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板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7-02-0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短文兩篇板書設計篇一:25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25 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夸父逐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積累“以、去、走”等詞語,理解有關文言句意。
2.了解文言文中的詞語省略現象。
能力目標
1.反復朗讀,提高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2.體會短文的表現手法,深刻領悟故事蘊含的寓意。
德育目標
學習古人的探索精神、征服大自然的頑強意志
教學重點: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理解詞句義和短文整體意思。
教學難點:多角度解讀故事蘊含的寓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兩篇短文生動活潑、寓意豐富,都宜于誦讀。教堂教學中,注重加強誦讀指導,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理解詞句義和短文整體意思,體悟文章的表現手法。
2.探究討論法。通過設疑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探究短文寓意,以活躍思想,開闊思路。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帶、投影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指導學生朗讀《夸父逐日》,理解詞句義的含義,并探究賞析,把握作品的主旨。熟練背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提及神話,我們自然能夠記起上學期學習的那個富有人性化和生活氣息的《女媧造人》的故事,那么,什么是神話呢?請同學們看投影顯示:
今天,我們學習的篇目是選自于《山海經·海外北經》中的《夸父逐日》。(板書文題)設計(二):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翻閱上古神話史冊,無論是“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卻被殺于羽郊的鯀,還是“與日逐走”“道渴而死”的夸父,這些悲壯失敗的英雄在征服自然斗爭中所表現出的精神與氣概,總是光華熠熠,令人贊佩。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山海經》去了解這位古神話中的傳奇人物。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三、誦讀貫通
1.教師范讀全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和句中停頓,如:夸父/與(yǔ)日逐走。
2.教師領讀兩篇后,學生齊聲朗讀。
3.學生對照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劃出疑難字詞,師生交流。
教師點撥:
(1)夸父與日逐走:夸父,是我國古代神話中一個善于奔跑的巨人。與,和、跟、同。逐走,競跑、賽跑。走,古漢語中指跑,現代則指步行。
(2)飲于河、渭:到黃河、渭水去喝水。河,古漢語中專指黃河,現代則泛指一切河。類似的詞義演變如“江”,古代專指長江。“漢人”,古代指漢朝人,現在則泛指漢族人民。
4.學生口頭翻譯課文(同桌互相交流),深入理解文意。
教師示例:
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飲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為鄧林。
四、探究賞析
1.學生熟讀課文,思考:
(1)《夸父逐日》文辭簡約,卻給人豐富的想象。對于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這個情節(jié)(來自:m.91mayou.com 蒲公英文 摘:短文兩篇板書設計),你是如何理解的?
(2)《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即日光),逮之于禺谷”,那么夸父逐日的行為是自不量力嗎?說出你的看法。
(3)這篇神話對后世影響很大,人們常以“夸父追日”比喻什么?能以古詩文中名句佐證嗎?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1)鄧林,據清代學者畢沅考證,“鄧”“桃”音近,“鄧林”即:“桃林”。夸父因逐日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卻化為撐起一片綠陰且結滿甘美果實的桃林,這一結尾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象力,豐富了神話的內涵,豐滿了夸父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2)這個神話主要是表現夸父宏大的志向和豪壯的氣概。也正因為日不容易“逐”,才更加顯現出夸父那令人贊佩的勇氣。
(3)人們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如陶潛《讀山海經》詩有:“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句,柳宗元《行路難》詩有“君不見夸父逐日窺虞淵,跳踉北海超昆侖”句。
2.學生熟讀成誦。
共工怒觸不周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積累文言詞匯。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與翻譯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文言文的能力。通過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了解《淮南子》的有關內容;準備課堂需要的課件、錄音帶等。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理解意思;搜集相關資料及古代神話故事。
教學設想:《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意在了解中國古代神話,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這篇文章篇幅短小,語言通俗易懂,注釋較詳,學生易懂。教學此文主要從誦讀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突破重點、難點,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神話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西方有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中國有盤古開天辟地。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的神話世界。
二、展示資料:
1、 學生代表介紹《淮南子》。
《共工觸怒不周山》選自《淮南子》!痘茨献印酚置痘茨哮櫫摇,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
2、 教師補充說明:
據傳說,顓頊是上古五帝之一,他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據說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對農耕、水利很重視,發(fā)明了筑堤蓄水的辦法。顓頊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認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于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fā)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
傳說共工氏力大無窮,但計謀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由于當時的人們對自然現象無法解釋,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有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xié)。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捍衛(wèi)自己的事業(yè)。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
三、初讀感知:
1、 教師范讀課文(聽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和句子停頓。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 看誰讀的好,指名學生讀(讀-聽-評)
4、 學生齊讀課文。
5、 學生參考課文注釋,初步理解文意,劃出疑難字詞,師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
1、 課文內容理解之后,你認為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討論并歸納:
正面:勇敢堅強,敢于挑戰(zhàn),愿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及崇高的奉獻精神。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計后果。
2、“怒而觸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現了共工怎樣的性格特點?如何理解結尾含義? 討論并歸納:
“怒”字表現了共工的豪氣、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剛烈;《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神話故事。它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斗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上的蓋天說。遠古的人類顯然還不能解釋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的原因,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解釋就是借助于神話,通過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解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現象。神奇的傳說中帶有現實主義的色彩。
短文兩篇板書設計篇二:七年級上冊《短文兩篇》教案
3、短文兩篇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2、知識目標:積累字詞,了解作者有具體細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3.能力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培養(yǎng)深入細致探究課文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作者有具體細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反映的情感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蟬
一、導入
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讓我們感動不已,它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性令我們驚訝佩服,就拿蟬來說吧,大家知道蟬嗎?(生活在夏天,歌聲嘹亮,響徹一個夏天??)
這篇小短文數百字,大家認為就單單是寫蟬嗎?
那是寫什么呢?大聲朗讀文本思考。
二、學生朗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內容
1、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呢?
(寫蟬的生命。蟬生命的短暫。寫蟬聒聒,但不在乎別人怎么說。)
2、自由朗讀,并考慮:一個 的蟬。
(提示:一個為了延續(xù)生命,必須好好活著的蟬。一個等了17年才活一個夏天的蟬。一個醞釀了17年才一朝花費的蟬。一個知知不休卻響徹一個夏天的蟬。??)
3、用一個詞來填寫試試,可。
(提示:可憐,因為它的生命只有一個短暫的夏天,還可憐在被人厭煩被人聒聒。還可敬,因為它懂得利用短暫的時光好好珍惜鳴叫,因為它堅持走自己的路,知知個不停,不在乎別
人的說法。)
4、從文中看,人們對蟬前后感情變化怎么樣?
煩——知知不休(板書)
寬恕——生命意義(板書)
5、生命意義的內涵是什么,可在文章中找到相應的詞語或句子來解讀。
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
它為了生命延續(xù),必須好好活著。
哪管手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
6、能從文中找?guī)讉能體現蟬生命的短暫詞語嗎?
? (才,就只有,就等)
7、那蟬的生命意義的最核心的一句就是:
(哪管手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
8、“好好”,在這里應怎么解釋?
(珍惜生命,善待每一天。)
9、是啊,短短一個夏天的生命就能如此珍惜,那我們人有幾十年的生命歷程,大家認為長嗎?(不長),那大家覺得怎么做?
10、這里有一段話,你們聽聽這人是怎樣看待自己的生命的?師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奧斯特洛夫斯基”
第二課時貝殼
一、導入
1.作者介紹
席慕容,生于1943年,臺灣女詩人,出生在四川。1981年,臺灣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詩集《七里香》,一年之內出版七次,造成:“席慕容旋風”。席慕蓉既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性詩人,又是一位卓越的女畫家,因此,她的詩具有極強的畫面感。詩情畫意、情景交融
是她詩的最顯著的特征。她的詩空靈、奇幻、遼遠,令人回味無窮,同時又深沉、豪放、曠達,具有極強的個人特征和風格,精煉雋永而富于哲理是她詩的另一個特點,因此耐讀。
主要作品《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寫給幸!贰逗恿髦琛贰ⅰ队幸皇赘琛返。
2.導語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經常能看到身邊大大小小的事物,但是我們是否留心去觀察它呢?是否通過它的表象去思考其中蘊含的道理呢?這兩篇短文都各我們很好的借鑒。希望同學們能像作者一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合作探究
1、帶著感情朗讀《貝殼》一文,并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作者從海邊小小的貝殼寫起,貝殼雖小,可制作精致,貝殼的生命雖很短暫,可它卻活得一絲不茍。
2、貝殼有著怎么樣的特點?
(小、堅硬、精致)
3、作者看到這美麗的貝殼感悟是什么?
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卻是那樣地用心營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貝殼。并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是有限,但總比貝殼的生命要長一些。空間要多一些,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地面對它,創(chuàng)造它,讓他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
4、文章結尾的一句“這是一顆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呀!”中的“固執(zhí)”“簡單”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事實自己所能做到的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茍的事情,它并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只是對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它的絕對的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執(zhí)著的愛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zhí)”“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zhí)著和單純的意思。
5、作者由貝殼這短暫、卑微的生命,及其精致的居所,悟出了什么樣的道理?
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奮斗中去,好好做事,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而有意義。
三、對比閱讀兩篇短文,說說它們的異同點。
組織學生討論并歸納:
同:兩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從身邊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
異:(1).兩篇文章主體不同!断s》啟示我們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敦悮ぁ穯⑹疚覀儜摵煤玫孛鎸ι瑒(chuàng)造他,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
(2)寫作手法不同。《蟬》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首尾照應的首發(fā)!敦悮ぁ愤\用了類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與貝殼進行比較,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fā)出異彩。
(3)、描寫手法不同!断s》運用了語言描寫,通過了“朋友”的話,揭示了蟬的生活歷程,蟬的生活意義。《貝殼》則直接對貝殼進行了細致的描寫。
四、你能否也像作者一樣,據一個身邊的小事物,談談你對生命的感悟?(師生交流,討論歸納)
五、課堂小結
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fā)芽,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痛苦又何嘗不是一種美麗呢?”冰心老人的話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愿每位同學都珍惜生命,珍惜時間,讓生命更有意義。
六、作業(yè)布置。
短文兩篇板書設計篇三:《短文兩篇·日月》教學設計
短文兩篇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詩,體會巴金散文作品韻的美感。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
2.能力目標:學習散文詩優(yōu)美的語言,蘊含著的哲理。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運用。
3.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目標:理解文中表現的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導學生追求積極奮發(fā)、堅韌向上的理想人格。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加強誦讀,培養(yǎng)文章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難點:把握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意。
三.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放開課本,看看“飛蛾”“夸父”“嫦娥”,結合你已有的知識,說說這三個意象的最初形象是怎樣的?(可講出其中的故事)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夸父逐日——不自量力
嫦娥奔月——自私自利
2、巴金先生在《日》 《月》中又賦予這三個意象怎樣的意義呢?帶著這個疑問,請同學們齊讀課文。
課文品讀:
(一)品讀《日》
1.從第一段中,同學們讀出了作者對“飛蛾”的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第一句,崇敬、贊美
2.“飛蛾”與“夸父”,一個形體渺小,一個形體偉大,似乎不可比,但在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
明確:第3段 “飛蛾”“夸父”象征著為了追求光和熱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3.“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請同桌之間探討一下對這句話的理解。
明確:生活冰冷,無意義,孤寂 那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去”,為自己的生命創(chuàng)造出一次永恒的意義。
4. 作者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呢?(介紹相關的寫作背景)(第5段)
明確:“飛蛾”,愿為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奉獻自己的一切。作者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激情洋溢的人生情懷。
寫作背景:本文創(chuàng)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時正是抗戰(zhàn)最艱苦的相持階段,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的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惜犧牲。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著勝利的到來,做為一個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發(fā)內心情感。
相關資料:
巴金生平: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前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都ち魅壳罚ā都摇贰ⅰ洞骸、《秋》)。巴金是中國“五四”
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和“魯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6位文學大師”。
小結:為著追求光和熱,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光明?磥恚叭铡贝_實讓我們感受那噴薄而出的熱情和希望。
(二)品讀《月》
1.請女生朗讀課文,男生談談自己的對月亮的感受?(用文中的詞語句子回答)
明確:冷光撲面,寒光冷氣,死了的星球,涼月,冷光,死的光??
小結:文學大師的語言魅力無窮:一會兒讓我們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激情洋溢,一會兒又讓我們如入冰窖,肌膚生寒,孤寂凄清。從中我們感受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所以在朗誦中應帶著柔情、靜靜的沉思朗讀。
2.巴金先生把月光描寫得很冷清,但千百年來,我們的文人墨客對月亮有怎樣的情懷呢?請各小組把周末收集到的描寫月亮的詩句跟大家分享(每小組一句,不能重復)。
李白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靜夜思)“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我寄愁心于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張九齡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王安石詩“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李商隱詩“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無題)
蘇軾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
辛棄疾詞“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西江月)
李煜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相見歡)
總結出:明月千里寄相思。
3.大家思考一下,巴金先生對月亮的思考是不是僅僅停留于思念上呢?聯(lián)系背景,說說月光在此有著怎樣的象征意義。
明確:死寂、冰冷、黑暗的社會現實
4.既然這是一個沒有生機的星球,那為什么還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呢?“姮娥”在此象征什么呢?與“飛蛾”“夸父”的象征義一致嗎?
嫦娥: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為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已死的星球再生,甘愿忍受寂寞寒冷。
延伸: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盜來天火給人間帶來溫暖,不惜被縛在高加索山上,每天身受老鷹掏心之苦。
明確:“飛蛾”“夸父”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生命,這樣的壯舉是令人欽佩的;然而,“姮娥”為了改變冰冷的星球,嫦娥奔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隱《嫦娥》)寧愿忍受寂寞寒冷,甚至還要忍受被人誤解,被人嘲諷,被人指責的不公正待遇,這種自我犧牲精神更偉大,更令人欽佩!
三. 給大家總結出文章中兩種手法的運用
1.象征:
將飛蛾撲火和夸父逐日的理由想象成追求光和熱,將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為嫦娥妄想改變這冰冷的星球,作者賦予了“飛蛾”“夸父”“嫦娥”以嶄新的藝術形象。上學期我們是否也學過類似的文章呢?即在某個對象身上賦予一種特定的內涵,以抒發(fā)自己的個人理想。
如:《愛蓮說》中的蓮、牡丹、菊,蓮象征君子,牡丹象征富貴者,菊象征隱士。
2.對比:
《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度铡肥且粓鲛Z轟烈烈的追求,《月》是一場哀怨凄絕的追求。
四.探討:今天作為初中生的我們又將怎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
五.文學思考:
讀懂了巴金的文章,讓我們再來重溫巴金的名言吧。R讀)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間的愛,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結果我依舊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還要以更大的勇氣走我的路。
生的目標是什么?是豐富滿溢的生命。一個人的生命應該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時候還應該為他人犧牲??自我犧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開花。
因為受到了愛,認識了愛,才知道把愛分給別人,才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這個社會聯(lián)起來的也正是這個愛字,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
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筆下春秋見證了百年歷史,他用真誠感動了中國,成為感動中國2003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讓我們和著巴金的《日、月》和中國一起感動吧!全體同學深情朗讀全文。
六.板書設計:
本意賦予的意義
飛蛾撲火 自取滅亡
追求光和熱
夸父逐日 不自量力追求光明,不惜犧牲 嫦娥奔月 自私自利 改變冰冷
相關熱詞搜索:短文 兩篇 板書設計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板書 短文兩篇日月板書
熱點文章閱讀