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世聯(lián):紅樓風光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古典小說《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又名《金玉緣》,問世于18世紀中葉清朝乾隆年間,作者據(jù)考是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居士。祖籍一說是河北豐潤,一說是遼寧遼陽。先世為漢人,早歸旗籍,清人入關后,入正白旗內務府籍,世襲江寧織造。曹雪芹的曾祖曹璽與祖父曹寅極受康熙皇帝賞識,家勢顯赫,榮華富貴極一時之盛。雍正上臺后,曹家被抄家沒產,“家亡人散各奔騰”。曹雪芹幼年隨家從南方北遷,中年后住在北京西郊,在“茅椽蓬牖”、“瓦灶繩床”的困頓生活中,以非凡的勇氣和極大的毅力“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作《紅樓夢》,書未盡而人已逝,使《紅樓夢》成為未完稿的著作,F(xiàn)存后四十回據(jù)考由高鶚續(xù)成。此后《紅樓夢》的續(xù)作和補作很多,但都是狗尾續(xù)貂,在藝術上和思想上都無法與曹雪芹原作的八十回相比。應予指出的是,關于曹雪芹、《紅樓夢》版本、續(xù)書等等,紅學界至今仍很多爭論。
《紅樓夢》是一部突破了傳統(tǒng)文學觀念與方法的小說,也是一部有特殊價值和地位的小說。還在它以抄本形式問世的清嘉慶初年,就出現(xiàn)了“遍于海內,家家喜聞,處處爭購”的盛況,以至有“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的說法,終于在學術文化領域還形成了頗有聲勢的“紅學”,出現(xiàn)了評點派、索隱派、考證派等紅學流派和“自傳說”、“斗爭論”、“兩個世界論”等重要觀點,還附帶產生了一門“曹(雪芹)學”,歷一個多世紀而不衰。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很多,但以一書而成一學的卻不多見。“紅學”之成立,固然有其特定的歷史文化條件,也是基于它所具有的豐富的社會人生內涵和卓越的審美藝術價值。
像任何文學杰作一樣,《紅樓夢》的意義是很難用幾句話甚至一本書概括和確定的。魯迅就曾指出:在這部小說中,“經學家看見義,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從《紅樓夢》本身來看,這是一部以個人和家族的歷史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它敘述了一個發(fā)生在貴族之家衰敗過程中的愛情悲劇。以此為中心,小說塑造了許多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開了一幅廣闊而生動的社會歷史生活畫面,表達了深刻的審美理想和人生見解,其精致完美的語言藝術達到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其對生命意義的執(zhí)著探尋和對人生無常的深沉悲哀也具有全人類的普遍意義。從文學發(fā)展史來看,《紅樓夢》以其宏大完整而又自然渾成的結構與其自然洗練又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總結、創(chuàng)新了中國傳統(tǒng)文藝的語言形式和敘述方式,承繼和更新了中國特色的審美品格和文化趣味,而其所蘊涵的反抗傳統(tǒng)禮教、追求心性自由的人生觀念和情愛意識又鮮明地具有文化批判的意義,所有這些使《紅樓夢》成為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學之林而毫無遜色。
文學是不朽的。曹雪芹的時代早已消逝,但《紅樓夢》卻為一代又一代讀者欣賞和研讀,成為中國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成份。從賈府的衰敗中,我們真切地捕捉到傳統(tǒng)中國社會文化秩序行將解體的征兆契機;
從小說描繪的生活場景中,我們具體地感受到中國家庭生活的和諧美好、錯綜復雜以及對感性生命的抑制和擠壓;
從寶黛愛情的純真動人和悲劇結局中,我們強烈地體驗到愛的新鮮寶貴和人生的永恒缺憾;
從曹雪芹追憶往事、營建大觀園的努力中,我們深刻地領會到一種對青春生命和逝去時光的刻骨銘心的留戀之情和滄桑之感;
從《紅樓夢》幽微靈秀、氣象萬千的藝術境界中,我們欣悅地接受著中國文學生生不已、光景常新的美感陶冶!霸瓶瘴幢乜铡,生命不因死亡而無價值,愛情不因悲劇而失魅力,文學不因時間而減魅力,《紅樓夢》啟示著人生意義的多聲復義和文學的超越時空的力量!扒”闶钦诓蛔〉那嗌诫[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走向現(xiàn)代的中國人需要從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中提煉生活的智慧和審美的能力。閱讀《紅樓夢》,既是我們提高文學修養(yǎng)、體認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豐富我們的情感世界、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的有效方式。
此系身前身后事:紅樓結構
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與事件從來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但文學作品不能無選擇、無安排地照抄生活,如何駕馭題材、結構情節(jié)是其成功與否的關鍵!都t樓夢》結構完整而針線綿密,它既是曹雪芹卓越精湛的藝術創(chuàng)造,又宛然天成不露人工斧鑿之痕,是此前《三國演義》、《水滸》等長篇小說所不及的。
《紅樓夢》結構成功的關鍵在于作者全局在胸,能夠按照現(xiàn)實的邏輯與主題的需要進行了匠心獨運的安排,使得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局部都盡量地發(fā)揮多方面的作用,彼此關照契合,凝聚成一個有機整體,顯示出豐富的內容和深厚的意義。根據(jù)這一原則,《紅樓夢》在結構上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完整性。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實際上概括了全書大大小小的人物和事件。關于寶黛愛情悲劇,小說一開始就在其所描寫的現(xiàn)實人間故事之外設計了與賈寶玉、林黛玉有關的兩個神話故事,交代了他們的“身前身后事”,暗示了他們的相愛及其最后的歸宿,貫通了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關于賈府盛衰,小說一方面借劉姥姥的眼睛,通過她三進賈府的不同觀感表現(xiàn)賈府的衰敗過程;
另一方面也通過諸如賈母等人在幾次元宵家宴上的不同感受渲染賈府的今非昔比,節(jié)奏鮮明而對照鮮明。此外像“太虛幻境”、“群芳夜宴”等章節(jié),都有意識地提示了若干人物的命運。二是豐富性。我們可以用一個家族衰敗、一場愛情悲劇、一段生命歷險等等來概括小說主題,但它的實際內容卻像生活本身一樣五光十色,喧嘩嘈雜。作者突破了傳統(tǒng)小說的單線式結構,以賈府盛衰和寶黛愛情為基本線索,把眾多人物和復雜、紛繁的事件組織在一起,交錯發(fā)展,彼此制約,構成了一個筋絡相連、縱橫交錯但又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藝術世界,具有高度的歷史認識價值。三是現(xiàn)實性;趯φ鎸嵢松同F(xiàn)實社會的痛苦體驗,作者始終以“事體情理”為據(jù)把小說的結構原則與實際生活的組織原則統(tǒng)一起來,把人物性格的展開與重大事件的發(fā)生融化在日常生活的敘述之中。此即作者鄭重聲明的:“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這就賦予一切虛構、想象以真實的感覺,賦予日常生活本身以審美表現(xiàn)的價值,實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與經驗的高度重疊。
中國文學以抒情見長,敘事傳統(tǒng)相對貧弱!都t樓夢》總結、提升了從《史記》到《金瓶梅》的敘事藝術,又融化了詩詞曲賦的抒情傳統(tǒng),建構了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詩化敘事結構,使《紅樓夢》包含了比其他古典文學作品遠為豐富的生活內容和社會意義。
開辟鴻蒙 誰為情種:紅樓人物
對普通讀者而言,《紅樓夢》價值首先在于它塑造了眾多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據(jù)統(tǒng)計,小說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四百多個,其中較有個性的,不下百人!都t樓夢》與其他古典小說的首要區(qū)別就在于它對人物的強烈興趣,甚至在描寫那些無足輕重的人物時也不因循陳規(guī)。
首先,《紅樓夢》的人物個性鮮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說寫人類型化特征和“好人一切都好,壞人一切都壞”的寫作模式。清初曾流行著不少老套的浪漫傳奇小說,其中的才子佳人雖然才貌俱佳,卻缺乏個性,通常都以婚姻幸福為結局。而紅樓人物卻有自己清晰的面目和獨特的性格。不但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的性格命運全然不同于那些小說中的男女主角,一些曇花一現(xiàn)的次要人物也有十分鮮明的面目性格。對于主要人物,作者善于根據(jù)人物的不同地位、不同關系,分別通過不同情節(jié),從不同的角度層層深入地鏤刻出他們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對人物其他方面的特征則采用了前后重點不同的補充描寫的方法,從而使這些形象表現(xiàn)得十分深刻、飽滿,給人以不可磨滅的印象。對比較次要的人物,一般是先用淡淡的幾筆帶過,等到一定時候,就抓住典型事件集中描寫。林黛玉與晴雯、薛寶釵和花襲人,向來被視為兩組性格類似的人,然此四人各有個性,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絕不相混。
其次,作者對所描寫的人物大都寄寓了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因此能夠探索到人物靈魂的深處。把《紅樓夢》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曹雪芹以悲憫的眼光俯視個體生命的卑微與無奈,尤其是對女性充滿了同情和尊重。這些人物都植根在社會生活環(huán)境和各自具體境遇之中,都活動在縱橫交錯的復雜的社會關系之中,其性格、情感、命運等等受著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和牽制,包含著復雜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但他(她)又不是消極地接受環(huán)境的安排,而是以自己的希望和追求在改造、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環(huán)境。正因為這種新的價值觀,作者才真實地寫下了“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人間悲劇。對于王熙鳳這一敢作敢為甚至心狠手毒的人物,作者也精心刻畫了她的才干、聰明及其不幸結局。至于像薛寶釵、花襲人等這些并不令讀者喜愛的人物,作者也不是單純的譴責、揭露,而是深入其處境和心理把微諷與同情結合起來,具有最大的真實性。
《紅樓夢》人物刻劃的特點是,以日常事件與生活場景為環(huán)境,通過大量的生活細節(jié)和日常活動,在人物行動中表現(xiàn)人物性格;
善于在廣闊的社會聯(lián)系中,從不同角度,多側面地刻畫人物的性格;
善于通過對立人物的對比、相類人物的相互映襯來顯示人物性格、思想的特點和差異;
善于通過大場面、大事件、把人物安插在沖突的漩渦之中,從人物對事件的態(tài)度來顯示他們各自的思想活動和性格特征;
善于運用各種藝術手段來描寫人物的心理,提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善于創(chuàng)造適合人物思想、氣質、性格的生活環(huán)境和不同的意境來烘托人物的氣質和性格。
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環(huán)境
《紅樓夢》的環(huán)境描寫有兩個意義,一是把人物與故事置于廣闊的社會環(huán)境和日常生活場景之中,二是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古典文學中情景交融的原則,善于把人物活動放在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中,善于用環(huán)境變遷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善于用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深刻主題。
首先,作者精心構造了作為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動場所的大觀園。這是與齷齪骯臟的現(xiàn)實社會保持距離的純潔樂土,紅樓女兒在此擁有了一個當時環(huán)境下相對自由的生存環(huán)境。進而,作者深入到每個主要人物的小環(huán)境,如賈寶玉的怡紅院、林黛玉的瀟湘館、薛寶釵的蘅蕪院、賈探春的秋爽齋、李紈的稻香村等等,無論是室外環(huán)境還是室內布置,都直接襯托著人物的性格。像林黛玉住的瀟湘館:“鳳尾森森,龍吟細細”,“湘簾垂地,悄無人聲!薄耙豢|幽香從碧紗窗中暗暗透出”,這樣清幽高雅的環(huán)境,不但是林黛玉詩人氣質的外化,而且本身就具有審美價值。
其次,作者敏感地敘述了賈府的衰敗過程。從建筑格局到府內重要廳堂居室的陳設,從庭院內的曲廊甬道到大觀園的規(guī)模風物,從頻繁不斷的家宴到花樣百出的游藝,加上元妃省親、燈謎讖語、清虛打醮、除夕祭祖、演戲唱文等等,賈府的日常生活無不是喜慶中透著悲涼,熱鬧中寓含著冷清,興盛中寓藏著衰敗。正是在賈府從“烈火烹油,鮮花簇錦”之盛最終走向“家散人亡各奔騰”、“運終數(shù)盡”的過程中,紅樓兒女體驗了青春的爛漫和生存的痛苦,彈奏出一曲“末世”悲歌。
第三,作者直接間接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賈府不但與薛、史、王一起構成“四大家族”,成為一個社會階層,由此擴展,又與上至皇宮,下至市巷、鄉(xiāng)野的整個社會發(fā)生關聯(lián)!都t樓夢》因此被認為是傳統(tǒng)中國的“百科全書”。
三種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而又內在貫通,展開了一幅宏大繁復而又跌宕起伏的貴族之的生活社會生活畫卷。在這些現(xiàn)實環(huán)境之上,作者又虛構了一個隱隱綽綽的虛幻的神話世界,暗示著“紅樓一夢”的宿命,使小說始終在花團錦簇的繁盛景象中透著幽凄悲涼的氣息。
都云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紅樓主題
《紅樓夢》的主題歷來有爭議。較有代表性的首先是愛情悲劇說。小說以清初社會政治生活為背景,深入細膩地描寫寶黛的愛情幽微曲折及其悲劇結局,肯定了追求自由自主的叛逆人物,表達了青春生命的禮贊極其悲劇命運的深沉嘆息。這種愛的毀滅、美的毀滅表達了對生命和生活的深刻體驗和追問,打開了一向封閉的中國情感世界。其次是賈家盛衰說。小說描寫賈府從表面上“崢嶸軒峻”、“蓊蔚洇潤”到忽喇喇大廈傾覆、“樹倒猢猻散”的衰敗過程,同時也以賈府為中心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傳統(tǒng)社會的全貌以及它內部復雜而深刻的矛盾,在象征的意義,使讀者細致深入地看到傳統(tǒng)社會肌體的內部結構,昭示了這一“末世”必然走向滅亡的命運。再次是“兩個世界”說。以大觀園為象征,小說主要是描寫一個理想世界的興起、發(fā)展及其最后的幻滅,原因不只在這個理想世界的脆弱,更在于這個理想世界自始就和現(xiàn)實世界是分不開的:大觀園的干凈本來就建筑在會芳園的骯臟基礎之上,(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并且在大觀園的整個發(fā)展和破敗的過程之中,它也無時不在承受著園外一切骯臟力量的沖擊。干凈既從骯臟而來,最后又無可奈何地要回到骯臟去。
應當說,上述三種說法只是概略言之,并不排除其他內容。顯然,像《紅樓夢》這樣的偉大作品,其主題意蘊是無限豐富的。在紅學史上,幾乎任何觀念、任何方法都不能窮盡它的意義。從清末到當代,蔡元培的反清復明論、王國維的人生悲劇論、胡適等人的自傳論、毛澤東的政治小說論、余英時的兩個世界論等等,雖影響甚大卻也只能從一個方面解釋《紅樓夢》。其實,我們的閱讀和欣賞完全可以不受任何理論、觀點的束縛,只要真正沉浸到紅樓世界中,我們總能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都t樓夢》的偉大正在于它不斷地召喚著讀者的參與和對話,不斷獲得新的解釋和意義。
景奪文章造化工:紅樓語言
《紅樓夢》集中顯示了漢語的審美功能。在語言資源上,《紅樓夢》廣泛吸取了中國古典文學語言的全部營養(yǎng),詩詞曲賦等多種文學形式的書面語都在小說中得到融化活用,同時它又提煉使用了大量市井、鄉(xiāng)村的口語,熔鑄成簡潔而純凈、準確而傳神、樸素而多采的語言。焦大的破口大罵和劉姥姥的村言俚語固然令人難忘,像“好了歌”、“好了歌注”、“紅樓夢曲”、“大觀園題詠”、“葬花吟”、“秋窗風雨夕”、“柳絮吟”、“芙蓉女兒誄”等等文言雅曲也膾炙人口。在語言風格上,《紅樓夢》把敘事與抒情、通俗和典雅、謳歌與諷刺等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圓轉流利,生動鮮明,既是準確的敘事,又是濃烈的抒懷,可以成為我們時時吟詠誦讀的語言精品。在語言使用上,作者詞匯豐富,句法多變,不斷根據(jù)生活的真實情態(tài)靈活使用豐富而恰當?shù)拿~、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等,最大限度地發(fā)掘了漢語的文學表現(xiàn)力。
除了語言自身的價值外,《紅樓夢》的語言又都服務于塑造人物、表現(xiàn)情感的目的。作者的敘述語言因人、因時、因地、因情景的不同而不同,無論敘事寫景,還是鋪陳過渡,都流暢而不失淺露,洗練自然,文采斐然又不流于堆砌。像“寶玉挨打”、“抄檢大觀園”等都以細致的語言寫成大波瀾,筆鋒既縱橫變化,描繪也生動酣暢。似乎是信筆寫來,但又極為清晰明朗。作者特別擅長繪色繪聲,以詩筆作畫工,寶釵撲蝶、黛玉葬花、晴雯補裘、湘云醉臥、探春邀社、怡紅夜宴、齡官畫薔等等,全然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人物的神態(tài)和命運因此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人物對話極具個性,作者往往只用三言兩語,一個活生生的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使讀者僅僅憑借這些語言就可以判別人物。不但各種人物、而且每個人物都有屬于自己的語言,像賈政和賈赦、王夫人和邢夫人、鴛鴦和平兒這此身份相同的人物,都可能通過他(她)們的語言區(qū)別開來,像晴雯與尤三姐等人,都因其潑辣犀利的語言而神采飛揚。小說中大量使用的詩詞曲賦,不僅能與小說的敘事融成一體,而且也為營造意境、刻畫人物服務,做到了“詩如其人”。
曹雪芹高超的語言藝術得益于他廣博的見聞和深切的人生體驗,也得益“十年辛苦不尋常,字字看來皆是血”的藝術磨煉。
眼前無路想回頭:紅樓文化
無論是紅學家還是普通讀者,一般都認為《紅樓夢》是中國文學的總結。按照我們的理解,這有兩個方面。
首先,《紅樓夢》廣泛接受了中華民族的文學、文化傳統(tǒng),幾乎包括了此前中國傳統(tǒng)的文藝、哲學、宗教的基本內容。在大傳統(tǒng)(精英文化)的層次上,中國古典文藝的各種形式、各種風格,在這里都得到運用,其中《西廂記》、《牡丹亭》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對它的思想影響更為明顯,而《金瓶梅》等明清世情小說在題材和描寫手法上對它的影響更為具體。同時,儒、佛、道等哲學、宗教思想也都在其中有自覺反映,作者既試圖依靠這些傳統(tǒng)的思想來解決人生問題,也展示了這種努力的終歸失敗,因此從總體結構到人物設置、情節(jié)安排、表現(xiàn)手法,乃至詩詞歌賦等細枝末節(jié),無不貫穿著對自然、對世界、對生命的深刻體驗和獨特認識。在小傳統(tǒng)(通俗文化)的層次上,《紅樓夢》在描繪社會生活長卷并揭示其深刻矛盾的同時,也展示了絢麗多彩的中國民間世俗文化,舉凡衣飾、飲食、居處、禮儀、風俗、娛樂等等,無不融會貫通,編織成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特別是作者鬼斧神工般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大觀園,將中國園林藝術的中一切最美好的東西薈萃其中,構筑出一個美倫美奐的人間天堂。當代學者鄧云鄉(xiāng)寫了《紅樓夢風俗譚》等多種著作,對《紅樓夢》所反映的民間世俗文化作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充分證實了《紅樓夢》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其次,《紅樓夢》又對中國文化的許多方面作了深刻批判。生活在傳統(tǒng)中國的“太平盛世”,曹雪芹卻在全書中表達了濃厚的“末世”意識。清嘉慶年間的二知道人即已指出:“太史公紀三十世家,曹雪芹只紀一世家”,“然雪芹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這種盛衰無常的虛幻觀念,客觀上具有傳統(tǒng)社會結構和文化理想行將解體的象征意義。在此背景下,小說明確否定了儒家與道家的人生觀念。賈寶玉對歷來認為天經地義的價值理念進行重估,嘲諷了、否棄了各種崇高神圣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他與林黛玉的愛情包含著對社會性、規(guī)范性的禮教的反抗性意義。他們在遭遇人生痛苦時又都不像老莊那樣游世超脫,賈寶玉卻為每一個姐妹的出嫁或死亡而痛不欲生,林黛玉甚至對花開花落也異常敏感,所以他們又都談不上是經虛涉曠、嘯傲煙霞的道學超越。他們既不愿在儒家系統(tǒng)中尋找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也無意在道家的逍遙境界中找到寄托。賈寶玉最后舍棄紅塵,林黛玉因愛而死,他們客觀上宣告了君臨一個泱泱大國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理想至此已不再能收拾人心世道,而他們的悲劇結局,也突破了中國傳統(tǒng)文藝的審美原則。至于小說中比比皆是的對貴族之家的腐朽生活的描繪,對官場黑暗的揭露等等,更具有自覺的社會文化批判的意義。
《紅樓夢》在繼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批判民族腐朽文化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巨大的文學創(chuàng)造,以至于當代作家王蒙發(fā)出這樣的浩嘆:“你會覺得,不可能是任何個人寫出了《紅樓夢》”,“是那冥冥中的偉大寫了《紅樓夢》,借曹雪芹之手寫出了它!边@不但是《紅樓夢》遠遠高于同期和以往作品的最重要的標志,也是它具有無限生命力和永恒魅力的根本所在。
。2004年1月為中學語文課本江蘇教育出版社《紅樓夢選讀》而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