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國,一個新的“烏托邦”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由國家組織貧困農民興建大型新城市,用30年時間使中國15億人中的5億人生活在新的大都會,5億生活在已有的大都會,4億生活在中小城市,1億生活在鄉(xiāng)村。屆時,‘鄉(xiāng)村中國’將被徹底改造為‘城市中國’!
──潘維
北京大學政治學教授潘維最近在《戰(zhàn)略與管理》撰文,提出“高速城市化”的思路,引起海內外的關注,也引起中國高層研究部門的重視。有人把潘維的構想稱之為“烏托邦”,對此他本人也欣然坦承。為公共生活設計“烏托邦”正是他的志趣所在!爸R分子追求烏托邦,這恰恰是社會進步的希望!
潘維“組織貧困農民建大城”的構想從何而來?他為9億中國農民描繪了怎樣一幅藍圖?筆者采訪了這位“烏托邦”設計者。
農民離開土地,中國經濟發(fā)達的惟一希望
讓農民修建城市,是潘維對解決中國經濟落后的一條思路。他論證其必要性:中國經濟落后于他國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低,市場內需不足,以致經濟發(fā)展嚴重依賴對外貿易。這個困境緣自一個基本現(xiàn)狀:9億農村人口從20億畝耕地里找飯吃。在這種“一畝地經濟”中,人均收入上不去是必然的,內需不足,工業(yè)“生產過!,第三產業(yè)不發(fā)達也是必然的。一旦遭遇市場機制,這種帶有自然經濟色彩的小農經濟不堪一擊,必然出現(xiàn)鄉(xiāng)村破敗,社會衰退,經濟破產,政治動蕩。讓大多數(shù)農村人迅速而且安全地離開農業(yè),從而擴大內需,是中國經濟趕上發(fā)達國家的惟一希望。因此,推行積極的城市化政策,是中國宏觀經濟領域的核心任務,也是在市場經濟下,迅速消滅城鄉(xiāng)差別,保持社會團結和穩(wěn)定的政治任務。
潘維高速城市化方案的前提,是農民強烈的城市化沖動!稗r民要去的是大城市,中國缺少的也是大城市。只要看看每年春運期間流動的億萬農工,就知道我們欠了多少‘城市賬’!彼J為,中國革命的經驗證明,把農民看成救濟、啟蒙,甚至限制的對象,就不可能發(fā)掘他們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床黄疝r民,排斥農民,中國就永遠是“發(fā)展中國家”。農民是現(xiàn)代化、城市化的主力軍,是中國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的發(fā)動機。如同戰(zhàn)爭年代,和平年代的政府也應當發(fā)揚組織農民、領導農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給貧困農民掙得尊嚴和榮譽的機會。否則,他們在市場時代會成為造反者的同盟軍。
縱觀世界城市發(fā)展道路,潘維認為,在歐美、日本等四種城市化模式中,中國比較適合美國模式,即通過城市自治和先進的城市規(guī)劃,給城市擴張的自由,迅速把人們聚集在一起,制造城市經濟效應。但與美國不同,中國城市化的條件要強得多。美國建城時缺少資本、技術和人力,可說是一窮二白,空手建城。美國的城市化甚至靠殘酷的內戰(zhàn),解放完全沒受過教育的黑奴。中國目前已有強大的工商業(yè)基礎設施、垂直有效的中央政府、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驚人的“過剩”工業(yè)生產能力,以及億萬農工的城市化沖動。中國最大的缺陷是農民散漫自私,很難組織,而且不存在美國靠冒險家個人來組織城建的大環(huán)境。因此,中國的城市化靠政府主導,依賴基層政權。
“農民的城市農民建,建好城市為農民”
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潘維高速城市化方案的原則,即農民家庭以耕地、房基地權利,以及6年的勞動換取大型新城的住房!啊哂衅涮铩俏覈∞r社會的基石,勞動者有其屋是我國城市社會的基石。”潘維說。
他以山東濟寧地區(qū)為假想范例,從9個方面為建設大型新城設計了一個操作方案,包括:新城的規(guī)劃和預算、征地、基礎設施、工業(yè)區(qū)基礎設施、建設百萬套住房,新城勞動者的來源、組織、教育,以及新城拉動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等等。
根據(jù)潘維的方案,濟寧新城的選址、規(guī)劃和預算,由政府組織世界頂級專家集團進行水源論證和城市規(guī)劃,務求最先進的城市規(guī)劃。銀行提供由國家出面擔保的建設貸款,以省和中央政府的輔助性財政支出為餌,吸引國內和國際的民間資本!爱攪倚肌聺鷮帯600萬人口的大都會規(guī)劃,民間游資就有了機會和出路,自然有民間資本與銀行一道進行風險投資!迸司S樂觀認為。
他對新城征地的規(guī)劃是,近期征地200平方公里,遠期600平方公里,與新加坡面積相同。原則是土地加勞力置換樓房,政府以“住宅交換券”支付,幾乎不需要現(xiàn)金:1戶(3口人)耕地可置換未來新城的1套樓房住宅;
一戶(3口人)的房基地權利可再置換1套;
如果夫婦兩人為新城建設免工資勞作6年,還可再獲1套,成為小房產主。征后暫時不用的耕地和房基地依舊由農民耕種和居住,直至新城建設需要占用為止。
對于建城的農民來說,潘維的方案是在“一張白紙上,畫最新、最美的藍圖”。城市用地是政府無償征用的,給農民的住宅用地當然也是免費劃撥的。原則上,農民不用出錢購買住宅建材。建筑設計圖紙由政府提供。購買建筑材料、租用施工機械、支付工程師工資等項開支,由出售,甚至預售建成的多余住宅款支付,比如規(guī)劃一定比例的住宅供出售。沒有土地成本,沒有房地產公司的利潤,沒有建筑工人的工資支出,建設簡單住宅的花費基本上只是建材;蛟S,出售多余住宅的錢仍然不夠購買建材。如何解決?潘維認為,如果實在無法彌補的住房建材成本是2萬元一套,100萬套也才200億元。銀行貸款給新濟寧,或者市政府發(fā)行“新濟寧建設債券”,用將來的工商稅收和市政管理費償還,也是不錯的辦法。一座數(shù)百萬人口的城市,200億元債務不算多。如果政府要補貼農民,把補貼農業(yè)的錢轉移到補貼農民建設居民房的建材上效益更好。若政府一次性支出200億元,建設至少能居住300萬人的城市住宅,讓300萬農村人進城,擁有大城市住房,就非常合算,是效益最高的“扶貧款”了。
“在一片空地上,百萬民工為自己建設百萬套樓房住宅,每人建1 套,50人建一棟,最多需要2年。民工們的勞動熱情會怎樣?”潘維說,“同他們今天在城里工地上打工一樣,沒人負擔他們的吃穿住行、醫(yī)療、子女教育。然而,給資本家打工和給自己打工是不一樣的。他們不出1分錢,用自己的勞動建設自家的住房,先用4年建設基礎設施,再用2年建設自己的住宅,6年即可入住。有個10年光景,一座新城就會出個漂亮模樣,那不僅是他們自己建造的,而且屬于他們自己。正所謂,農民的城市農民建,建好城市為農民!
在建設新家園中,老百姓從農民轉換成市民
在潘維的方案中,最具“烏托邦”色彩的是對新城勞動者的組織和教育。他規(guī)劃的新城基礎設施,包括工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和百萬套住宅為期6年。6年中,工人來自被征地的“原地地主”和山東本省最貧困地區(qū)的農民。任何一對山東農民夫婦,只要免工資勞動6年,都可以得到濟寧新城的一套住房,落籍新城。但附加的代價是,在得到住房鑰匙那天,該農戶必須將責任田退還給原居住地的農村集體,并放棄在那里的房基地權利。原則上,百萬勞工6年的伙食自理,是變相的“自帶干糧”,因為自家的土地還在由自家人耕種!胺艞壖亦l(xiāng)的耕地和住房,工作6年,在一個巨大的都市里換回一套甚至數(shù)套住房,成為這個城市的主人,這個計劃對貧苦農民是很有吸引力的!迸司S說,“那是6年的工作保證,比蹲在家里沒事干,天天賭博強得多!
潘維對政府在新城建設中的角色定位是,主要負責組織勞工。他認為,盡管農民建設城市為自己,缺少了政府的組織,新濟寧城根本就不會出現(xiàn)。而在繁重的組織工作里,企圖當官做老爺?shù)墓賳T、缺少組織能力的官員,自然會被淘汰。省政府要派官員帶隊,組織農民盡量成建制地(基于原有的鄉(xiāng)鎮(zhèn)、村、組)加入以工作換樓房的城建計劃。預見到新城經濟挫折的可能性,允許新居民依照合同,放棄濟寧新城的住房所有權,退還換房券,換回耕地使用權和房基地權,重歸小農生活。
“把原本處于半失業(yè)狀態(tài)的貧困農民組織起來,用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建設新家園,建設大城市,這本身就是教育小農的有效手段!迸司S說。他不無浪漫地設想,濟寧新城的建設工地應當成為一所農民大學,實行8小時5天工作制。政府組織教師、官員和大學生志愿者開辦“民工夜!,“學制”6年,組織農民接受各種工商技能的培訓,并講授法律、經濟、交通、衛(wèi)生、地理、城市生活、家居裝修、市民精神及國際事務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黨團機構還要組織民兵和保安訓練、各種文藝體育活動、各種技能競賽,制定工傷補償和獎懲規(guī)則,定期評選勞動模范。工作特別出色者,比如優(yōu)秀的組織者、技術創(chuàng)新者、勞動積極肯干的人,將獲得挑選住房的優(yōu)先權,或取得更多“住宅交換券”,從而得到較大的住房。原則上,組織者要利用民工的全部業(yè)余時間,使他們在建設自己新家園、新生活的過程中從農民轉換成市民!耙淮笈r民受到工業(yè)技能的訓練,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迅速擴大我國擁有的‘人力資本’,將是新城建設最重要的成果!迸司S說。
對老百姓而言,住房是一生能擁有的最大財富
潘維的方案是否可行?山東300萬農村人為什么要來新濟寧?“他們來改善生活,主要是改善居住條件! 潘維回答,“一般而言,哪個國家的住房條件最好,哪個國家的生活質量就最高,那里的人民也就最富裕。對老百姓而言,住房是一生能擁有的最大財富!彼f,城鄉(xiāng)之間的門檻是:有了一定的人口聚居規(guī)模,才可能修建“城市基礎設施”。正是“現(xiàn)代城市基礎設施”及其附屬產品,比如抽水馬桶、小汽車、達到飲用標準的自來水,等等,導致城市的居住條件比鄉(xiāng)村好。極少數(shù)富人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建設豪宅,依舊享受水電煤氣交通的方便。那是他們花了大量的錢才修建起來的,而那些錢是從人口密集聚居的大城市里賺來的。石油大亨的錢,看上去是從沙漠里挖出來的金子,其實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使汽油成為金子。今天太原高樓里普通人的居住條件,強于昔日喬家大院的居住條件。盡管喬家是當年山西省最富有者之一,他們修不起飛機場、煤氣管道、電話局、大型醫(yī)院、高速公路,甚至修不起自來水廠和沖水廁所。其實,因為有了“城”,喬家財富來源的“票號”才成為必要。所以,對“鄉(xiāng)下人”而言,改善生活首先是改善居住條件,改善居住條件的最簡單辦法是遷居到城市,從“鄉(xiāng)下人”變成常住城里的“城里人”,在城市擁有自己的住房。
潘維分析:中國現(xiàn)有的城市太少,基礎設施已經“飽和”,暫時不能再允許鄉(xiāng)下人遷移進來。農民工為北京建設住房,工資低得不可思議,還可能被欺騙、賴賬,干一整年都拿不到工錢,卻依然在源源不絕地涌入。怎么辦?除了建設新的大型城市,還有什么別的答案嗎?出于歷史原因,中國建城的速度屬于世界上最慢的一類,城市化比例在世界上最低,所以,人均收入也屬世界上最少!爸袊ㄐ鲁堑摹~’欠得太多了,致使中國農民患上了世界上最強烈的城市饑渴癥。” 潘維感言,“危機孕育了采用非常手段,迅速建設大型新城的可能性和機會。耕者有其田,勞動者有其屋,一旦出臺用鄉(xiāng)村的耕地、房基地和勞動力來換取未來大型新城市樓房的政策,農民加入換房計劃的熱情會像井噴一樣爆發(fā),重現(xiàn)一個浪漫火熱的時代。”
需求導致勞動,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
那么,300萬農村人在新濟寧做什么?潘維的答案是,“他們做300萬人口規(guī)模城市‘需要做’的一切工作,新城的崛起創(chuàng)造出了這些工作!彼麄冊揪蜎]有工作,在自家的地里,一年最多“工作”三個月,從土里刨食,喂飽自己和家人。剩下的9個月,他們的“日常工作”是打牌、賭博、閑聊天。還有人辛勤地 “做無用功”:為了多生產區(qū)區(qū)幾斤糧食,天天用手去拔自家地里的草。城里的文學家描述他們的生活有多悲慘,連孩子上學用的紙筆都買不起。但文學家們不懂,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不勞動就沒有財富。農民貧困是因為無“事”可做,村里沒有“值得”他們做的事。他們“需要”道路,可那村莊稀疏的人口“不值得”修建昂貴的道路,他們因此“沒能力”去修建道路;ㄙM很高的代價為他們修好了公路,他們沒有貨物要運進運出,也就沒有機動車。換言之,農村經濟沒有城市基礎設施的“需求”,當然就沒有“工作”。
而新濟寧城有足夠的事需要他們來做,這些事是“需求”帶來的。首先,一座全新的大城市拔地而起,需要百萬勞工,為上百萬人提供了6年的工作崗位,還為他們提供了自有的百萬套城市住宅。其次,當這座城市有了百萬套住宅,300萬農村人住了進去,“新型需求”將成幾何級數(shù)往上攀升。在現(xiàn)代經濟結構里,第三產業(yè)一般占到40%以上,公用事業(yè)占10%以上。過去,人們總以為是先有經濟項目,(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后有城市。其實是先有人,先有城市,再后來才有眾多的工業(yè)項目和工作。因此,城市短缺是中國經濟落后的基本原因。有了聚居規(guī)模,就創(chuàng)造需求。有了需求就“值得”去生產。生產創(chuàng)造更多的生產需求。無論濟寧新城的人做什么,換來足夠食糧的能力綽綽有余。
讓人們聚居在大城市,讓“制造”的產品取代“養(yǎng)殖”的產品沒有“錢”,工作需要何以變成工作崗位?潘維面對第三個疑問!安皇窍扔胸泿藕笥袆趧雍拓敻;
相反,是先有需求,后有生產,然后才有貨幣。”
他解釋,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貨幣只是交換財富(和勞動)的媒介。濟寧新城里的錢從何而來?每個新濟寧人都來自貨幣經濟,心中對勞動創(chuàng)造的財富都有一把貨幣尺子。因此,貨幣的功能原本就可以被“代金券”和簡單賬簿代替。滿足城市需求的生產活動帶來什么?帶來交換勞動的需要,帶來“計工券”或者“代金券”,帶來高利貸者,從而方便生產和生產者之間的交換。其實,“住宅交換券”本質上就是這樣的一種“貨幣”,必然在市場上流通!肮埠蛧臍v史證明,不僅資本能創(chuàng)造財富,沒有資本也能創(chuàng)造財富!迸司S說,“但是,不勞動,哪怕是有錢也不能創(chuàng)造財富。只有勞動,才能為我們數(shù)億處于半失業(yè)狀態(tài)的農民帶來富裕。在沒有多少貨幣的條件下,新濟寧的居民,被政府組織起來,創(chuàng)造了一筆巨大的核心財富。每戶的住房都屬于一個300萬人口的大都市,在入住的那一天就已經大幅升值了!
潘維分析,如果是市場的原始階段,建設新濟寧的時候,高利貸者就會來,帶來全國流通的貨幣。但是,中國已經擁有發(fā)達的商品市場和現(xiàn)代金融體系。在高利貸者到來之前,國家銀行就已經介入了,為居民提供貨幣。濟寧百萬套住宅的每一套都能在銀行抵押出數(shù)以萬元計國家發(fā)行的紙幣,用于投資和消費。他并且相信,新濟寧完備工業(yè)基礎設施的建立,加之居民的數(shù)量和手里的現(xiàn)金,使國內外一切期待在這里銷售產品的廠家眼紅,選擇來此投資設廠。新濟寧的投資環(huán)境是非常好的。那是有嚴格紀律和良好秩序的城市,那里的勞動者有中國農民勤勞工作的悠久傳統(tǒng),有9年義務教育的知識基礎,有6年工地夜校的技能培訓,有6年嚴守紀律、團結奮斗建設家園的光榮歷史。他們是嚴密組織起來的市民,而且屬于世界上質量最高、價格最低的那類城市勞動大軍。
“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嚴密組織起來的群體勞動,是一切現(xiàn)代社會的前提!迸司S說,“現(xiàn)代財富的根本是建設城市,讓大家聚居在一起,讓現(xiàn)代的規(guī)模經濟發(fā)揮效益,讓‘制造’的產品取代‘養(yǎng)殖’的產品,成為經濟生活的主體!彼麑π聺鷮庍有更高的期待,“新城的建設和發(fā)展將經歷無數(shù)的危機和曲折,克服這些危機的曲折道路將催生有大智慧的出色領導者,塑造新型的政府管理體制,把新濟寧建設成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大城之一!
來源:《中國社會導刊》2004年7-8月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