片中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場悲劇。在片中易是強者,可是我們分明看到,他的心中充滿恐懼,他沒有真正的朋友,他無法保護自己心愛的女人,除去他和王在一起的日子,看不出他有任何一點點的快樂,只有和王在一起時他才恢復了人性,感到了自己是“存在”的,但最終命運還是安排他親手毀掉她心愛的人。易太太和她的牌友們似乎活得有滋有味,安心做闊太太,不管日本人如何殘暴,中國老白姓過得如何水深火熱,她們牌照打,舞照跳,戲照聽,館子照下?墒俏覀冏屑殞に,她們過得就快樂嗎?她們心中也同樣充滿恐懼,害怕自己的丈夫和自己有一天會失去性命或淪為賤民。她們難以得到丈夫的愛,她們的物質生活雖然豐富,但她們沒有精神生活,就連聽戲也聽得心不在焉,頂多欣賞一下演員的扮相和服飾罷了。她們的幸福頂多停留在一條被圈養(yǎng)的寵物的層次上,也足以令人同情。影片中的鄺裕民是一個純粹的革命者,你不得不承認他的人生悲壯而美麗,但是他沒有愛情,沒有家庭生活,沒有完成學業(yè),沒有很多他這個年齡的青年應有的樂趣。
美國卡特總統(tǒng)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將過去的二十世紀稱做“大死亡”的世紀。據他的推算,由于戰(zhàn)爭和各種斗爭而死亡的不少于一億六千七百萬人,很可能高達一億七千五百萬人,其規(guī)模是歷史上空前未有的。在他看來,造成這種殺戮的原因是起源于十九世紀的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巨大力量:(一)識字的普及,(二)工業(yè)革命和(三)城市化。這些一般公認為進步的標志使民族主義、理想主義、理性主義和現(xiàn)世主義沆瀣一氣并經過法國革命的催化產生了日益增強的沙文主義、帝國主義、烏托邦主義、教條主義和極權主義。而這些就是造成二十世紀的“大死亡”的動因。這些現(xiàn)象都是最先在十八世紀發(fā)生在歐洲,經過十九世紀的醞釀,終于使公然宣告“上帝死了”的歐洲成為二十世紀的罪惡的策源地。可惜這種種罪惡并沒有放過中國,反而與中國文化中固有的弱點結合在一起,共同制造了遠比歐洲大陸更為悲慘的人間慘劇。
李安導演說拍色戒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其實色戒是一個很悲情的故事,對勝利者是悲情的,對失敗者也是悲情的,對國家民族來說也是悲情的。色戒以個人情感為切入點,深刻描繪了20世紀國家和個人的不幸,與那些幾大戰(zhàn)役之類的影片相比,雖然它并沒有刻畫血流成河的大場面,但在那些電影里,戰(zhàn)士的死亡被拍得有如電腦游戲,人們無法深深領會到了戰(zhàn)爭與暴力給人帶來的傷害。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一點點地撕毀給人看。電影中的王佳芝時刻受著心靈的煎熬,如同有一把刀在一刀刀地切割著她那原本純潔美麗的心靈,讓深深浸入劇情的觀眾無法不為之動情。20世紀的中國歷史是一部悲劇,抗日戰(zhàn)爭、國共內戰(zhàn)、反右、文革,所有這些都帶來了無數(shù)家庭的離散,無數(shù)有情人天隔一方,無數(shù)高貴的靈魂被殘害。李安導演用他的天分還原了那段歷史,不僅僅是還原了爺爺住過的房子、父親用過的桌子,而是還原了那個時代中國人的心靈,那個時代中國人心中的傷痛。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難取舍,故事不多,宛若平常一首歌。情節(jié)緊湊、一氣呵成的《色戒》是一首歌,但它不是美化和贊頌漢奸的贊歌,而是一首低回婉轉的挽歌,是以一顆博愛的心為多災多難的中國百姓、為愛國青年,也為冷血殘暴的漢奸、為麻木不仁的漢奸太太們所作的挽歌。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在這二十一世紀的開頭,希望我們能吸取教訓,不再經歷我們的祖輩經歷過的悲劇,過上自由、真誠、美好、和諧的生活。
色·戒
你終于將這神箭
插入了我的胸膛
這是痛苦的極致
亦是快樂的巔峰
我就要死了
要死了
鮮血從我的胸膛涌出
這時我看到你臉上的微笑
我就要去了
要去了
幻化成一個天國里的精靈
每日每夜
在你的心靈深處駐足
2008年2月18日寫于湖大樂山居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