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源:正確看待康雍乾之世
發(fā)布時間:2020-05-23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學館,今天我為大家請來的主講人是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周思源先生,咱們先鼓掌歡迎。近幾年,隨著清廷戲的不斷熱播,不論臺灣那邊拍的《戲說乾隆》,還是我們內地的《康熙微服私訪》,一直到最近幾年,以正史劇面目出現(xiàn)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使大家都提升起了對清朝歷史和清代皇帝的濃厚興趣,那么學界關于如何認識清朝歷史也是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們今天先把周先生請來,請他來談一談,他是如何看待康雍乾盛世的,大家歡迎。
康雍乾盛世在歷史上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前吧,一般的被稱為康乾盛世,中間那個雍字一般是不提的,為什么?它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康乾盛世,它是兩個雙音節(jié)的詞構成的一個詞組,比較符合漢語的習慣,第二個原因,是雍正皇帝長期以來一直背著一個惡名,就是謀殺父皇,屠殺兄弟,篡詔奪位,因此雍正皇帝的口碑一直不太好,留下最有名的遺案就是所謂篡改遺詔,把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于四子,這個遺案呢,在學術界,過去就有爭論,就有一些學者,比如說中國的著名歷史學家孟森先生,日本的歷史學家宮崎市定先生,就對雍正一生的功過和他繼位的問題有懷疑,但是真正把這個案子翻過來的是中國旅日著名歷史學家楊啟樵先生,他在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先生的支持下,下到臺灣故宮博物院地下室檔案館里面,從1937年以后這個檔案就沒有人開封過,開箱閱讀了兩萬多件康熙朝和雍正朝,主要是雍正朝的密折,因為在康熙和雍正的時候,地方上的大臣官員他可以直接寫密折給皇帝,這個密折是其他官員不能看的,他翻了兩萬多件密折以后得出的結論,就是雍正的繼位是正確的,雍正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很辛苦的,他每天寫朱批,他每天要讀很多密折和正式官員上來的書,有時候他那個批語能寫一千多字,而且雍正那個字非常好,擱到現(xiàn)在絕對是大書法家,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雍正是累死的,因此他就用非常充分的材料把雍正這個案子翻過來,所以國內很多歷史學家對雍正的評價實際上都是受楊啟樵的影響,因為他幾篇論文以后,在80年代初,首先在香港,后來在內地,出版了《雍正朝密折制度研究》,這本書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印了好幾版,打那兒以后,康乾盛世,往往就被稱為康雍乾盛世,這是我首先要說明的,為什么有的歷史學家說康乾盛世有的就說康雍乾盛世,所以我寫文章的時候,我就提康乾之世,我也把“雍”字給撇開了,這樣念起來好念點兒,其實這個雍正還真是不錯。
清朝從1644年到1911年,總共是268年,10個皇帝,這個10個皇帝當中,位居第二、第三、第四的康熙、雍正、乾隆,總共是一百三十四年,整占了整個清朝的一半,而清朝呢是咱們中國最后一個封建專制的王朝,這個朝代離咱們最近,和咱們的關系最密切,咱們不管是學者也好,老百姓也好,相對來說最熟悉的,因此研究清朝的歷史教訓,經驗教訓對我們推動現(xiàn)在的社會主義建設,它的意義最重大。
我并不否定康雍乾三朝的歷史功績,但是不贊成現(xiàn)在依舊把康雍乾時期說成是盛世,尤其不贊成對康雍乾之世做過高的評價,我認為,我們應當從比較歷史學的角度就是不能是從一般歷史學的角度,從比較歷史學的角度,認真總結康雍乾三朝的得失,尤其是它的失,正確認識康雍乾三朝的得失,有助于加強加快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步伐,我講三個問題。
第一,康雍乾三朝的歷史貢獻,和漢朝唐朝的比較,這三位皇帝的確都很有作為,做出了一些重大的歷史性貢獻,其中康熙的貢獻最大,康雍乾三朝先后消平三番,收復臺灣,平定了準噶爾部、回部、還有羅卜藏丹津,還有大小金川土司叛亂,這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牧,這是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了,康雍乾三朝它最大的歷史貢獻是把漢朝唐朝元朝以來中國的版圖從此固定了下來,為多民族的現(xiàn)代中國的疆域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這是它最偉大的歷史貢獻。由于清朝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中國的這么一個朝代,滿族當然人數(shù)很少,總數(shù)它不超過一百萬,只有幾十萬人,因此它必須依靠其他少數(shù)民族來統(tǒng)治國家,尤其是依靠蒙古族,這樣的話,它就必須要重用少數(shù)民族,重用少數(shù)民族就要促使他們學文化,要促進他們和漢族的交往,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它要統(tǒng)治整個國家,它必須要學習漢文化,所以這個滿族在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后來成為一個文化水平,整體文化水平很高的一個民族,那么這些方面呢,客觀上呢,都有利地促進了滿族蒙古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的融合,促進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交融,這也是一個偉大的貢獻。
另外呢,就是康雍乾三帝,他們對加強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統(tǒng)治采取了許多有利的措施,比如說對新疆,西藏,還有特別是以“改土歸流”為代表的這一系列措施,就加強了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直接管理,促進了這些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從這個地方來講,康雍乾三朝,這三位皇帝都確實做出了偉大的歷史貢獻,我們研究歷史,不僅要縱向的比,就是我們現(xiàn)在和過去比,清代和明代,和宋代比,還要橫向比,橫向比就是把中國和世界而且還要運用三維思維方法,因為直線是一維的,平面的,是兩位的,三維的就是立體的,而且通過表面穿透性地,看到它的內在看到它的實質,我們用比較歷史學的方法,透過表面現(xiàn)象來在看到它的實質,這樣的話我就感到康雍乾三朝一百三十四年盡管他們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但是存在著非常非常嚴重的不足,它不能被稱為是盛世,傳統(tǒng)觀點在史學界認為漢唐是中國古代史上的最輝煌的時期,我們從西漢來說,西漢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3年,那么它的下限就是公元23年,離開康熙,1662年登基已經差了1600多年,開元盛世,天寶之亂是公元755年,我們就算750年那會兒算,那么到康熙登基1662年,也已經差了900年,就是說你差一千多年,差900年,這個人口它當然是大大增加,而且它這個農業(yè)發(fā)展它當然有很大提高,就是在唐朝開元年間,當時富到什么程度,河北河南這幾個國家級的糧倉里邊儲備的糧食總共達到了9600萬石,也就是說,國家的儲備糧就夠全國每個人將近兩石糧食,這還不算大量的儲藏在老百姓手里的糧食,當時一斗米只要五文,五個子錢,五個制錢,就是中間有那個方窟窿眼的,那叫開元通寶,就便宜到那個程度,那個米都到了爛掉的程度,而清朝,根據(jù)記載到了比乾隆晚一點兒,乾隆后邊是嘉慶,嘉慶后邊是道光,到道光年間的時候,由于人口過多,跟土地的矛盾已經非常尖銳,人口很多,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說,漢朝和唐朝的盛世,它和當時世界上其它的強國來比較,是遠遠領先的,漢朝的時候,和它相媲美的,只有橫跨歐洲北非的羅馬帝國,也就是說,如果把漢朝的中國比作美國的話,它就是歐盟,這兩個國家可以相提并論,而且有的歷史學家還認為,當時的羅馬帝國還趕不上漢朝,那么強大,而唐朝的在世界上領先地位是獨一無二的,如果說漢朝的時候還有一個可以跟它相媲美的話,唐朝是獨一無二的,唐朝的時候疆域比現(xiàn)在幾乎大一倍,現(xiàn)在黑龍江以北一直到烏蘇里江以東,整個黑龍江的出?,黑龍江北面廣大的土地,那個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咸豐皇帝的時候被割讓的,就是火燒圓明園以后,《中俄北京條約》被割讓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三個法國,北邊到貝加爾湖以北,到葉尼塞河這個下游,西邊一直到波斯境內,整個現(xiàn)在中亞西亞那一代,我們知道李白就出生在碎葉,碎葉就是現(xiàn)在在哈薩克還是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唐朝那個時候的疆域比現(xiàn)在要幾乎大一倍,國力非常強大,所以漢唐的盛世從比較歷史學的觀點來看,它的確是夠得上是盛世,因為它在世界上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所以有許多歷史學家都認為,隋唐皇朝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國家,我說這個結論我是同意的,它不僅強大,而且先進。
康雍乾時代和漢唐盛世它的主要差距還不僅僅在于經濟,不僅僅在于它的強大,尤其是不僅在于它的經濟,而是文化和精神,漢唐之所以一直被公認為盛世,并不僅僅由于它高居世界首位的物質生產水平,更重要的是漢朝和唐朝的精神生產,和精神面貌,我們知道,漢朝的皇帝,一般都比較注意納諫,你就像劉邦,劉邦沒多少文化,這個人比較粗魯,愛罵人,劉邦稱帝以后,那個陸賈,陸賈就跟他老講《詩經》怎么說,《尚書》怎么說,這個劉邦就罵他,說“乃公居馬上而得之”,乃公:你爺爺,自稱你爺爺,你爺爺居馬上而得之,我是靠馬上打天下,在馬上打天下,而得這個天下,劉邦說“安事《詩》《書》”哪用得著《詩》、《書》,陸賈就說,他說你靠馬上得天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你怎么能夠靠武力來治這個天下,而且他說湯武,商湯和周武,商朝的湯王和周武王,逆取而順守之,逆取,他們用武力反抗暴政,但是呢,以文治天下,他說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劉邦就面愧色,好,他說那你把你說的那個都寫出來,結果陸賈寫一篇,劉邦看了以后,就拍案叫好,他連寫了12篇,那就是有名的《新語》十二篇,后來就成了劉邦的施政綱領,劉邦就是這么個人,脾氣雖然不好,他看不起儒生,但是他能聽取意見,而且他的大臣就敢當面頂撞他,唐太宗更不要說了,魏征有時候提意見提得很厲害,有一次把唐太宗氣得都幾乎想殺他,所以在漢唐的時候,很重要一點,它有一個比較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這些大臣們,都敢提意見,君主也能夠比較虛心地聽取大臣的建議,即使比較尖銳,他也能夠接納。
杜甫有一首詩非常典型,杜甫贊美李白,咱們都耳熟能詳?shù)睦畎锥肪圃姲倨L安市里酒家眠。在長安街上哪個酒家上喝多了,睡著了,天子呼來不上船,子稱臣是酒中仙。天子派太監(jiān)來下詔了,李翰林你進宮去,皇上召見你,李白酒還沒醒,皇上召見我才不去了,我是酒中之仙,結果我的文章里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我就說漢唐的時候比較寬松,政治環(huán)境比較寬松,所以杜甫就敢寫這首詩來表揚李白,我說如果李白和杜甫生活在康雍乾時代,那不僅李白要滅族,連杜甫也沒跑的,誰家藏了這個詩都殺了,我們知道,李白,他不是說嘛,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年紀輕輕的時候就仗劍去國,辭家遠游,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你看看李白是多么自豪,多么自信,那么豪邁,我們在清朝兩百多年,能找出一個李白這種豪邁,這種自信的詩人來嗎,整個清朝沒有一個文人有這樣一種自信,因為什么呢,整個民族精神都被扼殺了,我們一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才在一些詩歌當中,看到了一些豪放的感情,不過那是因為一些文人看到中國面臨列強瓜分,吐露的悲憤之情。
總之,漢唐之所以能夠成為公認的盛世,最重要的是它有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而這些是一個民族最寶貴的品格和財富。
下面我講第二個問題,徹底扼殺民族精神,是康雍乾三朝最大的歷史性錯誤,盛世應該具備的條件是國家統(tǒng)一,經濟繁榮,政治穩(wěn)定,國力強大,文化昌盛等,國家統(tǒng)一的問題我們前面已經講了,這確實是康雍乾三朝的最偉大的歷史貢獻,要正確評價康雍乾三朝的歷史地位,最重要的是把它放在世界歷史的總坐標當中來觀察,著名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當中指出,他這個《全球通史》是上、下兩卷,上卷是公元1500年,就是公元1500年之前,下卷是1500年之后,他把公元1500年做一個分水嶺,他說是這樣,他說公元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qū)當中,而在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1498年達·迦馬繞過好望角,找到通往印度的航路,1520年麥哲倫從大西洋來到了太平洋,環(huán)繞地球一周,所以呢,直到1500年前后,各個種族集團就是各大民族,各大洲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我的閱讀范圍內所看到的,研究世界史的學者,一般都是這么看,都把這個看作是一個轉折點,那么無獨有偶,中國有一位著名的旅美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他寫了一本書叫《萬歷十五年》,萬歷十五年是1587年,這本書寫得非常好,它通過萬歷十五年這個平常的一年,那一年發(fā)生了幾件看起來很平常的事情,然后他做了個案分析,理出來明朝政治的腐敗,和走向衰落的那些原因,很深刻,當然了,1500年離開1644年清兵入關還有一百多年,但是這個對我們有啟發(fā),就是說在明代中后期,中國當時本來已經相當強大,比如鄭和下西洋,鄭和當時的艦隊是全世界最大的艦隊,最強大的艦隊,比后來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納爾遜率領的那個無敵艦隊強大得多,但是中國到過那么遠的地方,到非洲,到了阿拉伯國家,(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中國沒有留下一個總督,沒有留下一個士兵,沒有要一個殖民地,所以中華文化是一種和平文化,明朝那時候確實很強大,手工業(yè)非常發(fā)達,經濟很繁榮,思想非常活躍,當然了,后來由于明末的動亂,政治的腐敗,清兵入關等等,中國本來有可能走向現(xiàn)代化的可能性消失了。
但是,1644年,清兵入關以后,在康雍乾三朝的時期,中國仍然有可能走上現(xiàn)代化的道路,至少是不會像后來那么衰落,遺憾的是康雍乾三朝由于重大的政策性失誤,使中國喪失了一百多年,也就是說,在康雍乾時期,特別是在清朝初年,中國在整體實力上在世界上仍然是處于領先地位,盡管我們在商業(yè)革命科學革命方面,在自然科學這方面已經不如西方了,因為西方它在文藝復興時代開始,它一直在不斷地前進,但是這一百三十四年把中國耽誤了,這是一個關鍵性的歷史時期,而且很長,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我認為其實,康雍乾三朝它最大的失誤就是一個,就是禁錮思想,以文字獄為代表的嚴厲的殘酷的禁錮思想,為什么呢,因為閉關鎖國,重農輕商,輕視科學,這是自古以來就這樣,你比如重農輕商,起碼從先秦就開始了,兩千年來中國一直重農輕商,商人一直沒有地位,這是中國之所以沒有能夠進入現(xiàn)代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中國在宋朝,特別是南宋的時候商業(yè)非常發(fā)達,那是全世界絕對是第一,南宋甚至一直到了差不多明朝,歐洲當時最大的城市威尼斯米蘭這些城市商業(yè)很發(fā)達,還有荷蘭那些城市,它那個人口才十幾萬,而中國在南宋的時候,杭州已經一百萬了,中國幾十萬人口的城市已經好多個了,商業(yè)非常發(fā)達,要不然馬可·波羅怎么到中國以后到了杭州,就覺得真是到了天堂一樣,所以重農輕商在中國它是歷史悠久,中國商業(yè)繁榮,但是商人沒有地位,所以這都是老問題。閉關鎖國也不是清朝開始的,清朝所特有的,是以嚴厲的文字獄為代表的禁錮思想,當然了,文字獄類似這樣的情況,在歷朝歷代,也有,從秦始皇焚書坑儒開始,歷朝情況不一樣,明朝有一段時間也很嚴重,但是歷朝歷代,有過禁書,有過有某些文人由于文字而被殺,但是,像康雍乾三朝,一朝比一朝厲害,文字獄的時間這么長,規(guī)定這么苛刻,處置如此得殘忍,那是歷朝歷代所沒有的,因此,以文字獄為代表的禁錮思想,是清朝康雍乾三朝的最大的一個失誤,我們知道,雍正他上臺靠的是兩個人的力量,一個是他舅舅隆科多,一個就是年羹堯,年羹堯是大將軍,年羹堯處死理由之一也是文字,雍正上臺的第二年,有一次給年羹堯的折子上是這么批的,他說:從來君臣之遇合,自古以來,皇上和大臣的交往關系,私意之相得者有之,就是私人感情挺好的,也有,一般都是公事公辦的,君臣是公事公辦的,但是私人感情比較好的,也有,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久矣,可是未必有咱們倆好的那么時間長,等等等等,總之我二人做個千古君臣榜樣,咱們兩人那么好,要做千古君臣的榜樣,感情那么好,底下那句話,令天下后世欽慕流涎就是矣,讓那個天下后代的人羨慕咱們,欽佩咱們,欽佩得流哈喇子吧。過了幾個月,雍正三年二月,當時天空出現(xiàn)了一個奇特的天文現(xiàn)象,好像大概十年前咱們有過一次,一個是就是太陽還沒下山的時候月亮就出來了,這個還比較常見,最難得的是什么呢,太陽還沒有下山月亮出來了,而且正好趕上五星連珠,金木水火土,五星連珠,這個大概十年前咱們出現(xiàn)一次,這種現(xiàn)象大概要一兩百年才可能趕上一回,所以歷來被認為是大吉大利,所以百官呢,是紛紛上書,上表祝賀皇上,這是咱們皇上英明,天降吉祥,那年羹堯當然也不例外,他也上書,他上書里邊有一句話,他用了一個詞,他用的詞呢,用了“夕惕朝乾”,夕就是朝夕的夕,傍晚,晚上;
惕是警惕的惕朝就是早晨了,朝夕,只爭朝夕了,乾就是乾隆的乾,他這句話是出自《周易》,《周易》它本來講,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就是君子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整天都是非常勤奮努力,到了晚上,他還總是想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合適,明天是不是做得更好一點,勉勵自己明天爭取做得更好一點兒,這樣的話就無咎,那就沒事,以后就不容易犯錯誤,這是《周易》里面非常有名的一句話,那么這個后來就變成什么呢,朝乾夕惕,它一般的用法是朝乾夕惕,因為朝是白天嘛,早晨嘛,夕是晚上,朝乾夕惕一般是這么個用法,但是這是一個并列結構,這個結構它是可以互相換的,咱們成語里面很多,你比如說三教九流,咱們一般說三教九流,你說九流三教也行,柳暗花明咱們說花明柳暗這種四字結構挺多的,因為它是并列結構,不是偏正結構,年羹堯把常用的“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讓雍正給抓住了,雍正上諭里邊就說,他認為他是有意倒置,他說他有意倒置,心懷叵測,他說下面是他的原話,他在上諭里面說,羹堯不以“朝乾夕惕”許朕,他不把“朝乾夕惕”給我,則羹堯青海之功亦在朕許不許之間而未定也,本來早就定了,這是他最大的功勞,現(xiàn)在那不算了,為什么,因為他不給我這個,結果呢,年羹堯被捕回京,罪名總共是九十二條,其中有三十二條,有三十多條都是斬罪,就是要殺的,僅有一條就夠殺的,總共有三十二條夠殺的,要殺三十二回可以是,后來年羹堯在監(jiān)獄里邊他上書哀求,他說:留下這犬馬,把我這條狗,把我這匹馬留下,慢慢地給主子效力,最后是雍正恩準他在獄中自盡,恩準,他的兒子被斬,其他15歲以上的子孫都發(fā)到邊疆充軍,所以清代一個文字獄的案子,它影響了往往就是幾十人,幾百人,而它的影響,它的間接影響,那就是整個縣整個州整個省,那么清代一百六十多起文字獄它的影響就是在全國,就是在全國的幾百年。
乾隆朝,歷來被認為是康雍乾盛世的鼎盛時期,而這個時候呢,清朝建立已經快一百年了,因為乾隆是1736年登基的,1796年他禪位給兒子,又當了三年太上皇,按理說滿族這個時候統(tǒng)治已經鞏固了,這個文字獄可以不要那么搞了,可是恰恰相反,文字獄在乾隆的時候,是最嚴重的,最厲害的,整個清朝文字獄大案一百六十多起,其中在乾隆朝,有一百三十多起,占80%,一不小心就會被處死,河南有一個民人叫劉峨,他刊刻了一本(書),那本書是賣給考生的,那本書干嗎用呢,就是告訴考生,你這個考試千萬要注意避諱,什么字不能寫,什么字不能寫,你想他這本書本身就說避諱的,他當然就得說比如說當今皇上叫弘歷,對不對,那個弘字你可不能這么寫,他得舉例子,咱那圣祖爺那個玄燁,那“玄”字我告訴你怎么寫,你那個點得去掉,還有怎么個寫法,他得舉例子,壞了,他舉好些例子,那你說還有好嗎,是不是,所以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咱們進入提問部分,有問題的朋友請舉手,咱們向周先生來發(fā)問。
現(xiàn)在的影視界都在連篇累牘地宣傳康乾盛世,什么康熙,雍正,乾隆,這方面的片子很多,那么他們現(xiàn)在我們也知道輿論的導向是很重要的,它現(xiàn)在這些影視片子到底是有利于發(fā)揚我們的民族精神,還是不利于發(fā)揚我們民族精神,我想聽聽周先生意見。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重視,我不是杞人,但是我也憂天,為什么呢,就是我們現(xiàn)代的這些清宮戲太多了,其中有的已經超越了戲說,成了胡說,我就舉到這么個例子,我說如果咱們現(xiàn)在要來評選中國五千年歷史上三百四十多位皇帝,我們要評選十佳皇帝,康雍乾肯定當選,而且名列前茅,清代總共只有十個皇帝,三位是及其優(yōu)秀,所以我感覺到,我們現(xiàn)在在某些清史的觀念上需要有一些調整,而它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我們的清史當中,應當描繪出清國清朝為什么必須滅亡,這樣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帝國主義入侵是一個外因,我們都讀過矛盾論,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沒有帝國主義入侵,清朝也應該滅亡,也必須滅亡,因為這個朝代太腐敗,太黑暗了。
我記得好像是(英國)藝術史專家叫貢布里希他就強調,所謂歷史,就是我們同歷史的事件人物等等站在今天的角度跟他去掛鉤,那么今天周先生實際上就是在這兒,把這個鉤掛在了康雍乾的歷史時期,然后周先生從當代性上去評估康雍乾盛世所具有的史學價值,學術價值,以及思想上所帶給我們的一些啟迪吧,周先生提出了并且肯定了康雍乾一些盛世的真相,比如說固定了疆域版圖,增強了凝聚力等等,另外周先生最極力反對的,并且由這一點來說明康雍乾不夠盛世的提法的就是禁錮思想,那么好在我們今天以這樣一種很好的環(huán)境,能夠請周先生來,說明我們現(xiàn)在已經是空前地開放了,那么今天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再見。
。ㄖ芩荚,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言文化系教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