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德堡到漢堡] 海德堡和漢堡
發(fā)布時間:2020-03-29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走出車站,路過俾斯麥廣場進入舊城區(qū)的豪普特街,然后到大學城廣場,沿途發(fā)現(xiàn)城市公共建筑及其設施與大學校舍有機地交織在一起,直覺使我意識到海德堡的獨特城市意象:大學在城市里、城市在大學中。
城市在遙遠的起源時期只是給我們提供了極其粗糙的原型,歐洲工業(yè)革命之前的城市也只是集中了人類農業(yè)文明時代有限的成果。當工廠區(qū)開始吞噬曾經(jīng)是市郊的原野、當汽車開始將城市馬車道延伸至遠方的集鎮(zhèn)、當電梯開始將人們提升到前所未見的空中樓層、當電燈開始從黑暗中為我們突然送來異常興奮的光明,城市似乎在歷史長夜中蘇醒了,城市空間與生活道具日益豐富多彩,城市因素也變得越來越復雜。
對應于城市變遷,城市設計從理論至方法開始在世界范圍逐步進入城市裝置運行過程。
海德堡流淌著古老的血脈
先看看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學府之一――海德堡大學。
落腳地是一塊塊深鐵灰色的鋪磚,地磚的質感與基調使我意識到這才是大學的路,歷史的沉淀、文化的積累首先就從地面給人以真實的感受。聯(lián)想到國內幾所號稱百年老校被糟蹋的校園環(huán)境,地面很難找到一塊塊百年地磚,幾乎清一色舊貌變新顏,不是生硬的水泥抹面,就是剛出廠的七拼八湊人工陶瓷板。
穿行于海德堡大學的小廣場和街巷,四周都是一片片顯示著當?shù)亟ㄖ厣喞募粲啊?
朦朧依稀,路燈仍然在閃爍柔和的弱光。并非電力不足,或許是這座小城所追求的幽谷情調,因為海德堡大學就坐落在一條幽深的山谷。(圖1)
一條小河(內卡河)悠然穿過海德堡,正值汛期,流水靜靜西去。
河岸許多古樹與座椅浸在河水里,其實這也是一種水城的情調。
一座古堡在河南半山坡俯瞰小鎮(zhèn),猶如海德堡的守護神。
古堡的整體基調為深沉的土紅,非常深沉的土紅,不艷麗、不雜亂、不張揚、不喧囂,只是在那里沉靜地思考。
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思考的建筑,或者沒有值得思考的建筑,直至沒有蘊涵建筑與城市藝術哲學的街道、廣場,呈現(xiàn)于世的只是蒼白的面孔。
這就是當今許多城市所患的“文化貧血癥”。
而海德堡流淌著這座城市古老的“血液”。
海德堡延續(xù)著海德堡大學古老的文脈。
站在河邊眺望兩岸的建筑群及其城市輪廓線,盡管教堂尖塔此起彼伏,但整體韻律卻如此和諧,從古堡延伸而來的土紅色基調平靜地渲染著海德堡的城市文化底蘊。
海德堡大學與海德堡市的融匯與融洽格局基于歷史背景。然而,現(xiàn)代基礎設施與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以及城市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諧調關系完全由城市設計者予以了調節(jié)和完善――
位于市中心區(qū)內卡河上的卡爾?狄奧多爾橋與河岸步行街、車行道系統(tǒng)由城市設計實現(xiàn)人車分流模式,濱水區(qū)交通線井然有序;
從街面鋪地材質到古老建筑群的外墻材質在整體性城市設計過程得到精心配置與保護,完整地體現(xiàn)出這座大學城的歷史與文化素質;
……
海德堡的影響力來自海德堡的歷史與文化,同時也來自海德堡大學。當我們將城市影響力比喻為城市軟件,那么城市硬件就是城市設計所建立的城市平臺。
漢堡的底蘊來自歷史
離開海德堡,抵達向往以久的德國北方海港城市――漢堡。
或許德國南北兩座不同類型的名城――海德堡(Heidelberg)與漢堡(Hamburg)的中文譯名都是以“堡”作為城市載體,所以急切希望能夠去漢堡見識波羅的海之濱的城堡情景。
可是,漢堡給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城市意象的并非古堡或城堡,而是這座港口城市的“城市設計”。易北河(Elbe)從捷克橫穿德國東部之后流入北海出口地帶形成天然優(yōu)良港灣,漢堡港正是由此而建成。
漢堡在17世紀之前歷經(jīng)800余年的大主教區(qū)成長起來。可是,1842年一場無情大火焚毀了接近一半的城區(qū),許許多多古典建筑成為一片灰燼。二次大戰(zhàn)后,漢堡港口急速擴建導致這座城市的景觀發(fā)生系列新潮變化。
如何在城市傳統(tǒng)斷層與快速發(fā)展銜接過程中保持漢堡特色?
漢堡起源可以追溯到久遠的漁村時代,傳說漢堡的第一代市民是那些每天挑魚到集市販賣的漁民。一項城市設計方案通過城市議會表決:在城市中心的主要街道醒目地段,設置當年漁民挑魚形態(tài)的1:1雕塑群像,形態(tài)各異。一方面以此標志性景點豐富城市景觀,同時,也使人由此意識與回味城市歷史的故事,基于城市街頭生活閱讀漢堡的歷史。
盡管二次大戰(zhàn)后漢堡城市開發(fā)進入較快成長期,尤其是隨著港口吞吐量與年俱增,港口沿線及其周邊一系列新社區(qū)開發(fā)計劃接連實施。漢堡市政府及時針對城市開發(fā)計劃推出相應城市設計方案,其中明顯要點有:
1.控制以教堂為主體視點的城市輪廓線,控制教堂周邊高層建筑高度,在城市輪廓線整體比例上確定新建筑形態(tài)及高度適當比例。
2.以漢堡港區(qū)整體性城市設計控制新老建筑之間的布局區(qū)位、尺度、形態(tài)比例、外部色彩基調與質感,所有技術側重點以保護經(jīng)典老建筑為前提。
3.新建筑針對不同功能與性質依據(jù)城市設計推出可區(qū)別性及可識別性的風格特征。
位于市中心區(qū)的市政廳于1886-1897年間建成,整體建筑為文藝復興中期風格。依據(jù)城市設計,以市政廳及其廣場為中心形成城市政治、歷史、文化與商業(yè)核心社區(qū)板塊,周邊新建筑在高度、體量尺度上作出陪襯性讓步,在整體風格上不作建筑元素的模仿性協(xié)調,客觀體現(xiàn)時代進展的建筑技術及其風格記錄。
漢堡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推出的城市設計方案確定完全保護位于市中心區(qū)的內、外阿爾卑斯湖,環(huán)湖周邊建筑群的整體尺度以及密度都得到控制,湖水品質未受污染,自然風景宜人……
漢堡使我重新意識到城市與城市設計的關聯(lián)性:城市底蘊來自歷史、城市魅力來自文化、城市生活源于傳統(tǒng),城市開發(fā)及其進展來自城市設計。
這是一個追求“品質”的時代。保障城市品質的基本途徑是城市設計。海德堡與漢堡的經(jīng)歷更為明確與堅定了一項專業(yè)見解及其信念:城市設計在城市成長過程并非以摧枯拉朽實現(xiàn)舊貌變新顏,而首先是在尊重城市歷史沿革基礎上的“保護”。
。ㄗ髡邽橹ㄖO計師)
相關熱詞搜索:海德堡 從海德堡到漢堡 海德堡城堡 海德堡到漢堡機票查詢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