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欧美精品日韩精品一级黄,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99久久精品国产9999高清,乱人妻中文字幕视频4399,亚洲男人在线视频观看

黃玉順:談談“生活儒學”以及公民道德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向大家匯報一下我關于“生活儒學”的一些基本想法。不過,生活儒學是一個很宏大的話題,在這么短短的時間內(nèi)是難以闡釋清楚的,所以,我只能很簡要地介紹一下。

  最近幾年,我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儒學的思想。我之所以提出“生活儒學”的觀念,是源于對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具體而言,是對如下三個前提性問題的關注:我們今天為什么要弘揚儒學?怎樣弘揚儒學?在弘揚儒學時應該警惕哪些傾向?

  這些問題跟我們這次會議的議題“公民道德”問題有著必然的關聯(lián)。下面就簡要地談談我的想法。

  

  一

  

  在今天,在二十一世紀的生存境域下,我們?yōu)槭裁匆霌P儒學?這是首要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廣大青年來講,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我們知道,2003年以來,中國大陸興起了一場復興儒學的運動,我稱之為儒學的“一陽來復”;仡櫄v史,從“五四”以來,中國形成了一種“三分天下”的思想文化格局:自由主義西化派、馬克思主義、文化保守主義。這三派之間一直在進行著思想斗爭;
而到了今天,在我看來,這三派都在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走向“共同的傳統(tǒng)”。

  舉例而言,去年12月,我參加了在北京開的一次會,在我看來,那是一次具有思想史意義的會議,因為那是三派在歷史上第一次心平氣和地坐到一起來探討問題。會議的副標題是“新左派、自由派和保守派視域中的儒學”,而正標題就叫做“共同的傳統(tǒng)”。[i] 這就意味著:三派的與會者既然接受邀請而出席了會議,那就或多或少都有著對于“共同的傳統(tǒng)”----儒學的傳統(tǒng) ----的某種程度的認同。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似乎讓人感到奇怪的現(xiàn)象:近來掀起的屬于儒學復興運動的讀經(jīng)運動,最先起來表示聲援的,竟然是一些年輕的自由主義者。這一現(xiàn)象雖受到了很多批評,但無論如何,這件事本身顯示出了一個事實:有差異的各思想文化派別,都在走向“共同的傳統(tǒng)”,都在向這種共同的傳統(tǒng)尋求思想文化資源。

  還有一種現(xiàn)象,也是值得注意的:大陸執(zhí)政黨和政府的執(zhí)政理念及其話語表達,從“一分為二”、“實事求是”,到“以德治國”、“以人為本”、“和諧社會”、“親民”等等,越來越多地使用著中國傳統(tǒng)的、尤其是儒家的言說方式。

  以上這些似乎都是表面現(xiàn)象,但是,我在這里想來探詢一下: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這里是否存在著某種必然性呢?

  我經(jīng)常說:我們“腹背受敵”。我們因襲著傳統(tǒng)觀念的文化負擔;
同時,我們又遭遇著后現(xiàn)代的文化沖擊。但無論如何,我們最基本的歷史任務,仍然是“走向現(xiàn)代性”。然而“現(xiàn)代性”是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呢?我們對此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我看來,現(xiàn)代性乃是一個民族性問題。譬如,西方的現(xiàn)代化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他們正是通過觀念的現(xiàn)代化,首先認同他們自己的“二希”(古希臘、希伯萊)文化傳統(tǒng),而后再進行一種現(xiàn)代性的轉(zhuǎn)換。所謂文藝復興,就是認同和轉(zhuǎn)換他們的古希臘文化傳統(tǒng);
所謂宗教改革,就是認同和轉(zhuǎn)換他們的希伯來文化傳統(tǒng)。而自“五四”以來,中國的自由主義者之所以屢遭失敗,從來就沒有成功過,就是因為他們反其道而行之,要“打倒孔家店”,要全盤反傳統(tǒng)、全盤西化。他們完全不懂得一個道理:民族性乃是現(xiàn)代性的一個基本涵項。

  這里的“民族”,nation,準確的翻譯是“民族國家”,乃是一個現(xiàn)代性的概念,也就是說,既不是前現(xiàn)代的“民族”,nationalities、或者ethnics,也不是前現(xiàn)代意義上的“國家”,states。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必須承認這一點。我經(jīng)常講:這個nation,不僅是理解中國近現(xiàn)代史、而且是理解整個世界的近現(xiàn)代史的一把鑰匙。所以我說:中華民族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個現(xiàn)代性的范疇。用這樣的觀點來衡量我剛才所列舉的種種現(xiàn)象,我們才可以理解當前大陸儒學復興運動的由來:現(xiàn)代性的訴求必然尋找民族性的表達。

  所以,我認為,在復興儒學中,我們要警惕、堅決反對兩種傾向:第一、全盤反傳統(tǒng)、全盤西化的自由主義的傾向。我們一定要反對這種傾向,因為它是反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民族性的,它會導致中華民族這個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分裂。第二、儒家原教旨主義的傾向。我們也一定要反對這種傾向,因為它是反現(xiàn)代性的,它會導致反科學、反民主,導致中華民族這個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衰敗。

  比如,我們今天這個會議所講的“公民道德”問題,我們應該問一問:難道儒家在過去任何時代里所建構的所有具體的、因時而異的道德規(guī)范,我們都必須全盤繼承嗎?這是沒道理的,也是行不通的。例如,有的儒者在“政治儒學”這個層面上,試圖重新請出一個皇帝來。這怎么可能?簡直是荒誕!何況,這也違背孔子提出的“禮有損益”的原則。[ii]

  在我看來,作為形而下學[iii]的道德規(guī)范的領域,在今天是必須予以重建的。社會規(guī)范的領域,在儒家的話語中叫做“禮”。我們知道,孔子主張“禮有損益”。那么,禮是憑什么來“損益”的呢?是根據(jù)“義”的原則來損益的。那么,“義”又是什么意思呢?在儒家的觀念中,“義”有兩種基本的含義:其一是正當性。這種正當性,來自“仁”,來自“惻隱之心”、“不忍之心”的生活情感。這就是孟子所建構的“仁—義—禮—智”的觀念序列。其二是時宜性。古訓的通常解釋就是:“義者,宜也!边@種“時宜”,《周易》中解釋為“順天應人”的“時義”。[iv] 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孟子稱孔子為“圣之時者”。[v] 因此,作為形而下學領域的道德規(guī)范,是必須要予以合乎時宜地重建的。

  

  二

  

  說到“形而下學”,這涉及到“觀念的層級”問題。我所構想的生活儒學,就涉及到三個基本的觀念層級:

  第一,首先是“形而下學”的問題。形而下學的領域涉及:第一個大的分支,是知識論問題,也就是“知”的問題,包括科學問題;
另外一個大的分支,就是倫理學問題,社會規(guī)范建構問題,也就是“禮”的問題,包括道德規(guī)范、法律規(guī)范、政治規(guī)范、等等,還有制度規(guī)范,涉及民主問題?傊,這兩大分支也就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所說的“人倫”和“物理”兩個方面。

  自康德以來,在知識論和科學層面的形而下學領域,我們可以發(fā)問:“科學何以可能?”在康德來說,那就是“純粹數(shù)學如何可能”、“自然科學如何可能”這樣的問題,被稱之為“科學的奠基”問題。[vi] 其實,在人倫的領域,我們同樣可以追問:道德規(guī)范的建立如何可能?這和我們此次會議的主題密切相關,也即是“倫理學何以可能”的問題。

  第二,形而上學的問題。上面那樣的發(fā)問,就必然涉及到另外一個觀念層級,那就是形而上學的、或者稱之為“純粹哲學”的層級。為科學奠基,是形而上學的事情。例如在西方,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以范疇表的形式為科學奠基。但是,形而上學這樣的層級本身,同樣也面臨著追問:形而上學何以可能?于是就有:

  第三,本源的問題。這屬于二十世紀思想的一個最前沿的領域。當然,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還是康德,即康德所問的第三個問題:“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如何可能?”[vii] 但在海德格爾看來,康德并未解決這個問題。為什么呢?因為康德所采取的路徑,仍然是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仍然是主體性的理性,仍然是在思考“存在者整體”、或者說“存在者之為存在者”。[viii]

  所以,二十世紀的思想是在整體地發(fā)問:科學如何可能、倫理如何可能;
形而下學如何可能、形而上學如何可能。不論形而上學、還是形而下學,所思考的都是存在者,而非存在本身。于是,我們的發(fā)問就變成了:存在者何以可能?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回到存在本身,回到那被遺忘了兩千多年的存在本身。這才是最本源的一個觀念層級。這樣一個層級,也就是我的生活儒學所說的“生活”本身。

  這就是生活儒學所涉及的三個基本的觀念層級,也就是我的生活儒學構想的一個基本的架構。

  

  三

  

  下面,“回到事情本身”,我會用儒家的觀念來闡釋作為“無”的存在本身、也就是生活本身。

  在我的構想中,“生活”這個詞語完全不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概念,甚至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以概念的方式來理解生活,那就是老子講的:“道可道,非常道。”[ix] 生活不是一個實體,不是一個存在者,不是一個物。生活就是存在本身。這就是我的一個基本的表達:生活即是存在,生活之外別無存在。

  在這個層級上,我的生活儒學會談到:生活本身;
生活的本源情境(共同生活);
生活的本源結構(在生活-去生活)。這樣一種前形而上學的、前概念的、前對象性的生活,才是儒家所說的“大本大源”、“源頭活水”。

  對于這樣一種生活,我們只能用詩性的語言來言說,所以,孔子特別重詩,說:“興于詩,立與禮,成于樂!盵x] 這里,首先是詩。我們的修養(yǎng)一定要從“詩”開始,因為詩乃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情感的顯現(xiàn)。所以,說到公民道德教育問題,在儒家看來,可以說:禮教不如詩教,道德教育不如情感教育。

  這種最本源的情感,首先就是儒家所講的“仁”,也就是“愛”。眾所周知,儒家傳統(tǒng)的核心思想,就是“仁者愛人”。[xi] 每個人天然地就會愛,只不過往往被“物蔽”、“茅塞”了。然而,愛是什么呢?愛不是“什么”。愛不是個東西。愛就是存在本身,也就是“無物”,也就是“無”。人天然就是有情感的,會愛的,這就是他的“良知良能”。這種純真的、真誠的情感,乃是生活的顯現(xiàn)。

  因此,儒學的重建,首要的就是:回歸生活。然而,生活本身在顯現(xiàn)著。生活本身顯現(xiàn)為各種各樣的生活樣式。這也就給出了歷史、文化、社群的可能性。歷史只不過是生活本身的歷時性顯現(xiàn)樣式,正如文化只不過是生活本身的共時性顯現(xiàn)樣式。所以,今天儒學的重建,首先就是要順應今天的生活樣式,即中華民族的民族性的、現(xiàn)代性的生活樣式;
否則,儒學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總之,我們今天所要弘揚的儒學,絕不是歷史上現(xiàn)成的某家某派的儒學,因為那是沒有時宜性、正當性的;
而是重建的儒學。我們首先要回到源頭上去,回到生活本身,回到最基本的生活情感、仁愛本身。只有在這種大本大源上重建儒學,才能順應我們今天的生活樣式,才能既避免全盤西化派的傾向、也避免原教旨主義的傾向,才能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文是作者在“第一屆儒家倫理與東亞地區(qū)公民道德教育論壇”(四川宜賓2005年11月18日--22日)的一個即席發(fā)言,根據(jù)當時的錄音記錄整理,加上了若干注解。

  

  注釋:

  [i] 儒學聯(lián)合論壇:http://www.tomedu.com/ydbbs/printpage.asp?BoardID=2&ID=6221

  [ii]《論語·為政》:“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iii] 所謂“形而下學”,就是在形而上學基礎上建構的兩個基本的領域:知識論、包括科學;
倫理學、包括道德規(guī)范建構。

  [iv]《周易·彖傳》。

  [v]《孟子·萬章下》:“孔子,圣之時者也。”

  [vi]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藍公武譯,商務1960年,第1版,1997年第7次印刷,第41—42頁。

  [vii]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第41—42頁。

  [viii] 海德格爾:《哲學的終結和思的任務》:《面向思的事情》,陳小文、孫周興譯,商務1999,第2版。

  [ix]《老子》第1章。

  [x]《論語·泰伯》。

  [xi]《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原載《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作者授權天益發(fā)布。

相關熱詞搜索:儒學 談談 公民道德 生活 黃玉順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91ma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