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報道的利器 對外報道 熊貓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財經評論已經成為當前各國對外傳播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世界進入全球化之后,人們對于經濟規(guī)律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各國經濟政策對全球政治、文化、國際交流都是通過哪些方式產生影響,也正在成為普通大眾閱讀的興趣。公眾對閱讀財經評論的渴求,成為當前財經評論數量不斷增多、花色品種不斷創(chuàng)新的重要支撐。假如說全球資訊傳播中哪天失去財經評論,每日新聞傳播必將失去色彩。
財經評論所承載的功能,近些年遠遠超出了新聞傳播曾經給它的定義,尤其是博客的誕生和推波助瀾,使個性化財經評論加速發(fā)展。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財經評論依舊承載了傳播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財經評論是評論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財經評論對于傳播西方經濟學思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危機爆發(fā)之前,已經如此,近來財經評論所傳導的關于資本主義是不是衰亡的爭論,可謂熱鬧非凡,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由此反觀,來自發(fā)達國家的財經評論既然已經成為大眾閱讀的普通新聞產品,我們將財經評論作為我國對外傳播的利器,一點也不過分。
受眾需求使財經評論異軍突起
當便捷、快速閱讀成為一種受眾時尚潮流時,媒體最大難度是怎么做才能讓新聞產品直達讀者心里。財經資訊隨著全球資本的膨脹而泛濫,同樣逃不出選擇的命運。
近年來,財經評論在經濟報道中所占的分量不斷上升,諸如美國的《財富》雜志、《福布斯》雜志和《商業(yè)周刊》都是以評論獨到著稱,《華爾街日報》、英國的《金融時報》長期被當作傳播自己理念和觀念的重要載體!督鹑跁r報》為開辟中國市場,還專門吸納了一批中國寫手撰寫評論,點評中國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
即便在我國,不少傳統(tǒng)媒體也從只開評論專欄發(fā)展到每日開設評論專版。通常,每日各報的評論專版中,經濟話題都會占去四分之三的版面。有時候,甚至整版評論全部是財經評論。雖然也良莠不齊,但是一些高水準的財經評論已經相繼出現,如《經濟觀察報》、《北京青年報》、《中國青年報》,以及《南方周末》上的經濟評論文章,全是出自很多優(yōu)秀的財經評論作者之手。
由于財經評論以觀點取勝,有很強的個性化色彩,易于吸引眼球,對于新聞事件又有畫龍點睛之功效,在每天的海量信息中,財經評論具有的獨特的傳播效果,正好契合了現代人的“懶漢閱讀法”,比如只讀標題、只讀導語等等,海量信息給受眾制造了一個逃逸長時間閱讀新聞的空間,這個空間正好讓能夠以點睛之筆闡述新聞事實真相、新聞背景和意義的評論填補。
尤其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經濟已經和人們的財富積累拴在一起,說無事不經濟有點過分,但是近些年金融投資泛化,越來越多的人卷入金融投資活動,更加強化了受眾對財經評論的需求。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不斷加深,人們更需要解疑釋惑,解讀分析危機的評論成了目前財經評論爭奪眼球的重磅產品。這也是來自華爾街的評論在各類媒體如此泛濫的重要原因。
以上兩個原因,必然讓人們產生對財經評論的喜好。有需求就必然有產出動力。財經評論為滿足公眾的需要,也不斷由高端向大眾化演變。
從神秘走向大眾化
當前的財經評論,有人形象地說很“親民”。不過財經評論并非一直都是這樣親民的,就在一兩年前,我國媒體的財經評論還有很深的說教痕跡,或者很明顯的財經教科書宣講痕跡。讀者只能被動閱讀,常常不知所云。如今的財經評論變得口語化、大眾化、故事化,閱讀難度大大降低,財經問題中很復雜的宏觀、微觀問題,以及一些深奧的經濟學專用名詞,都被一些作者通俗化了。
出現這樣的變化有三方面原因:第一,財富問題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僅僅把財富問題交給經濟學家去研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有人說金融危機是最好的經濟學課堂,意指因為金融危機涉及到每個人的生活,關系到每個人的財富縮水與否,人們不得不關注金融危機的發(fā)展態(tài)勢。2008年下半年,各類有關危機的信息起到了普及經濟學的作用。僅僅是“什么是金融危機”這個話題,在互聯(lián)網上的點擊率就一直居高不下。為什么?也是因為經濟與普通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第二,中國特定的改革背景,經濟改革一直是主戰(zhàn)場,人們的生活總和承包制、工資改革、財富分配、養(yǎng)老保險、銀行信用卡聯(lián)系在一起。大眾對于經濟學知識的渴求,促使不少學者走出課堂,進入市場和交易大廳,演講、評論財經事件。同時出現另外一個現象,經濟學家開始探索撰寫普及性財經評論的路子,其中很典型的是北京大學教授粱小民先生的經濟評論,對于普及財經知識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西方人寫評論的方法通過翻譯發(fā)表在各類媒體上,有的結集成書進入中國,讓受眾看到與我國傳統(tǒng)板著面孔寫財經評論不同的寫作手法。近幾年西方的經濟學著作不斷介紹到國內來,讓人們看到不少西方學者用講故事的辦法講經濟學,讀起來不枯燥很愜意。我們再翻開凱恩斯的評論,其中也可以看到充滿諷刺、幽默和智慧的評述。這些均為我國財經評論的轉軌加大了助推作用。
可見經濟學一旦成為顯學,財經評論的受眾就更加廣泛。這個命題不是憑空捏造的。如今,經濟學家直接撰寫財經評論已經很時尚,各大網站爭相為學者開設博客和專欄,目的是提升財經報道的品位。按照公眾喜聞樂見的方法撰寫財經評論,的確已經成為當前財經評論的潮流。
手段方法創(chuàng)新無限
財經評論閱讀面擴大,反過來引起稿件風格多樣化。近些年,評論的方式也呈現多樣化的格局,有時評、短評、快評、述評、雜談等等,財經評論也從版面點綴變成了媒體財經新聞的主打產品。
目前,最為走紅的財經評論寫作風格是時評,撰稿人抓住當即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及時評論,各類媒體對于時評很看好,開專欄、開專版的都有。這類評論以觀點鮮明見長,已經成為很流行的一種財經評論寫作方法。獲得2008年諾貝爾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是寫作財經時評的高手,他在《紐約時報》開專欄,跟隨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和全球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隨時撰寫評論。他的評論如果連續(xù)起來閱讀,本身就是美國經濟當代發(fā)展史的一部分。
所以說財經時評不僅是簡單地評論財經事件,它還直接影響人們看世界的視角和方法,甚至影響人的財富觀念。當財經評論像可口可樂一樣源源不斷上市的時候,撰稿人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tài)就會潛移默化影響受眾。我們在閱讀西方作者的財經評論時,不知不覺間接受了他們對于自由市場經濟觀的宣講。過去的30年中,西方財經評論不光是讓我們大開眼界,看到了世界上還有如此豐盛的財經評論大餐,而且從撰稿人嚴謹的邏輯推 理、輕松的描述、甚至幽默的調侃中,我們接受了很多關于市場經濟的觀念和理念。
回到現實,我們可以看到如今很多撰稿人已經出現明星效應,不斷撰寫財經時評的效果與影星出場已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還有一類財經評論可以稱之為正統(tǒng)評論,依然沿襲了財經評論的傳統(tǒng)制作方法,觀點鮮明、論據充分、邏輯推理清晰。這一類評論往往被媒體作為思想窗口,傳遞各報對于經濟形勢和政策的看法!敦斀洝、《21世紀經濟報道》的封二文章和頭版評論,都是此類評論。筆者認為,它與時評的差異在于,這類評論的表述更加理性,對于政策和經濟形勢的分析更加有厚度。迄今,它依然是很多媒體不可或缺的品種。包括中央新聞單位,如新華社、《人民日報》等等的財經評論,也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人們記憶猶新的是,幾次我國股市在關鍵時刻,《人民日報》都是用財經評論的方式,傳遞高層重要思路,解讀股市局勢的。隨著經濟學知識的普及,以及市場的細分,雖然這類評論一出即能扭轉大局的可能性降低了,但是這樣的財經評論依然有受眾需求。
其他的財經言論和短評,如今也在探索新的路徑。近年來,財經評論配畫,或者畫中話已經廣泛被媒體采用,而且由于文章短到極致,語言風格犀利,配畫一般多為諷刺幽默畫,很多尖銳的話題都以此種評論表現。
新近出現一種叫短短評的財經評論,截取資訊中最有特點的部分集納在一起,文章不超過一二百字,評論話語只有幾十個字。因其點評方式獨特,而且短小,很受讀者歡迎。
至于互聯(lián)網的財經評論,更是創(chuàng)新無限,最早在和訊網上誕生的“馬上就評”,現在已經成為很多互聯(lián)網媒體的常用方式,主持人選擇一個話題,請來專家或者媒體評論人進行現場分析評論。這種方式尤其受到投資者的歡迎;ヂ(lián)網采用音視頻同步發(fā)表財經時評的辦法,也正在成為網絡爭奪人氣的重要之舉。
對外需找準切口
以上財經評論出現的普遍現象和規(guī)律,運用到對外報道中同樣有用。只是要找到對外財經評論的切入口。
對外報道中的財經評論至今同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比較起來國內財經評論豐富多彩,目不暇接,對外報道中的財經評論顯得還不那么搶眼。
筆者查看了一些對外報道的媒體和網站,財經評論有,但是在選材和報道形式上,還不足以和國外財經評論的水準抗衡。究其原因,一是財經評論的發(fā)展在國內也是近一兩年的事情,在2000年的時候,財經評論還很稀罕,2005年之后,財經評論才進入快車道,品種和數量出現質的飛躍。因此,對外報道中財經評論數量有限,品種不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另一方面,對外宣傳的政策性強,經濟政策解讀怎樣才有效,又不易引發(fā)歧義,還是一個需要破解的話題,至今怎樣用財經評論搞對外報道,還存在疑慮。因此,在對外報道方面撰寫財經評論的人也很有限。另一方面,我國對外報道中的評論長期以時政評論為主,財經評論一直是處于比較靠后的位置。
不過也有可喜之處,隨著世界貿易交流的加深和全球資本化程度的提高,已經有不少從事對外貿易研究和國際金融研究的專家,開始撰寫這方面的評論。
很多人以為,經濟全球化之后,全世界的人在觀念理念上必然趨同,會對經濟和財富問題看法一致,大家會以同樣眼光去看待市場、交易和資金的流向、企業(yè)的成長等等。其實不然,經濟全球化即使繼續(xù)下去,各國政府和公眾也不會對于經濟問題的看法完全一致,只有協(xié)調的一致,絕非觀念和理念的一致,因為經濟有很強的利益訴求,畢竟各國的經濟政策的差異性不可抹殺,而且國家經濟利益至上依然不可廢除。這樣一來,帶有傳播意識形態(tài)色彩的財經評論,必然會因為國別不同,出現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差異,導致評論的選材和表述上的差異。這也正是財經評論在對外報道中可為利器的重要因素。譬如,當前危機仍在深化的時候,奧巴馬政府在美國提倡買美國貨,而且近日還對我國出口禽類產品設限。怎么看待這些問題,怎么用財經評論這個武器解析和駁斥其論調對于全球經濟復蘇不利,如何用評論闡明貿易壁壘將會更加傷害全球經濟等等,都是對外經濟報道應該解決的問題。這個例證說明,對外財經評論的確大有用武之地。
那么如何搞好對外報道中的財經評論呢?筆者以為可以從共性話趣發(fā)掘選題,保持獨特的個性化色彩,以傳遞我們自主的經濟方面的主張和觀點。
一是,選擇人們共同關注的則經話題。如資本市場交易、家庭生活經濟學、職業(yè)經濟學、企業(yè)管理、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人物和故事等等,撰寫相關評論,把中國人的經濟生活變化帶來的觀念、理念變化傳播出去。
二是,對于中國重大經擠政策進行解讀。中國有句老話;在商言商,雖然經濟政策的解讀與之有天壤之別,不過可套用這個辦法,用經濟的辦法解讀經濟政策,發(fā)掘人們共識的一些規(guī)律性的內容撰寫評論。
三是,采用跟蹤法撰寫時評。對于政府決策層的高級官員行動進行跟蹤,研究他們不同時期的講話,對于著名的國內經濟學家進行跟蹤研究,隨即評述他們的重要建樹和觀點。尤其在經濟重大轉折時期或者重大變革時期,這些都是海內外受眾者十分關注的。
總之,對外財經評論報道的選題和切入點,是財經評論能夠收到實效的關鍵步驟,需要在事前做好功課。
困頓與希望
當前財經評論因為發(fā)展過快也遇到很多令人困惑的地方,主要是由于財經評論要求實效性越來越強,每天重復的評論,一稿多投的評論非常普遍,導致了財經評論多而不精、不深。尤其是在互聯(lián)網的直發(fā)財經評論介入爭奪讀者的競爭之后,這種情況更為普遍。有點像前些年報紙雷同,受眾叫苦的局面。好在互聯(lián)網空間是免費午餐,人們對于這樣的狀況也就聽之任之了。
不過最近,很多媒體網站開始強化自己的原創(chuàng)財經評論的寫作,也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專業(yè)寫手,財經評論的供需開始出現分化。這方面有的網站已先走一步,有的網評專欄就是為堅持獨家原創(chuàng)而開的欄目,從他們的實踐看,獨家獨特觀點的評論是很有市場的。
同時,由于評論是第二手資料的應用,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真假難辨,魚龍混雜,如果撰寫評論不對新聞事實甄別,可能以訛傳訛,嚴重的可能牽扯到法律糾紛。最近,不斷出現政策吹風被有關部門否定的事件,如果對于這些新聞事實缺乏洞察和尋根問底的調查,財經時評不僅會無的放矢,還會幫助傳播假新聞。
另一方面,有的寫手以時評為生計,包打天下,有的甚至變成市場上的算命先生,觀點左右搖擺且善變,令人琢磨不定,看似永遠有理,不少投資者跟隨其后財富損失嚴重。這一點,是值得注意的。
不過,困頓歸困頓,財經評論將繼續(xù)成為人們閱讀的主要新聞品種,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隨著經濟學知識更加廣泛的普及,人們對于閱讀的品位也會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知識性、智慧性強的財經評論,閱讀者將更眾。
由此可見,財經評論的寫作也會進入一個知性時代,由單純抨擊或者點評,到融進多學科的知識。這一點,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財經評論中很突出。而且,現階段經濟學的發(fā)展自身已經有很大突破,如今行為學、心理學、生物學、生態(tài)學多學科已經向經濟學滲透,出現了行為經濟學、生態(tài)經濟學等等學科。隨著全球經濟發(fā)展的復雜多變性,危機將會不時光顧這個領域。人們怎樣在困局中穩(wěn)定心態(tài),保持財富的增長,從危機心態(tài)中走出來等等,都需要財經評論發(fā)揮相當重要的作用。這必然要求撰稿人熟悉多學科知識,發(fā)揮記者“萬金油”的特殊功能,不斷積累,不斷學習,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
相關熱詞搜索:利器 對外 報道 對外報道的利器 對外新聞報道 1040陽光工程正面報道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