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維雁:中國五十年憲政建設的困頓與前景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內容摘要] 1954年憲法制定迄今已五十年,盡管我們已經為憲政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由于我們對憲政在認識存在偏頗、忽視文化與制度建設,我們至今未實現憲政。中國實現憲政的關鍵,是將憲法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最重要的是實現憲法的司法化。當前憲政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要建立健全違憲審查、憲法訴訟和憲法解釋等憲法適用制度。
[關 鍵 詞] 憲政 憲政建設 違憲審查 憲法訴訟 憲法解釋
[作者簡介] 謝維雁(1968-),男,重慶市忠縣人,法學碩士,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一、對當前狀況的評價:我們是否已經實現了憲政?
我國1954年憲法迄今整整五十年了。但是,我們這五十年到底是不是憲政?學界存在著兩種對立的看法。一種看法是,1954年9月制定的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憲政的真正開始[1],因此,憲政在我國已有五十年的歷史。另一種看法是:“中國還沒有實現憲政”,“中國現在正在向憲政過渡,正在朝著這一方向前進!盵2]
這兩種對立看法的背后,是學者們對“何為憲政”這一問題的嚴重分歧。分歧的焦點是以下兩個緊密相聯(lián)的問題:(1)社會主義憲政與資產階級憲政的根本區(qū)別到底是什么?(2)這種區(qū)別到底有多大?或者說,兩種之間憲政是否具有一些共同的、普適性的價值,以及這些價值如何確定?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承認以前搞的就是(社會主義)憲政的話,那么,我們的憲政除了有一部形式意義上的憲法和民主原則以外,與西方國家的憲政將沒有多少共同的東西,即在西方被證明為普適性價值的東西在我們這里沒有得到承認。
認為我們已經實現憲政的觀點建立在“憲政即民主政治”的判斷之上。1940年2月,毛澤東在一次演講中說:“什么是憲政呢?就是民主的政治!盵3]這一定義在我國長期被奉為官方的權威。直到上個世紀最后幾年,才有學者指出:這個定義“是從實質上去解釋憲政的含義的。如果再加上形式要件的話,那么,憲政應是實施憲法的民主政治!盵4]而在同一時期,卻有學者比較了不同的憲政概念,得出結論說:在“憲政”的眾多定義中,把“憲政”理解或界定為“憲政就是民主的政治”的提法較為適宜[5]。根據對憲政的這一認識,憲政實際上只包含一個要素:“民主”,當然數十年后有人加上“憲法”。也即是說,只要有民主政治和憲法就是憲政。這與西方對憲政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薩托利將憲政的要素概括為:(1)有一部叫做憲法的高級法,不管其是否成文。(2)存在司法審查。(3)有一個由獨立的法官組成的獨立的司法機關。(4)存在基本性的正當法律程序。(5)存在有約束力的立法方式上的程序規(guī)定,可以作為對赤裸裸的法律意志進行有效控制機制[6]。而路易斯·亨金認為,憲政意指“成立的政府要受到憲法的制約,而且只能根據其條款來進行統(tǒng)治并受制于其限制”[7],其要素包括:(1)依照憲法成立的政府;
(2)分權;
(3)人民主權和民主政府;
(4)違憲審查;
(5)獨立司法機關;
(6)遵守人權法案的有限政府;
(7)對警察權進行控制;
(8)對軍隊的文官控制;
(9)沒有或即使有也是非常有限和受到嚴格劃定邊界的中止一部或整部憲法的實施的政府權力[8]。薩托利的憲政要素中沒有包含抽象的民主及人權,但他把民主、人權價值化為了具體的、可操作的程序性制度與機構。路易斯·亨金雖然將民主也納入憲政要素,但卻僅僅是九個要素之一。在西方學者那里,民主不是憲政的惟一要素,憲政理所當然是民主的,但民主卻未必是憲政?傊谖鞣綄W者那里,除了民主及憲法之外,憲政還包含更多的內涵,這些內涵在西方是具有普適性的;
除了進行價值確認之外,憲政還必須實證化:建立必要的技術性措施和操作手段。
近年來,我國有學者修正了“憲政即民主政治”這一認識,認為:憲政是國家依據一部充分體現現代文明的憲法進行治理,以實現一系列民主原則與制度為主要內容,以厲行法治為基本保證,以充分實現人權為目的的一種政治制度。這一概念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即民主、法治與人權[9]。在民主之外,將法治、人權也作為憲政的要素,是憲政理論的一個重大進步。但總的說來,憲政包括民主、法治、人權跟“憲政即民主政治”一樣,側重對憲政的價值判斷,抽象且不易把握;
缺乏實現這些價值的操作程序與技術手段。
筆者認為,憲政既應該包含普適性的價值,更應該包括實證(或者技術、實踐)的操作措施。在實證的層面,憲政不過是一種平衡機制以及達成的平衡狀態(tài)。因此,建立平衡機制以尋求各憲政主體或結構要素之間的平衡,這應當成為建構憲政制度的一項基本原則。憲政至少包括以下內容:(1)存在一部憲法(也可以是不成文的)。(2)確立人民主權原則。(3)實行代議制。(4)確立法治原則。(5)憲法至上。(6)政府有限。(7)以保障人權為目標。(8)實現權力的分離與制衡。(9)建立違憲審查制。(10)確立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按照這一標準,我們當下的社會狀況顯然還不是憲政。因此,筆者贊同上述后一觀點,即:“今日的中國還不是實行憲政,還沒有達到現代憲政應當達到的標準和要求。”[10]我們尚未實現憲政,而僅僅是正在邁向憲政。這一判斷包括三層含義:第一,我們現在的社會從性質上講,還不是憲政。第二,憲政是我們的目標。第三,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邁向憲政的基礎和條件。
二、中國憲政建設五十年的得與失
。ㄒ唬┑
雖然我們尚未建成憲政,而且我們也經歷了許多曲折,但總的來說,這50年我們的基本方向仍然是指向憲政的,我們?yōu)樽呦驊椪冻隽撕艽蟮呐,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p>
第一,已經建立起一套民主制度,民主的程度越來越高。一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已經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應用的地位和作用開始發(fā)揮出來。曾幾何時,人民代表大會被譏為“橡皮圖章”。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人民代表大會開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權力機關,并日漸成為中國走向憲政的核心機關。二是近年來基層民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近年來,基層選舉中越來越頻繁出現的賄選現象,從反面說明民主(或選舉)在基層已經成為獲得合法性的基本方式,民主越來越深入人心。
第二,人權價值獲得了廣泛認同,人權保障已經成為憲法的基本原則。早在《共同綱領》的“總綱”中就規(guī)定了公民(當時稱“人民”或“國民”)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及思想、言論等權利。自1954年憲法以來的四部憲法,都專章規(guī)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1954、1975、1978年憲法都將其列為第三章,位于國家機構之后。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憲法史無前例地先規(guī)定義務后規(guī)定權利。1982年憲法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提到了“國家機構”之前,表示了要特別保障公民基本權利之意。2004年憲法修正案則進一步確認: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至此,人權保障成為了憲法的基本原則。隨著這一進程,我國先后于1997年和1998年簽署了《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前者已于2001年2月28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生效。
第三,走向法治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在1999年通過的第10條憲法修正案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边@意味著,法治成為了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法治是憲政的基本標志之一,將“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寫進憲法,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要厲行法治實行憲政的決心。在此基礎上,我們在兩個方面積極推進了法治的進程:一是推進了以司法公正為目標的司法改革。二是堅持依法行政,促進依法行政的制度化、程序化和公開化。這兩方面都取得積極的成果,我們正在不可逆轉地邁向法治。
第四,我們已經有了一部逐漸完善的憲法。說我們已經有一部比較完善的憲法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憲法的條文已趨完備,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有憲法上的依據。二是指現行憲法已包含了現代憲政的根本價值,民主、人權、法治等價值都得到了憲法的確認?梢哉f,除了權力分立與制衡、違憲審查制度、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以外,憲政的其他要素現已初步具備。
第五,市場經濟體制已經確立,與此相聯(lián)系的市民社會正在興起,初步奠定起憲政的社會基礎。市場經濟與憲政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在于:市場經濟不僅促進了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平等化、自由化和政治關系的民主化,而且還為憲政建設提供了思想和政治條件。因此,市場經濟必然會促進憲政建設。我國自1993年通過的第7條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寫進了憲法。經過10年的改革發(fā)展,我國經濟已基本實現市場化。在此過程中,對憲政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因素——市民社會——也逐漸興起,各種行會、社團及其他民間組織得到空前發(fā)展,公民開始擁有足以對抗公共權力的私人領域。
。ǘ┦
第一,對憲政的認識存在偏頗。
如上述,毛澤東關于“憲政即民主政治”的定義在我國長期被奉為官方的權威,直到上個世紀最后10年,才有學者提出將憲法作為憲政的形式要件。在很長的時間里,我們所理解的憲政實際上僅僅包含一個要素即民主。對憲政的這種認識,是極其粗糙和簡單化的。首先,將憲政等同于民主,忽視了憲政還包含的法治與人權保障等價值。對于憲政的這種理解方式,法國革命的歷史已經做出結論:缺乏法治保障的民主必然導致暴政或混亂。這也足以使憲法許諾的人權化為烏有。其次,“憲政即民主政治”幾乎僅僅停留在價值判斷上,沒有技術性措施和操作手段作為其保障,結果是憲政止于憲法,而憲法流于形式。再次,將憲政等同于民主,實際上是降低了憲政的層次,也違背了歷史。從歷史的角度看,民主遠遠早于憲政,早在古希臘就有發(fā)達的民主制度,但我們卻不能因此就說古希臘就有憲政。將憲政簡單地看作民主政治,或者再加上一部憲法,必然會誤導憲政的實踐。這是我們歷經數十年努力仍徘徊憲政大門之外的重要原因。同時,也要看到,有憲法未必有憲政。從1957年以后憲法的廢弛到“文革”時期的“無法無天”,慘痛的歷史告誡我們:僅有憲法是不夠的!同樣,如果我們僅僅宣告民主原則,而不把它變成實踐,甚至以“政治運動”的方式而不是以民主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來推進民主,也永遠走不到憲政這一天。
第二,忽視對憲政文化的建設。
由于對憲政認識的偏頗,以為有了所謂的“民主”加上一部社會主義憲法,我們就建立起社會主義憲政,忽視了憲法、憲政對特定文化的依賴。在西方,憲法與憲政是其文化的必然產物。從根本上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本質的不同。因此,必須對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改造,才能使之與憲法、憲政的內在品質相契。在這方面,我們至今未有清晰的認識。我們也強調所謂權利意識、憲法觀念等憲政文化的養(yǎng)成教育,但卻忽視了其背后的文化支撐——自由主義思想[11]。其結果,為幾毛錢也要去打一場官司就叫做有權利意識,守法就是有憲法觀念,完全背離了憲政的根本精神?傊,自由主義始終未能成為中國憲政建設的文化基礎,而我們的憲政也一直未還原為它的本相。正如有學者指出的,要走上憲政之路,中國還需要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人權、平等思想的啟蒙[12]。在筆者看來,中國要走上憲政,確實需要一次傳統(tǒng)與文化的“革命”。
第三,未建立違憲審查制度,憲法未能至上。
從西方國家的經驗看,違憲審查制度(或稱司法審查制度)是憲政得以成立的一項關鍵性制度,(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是判斷一個國家有無憲政的重要標志。如在美國,聯(lián)邦憲法的起草者就認為,司法審查乃是一部憲法中必要的且不證自明的部分[13]。而在美國憲政實踐中,司法審查已經成為“憲法拱門上的拱頂石”,是“憲法機器中絕對必要的部件,抽掉這個特制的螺栓,這部機器就化為碎片”[14]?傊,現代憲政國家必須確立憲法的至上權威并建立違憲審查制度來予以保障。我國現行憲法在序言的最后一段宣布: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遺憾的是,我們并沒有依據這一規(guī)定建立起違憲審查制度。其結果,違憲現象大量存在得不到糾正,長此以往,憲法作為法律規(guī)范效力盡失,權威掃地,根本大法,根本無用。
第四,片面追求憲法的政治象征,忽視憲法實踐。
主要表現在,(1)憲法的制定和每一次修改,都不是憲法自身的發(fā)展使然,多是政治的要求,憲法未獲得自主性,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憲法成為了政治的附庸。近年有學者提出“政策性修憲模式”[15]的概念并將我國憲法修改歸于該模式,實則是憲法附屬于政治在憲法修改問題上的表現。(2)憲法長期未獲司法適用。不能由法院適用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憲法不由法院適用,不僅使憲法失去了通過實踐進行檢驗的機會和發(fā)展的動力,也最終導致憲法與社會現實相脫節(jié)。憲法的基本功能是規(guī)范功能,包括對政治的規(guī)范和對社會現實的規(guī)范。由于對政治的依附及與社會現實的脫節(jié),憲法對政治和社會現實的規(guī)范功能幾乎完全喪失。
三、走向憲政的關鍵:使憲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法律
。ㄒ唬⿲嵤⿷椃ㄊ亲呦驊椪年P鍵
近年,一些有識之士為中國的憲政開出了不少“藥方”。如有學者認為,目前中國正在發(fā)生的經濟、社會、文化、政治法制的變革并不會自然而然地導入憲政社會,沒有一次對政治體制的改革不可能建立憲政[16]。言下之意,中國必須通過一次政治體制改革才能建立憲政。也有學者概括出憲政建設的具體途徑,即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完善基本憲政制度(包括選舉制度、政黨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社會自治制度等);
開展憲政教育,發(fā)展憲政文化,增強全民憲政觀念;
健全憲法監(jiān)督機制[17]。另有學者提出重新制定一部全面確立憲政價值、完備憲政制度的新憲法以推進中國憲政建設的主張。
應該說,上述對中國憲政的這些認識是深刻的,對中國現下狀況有著十分精準的把握。但筆者認為,如前述,我國現行憲法已確立了人權、民主和法治等基本價值原則,也基本具備了憲政的要素,因此,中國走向憲政的關鍵是實施憲法。只要我們將現行憲法變成一部實在法,使其應有的功能都得以充分實現,我們就可以逐步建立起憲政。進行一次徹底的政治體制改革同重新制定一部憲法一樣,并不是完全必要的。我們現在政治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根本上講是因為它沒有受到憲法的規(guī)制,是政治游歷于憲法之外。只要憲法能夠得到嚴格實施,這些問題完全可以在現行憲法框架內得到解決。否則,即使進行一次徹底的政治體制改革,如果新的政治體制仍然不依憲法來運行即憲法不能規(guī)制政治;
或者,即使我們重新制定一部非常理想的憲法,卻不能得到有效實施,我們依舊不能實現憲政。
但是,筆者并不同意“實施憲法就是實行憲政”的觀點[18]。因為,“實施憲法就是實行憲政”的觀點暗示我們現下的憲法已經是一部非常理想的“憲政”憲法,只要把它變成現實就是憲政。實際上,現行憲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雖然確認了人權保障的價值原則卻并未建立起相關的制度,憲法的規(guī)定還無法完全實現;
憲法雖然宣告了自身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卻未建立違憲審查制度,憲法自身的地位無法保障,等等?傮w來說,我們的憲法還不完全是一部“憲政”憲法。因此,憲法本身也還需要在實施中逐步完善,最終成為一部“憲政”憲法。
其實,現行憲法最大的問題是它沒有像其他法律一樣得到全面實施。有人說,各級國家機關依據憲法設置并按照憲法規(guī)定運轉,體現了憲法的規(guī)范作用,也就是憲法得到了實施。這種觀點看似有道理,實則大謬不然。筆者認為,判斷一套規(guī)則體系是否法律,根本的標準:一是它能否被法院適用,二是違反它后是否有相應的制裁。違反了規(guī)則卻得不到制裁,則該規(guī)則就會淪為道德規(guī)范——只宣言式的或倡導式的作用。制裁是法律全面實施——任何機關、組織及個人都遵守它——的保證。制定法律的根本乃至唯一目的,是為了法院要適用它。憲法也莫不如此。因此,講憲法實施,最為重要的是憲法在法院的適用,而且,憲法只有通過法院的適用才能夠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法律。美國的憲政實踐將這一點揭示得淋漓盡致,在那里,“(聯(lián)邦)最高法院就是憲法”[19],其法官也說:“我們在憲法下面。但是,被稱之為憲法的是法官叫做憲法的法。”[20]
一句話,中國實行憲政的關鍵是實施憲法,而實施憲法的關鍵是實現憲法的司法化。
。ǘ┘訌姂椪贫冉ㄔO是當前的核心任務
自1954年來,我們制定了四部憲法,對現行憲法也進行了四次修正,但我們還是不能說就建立起了完善的憲政制度。筆者認為,目前憲政建設最為迫切的是要盡快建立、健全以下三個方面的制度:
一是要盡快建立違憲審查制度。未建立違憲審查制度,是現行憲法最大的缺陷。學者們提出了建立違憲審查制度的多種方案。筆者認為,建立違憲審查制度要堅持以下原則:(1)權威性原則,即違憲審查機構及其最終的處理要具有權威。(2)中立性原則,即違憲審查機構要中立。(3)符合國情原則,即我們建立的違憲審查制度必要考慮與現下的政治制度相銜接,而不能照搬其他國家的相關制度。筆者認為,可將違憲審查制度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設立憲法監(jiān)督委員會,其職責就是對違憲審查的申請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違憲的裁決。另一個部分:賦予人民法院違憲審查權,對在訴訟過程中提出來的違憲審查申請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具體設想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級人民法院設憲法審判庭處理違憲審查案件,對各高級人民法院的裁決不服的可以上訴到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需要憲法監(jiān)督委員會進行裁決的,報請該委員會裁決。
二是建立憲法訴訟制度。有學者經過深入研究得出結論說,我國憲法不能進入訴訟,不僅沒有任何憲法的依據,也沒有任何法律的、政策的、領導人講話的依據,而且也不應視為有司法解釋的依據。[21]但,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我國憲法未進入訴訟領域,確是不爭的事實。有憲法必有憲法訴訟。與一般法律相比,憲法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殊的規(guī)范力及特殊的推理方式,因此,應建立專門的、與其實訴訟制度相區(qū)別的訴訟制度即憲法訴訟。近年常有所謂憲法案件,有學者甚至稱為憲法訴訟,是不科學的。因為,那些案件是依據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提起的,審理也是按照民事或行政訴訟的程序來進行的,因此,嚴格講,這些案件只能稱作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而不是憲法訴訟。我們現在應該將建立第四種訴訟——憲法訴訟(其他三種為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提上議事日程。如上述,將最高、各高級人民法院作為憲法案件審理法院,在進行憲法訴訟的過程中同時解決違憲審查問題。
三是健全憲法解釋制度。對現行憲法的幾次修改中,已形成了這樣一個指導原則,即只對需要修改并已成熟的問題進行修改,可改可不改的問題不改,有些問題可以采取憲法解釋的方式加以解決[22]。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的憲法解釋制度至今仍未完全建立起來,至今也未發(fā)生過一次正式的憲法解釋。因此,必須健全和完善憲法解釋制度,充分發(fā)揮憲法解釋的功能。(1)賦予更多主體享有憲法解釋權,最關鍵的是要賦予法院在審理案件中具有憲法解釋權。這是法院適用憲法、進行違憲審查的前提。同時,還要明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也有憲法解釋權。國務院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對其所轄事項也應享有一定的憲法解釋權,但這種解釋還可由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撤消。(2)對憲法解釋的程序、解釋標準等問題作出具體規(guī)定。(3)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設立相應工作機構,承擔憲法解釋的程序性工作。
[1] 許崇德:《學而言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33頁。郭道暉先生也做出了完全相同的判斷,見郭道暉:《法的時代精神》,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383頁。
[2] 李步云:《走向法治》,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頁。
[3]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2頁。
[4] 許崇德:《社會主義憲政的不平凡歷程》,載《中國法學》1994年第5期。
[5] 王永祥:《中國現代憲政運動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緒論”。
[6] 參見Bo Li:《什么是憲政》,見“中國公法網”,http://www.chinapublaw.com。
[7] (美)路易斯·亨金:《憲政·民主·對外事務》,鄧正來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年版,第9頁。
[8] 見“中國公法網”,參見Bo Li:《什么是憲政》,見“中國公法網”,http://www.chinapublaw.com。
[9] 李步云:《憲政與中國》(代導言),載《走向法治》,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頁。
[10] 李步云:《憲政與中國》(代導言),載《走向法治》,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8頁。
[11] 關于自由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及其被誤解,參見程華等:《百年中國憲政之路反思》,載中國法學會憲法研究會編:《憲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18~220頁。
[12] 蔡定劍:《中國憲政之路》,載劉海年等主編:《人權與憲政》,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40頁。
[13] [英]弗里德利!ゑT·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鄧正來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第235頁。
[14] (美)伯納德·施瓦茨:《美國法律史》,王軍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39、41頁。
[15] 見殷嘯虎:《新中國憲政之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89~300頁。
[16] 蔡定劍:《中國憲政之路——百年回眸與未來之路》,載劉海年等主編:《人權與憲政》,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46~47頁。
[17] 見李龍主編:《依法治國方略實施問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45~254頁。
[18] 如郭道暉先生寫到:“實施新憲法就是實行社會主義憲政”,參見郭道暉:《法的時代精神》,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383~385頁。
[19] (美)詹姆斯·M·伯恩斯等:《民治政府》,陸震綸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688頁。
[20] 李巖:《現代國家的違憲審查與人權保障》,張慶福主編:《憲政論叢》(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85頁。
[21] 王振民:《試論我國憲法可否進入訴訟》,載夏勇編:《公法》(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29頁。
[22] 關于1988年、1993年和1999年三次憲法修改原則,見劉政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論和實踐》,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277頁。2004年憲法修改原則,見王兆國:《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2004年3月8日“中國新聞網”。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