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迺光_陳“賣光”今昔
發(fā)布時間:2020-03-3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當年遇到巨大阻力和非議的股份制改革,如今早已成為國企改革的普遍經(jīng)驗。 經(jīng)驗說,凡被高度簡化的“模式”,必省略了可以幫助理解事件本質的關鍵性細節(jié)。這在陳光的兩個別名里有所體現(xiàn)――從1993年至今,他背負著兩個概括其國企改制模式的名字:賣光,送光。
山東省菏澤市電視臺的人今天還記得當年新上任的行署專員陳光現(xiàn)場辦公的一幕,F(xiàn)場是一棟市直機關干部居住的樓,劃入城建拆遷的紅線,因居住者地位身份的特殊而成“釘子樓”。陳光將電視臺工作人員請到樓前,他對著攝像機鏡頭說:“今天機槍架好了,我看你們誰往槍口上撞。”不剪輯,就這樣播出去了。
熟悉陳光的人說,他好比一團火,走到哪里燃到哪里;還有篇報告文學說,1997年6月,陳光調任菏澤地委副書記、行署副專員(半年后被任命為專員),報到那天,陳光在黃河大堤上忽然“心海如潮,豪情勃發(fā),雙膝跪地,對著黃河連磕了三個響頭……大聲喊道:黃河!母親!您的兒子來到您身邊啦!”剔除文學的部分,多少可以感受到“風云人物”常見的那種個性。
陳光還在濰坊市委研究室工作時就表現(xiàn)出“愛學習”的特點,盡管他原先的學歷并不高。據(jù)說他“腦子好使”、“文字能力非常強”,有段時間每月發(fā)表一篇有關國企改革或經(jīng)濟學內(nèi)容的論文,頗引人注目。中央黨校教授王玨到山東考察時,曾有意收他做博士生。
1994年五六月問,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李克強到山東濰坊檢查工作,諸城市委一位副書記在濰坊市委召集的匯報會上介紹了諸城國企改制的情況。會后,隨行的中國青年報記者劉健對這位市委副書記做了一些采訪,回去后寫了一則八九百字的消息,刊登在頭條,這是媒體第一次報道諸城改革。
從“賣光”到“送光”
1991年,35歲的陳光當選為諸城市市長。從1992年起,諸城市282家國有和集體企業(yè)全部改制,其中90%以上的企業(yè)是按“股份合作制”改的,即將企業(yè)凈資產(chǎn)賣給內(nèi)部職工。
“股份合作制”一詞,是陳光改革班子的發(fā)明,用“合作”來掩飾或稀釋敏感的“股份”,用了詞語陌生化的招,是那個年代不得不產(chǎn)生的智慧。股份制在當時,無疑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趁理論家們一時沒有回過神來,“股份合作制”上馬先行了。
最早啟動改革的四家企業(yè)之一四達廠建于1966年,主要生產(chǎn)絕緣材料,至1993年的27年間,“貢獻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快天天走”。全廠135名職工的名冊10年沒變,1992年每人月工資108多元。
1993年5月,四達廠改制,將180萬元凈資產(chǎn)賣給內(nèi)部職工。當年10項主要經(jīng)濟指標均翻一番,每個人股的職工都可以得到占股本金54%的紅利。有人測算過,在某些班組,生產(chǎn)力翻了一番,而提高80-90%的很尋常。效果如此扎眼,于是有人說“一賣就靈”。
改革初期,“股份合作制”是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結構。1990年代中期,江蘇省某市在向諸城取經(jīng)后曾想推廣這一套改制方案,據(jù)說在座的廠長經(jīng)理們一聲不吭,誰也打不起精神接茬。
為什么?按諸城的辦法,經(jīng)營者當不上大股東,如在諸城某改制后的廠,一個業(yè)績最好的業(yè)務員當上了第一大股東,而管理層的權力在改制后完全受制于職工股東們,還不如改革前的純國企,他們當然要抵制。說到底,這套方案的設計,是平分股權、分散股權,意在使老百姓得益。這是一場利益的博弈,誰肯真正傷筋動骨,將少數(shù)人碗中的利益勻成“大鍋飯”?
且這種改制面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質疑。首先,姓“資”還是姓“社”?
有高級官員、知名學者撰文或寫信給中央,直指諸城改革是搞私有化,致使國有資產(chǎn)流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1994年前后,爭論還只是局限在一些內(nèi)部座談會上,大部分媒體沒有聲音――“不報道本身就是一種姿態(tài)”,F(xiàn)已是中青報副總編輯的劉健告訴本刊記者,有一些含沙射影;也有一些不涉爭論,只報改革的結果。
1995年,劉健寫的長篇通訊《話說陳光》刊登在《中國青年報》顯著位置。同年,剛開播不久的《東方時空》欄目將鏡頭對準了陳光。
理論界的爭論此時已擺上桌面!陡母铩冯s志1995年第6期刊登了吳敬璉等人的《放開放活小型國有企業(yè)》,同期也刊登了陳國恒、王金梁的《對“諸城經(jīng)驗”的幾點質疑》。
春節(jié)過后,時任國務院總理朱?基帶領9部委的官員專家再赴諸城,同行者中有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吳敬璉。朱總理自己安排行程:將全部企業(yè)名錄拿過來,圈中哪家就去哪家調研。一直到離開諸城,朱?基沒有表態(tài)。
但在隨后于青島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朱?基肯定了諸城的企業(yè)改制。
有人質疑,在初期的改制模式下,會不會造成國企資產(chǎn)流失呢?當時參與改制的職工搖頭了,因為他們的分紅與股本掛鉤,低估資產(chǎn)會損害他們的收益。
還有人質疑,會不會引發(fā)腐敗現(xiàn)象?記者在外圍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當時全國的眼睛都盯著諸城,1995-1996年,前往諸城參觀的各地代表團絡繹不絕,諸城市體改辦一天最多接待過50個團體。至于調查組下來實地調研的次數(shù)已沒人能記清,但僅國務院層面的就有2次!(經(jīng)濟上)不能出一點岔子!边@是當時陳光的緊箍咒。
反對者同時記錄了陳光當時的豪言壯語:“有一位曾以將國有小企業(yè)‘賣光’著稱的同志,竟公開向一地方新聞媒體宣稱:‘賣國有小企業(yè)有什么錯?我以后還要把它們作為一般商品出賣呢!’”
“事實上,全國沒有任何一個別的地方復制了‘賣光’模式,它后來只是成了一個概念,一個熱門詞語。不管是贊揚‘賣光’還是批判‘賣光’的,他們所指的實際上都不是諸城的賣光――后來各地大規(guī)模推行國企改革,實際上是‘經(jīng)營者持大股’,甚至MBO,跟諸城改革不是一回事,根本不同之處在于賣給誰!眲⒔≌f,“諸城改革,有下崗的廠長,沒有一個下崗的職工。”
“送光”一詞的廣為流傳,是陳光到菏澤任專員、市長后的事。陳光將資產(chǎn)僅500萬元的諸城農(nóng)用車廠無償送給了北京汽車摩托車總公司,引來北汽摩的大批投資進行改、擴建。這家小廠后來蒸蒸日上,現(xiàn)在成了大名鼎鼎的北汽福田。
“‘送光’聽起來比‘賣光’更猛,但在當時反倒最沒有爭議,連反對諸城改革的人也贊揚陳光送得好,因為是國企送國企,不涉及所有制!眲⒔≌f。
改革是復雜的,道路是曲折的
美國普利策獎獲得者、生物學家兼人類學家賈雷德?戴蒙德教授在研究了中國歷史后歸納出“搖擺不定”的特點,他稱中國為“搖擺不定的巨人”。
劉健至今記得直到1997年5月20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播出了江澤民總書記當天在中央黨校的講話!斑@個講話,是在鄧小平去世后、‘十五大’召開前的特殊敏感時期,中央第三代領導 核心的執(zhí)政宣言,表達了繼續(xù)推進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講話中出現(xiàn)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提法――要積極探索股份制等各種‘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
看完《新聞聯(lián)播》,劉健給陳光打電話,陳光很激動,當即把江澤民講話中有關國企改革的一大段論述背了一遍。
“第二天我就去了諸城。這次,采訪者和被采訪者都不再回避、躲閃任何問題了。我洋洋灑灑地寫了7000多字,把幾年來圍繞諸城改革、關于這場改革的發(fā)動者陳光的爭議,改革的實際效果全寫了出來。稿子直接寄給報社領導,附一信:你們看有哪些內(nèi)容不宜見報,我改。社長老徐親自把關,他總共動了幾處錯字和標點符號,說:‘就這樣,發(fā)吧!”’
《再說陳光》成為《中國青年報》1997年度被轉載最多的一篇報道,全國兩千多家報紙,沒轉載它的屈指可數(shù)。
再看1997年陳光離開諸城后改革的后續(xù)。諸城四達公司董事長竇寶榮說:“不要以為一改制就什么都好了。改制只是為加強企業(yè)管理提供了一個平臺。如果改了制,你該怎么著還怎么著,它是不會好的。”諸城有20多家改制企業(yè),后來仍不得不走上破產(chǎn)之路。四達公司這樣的改革標兵,也很快遇到了新問題:企業(yè)每一次分紅都會導致股本的擴大,職工以前想著不把股本虧進去就行,現(xiàn)在一心想要賺錢,風險意識淡化了;相對平均的持股,導致管理難度加大,管理者與職工都是企業(yè)股東,可能某個職工的股份比管理人員還要多,憑什么你要管我?這個世界上究竟誰怕誰?新的平均主義和“大鍋飯”又形成了。
此前,就有經(jīng)濟學家和國企改制研究者們提出內(nèi)行人的質疑。他們認為,將國有凈資產(chǎn)折股賣給職工,沒有競價,是不合理的。此外,分紅率太高影響了企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在有些改制后的企業(yè),一時間出現(xiàn)民主的狂歡,譬如短期內(nèi)罷免了三任廠長,最短的一位只干了3天……如當?shù)匾晃桓刹克f:改革是復雜的,道路是曲折的。
而在推行了“送光”新政的菏澤,全市企業(yè)虧損面由1997年的90%降到2002年的12%。對于資產(chǎn)重組這種形式,陳光說法形象“與其說是送出企業(yè),賣掉企業(yè),不如說是送出包袱,送出債務。說是送出去,實際上是引進來,這叫換個爹娘養(yǎng)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養(yǎng)不活,換個爹娘就能養(yǎng)活了!苯裉煸倏,那些送出去的企業(yè)。有經(jīng)營好的,也有陸續(xù)破產(chǎn)的,至今還有原企業(yè)的下崗職工在上訪。
2006年,陳光任職菏澤的第9年,全市行政和事業(yè)單位人員,第一次領到了全額工資。當年菏澤財政收入30億元。比上一年凈增8.9億元,增幅列山東省第一位,但總量仍是最末一位。有老百姓說,陳光在菏澤干了不少實事,他讓停了的車間有了動靜,讓老百姓有活可干;菏澤的路變寬了,下水道不堵了,樓上的燈亮了,公務員工資漲上去了,黃河水也引來了。但同時,罵他的人還是很多。
陳光在菏澤一呆十年,似已懂得謹慎而低調。他在當?shù)赝菩嗅t(yī)療體制改革時,曾有記者想采訪他,他以“時機還不成熟”為由婉拒了。同樣,當本刊記者為“改革開放30年的爭議者”專題而請秘書轉達采訪要求時,得到回復:領導說,再等等吧。
相關熱詞搜索:今昔 賣光 陳“賣光”今昔 陳光陳賣光 陳賣光今昔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